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2第12周,第12讲次摘要第四章IS-LM曲线模型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节利率的决定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含义、功能,理解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理解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了解货币供给,掌握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重点】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难”点】流动性偏好陷阱,货币市场均衡形成机制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回忆: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利率是资本的使用价格而资本源于人们的储蓄◆因此,利率最终是单位储蓄的回报。IS-LM曲线模型第四章第三节利率的决定■假设1)储蓄产品=货币+无限期债券2)持有货币没有利息所得一、货币货币是在交易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它具有四种传统的功能: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的范围1)M。=硬币+纸币——通货2)M=Mo+活期存款一一狭义货币3)M2=M+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一一广义货币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2 第 12 周,第 1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IS-LM 曲线模型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含义、功能,理解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理解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了解 货币供给,掌握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 【重 点】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 【难 点】流动性偏好陷阱,货币市场均衡形成机制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回忆: 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 ◆ 利率是资本的使用价格 ◆ 而资本源于人们的储蓄 ◆ 因此,利率最终是单位储蓄的回报。 第四章 IS-LM 曲线模型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 假设 1) 储蓄产品 = 货币 + 无限期债券 2) 持有货币没有利息所得 一、货币 货币 是在交易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它具有四种传统的功能: 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的范围 1) M0 = 硬币 + 纸币——通货 2) M1 = M0 + 活期存款——狭义货币 3)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广义货币

观察:流动性与利息反向变化【补充】我国的货币供应■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2013年M2增长目标预计13%左右■中国人民银行2013.4.11日公布的3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货币供应过量,则央行会调控信贷,减少贷款投放,而货币总量已远远高出实体经济变化,货币超发将冲击物价、推高房价,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二、货币需求(一)交易性货币需求量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原因:收入与支出不是同步的·交易性货币需求量与收入呈同向变化(二)预防性货币需求量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原因:未来是不确定的·出于预防性动机的这部分货币需求也决定于收入和制度,而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不变。因此,预防性货币需求量也主要决定于收入,并和收入呈同向变化。■小结: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总量(LI)是总收入(Y)的函数L, = L,(Y) = kY(三)投机性货币需求量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债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原因:通过赚取买卖差价可以获利·出于投机动机的这部分货币需求决定于债券的市场价格,债券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利率■观察
观察:流动性与利息反向变化 【补充】我国的货币供应 ◼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末,M2 余额达到人民币 97.42 万亿元,居世界第一, 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 1.5 倍。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 2013 年 M2 增长目标预计 13%左右 ◼ 中国人民银行 2013.4.11 日公布的 3 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3 月末,中国广义 货币(M2)余额达 103.61 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 货币供应过量,则央行会调控信贷,减少贷款投放,而货币总量已远远高出实体经济 变化,货币超发将冲击物价、推高房价,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 二、货币需求 (一)交易性货币需求量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 原因:收入与支出不是同步的 ⚫ 交易性货币需求量与收入呈同向变化 (二)预防性货币需求量 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 原因:未来是不确定的 ⚫ 出于预防性动机的这部分货币需求也决定于收入和制度,而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不 变。因此,预防性货币需求量也主要决定于收入,并和收入呈同向变化。 ◼ 小结: 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总量(L1 ) 是总收入(Y ) 的函数 (三)投机性货币需求量 投机动机 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债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 原因:通过赚取买卖差价可以获利 ⚫ 出于投机动机的这部分货币需求决定于债券的市场价格,债券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利 率 ◼ 观察

1)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倾向于不持有债券而持有货币。2)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倾向于持有债券而不持有货币。■结论:投机性货币需求量(Lz)与市场利息率(r)呈反向变化L,=L,(r)=A-hrA和h是常数,h反映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三、流动偏好陷阱■观察1)持币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能够立即、方便而又便宜地被用于支付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流动偏好)定义: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此时,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趋向于无穷大。这是凯恩斯的第三基本心理定律I=A-hr(r>r)L2 = L2(r)≥ A-hr(r =r)流动偏好陷阱K货币量L四、均衡利率1.货币需求L=L,(Y)+L2(r)(1)货币需求曲线货币需求曲线就是交易性和预L,=L,(Y)防性货币需求曲线L与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L的叠加,L=L(r)L= L, + L2货币量L2.货币供给
1)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倾向于不持有债券而持有货币。 2)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倾向于持有债券而不持有货币。 ◼ 结论:投机性货币需求量(L2 ) 与市场利息率(r ) 呈反向变化 A 和 h 是常数,h 反映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三、流动偏好陷阱 ◼ 观察 1) 持币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能够立即、方便而又便宜地被用于 支付 2)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流动偏好) 定义: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 阱。 此时,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趋向于无穷大。这是凯恩斯的第三基本心理定律 四、均衡利率 1.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曲线 2.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在每一价格水平上,货币当局都可以通过控制名义货币余额的供给来影响真实货币余额的供给。m=真实货币供给MM=名义货币供给m=PP=一般价格水平·货币供给曲线及其移动m"m'm=M/PFM减少M增加P提高P下降货币量■观察给定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将决定于货币需求。3.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m或者L=P形成:在水平上,<m=M/Prum,持币成本过货币供给过剩高,人们将购买货券,导致债券r1价格上升,进而货币供给不足利率下降:反则Ero反之2r2货币量0mimom■思路整理货币供求定义货币确定投资均衡利率
◼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在每一价格水平上,货币当局都可以通过控制名义货币余额的供 给来影响真实货币余额的供给。 ⚫ 货币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观察 给定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将决定于货币需求。 3. 货币市场均衡 条件: 形成: ◼思路整理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介绍货币的含义、功能,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了解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同学们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本讲课程的思考题】既然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能够改变均衡,那么影响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就是影响均1、衡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什么呢?
【本讲课程的小结】 今天我们介绍货币的含义、功能,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 了解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同学们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函数, 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含义,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其形成机制。 【本讲课程的思考题】 1、 既然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能够改变均衡,那么影响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就是影响均 衡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什么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二节 产品市场与IS曲线.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五节 乘数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节 三、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节 消费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与消费函数.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变量.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统计核算.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内涵 第二节 GDP的核算方法.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框架及研究问题.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6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2)第三节 外部影响与产权配置 第四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5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2)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 第二节 垄断.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4讲 福利经济学.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3讲 一般均衡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2讲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2/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1讲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0讲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9讲 不完全竞争厂商(3/3)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均衡 第四节 不同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简单比较 第五节 博弈论与决策行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18讲 不完全竞争市场(2/3)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均衡.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四节 LM曲线.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四节 IS-LM模型分析.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实践.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七章 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1/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七章 AD-AS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八章 失业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Microeconomics.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