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概论教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77.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概论教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任课班级:农0401、农0402班张旺锋任课教师:农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室二00五年~二00六学年第一学期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 物 栽 培 学 任课班级: 农 0401、农 0402 班 任课教师: 张旺锋 农 学院 农学 系 作物栽培 教研室 二 00 五年~二 00 六学年第一学期

教授总学时姓名职称72张旺锋使用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作物栽培学》依据西北及其新疆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着重讲授大田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课程关系、实现优质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围绕总论、小麦、玉米、水稻、教棉花等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学的讲授,突出重点,体现内容精讲,对难点进行多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目三、融会贯通。并简要介绍几个高产优势作物的先进、规范化裁培技术体的系。《作物栽培学》讲授纲要(分章内容概要)名章次章学时第一章12 作物栽培学概论14第二章小麦栽培6第三章水稻栽培学10第四章玉米栽培时第五章16棉花栽培分6配第六章甜菜栽培6第七章油料作物栽培第八章第九章

姓 名 张旺锋 职 称 教 授 总 学 时 72 使 用 教 材 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作物栽培学》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依据西北及其新疆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结合现代农业科 学技术发展,着重讲授大田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 关系、实现优质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围绕总论、小麦、玉米、水稻、 棉花等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的讲授,突出重点,体现内容精讲,对难点进行多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并简要介绍几个高产优势作物的先进、规范化栽培技术体 系。 《作物栽培学》讲授纲要(分章内容概要)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时 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概论 12 第二章 小麦栽培 14 第三章 水稻栽培 6 第四章 玉米栽培 10 第五章 棉花栽培 16 第六章 甜菜栽培 6 第七章 油料作物栽培 6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2006年9月5日教学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历目的史和现状。作物栽培学概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一、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概念教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学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内四、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容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一、作物栽培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二、作物栽培学的建立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与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重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点、难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了解作物栽培与作物栽培学、作物点及教生产与农业生产,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区别。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列举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作物栽培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学的意识作业思1.如何理解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考题2.如何理解作物生产(农业生产、作物栽培)的特点?(讨论3.怎样区分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题、阅阅读材料:教材P1-4读材料

第十章 2006 年 9 月 5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历 史和现状。 教 学 内 容 作物栽培学概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一、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四、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作物栽培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二、作物栽培学的建立 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 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了解作物栽培与作物栽培学、作物 生产与农业生产,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区别。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列举式等教学方法,调 动学生学习作物栽培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学的意识。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如何理解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如何理解作物生产(农业生产、作物栽培)的特点? 3.怎样区分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 阅读材料:教材 P1-4

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2006年9月8日教学了解农作物的起源,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及其作物种类;了解现代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目的第三节农作物的起源和分类一、农作物的起源(自学)二、农作物的分类第四节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一、优质高产栽培教学二、省工、省力、节本持续高产栽培内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容四、设施栽培五、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六、信息化栽培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 2006 年 9 月 8 日 教学 目的 了解农作物的起源,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及其作物种类;了解 现代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农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一、农作物的起源(自学) 二、农作物的分类 第四节 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一、优质高产栽培 二、省工、省力、节本持续高产栽培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四、设施栽培 五、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六、信息化栽培

教学重点:农作物的分类,即如何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生物学特性划教学重分农作物;现代农业条件下主要农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点、难在教学方法上,课堂采用多媒体讲授,同时实验课教学参观点及教标本地作物种类,掌握四大部门九大类别作物的典型特征。学方法通过典型事例,介绍现代农业条件下主要农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1,自学农作物的起源,了解起源于中国的农作物,哪些农作作业思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考题(讨2.作物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请结合具体作物说明。论题)、阅读材料:教材P4-10阅读材料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2006年9月12日掌握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教学了解;了解作物作物品质的概念、分类和提高作物生产效益的途目的径。第五节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教一、作物的产量及产量的形成学二、作物的增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内三、作物的品质容四、作物的生产效益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 农作物的分类,即如何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生物学特性划 分农作物;现代农业条件下主要农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采用多媒体讲授,同时实验课教学参观 标本地作物种类,掌握四大部门九大类别作物的典型特征。 通过典型事例,介绍现代农业条件下主要农作物栽培的发展 方向。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1.自学农作物的起源,了解起源于中国的农作物,哪些农作 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 2.作物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请结合具体作物说明。 阅读材料:教材 P4-10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 2006 年 9 月 12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了解;了解作物作物[品质的概念、分类和提高作物生产效益的途 径。 教 学 内 容 第五节 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 一、作物的产量及产量的形成 二、作物的增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三、作物的品质 四、作物的生产效益

教学重点:1.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四大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补偿作用。教学重3.源库理论及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点、难4.作物产量的潜力及增产的途径。点及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典型事例的讲解,将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体系进行较详细的介绍1.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作业思2.如何理解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考题(讨5.作物生产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论题)、阅读材阅读材料:教材P10-18料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2006年9月15日教学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掌握目的作物群体结构及群体自动调节和作物群体质量指标第六节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教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学二、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关系内三、作物的生育规律及其调控容四、作物群体结构与群体质量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四大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补偿作用。 3.源库理论及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4.作物产量的潜力及增产的途径。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典型事例的讲解,将作物栽培学 的理论体系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1.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5.作物生产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阅读材料:教材 P10-18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 2006 年 9 月 15 日 教学 目的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掌握 作物群体结构及群体自动调节和作物群体质量指标。 教 学 内 容 第六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 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关系 三、作物的生育规律及其调控 四、作物群体结构与群体质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通过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调控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取作物的高产、教学重优质和高效。点、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典型事例的讲解,将作物栽培学点及教的理论体系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学方法以任一作物为例,说明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协调营养生长和作业思生殖生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考题(讨阅读材料:教材P18-24论题)、阅读材料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通过养器官和生殖器 官的调控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个 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取作物的高产、 优质和高效。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典型事例的讲解,将作物栽培学 的理论体系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以任一作物为例,说明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协调营养生长和 生殖生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阅读材料:教材 P18-24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体会等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