《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耕作 Soil Tillage

第九章土壤耕作Soil Tillage刘建国
第九章 土壤耕作 Soil Tillage 刘 建 国

土壤耕作北特兼种阁Tillage具肯案英用“纵有良田千万,收成此梁多少在于耕”“一年犁出病十年没收成”。我国农民历来十分重视土壤耕作。《齐民要术》把耕田线尖放在首篇,一来说明种植业从大耕地开始,二来也反映出作者对土壤耕作的重视
土壤耕作 Tillage “纵有良田千万顷,收成 多少在于耕” 。 “一年犁出病十年没收 成” 。 我国农民历来十分重视土 壤耕作。《齐民要术》把耕田 放在首篇,一来说明种植业从 耕地开始,二来也反映出作者 对土壤耕作的重视

告云O锄禾(唐)车钟chohei dangwa锄禾日当午handthexia汗滴禾下土shuizhipanzhogcon谁知盘中餐nnoxnko粒粒皆辛苦

土壤耕作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所以,农业生产活动的进步,首先反映在土壤耕作的手段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力畜力动力:机械动力机具:手工工具畜力工具动力工具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原始农业
土壤耕作是作物生产的 重要环节,它消耗大量的人 力、物力、资金。所以 ,农 业生产活动的进步,首先反 映在土壤耕作的手段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 ” 动力: 人力 畜力 机械动力 机具: 手工工具 畜力工具 动力工具 生产水平: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劳动量中约有60%从事于各种土壤耕作,农业生产资金中约有1/3投放到土壤耕作上。困此,研究采取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对减少劳动量、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产劳动量中 约有60%从事于各种土壤 耕作,农业生产资金中约 有1/3投放到土壤耕作上 。困此,研究采取适宜的 土壤耕作技术,对减少劳 动量、节约能源、增加 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 义

第一节士壤耕作的实质一.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实质 一. 土壤耕作: 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 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 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 术措施

固相液相气相作物耕层构造是由各层次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的三相比所决定的,对协调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等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作物耕层构造是由各层次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的三 相比所决定的,对协调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等 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从两个方面决定着作物产量:肥力因素和肥力条件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条件有:土壤容重、孔隙度、温度、湿度、土壤强度
土壤从两个方面决定着作物产量:肥力 因素 和肥力条件 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条件有:土壤容重 、孔隙度、温度、湿度、土壤强度

二.选用土壤耕作措施的依据一)作物对土壤耕层状况的要求1.土壤孔隙与根的生长孔隙是根系伸展的空间,也是水和空气的贮藏所在,孔隙的大小、多少以及稳定性对根系发育有密切关系。a.总孔隙度(合适孔隙40~50%)b.有效空隙与无效空隙c.孔隙的稳定性
二.选用土壤耕作措施的依据 (一)作物对土壤耕层状况的要求 1.土壤孔隙与根的生长 孔隙是根系伸展的空间,也是水和空气的贮藏所在,孔隙的 大小、多少以及稳定性对根系发育有密切关系。 a. 总孔隙度(合适孔隙40~50%) b. 有效空隙与无效空隙 c. 孔隙的稳定性

耕作学第九章土壤耕作·孔隙度·土壤孔隙= >0.3mm0.03-0.06mm>0.001mm一根可通过根毛能深入高毛管传导度,易于从中吸水·根系大小一侧根>0.1mm一禾谷类根>0.2mm(0.4-0.45mm)一根毛0.008-0.012mm孔隙<0.25mm0.035-0.075mm0.01-0.013mm侧根不易通过,支根不易通过,根毛无法通过·一般要求一耕层总孔隙度:52-56%一毛管:非毛管孔隙比例:1-1.5:1一半干旱条件下,比值偏高:2-3:1一根系的通过受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影响
• 孔隙度 • 土壤孔隙 – >0.3mm 0.03-0.06mm >0.001mm – 根可通过 根毛能深入 高毛管传导度,易于从中吸水 • 根系大小 – 侧根 >0.1mm – 禾谷类根 >0.2mm(0.4-0.45mm) – 根毛 0.008-0.012mm 孔隙 <0.25mm 0.035-0.075mm 0.01-0.013mm 侧根不易通过,支根不易通过, 根毛无法通过 • 一般要求 – 耕层总孔隙度:52-56% – 毛管:非毛管孔隙比例:1-1.5:1 – 半干旱条件下,比值偏高:2-3:1 – 根系的通过受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影响 耕作学 第九章 土 壤 耕 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耕作制度发展与趋势展望.ppt
- 《耕作学》课程课程习题集(含参考答案).doc
- 《耕作学》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刘建国).doc
- 《耕作学》课程考试大纲 Testing Principle Farming System.pdf
-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Farming System(农学专业).docx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大气.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天气及农业气象灾害.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辐射.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量.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气压与风.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Clouds 1/2.doc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Air masses.doc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Agrometeorology.doc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The atmosphere.doc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Thunderstorms.doc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Weather forecasting.doc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Clouds 2/2.doc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田养护 Conservation of crop land.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复种.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双语教学 The Evolvemental history, 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 of Farming system.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间、混、套作.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资源辩识与耕作制度.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作物布局.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石河子大学:刘建国).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农学).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学教学大纲(植保、资环).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高产生理学教案(一).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高产生理学教案(二).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通论教案(一).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五).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高产生理学教案(三).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通论教案(二).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四).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概论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