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框架及研究问题

第5周,第1_讲次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2摘要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宏观经济学框架及研究问题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难点】无内 容【本讲课程的引入】一个现实问题:就业思考:微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资源总能得到有效配置而不会出现闲置吗?古典经济学家的回答: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问题:如果真是这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就是理想的,然而事实打破了这种完美1929-1933年的大萧条: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引发了一场至今令人难忘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历史将这个使命交给了一个英国人一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三个理论渊源:1.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2.《通论》的出版: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前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为现代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实践基础。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1.《通论》出版后,萨缪尔森等人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起来阐述西方经济学,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2.新古典综合派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实施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2 第 5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框架及研究问题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的主要问 题。 【重 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 【难 点】无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一个现实问题:就业 思考:微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题:资源总能得到有效配置而不会出现闲置吗? 古典经济学家的回答: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 问题:如果真是这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就是理想的,然而事实打破了这种完美 1929-1933 年的大萧条:1929 年 10 月 29 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引发了一场至 今令人难忘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利 用。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历史将这个使命交给了一个英国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三个理论渊源: ⒈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 ⒉《通论》的出版: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⒊前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为现代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 ⒈《通论》出版后,萨缪尔森等人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 起来阐述西方经济学,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 ⒉新古典综合派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实施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

运行,并辅之于对外经济政策。三、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一)“滞胀”与新古典学派的兴起(二)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型1.财政政策方面:短期调节向长期调节转化:普遍实行巩固性财政政策;实行减税,刺激供给。2.货币政策方面:从控制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转向治理通货膨胀:开始关注国内利息率调整对汇率的影响。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节:由一致的扩张或收缩转向相互协调。4.结构性政策和其他政策:收入政策逐渐被结构性政策所取代。其他政策有产业政策、教育、交通等相关政策。(三)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1.基本主张:坚持政府干预经济。2.吸收学派的观点:①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②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方面起作用的机制;③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3.20世纪90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巩固性财政政策在各发达国家盛行,基本目标是消除财政赤字,改善经济增长的条件;货币政策基本上以稳定物价为其基本目标。第二节宏观经济学框架及关注的问题一、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1.经济增长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而有的国家则比较慢?一亚洲“四小龙”、金砖四国·为什么一个国家有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快,而有的时期则比较慢?一中国改革的前后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F
运行,并辅之于对外经济政策。 三、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 (一)“滞胀”与新古典学派的兴起 (二)20 世纪 80 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型 ⒈财政政策方面:短期调节向长期调节转化;普遍实行巩固性财政政策;实行减税,刺激 供给。 ⒉货币政策方面:从控制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转向治理通货膨胀;开始关 注国内利息率调整对汇率的影响。 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节:由一致的扩张或收缩转向相互协调。 ⒋结构性政策和其他政策:收入政策逐渐被结构性政策所取代。其他政策有产业政策、教 育、交通等相关政策。 (三)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⒈基本主张:坚持政府干预经济。 ⒉吸收学派的观点: ①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②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方面起作用的机制; ③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 ⒊20 世纪 90 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巩固性财政政策在各发达国家盛行,基本目标是消除 财政赤字,改善经济增长的条件;货币政策基本上以稳定物价为其基本目标。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框架及关注的问题 一、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1. 经济增长问题 ⚫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而有的国家则比较慢? –亚洲“四小龙”、金砖四国 ⚫为什么一个国家有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快,而有的时期则比较慢? –中国改革的前后 美国 1900-2000 年人均实际 GDP

RrsicoernsperonFinst oil pnice shocokSecond il priceshockWaridDoreo. Wari waVietnan35.0g0A30,00020,00010,0005,0003009001901920193019419509619701980190200Year2.经济周期问题?为什么一国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一中国经济曾在1988年和1994年出现高通胀,而随后便是经济增长乏力。3.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为什么一国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失业,有时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有时又会出现二者并存的局面?一中国经济之谜:低通胀、高增长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rareporndWayDgretoWey WwaaShoad lpresthck23MM01910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Percent0First ail price shockWardGreatWarid KwnaVieoamSerondoifpriceshodDreInflation1eMWDeflation15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Yeat
2.经济周期问题 ⚫为什么一国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 –中国经济曾在 1988 年和 1994 年出现高通胀,而随后便是经济增长乏力。 3.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为什么一国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失业,有时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有时又会出现二 者并存的局面? –中国经济之谜:低通胀、高增长 美国 1900-2000 年失业率 美国 1900-2000 年通货膨胀率

4.内外均衡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出现很大的政府预算赤字和外贸赤字?一中国的贸易顺差5.汇率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率会发生显著的贬值和升值?一人民币的稳定与浮动压力【总结】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五、课程内容体系总收入-总支出模型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收入决定理论IS-LM曲线模型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前沿参考教材:[1]】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斯蒂格里茨.《经济学》(第二版)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附尹伯成编的习题集。【补充】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劳动人口增长*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对外开放197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就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
4. 内外均衡问题 ⚫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出现很大的政府预算赤字和外贸赤字? –中国的贸易顺差 5.汇率问题 ⚫为什么一些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率会发生显著的贬值和升值? –人民币的稳定与浮动压力 【总结】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 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五、课程内容体系 参考教材: [1]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第二版).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 17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 [4]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附尹伯成编的习题集。 【补充】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劳动人口增长 ❖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 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 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对外开放 1979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就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胀、内外均衡以及汇率问题。还给大家整理说明了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框架,课下大家可以多参考其他资料,扩展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 要问题: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胀、内外均衡以及汇率问题。还给大家整理说明了 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框架,课下大家可以多参考其他资料,扩展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6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2)第三节 外部影响与产权配置 第四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5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2)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 第二节 垄断.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4讲 福利经济学.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3讲 一般均衡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2讲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2/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1讲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0讲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9讲 不完全竞争厂商(3/3)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均衡 第四节 不同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简单比较 第五节 博弈论与决策行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8讲 不完全竞争市场(2/3)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均衡.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7讲 不完全竞争市场(1/3)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厂商均衡.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6讲 完全竞争市场(2/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5讲 完全竞争市场(1/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4讲 期中考试(无答案).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3讲 生产成本习题(无答案).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2讲 成本论(2/2)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第四节 利润最大化原则.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1讲 成本论(1/2)第一节 有关成本与利润的重要概念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厂商的短期成本.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0讲 生产理论(3/3)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 规模报酬.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09讲 生产理论(2/3)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08讲 生产理论(1/3)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第二节 生产过程与生产函数.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07讲 第二、三章练习题(无答案).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内涵 第二节 GDP的核算方法.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统计核算.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变量.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与消费函数.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节 消费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节 三、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五节 乘数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二节 产品市场与IS曲线.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四节 LM曲线.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四节 IS-LM模型分析.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实践.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七章 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1/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七章 AD-AS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八章 失业理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