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2/3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 数据处理 3.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4显著性检验 3.5可疑值取舍 3.6回归分析法 3.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 数据处理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4 显著性检验 3.5 可疑值取舍 3.6 回归分析法 3.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2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21 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各位确定数字+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实验过程中常遇到两类数字: (1)表示数目(非测量值):如测定次数;倍数;系数;分数 (2)测量值或计算值。数据的位数与测定的准确度有关。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还要正确地反映测 量的精确程度。 结果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有效数字位数 0.32400 ±0.00001 ±0.003% 5 0.3240 ±0.0001 ±0.03% 4 0.324 ±0.001 ±0.3% 3
Analytical Chemistry 2 1、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 = 各位确定数字 + 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 结果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有效数字位数 0.32400 ±0.00001 ±0.003% 5 0.3240 ±0.0001 ±0.03% 4 0.324 ±0.001 ±0.3% 3 实验过程中常遇到两类数字: (1)表示数目(非测量值):如测定次数;倍数;系数;分数 (2)测量值或计算值。数据的位数与测定的准确度有关。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还要正确地反映测 量的精确程度

2、有效数字位数: 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 (1)一个测量值只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不保留或过多 位数都不正确。 (2)注意“0”的作用: *在1.0008中,“0”是有效数字; *在0.0382中,“0”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在0.0040中,前面三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一个“0”是 有效数字。 *在3600中,一般看成是4位有效数字,但它也可能是2位或3位 有效数字,分别写成3.6×103,3.60×103或3.600×103较好。 “0”的作用:在中间和末尾为有效,在最前面为无效数字。 ”数字后的0含义不清楚时,最好用指数形式表示: 1000(1.0×103,1.00×103,1.000×103)
Analytical Chemistry 2、有效数字位数: 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 (1)一个测量值只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不保留或过多 位数都不正确。 (2)注意“0”的作用: *在1.0008中,“0” 是有效数字; *在0.0382中,“0”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在0.0040中,前面三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一个“0”是 有效数字。 *在3600中,一般看成是4位有效数字,但它也可能是2位或3位 有效数字,分别写成 3.6×103 ,3.60×103或3.600×103较好。 ♥“0”的作用:在中间和末尾为有效,在最前面为无效数字。 ♥ 数字后的0含义不清楚时, 最好用指数形式表示 : 1000 (1.0×103 ,1.00×103 , 1.000 ×103 )

(3)单位改变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如19.02mL为19.02010-3L (4)pH、pM、logK等对数值取决于小数位数。如 pH=11.20两位有效数字 (5)指数形式H1=6.3×1012mol/L两位有效数字 (6)自然数和常数可看成具有无限多位数(因不是测量得到, 如倍数、分数关系) 中东理子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3)单位改变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如 19.02 mL为19.02 10 -3 L (4)pH、 pM 、 logK 等对数值取决于小数位数。如 pH=11.20 两位有效数字 (5)指数形式 [H+ ]=6.3×10-12 mol/L 两位有效数字 (6)自然数和常数可看成具有无限多位数(因不是测量得到, 如倍数、分数关系)

3.注意点 m◇分析天平(称至0.1g):12.8228g(6),0.0600g3) ◇千分之一天平(称至0.001g):0.235g(3) ◇1%天平(称至0.01g):4.03g(3),0.23g(2) ◇台秤(称至0.1g):4.0g(2),0.2g(1) V☆滴定管(量至0.01mL):26.32mL(4),3.97mL(3) ☆容量瓶:100.0mL(4),250.0mL(4) ☆移液管:25.00mL(4); ☆量筒(量至1mL或0.1mL):25mL(2),4.0mL(2) (1)容量器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4位有效数字 (2)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取4位有效数字 (3) 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山东理工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 5
Analytical Chemistry 5 m ◇分析天平(称至0.1mg): 12.8228g (6) , 0.0600g (3) ◇千分之一天平(称至0.001g): 0.235g (3) ◇1%天平(称至0.01g): 4.03g (3), 0.23g (2) ◇台秤(称至0.1g): 4.0g (2), 0.2g (1) V ☆滴定管(量至0.01mL): 26.32mL (4), 3.97mL (3) ☆容量瓶: 100.0mL (4), 250.0mL (4) ☆移液管: 25.00mL (4); ☆量筒(量至1mL或0.1mL): 25mL (2), 4.0mL (2) 3.注意点 (1)容量器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4位有效数字 (2)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取4位有效数字 (3)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3.2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有效数字修约的原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尾数≤4时舍;尾数≥6时入; 尾数=5时,5前面数字成双; 若5后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 例下列值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0.32474 0.3247 0.32475 0.3248 只允许一次修约, 0.32476 0.3248 不能分次修约。 0.32485 0.3248 0.324851 0.3249 0.32485 0.3248 中东理王大家 Analytical Chemistry 6
Analytical Chemistry 6 1.有效数字修约的原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尾数≤4时舍; 尾数≥6时入; 尾数=5时,5前面数字成双; 若5后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例 下列值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0.324 74 0.324 75 0.324 76 0.324 85 0.324 851 0.324 85 0.324 8 × 只允许一次修约, 不能分次修约。 0.324 7 0.324 8 0.324 8 0.324 8 0.324 9

3.2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注意:加减和乘除运算都是先修约数字再进行计算 1、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根据是该数的绝对误差最大。 例: 50.1 0.1 50.1 1.45 ±0.01 十 1.4 0.5812 ±0.0001 0.6 (绝对误差) 52.1 山东理2大吴 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7 1、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根据是该数的绝对误差最大。 例: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50.1 ±0.1 50.1 + 1.45 ±0.01 + 1.4 0.5812 ±0.0001 0.6 (绝对误差) 52.1 注意:加减和乘除运算都是先修约数字再进行计算

2、乘除法: 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根据是该数的相对误差最大。 例:0.0121×25.66×1.0578=0.0121×25.7×1.06=0.330 (口0.8%)(口0.04%)(口0.01%) 数据的第一位数≥8的,可多计一位有效数字, 如:如9.58可视为4位有效数字 运算时可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进行 计算器运算,可先计算后保留 山东露子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 8
Analytical Chemistry 8 2、乘除法: 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根据是该数的相对误差最大。 例: 0.0121 ×25.66 × 1.0578 = 0.0121 ×25.7 × 1.06 = 0.330 ( 0.8%) ( 0.04%) ( 0.01%) 运算时可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进行 计算器运算,可先计算后保留 数据的第一位数≥8的,可多计一位有效数字, 如:如9.58可视为4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规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正确地记录测试数据(25mL,25.00mL)一反映出测量仪器 精度 注意:记录测定结果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1)容量分析量器:滴定管(量出式)、移液管(量出式)、 容量瓶(量入式),体积取4位有效数字。 (2)分析天平(万分之一)称取样品,质量取4位有效数字。 (3)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2、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正确地计算数据一报出合理的 测试结果。 注意:算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取4位有效数字。 山东露子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1、正确地记录测试数据(25mL,25.00mL)—反映出测量仪器 精度 注意:记录测定结果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1)容量分析量器:滴定管(量出式)、移液管(量出式)、 容量瓶(量入式) ,体积取4位有效数字。 (2)分析天平(万分之一)称取样品,质量取4位有效数字。 (3)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2、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正确地计算数据—报出合理的 测试结果。 注意: 算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取4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规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3、分析结果的表示: 高含量(心10%):四位有效数字 54.63% 中含量(1-10%):三位有效数字 1.34% 低含量<1%):二位有效数字 0.023% 即小数点后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分析中各类误差表示: 通常取1至2位有效数字。 1.7%,0.32%, 0.09% 5、化学平衡计算中,结果一般为两位有效数字 (由于K值一般为两位有效数字) 中东露子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10
Analytical Chemistry 10 3、分析结果的表示: 高含量(>10%): 四位有效数字 54.63% 中含量(1-10%): 三位有效数字 1.34% 低含量(<1%): 二位有效数字 0.023% 即小数点后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分析中各类误差表示: 通常取1 至 2位有效数字。 1.7%, 0.32%, 0.09% 5、化学平衡计算中,结果一般为两位有效数字 (由于K值一般为两位有效数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3/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1/6.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2/6.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3/6.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4/6.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5/6.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6/6.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1/4.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2/4.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3/4.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4/4.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1/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2/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3/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s).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重量分析-1/2.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重量分析-2/2.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2/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3/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1/3.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2.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1.ppt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十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九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八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七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六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五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三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十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八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七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六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五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三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二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一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教学资源(实验预习指导)分光光度法测铁.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教学资源(实验预习指导)COD的测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