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章 导数与微分、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课次9授课题目82.1导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2.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3.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4.理解函数连续性与可导性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导数定义的理解,不同形式的掌握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多媒体幻灯片课堂概况: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教学方式与策略引1.极限的定义比较定义域入2.连续的定义一、 引例引例1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讲设一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其路程函数为S=s(t),求该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设在t。时刻物体的位置为s(t。).(1)求增量当经过t。+△t时刻获得增量△t时,物体的位置函数s授相应地有增量As=s(t。+△)-s(t),(如下图)0so) to +A)s新物理意义:As _ s(t+at)-s(t0)(2)求增量比.于是比值就是物体在t。到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是AtAt路程函数的增量和时间。+△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记作,的增量之比当时间增量课==(6+)-()即趋于零时的极限,AtAt(3)取极限.当A很小时,可作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近似值且A越小,v就越接近物体在1。时刻的瞬时速度,即:Ass(to +At)-s(to) limV(to)= lim v= lim40t0A0Vy=f(α)NM福olox2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31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 31 - 授课题目 §2.1 导数的概念 课次 9 教学目标: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2.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3.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 4.理解函数连续性与可导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导数定义的理解,不同形式的掌握 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 多媒体幻灯片 课堂概况: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难点 ?疑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引 入 1. 极限的定义 2. 连续的定义 比较定义域 讲 授 新 课 一、引例 引例 1 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设一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其路程函数为 s = s(t),求该物体在 0 t 时刻 的瞬时速度.设在 0 t 时刻物体的位置为 0 s(t ) . (1)求增量.当经过 0 t + Δt 时刻获得增量 Δt 时,物体的位置函数 s 相应地有增量 0 0 Ds = s(t + Dt) - s(t ), (如下图) (2)求增量比.于是比值 ( 0 ) ( 0 ) , s s t t s t t t D + D - = D D 就是物体在 0 t 到 0 t +Δ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记作 v , ( 0 ) ( 0 ) . s s t t s t v t t D + D - = = D D 即 (3)取极限.当 Δt 很小时,v 可作为物体在 0 t 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近似 值. 且 Δt 越小, v 就越接近物体 在 0 t 时刻的瞬时 速度,即: ( 0 ) ( 0 ) 0 0 0 0 ( ) lim lim lim . t t t s s t t s t v t v t t D Æ D Æ D Æ D + D - = = = D D 物理意义: 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是 路程函数的增量和时间 的增量之比当时间增量 趋于零时的极限.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引例2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讲平面曲线的切线几何演示:在曲线C上点M附近,再取一点N,作割线MN,当点N沿曲线C移动而趋向于M时,割线MN的极限位置MT就定义为曲线C在点M处的切线授设函数y=f(x)的图像为曲线C(如上图),函数y=f(x)的图形一般为一条曲线C,确定曲线C在点M(xo,f(x))处的切线的斜率(1)取增量给x一个增量△x,Ay=f(x+△x)-f(x)新(2)求增量比在M的邻近取一点N(x+Ar,y+Ay),则割线MN的斜率为几何意义:Ayf(x +Ar)-f(x)曲线y=f(x)在点AxAx课M。处的纵坐标y的(3)取极限.当点N沿曲线C趋向于M,割线MN的极限位置称为曲线C在M点的切线.因此,切线的斜率为增量△y与横坐标xAyf(x +Ax)-f(xo)的增量△x之比,当limtanα=limAr→0 △xAr→0AxAx→0时的极限即二、导数的定义为曲线在M。点处的定义1设函数y=f(x)在x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处切线斜率.取得增量△x(点x+△x仍在该邻域)时,相应地函数y取得增量提问:两个引例有哪些Ay=f(x+Ax)-f(x),如果极限共同之处?= lim ( +Ax)-()limAr→0△rAr-→0Ax存在,则称函数y=f(x)在x点处可导,极限值称为函数y=f(x)在xo点处的导数,记为f(x),即f(x +Ax)- f(xo)Ay= lim导数定义的本f'(x) = limAx-0Ax-Ax-0Ax质是增量比的极限,dy反过来,导数的定义或函数y=f(x)在x点处的导数也可记为ylx=x,(x)Ix=xdxlrex也是求极限的一种方法df(x)讲dx令x=x+△x,则当Ax→0时,x→x,导数可表示为授I(x0)= lim (x)-f(x0)-→XoX-xof(xo+h)-f(xo)如果记Ar=h,导数也可表示为f(x)=limh新函数f(x)在x点处可导也可以说成函数f(x)在x。点处导数存在或具有导数.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32 -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 32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引例 2 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 平面曲线的切线几何演示:在曲线C 上点 M 附近,再取一点 N ,作割线 MN ,当点 N 沿曲线C 移动而趋向于M 时,割线MN 的极限位置MT 就定 义为曲线C 在点 M 处的切线. 设函数 y = f (x) 的图像为曲线C (如上图),函数 y = f (x) 的图形一般 为一条曲线C ,确定曲线C 在点 0 0 M (x , f (x )) 处的切线的斜率. (1)取增量.给 0 x 一个增量Dx , 0 0 Dy = f (x + Dx) - f (x ); (2)求增量比.在 M 的邻近取一点 0 0 N(x + Dx, y + Dy ) ,则割线 MN 的 斜率为 0 0 y f (x x) f (x ) x x D D D D + - = (3)取极限. 当点 N 沿曲线C 趋向于M , 割线 MN 的极限位置称为曲线C 在 M 点的切线.因此,切线的斜率为 ( 0 ) 0 Δ 0 Δ 0 Δ Δ ( ) tan lim lim x Δ x Δ y f x x f x Æ x Æ x + - a = = . 二、导数的定义 定义 1 设函数 y = f (x )在 0 x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0 x 处 取得增量 D x (点 0 x + Dx 仍在该邻域)时,相应地函数 y 取得增量 0 0 Dy = f (x + Dx) - f (x ) ,如果极限 0 0 0 0 ( ) ( ) lim lim x x y f x x f x D Æ x D Æ x D + D - = D D 存在, 则称函数 y = f (x )在 0 x 点处可导, 极限值称为函数 y = f (x )在 0 x 点处的导数,记为 ( ) 0 f ¢ x ,即 x f x x f x x y f x x x D + D - = D D ¢ = D Æ D Æ ( ) ( ) ( ) lim lim 0 0 0 0 0 . 函数 y = f (x )在 0 x 点处的导数也可记为 0 |x x y = ¢ , 0 ( ) | , x x f x = ¢ 0 x x dx dy = 或 0 ( ) x x dx df x = . 令 0 x = x + Dx ,则当Dx Æ 0 时, 0 x Æ x ,导数可表示为 0 0 0 ( ) ( ) ( ) lim 0 x x f x f x f x x x - - ¢ = Æ . 如果记D x = h ,导数也可表示为 h f x h f x f x h ( ) ( ) ( ) lim 0 0 0 0 + - ¢ = Æ . 函数 f (x ) 在 0 x 点处可导也可以说成函数 f (x ) 在 0 x 点处导数存在或具 有导数. 几何意义: 曲 线 y = f (x) 在 点 M0 处的纵坐标 y 的 增量 Δy 与横坐标 x 的增量 Δx 之比, 当 Dx Æ 0 时的极限即 为曲线在 M0 点处的 切线斜率. 提问:两个引例有哪些 共同之处? 导数定义的本 质是增量比的极限, 反过来, 导数的定义 也是求极限的一种 方法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a,b)内的每一点都可导,则说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可导,即对任何xE(a,b),有课f(x+Ax)-f(x)f'(x)= lim Ar→0Ax这样对于开区间(α,b)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f(x),这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我们称之为导函数(简称为f(x)的导dy或df(x)数)记作f(x),ydxdxf(x)为导函数f(x)当x=x时的函数值,即f'(xo)= f(x)/xo :f(x -3△x)-f(x)例1设(x)存在,求极限limArYE例2求函数f(x)=C(C是常数)的导数.例3求函数f(x)=x"(nEN+)在x=a处的导数讲推广可得(x")=nx"-l更一般地,有(x")=xμ-(μ为实数)11例4求函数f(x)=x2的导数。例5求函数f(x)=二的导数.x授例 6求函数f(x)=sin x的导数。(cosx)=-sin x.例7求函数f(x)=α(a>0,a1)的导数例8求函数f(x)=lnx的导数定义2如果y=f(x)在(x。-8,x]有定义,若左极限新lim (o + Ar)- ()特别的AxAr0*(er)'=e*.存在,则称函数f(x)在x左侧可导,并把上述左极限称为函数f(x)在课x。的左导数,记作f'(x),即f(xo +Ax)- f(xo)'(xo)= limAx11-0类似地可以定义函数f(x)在x的右侧可导及右导数f(x +Ax)- f(xo)J(xo)= lim AxAx>0由极限存在的条件,我们有性质1函数f(x)在x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x。的左、右导数都存在并且相等,即f(x)=f(xo)由单侧导数可以定义函数在闭区间[a,bl上可导:如果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可导,且在a点的右导数存在,在b点的左导数存在,则称函数在闭区间[a,b]上可导.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33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 33 - 课 讲 授 新 课 如果函数 y = f (x )在开区间(a,b )内的每一点都可导,则说函数 f (x ) 在 开区间(a,b )内可导,即对任何 x Œ (a,b ),有 x f x x f x f x x D + D - ¢ = D Æ ( ) ( ) ( ) lim 0 . 这样对于开区间 (a,b )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 f ¢(x ) ,这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我们称之为导函数(简称为 f (x ) 的导 数) .记作 f ¢(x ) , y¢, dy dx 或 df (x ) dx . 0 f ¢(x ) 为导函数 f ¢(x ) 当 0 x = x 时的函数值,即 0 ( ) ( ) | 0 x x f x f x = ¢ = ¢ . 例 1 设 0 f ¢(x ) 存在,求极限 0 0 0 ( 3 ) ( ) lim x f x x f x D Æ x - D - D . 例 2 求函数 f (x) = C (C 是常数)的导数. 例 3 求函数 n f (x ) = x ( + n Œ N )在 x = a 处的导数. 推广可得 1 ( ) - ¢ = n n x nx . 更一般地,有 1 ( ) - ¢ = m m x mx (m 为实数) . 例 4 求函数 1 2 f (x) = x 的导数.例 5 求函数 1 f (x ) x = 的导数. 例 6 求函数 f (x ) = sin x 的导数. (cos x)¢ = -sin x . 例 7 求函数 x f (x ) = a (a > 0, a ¹1 )的导数. 例 8 求函数 f (x) = ln x 的导数. 定义 2 如果 y = f (x )在( , ] 0 0 x -d x 有定义,若左极限 x f x x f x x D + D - Æ - D ( ) ( ) lim 0 0 0 存在,则称函数 f (x ) 在 0 x 左侧可导,并把上述左极限称为函数 f (x ) 在 0 x 的左导数,记作 ( ) 0 f x - ¢ ,即 ( ) 0 f x - ¢ = x f x x f x x D + D - Æ - D ( ) ( ) lim 0 0 0 . 类似地可以定义函数 f (x ) 在 0 x 的右侧可导及右导数 ( ) 0 f x + ¢ = x f x x f x x D + D - Æ + D ( ) ( ) lim 0 0 0 . 由极限存在的条件,我们有 性质 1 函数 f (x ) 在 0 x 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 0 x 的左、右导数都存 在并且相等,即 ( ) 0 f x - ¢ = ( ) 0 f x + ¢ . 由单侧导数可以定义函数在闭区间[a,b ]上可导.如果函数 f (x ) 在开区 间(a,b )内可导,且在a 点的右导数存在,在b 点的左导数存在,则称函数在 闭区间[a,b ]上可导. 特 别 的 , x x (e )¢ = e .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例9讨论函数f(x)=x|在x=0处的可导性x2+xx≤1例10设函数f(x)=判别f(x)在x=1处是否可导2x3x>1可到可导必连续,连续三、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却不一定可导。讲函数y=f(x)在点x处连续是指lim[f(x)-f(x))=0函数y= (s)在点x处可导是指Ilim ()-/()存在.授X-XoAy设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即limf"(x)存在.由具有极限的Ar-0 △x新=()+α,其中α当Ax→0时为无穷函数与无穷小的关系知道,Ax小。上式两边同乘以Ax,得Ay=f(x)Ax+αAx:由此可见,当△r→0时,课Ay→0.这就是说,函数y=f(x)在点x处是连续的.定理1如果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则函数y=f(x)在点x处连续;反之不真,例如,函数f(x)=x在x=0处连续但不可导,函数在某点处连续是在该点可导的必要条件,2但不是充分条件.x≤1例11a,b为何值时,函数f(x)=1+x2在x=1处可导ax-b x>l四、导数的几何意义如果函数y=f(x)在x点处可导,则f(x)-f(xo)f(x)=k= tanα= lim =→30X-Xo切线方程为y-y=f(x)(x-x).1法线方程为y-=(x-xo)f'(xo)在点(2)处的切线和法线的方程例12求曲线y=2x练x≤1X,讨论函数f(x在x=1处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习2-x,5x>1.导数的实质:增量比的极限小2.函数f(x)在x。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x的左、右导数都存在并且相等,即f"(x)=f'(x。)结3.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4.连续与可导的关系作习题2-2,4,5业教学反思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34 -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 34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讲 授 新 课 例 9 讨论函数 f (x ) =| x | 在 x = 0处的可导性 例 10 设函数 2 3 1 ( ) 2 1 x x x f x x x Ï + £ = Ì Ó > ,判别 f (x ) 在 x = 1处是否可导. 三、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函数 y = f (x )在点 0 x 处连续是指 0 0 lim[ ( ) ( )] 0 x x f x f x Æ - = . 函数 y = f (x )在点 0 x 处可导是指 0 0 0 ( ) ( ) limx x f x f x Æ x x - - 存在. 设函数 y = f (x )在点 x 处可导,即 f (x ) x y x = ¢ D D D Æ0 lim 存在.由具有极限的 函数与无穷小的关系知道, = ¢ ( ) + a D D f x x y ,其中a 当 Dx Æ 0 时为无穷 小.上式两边同乘以D x ,得 Dy = f ¢(x )Dx +aDx .由此可见,当Dx Æ 0 时, Dy Æ 0.这就是说,函数 y = f (x )在点 x 处是连续的. 定理 1 如果函数 y = f (x )在点 0 x 处可导,则函数 y = f (x )在点 0 x 处 连续;反之不真. 例如,函数 f (x ) =| x | 在 x = 0处连续但不可导. 例 11 a,b 为何值时,函数 2 2 1 ( ) 1 1 x f x x ax b x Ï Ô £ = Ì + Ô Ó - > 在 x = 1处可导. 四、导数的几何意义 如果函数 y = f (x )在 0 x 点处可导,则 0 0 0 0 ( ) ( ) ( ) tan limx x f x f x f x k x x a Æ - ¢ = = = - . 切线方程为 ( )( ) 0 0 0 y - y = f ¢ x x - x . 法线方程为 ( ) ( ) 1 0 0 0 x x f x y y - ¢ - = - . 例 12 求曲线 1 y x = 在点 1 ( , 2) 2 处的切线和法线的方程. 可到可导必连续.连续 却不一定可导. 函数在某点处连续是在 该点可导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练 习 讨论函数 ( ) Ó Ì Ï - > £ = 2 1 1 x x x x f x , , 在 x = 1处的可导性与连续性. 小 结 1.导数的实质:增量比的极限. 2.函数 f (x ) 在 0 x 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 0 x 的左、 右导数都存在并且相等, 即 ( ) 0 f x - ¢ = ( ) 0 f x + ¢ . 3.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 4.连续与可导的关系. 作 业 习题 22,4,5. 教 学 反 思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课次10授课题目S2.2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教学目标:1.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3.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4.会求反函数的导数教学重点: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求导方法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多媒体幻灯片课堂概况: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复习思考:函数的导数是否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是什么?引有相同的运算法则呢?入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定理1如果函数u=u(x)及v=v(x)都在点x具有导数,则(1) [u(x)±v(x)]'=u'(x)±v(x) ;(2) [u(x)v(x)' = u'(x)v(x) +u(x)v(x) ;(3) [“(]=“()()-()()(v(x)±0)v2(x)v(x)u(x+ Ax)v(x+ Ax)-u(x)v(x)证明:(2)[u(x)v(x)"= lim Ar-→0Ax讲u(x+Ar)v(x+ Ax)-u(x)v(x+Ax)+u(x)(x+Axr)-u(x)v(x)= limAr→0Ar[u(x + Ax)v(x + Ax) - u(x)v(x + Ax) + u(x)v(x + Ax) - u(x)v(x)= lim [Ar→0AxrAx授[(x+Ax)-u(x)(x+A) + lim u(x)[v(x+Ax)-v(x)]-limArAr→0Ax→0Ar= u'(x)v(x)+u(x)v'(x)例1设y=tanx,求y.新例2设=secx,求」(x)及f()类似可得(cotx)"=-csc"x,(cscx)'=-cscxcotx课例3设y=x-2x2+sinx,求y.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35-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 35 - 授课题目 §2.2 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 课次 10 教学目标:1.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3.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4.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方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求导方法 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 多媒体幻灯片 课堂概况: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难点 ?疑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复 习 引 入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是什么? 思考:函数的导数是否 有相同的运算法则呢? 讲 授 新 课 一、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定理 1 如果函数u = u (x )及v = v (x ) 都在点 x 具有导数,则 (1) [u(x ) ± v (x )]¢ = u ¢(x ) ± v ¢(x ) ; (2) [u(x )v (x )]¢ = u ¢(x )v (x ) + u (x )v ¢(x ) ; (3) ( ) ( ) ( ) ( ) ( ) ] ( ) ( ) [ 2 v x u x v x u x v x v x u x ¢ - ¢ = ( v(x ) ¹ 0 ). 证明:(2) x u x x v x x u x v x u x v x x D + D + D - ¢ = D Æ ( ) ( ) ( ) ( ) [ ( ) ( )] lim 0 ( ) ( ) ( ) ( ) ( )[ ( ) ( )] lim [ ( ) ( )] ( ) lim ] ( ) ( ) ( ) ( ) ( ) ( ) ( ) ( ) lim [ ( ) ( ) ( ) ( ) ( ) ( ) ( ) ( ) lim 0 0 0 0 u x v x u x v x x u x v x x v x x u x x u x v x x x u x v x x u x v x x u x x v x x u x v x x x u x x v x x u x v x x u x v x x u x v x x x x x = ¢ + ¢ D + D - + D + D - + D = D + D - + D + D + D - + D = D + D + D - + D + + D - = D Æ D Æ D Æ D Æ 例 1 设 y = tan x ,求 y¢ . 例 2 设 y = sec x ,求 f ¢(x ) 及 ) 2 (p f ¢ . 类似可得 x x 2 (cot )¢ = -csc ,(csc x)¢ = -csc x cot x 例 3 设 3 2 y = x - 2x + sin x ,求 y¢ .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例4设(x)=x-3e'cosx+sin,求(6例5设f(x)=xlnx,求f(x)sinx例6设f(x)=一,求f(x)1+cosx例7设y=x(x3-4cosx-sin1),求y及|=l二、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定理2如果函数x=f(y)在区间I,内单调、可导且f(y)0,则它的反函数y=f-(x)在区间I,=(x|x=f(y),eI,)内也可导,且讲1dy_1或[f-l(x)]}' =dx"dxf'(y)dy例8求y=arcsinx的导数授例9求y=arctanx的导数例10求y=logx的导数三、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新对于复合函数,如2xy=siny=lntanx,y=e1+x2课有求导法则,即定理3如果u=g(x)在点x可导,y=f(u)在点u=g(x)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在点x可导,且导数为dydydy du或=f'(u).g'(x)dxdxdu dx来迎例12设y=/1-2F,求少例11设y=(2x-5)%dxdx,来山例14设y=(arctanVa),求例13设y=erdxdx1,求迎例16 设y=J(sinx),求例15设y=lncos-dxdxx四、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1.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2) (x")'= μ-x4-1(1) (C)'= 0,(3) (sin x)'= cosx,(4) (cosx)=-sin x,(5) (tanx)'= sec2 x,(6) (cotx)'= -csc2 x,(7) (secx)'= secxtanx,(8)(cscx)'=-cscxcotx,(9) (a*)=a*lna,(10) (e*)'=er,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36 -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 36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讲 授 新 课 例 4 设 3 ( ) 3 cos sin 6 x f x x e x p = - + ,求 ) 2 (p f ¢ . 例 5 设 2 f (x) = x ln x ,求 f ¢(x). 例 6 设 sin ( ) 1 cos x f x x = + ,求 f ¢(x). 例 7 设 3 y = x(x - 4 cos x - sin1) ,求 y¢ 及 x 1 y = ¢ . 二、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定理 2 如果函数 x = f ( y )在区间 y I 内单调、 可导且 f ¢( y ) ¹ 0 , 则它的反函数 ( ) 1 y f x - = 在 区间 { | ( ), } x y I = x x = f y y Œ I 内也可导,且 ( ) 1 [ ( )] 1 f y f x ¢ ¢ = - 或 dy dx dx dy 1 = 例8 求 y = arcsin x 的导数 例 9 求 y = arctan x 的导数 例 10 求 y x a = log 的导数 三、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对于复合函数,如 y = ln tan x , 2 x y = e , 2 1 2 sin x x y + = 有求导法则,即 定理 3 如果u = g (x ) 在点 x 可导,y = f (u )在点u = g (x ) 可导, 则复合函数 y = f [g (x )]在 点 x 可导,且导数为 f (u) g (x ) dx dy = ¢ × ¢ 或 dx du du dy dx dy = × 例 11 设 3 6 y = (2x - 5) ,求 dx dy . 例 12 设 3 2 y = 1- 2 x ,求 dx dy . 例 13 设 3 x y = e ,求 dx dy . 例 14 设 3 y = (arctan x) ,求 dx dy . 例 15 设 x y 1 = ln cos ,求 dx dy . 例 16 设 2 y = f (sin x ) ,求 dx dy . 四、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 1.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 (C)¢ = 0 , (2) 1 ( ) - ¢ = × m m x m x , (3) (sin x)¢ = cos x , (4) (cos x)¢ = -sin x , (5) x x 2 (tan )¢ = sec , (6) x x 2 (cot )¢ = -csc , (7) (sec x)¢ = sec x tan x , (8) (csc x)¢ = -csc x cot x , (9) a a a x x ( ) = ln , (10) x x (e )¢ = e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11(12) (ln x)'= (11) (log.x)'=xlnax1(13)(arcsinx)'=(14)(arccosx)'=Vi-x2Vi-x11(15)(arctanx)(16)(arccotx)"=1+x21+ x22.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1) (u±v)=u'±v*,(2)(Cu)=Cu(C为常数)_vu'-vu'(4) (")(3) (uv)'=uv+u',(v0).1213.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如果x=f(y)与y=f-(x)互为反函数,则1dy_1或9[f-(x)]"'=dx"dxf'(y)dy4.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如果y=f(u)可导,u=g(x)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可导,且=F(u)·g(n) 或 dy_dydudxdxdu dx例17 设y=xsin(Inx)+co(nx)], 求会,dx例18设y=sin'x-sin(r),求变dx例19 设y=}(arctanx),求dx练),来山设dx习1.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小2.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复合函数导数步骤:第一步:分清函数的复合关系;结第二步:应用公式,作习题2 -4.6(2),(3),(6).8.(2),(4),(6),(8),(10)业教学反思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37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 37 - (11) x a x a ln 1 (log )¢ = , (12) x x 1 (ln )¢ = , (13) 2 1 1 (arcsin ) x x - ¢ = , (14) 2 1 1 (arccos ) x x - ¢ = - , (15) 2 1 1 (arctan ) x x + ¢ = , (16) 2 1 1 ( cot ) x arc x + ¢ = - . 2.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1) (u ± v ) = u ¢ ± v ¢ , (2) (Cu)¢ = Cu ¢(C 为常数), (3) (uv)¢ = u ¢v + u v ¢ , (4) 2 ( ) v v u v u v u ¢ - ¢ ¢ = ( v ¹ 0) . 3.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如果 x = f ( y )与 ( ) 1 y f x - = 互为反函数,则 ( ) 1 [ ( )] 1 f y f x ¢ ¢ = - 或 dy dx dx dy 1 = 4.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如果 y = f (u )可导,u = g (x ) 可导,则复合函数 y = f [g (x )]可导,且 f (u) g (x ) dx dy = ¢ × ¢ 或 dx du du dy dx dy = × 例 17 设 y = x[sin(ln x) + cos(ln x)] ,求 dx dy . 例 18 设 2 2 y = sin x ×sin(x ) ,求 dx dy . 例19 设 2 y = f (arctan x) ,求 dx dy . 练 习 设 ( ) 2 y = f sin x ,求 dy dx . 小 结 1.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 2.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复合函数导数步骤: 第一步:分清函数的复合关系; 第二步:应用公式. 作 业 习题 2 4.6(2),(3),(6).8.(2),(4), (6),(8),(10). 教 学 反 思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11课次授课题目S2.3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教学目标: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其一二阶导数教学重点:隐函数求导、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教学难点:隐函数和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二阶导数的求法,幂指函数的求导法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多媒体幻灯片课堂概况: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教学方式与策略(?疑点)思考:对于函数e'+y-e=0,如何求坐,引dx入隐函数的导数显函数:函数V均由自变量x的某一个解析式所表达,例如2x+1y=x,y=log.x(a>l,a±l),y=Vx-3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含于一个二元方程F(x,y)=0之中,这样确定的函数y=f(x)称为隐函数问题:对于不能显化的隐函数,如何求导呢?隐函数求导法则: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讲F(x,y)=0两边对求导(注意=(a))授1F(xy)=0(含导数的方程)dx例1 求由方程y*+2y=x-3x? =0 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会dx新dy例2设y=f(x)是由方程e"-e°=xy确定的隐函数,求dx/reo例4设=,求例3求y=xsinx(x>0)的导数dx课一般情况,对于幂指函数y=u(u>0)求导数y的方法为:先取对数,得Iny=vInu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38 -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 38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授课题目 §2.3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课次 11 教学目标: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其一二阶导数 教学重点:隐函数求导、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 教学难点:隐函数和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二阶导数的求法,幂指函数的求导法 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 多媒体幻灯片 课堂概况: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难点 ?疑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引 入 思考:对于函数e + xy - e = 0 y ,如何求 dx dy ? 讲 授 新 课 一、隐函数的导数 显函数:函数 y 均由自变量 x 的某一个解析式所表达,例如 3 y = x , log ( 1, 1) a y = x a > a ¹ , 2 1 3 x y x + = - . 自变量 x 与因变量 y 之间的对应法则含于一个二元方程 F(x, y) = 0 之中,这样确定的函数 y = f (x)称为隐函数. 问题:对于不能显化的隐函数,如何求导呢? 隐函数求导法则: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 例 1 求由方程 2 3 0 5 7 y + y - x - x = 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 dy dx . 例 2 设 y = f (x) 是由方程 y x e - e = xy 确定的隐函数,求 x 0 dy dx = . 例 3 求 x y x sin = ( x > 0)的导数. 例 4 设 x y y = x ,求 dy dx . 一般情况,对于幂指函数 v y = u (u > 0) 求导数 y¢ 的方法为:先取对数,得 ln y = v ×ln u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对x求导数,得1y=w-lnu+.uyu解得vu'vuy'=y.(v.lnu+)=u"(v.Inu+uu以上求导数方法称为对数求导法,讲(x-1)(x-2)的导数:(假定x>4)例5求y=N(x-3)(x-4)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授[x=p(t)若参数方程确定V与x间的函数关系,称此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y=y(t)(x= p(t)般情况,参数方程。可确定函数y=y(x)或x=x(y):一般由x=p(t)得(y=y(t)新(x),代入y=y(t),得t=@y=y(t) = y[p-'(x)] = y(x)由复合函数求导方法,得课dy_dydtdy1y't)dtdxp'@)dxdt dxdit2了,求当X=例6设dr(y=1-tx=acost一相应点的切线方程,例7求椭圆曲线在t=4ly=bsint3at?3atdy所确定的函数y=f(x)的导数例8求蔓形线x1+3J1+tdx练x-5我迎drV/+2习小1.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则、对数求导法,结2.掌握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求导方法,了解其求二阶导数求法作习题 2- 11.13(2),(4).14(1),(3)业教学反思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39-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 39 - 讲 授 新 课 对 x 求导数,得 u u v y v u y × ¢ = ¢ ×ln + × ¢ 1 解得 ( ln ) ( ln ) u v u u v u u v u y y v u v ¢ = ¢ × + ¢ ¢ = × ¢ × + 以上求导数方法称为对数求导法. 例 5 求 ( 3)( 4) ( 1)( 2) - - - - = x x x x y 的导数.(假定 x > 4 ) 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若参数方程 Ó Ì Ï = = ( ) ( ) y t x t y j 确定 y 与 x 间的函数关系,称此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 一般情况,参数方程 Ó Ì Ï = = ( ) ( ) y t x t y j 可确定函数 y = y (x ) 或 x = x ( y ) .一般由 x = j(t ) 得 ( ) 1 t x - = j ,代入 y =y (t ) ,得 ( ) [ ( )] ( ) 1 y = t = x = y x - y y j 由复合函数求导方法,得 ( ) 1 ( ) t t dt dt dx dy dx dt dt dy dx dy j y ¢ ¢ = × = × = 例 6 设 Ô Ó Ô Ì Ï = - = y t t x 1 2 2 ,求 dx dy 例7 求椭圆曲线 Ó Ì Ï = = y b t x a t sin cos 在 4 p t = 相应点的切线方程. 例 8 求蔓形线 2 3 3 3 3 , 1 1 at at x y t t = = + + 所确定的函数 y = f (x) 的导数 dy dx . 练 习 5 5 2 5 2 x y x - = + ,求 dx dy . 小 结 1.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则、对数求导法. 2.掌握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求导方法,了解其求二阶导数求法. 作 业 习题 2 11 .13(2),(4).14(1),(3). 教 学 反 思

高等数学1(上)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12课次授课题目S2.4高阶导数教学目标: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的n阶导数教学重点:高阶导数的求法教学难点:高阶导数的归纳方法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多媒体幻灯片课堂概况: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复函数的导函数仍然习y= sin x,y"= cosx,(y')'= (cos x) =-sinx可以求导,如何简洁的引记导函数的导数呢?入dy对于一般函数=f(x),y'=(x),[f(x)"称为f(x)的二阶导数,记成y",f"(x),dx?或,记dx2()=()=(x)J"= f"(x)= dr2dxdxdxdxdtyd"y类似,可定义三阶导数"=["(x)}"、四阶导数y(4)=乃至于n阶导数()=dx4dx"即讲y(m = d"y_d(d"-l=[ f(n-I (x)dn-idx"dxf(x)称为f(x)一阶导数,函数f(x)的二阶导数的导数称为函数f(x)的三阶导数,函数f(x)的三阶导数的导数称为函数f(x)的四阶导数,.,函数f(x)的(n-1)阶导数的导数称为授函数f(x)的n阶导数.分别记作 y,., a) 或dyd"ydx3dx"新二阶以及二阶以上导数都称为高阶导数例 1例2设y=x+sinx,求y"设y=elnx,求y".d?y例3求由方程e=x+y所确定的隐函数(x)的二阶导数求课dr?d'y例4设函数y=f(x)由方程x-y+siny=0确定,求dx?2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40
高等数学 1(上)教案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 40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杨淑辉 授课题目 §2.4 高阶导数 课次 12 教学目标: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的 n 阶导数 教学重点:高阶导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高阶导数的归纳方法 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法、发现法与讨论法、翻转课堂 多媒体幻灯片 课堂概况: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难点 ?疑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复 习 引 入 y = sin x, y¢ = cos x,( y¢)¢ = (cos x)¢ = - sin x 函数的导函数仍然 可以求导,如何简洁的 记导函数的导数呢? 讲 授 新 课 对于一般函数 y = f (x ),y¢ = f ¢(x ),[ f ¢(x )]¢ 称为 f (x ) 的二阶导数, 记成 y¢¢,f ¢¢(x ) , 2 2 dx d y 或 2 2 dx d f ,记 ( ) ( ) ( ) [ ( )] 2 2 ¢¢ = ¢¢ = = = = f ¢ x ¢ dx df dx d dx dy dx d dx d y y f x 类似,可定义三阶导数 y ¢¢¢ = [ f ¢¢(x )]¢ 、四阶导数 4 4 (4) dx d y y = 乃至于 n 阶导数 n n n dx d y y = ( ) , 即 ( ) [ ( )] ( 1) 1 1 ( ) = = = ¢ - - - f x dx d y dx d dx d y y n n n n n n f ¢(x ) 称为 f (x ) 一阶导数,函数 f (x ) 的二阶导数的导数称为函数 f (x ) 的三阶导数,函数 f (x ) 的三阶导数的导数称为函数 f (x ) 的四阶导数,LL,函数 f (x ) 的(n -1) 阶导数的导数称为 函数 f (x ) 的 n 阶导数.分别记作 (3) (4) ( ) , , , n y y L y 或 3 3 , , n n d y d y dx dx L . 二阶以及二阶以上导数都称为高阶导数. 例 1 设 ln x y = e x ,求 y¢¢ . 例 2 设 4 y = x + sin x ,求 y¢¢¢ . 例 3 求由方程 y e = x + y 所确定的隐函数 y(x ) 的二阶导数求 2 2 dx d y . 例 4 设函数 y = f (x) 由方程 sin 0 2 1 x - y + y = 确定,求 2 2 dx d y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期末总复习.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Higher Mathematic(二上,任课教师:杨淑辉).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假设检验 8.2 单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假设检验 8.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概念.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参数估计 7.3 区间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参数估计 7.2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参数估计 7.1 点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1 引言 6.2 总体与样本.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3.2 正态总体条件下的抽样分布(去答案).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3.1 统计量及其分布.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5.2 中心极限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5.1 大数定律.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数字特征 4.1 数学期望.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数字特征 4.4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数字特征 4.3 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数字特征 4.2 方差.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6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5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4 条件分布.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1 预备知识 1.2 函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3 数列的极限.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4 函数的极限.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5 极限的运算法则.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6 极限存在准则及两个重要极限.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7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函数、极限、连续 1.8 函数的连续性.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导数与微分 2.1 导数的概念.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导数与微分 2.2 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导数与微分 2.3 隐函数的导数、参数方程的导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导数与微分 2.4 高阶导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导数与微分 2.5 函数的微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1 中值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2 洛必达法则.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3 泰勒公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4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5 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作图.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7 曲率.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4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