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实践

第周,第18讲次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2摘要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市货币政策实践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构成,了解当前的国家银行体系,理解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掌握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重点】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难点】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观察增加货币供给★利率降低乘数效应收入增加投资增加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二节货币政策实践、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以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的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1)货币:由通货和银行存款构成■通货●由硬币和纸币构成●货币当局可以完全控制■银行存款→公众在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的存款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2 第 周,第 18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实践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构成,了解当前的国家银行体系,理解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 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掌握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 【重 点】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 【难 点】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观察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实践 一、货币政策 货币当局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以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的政策。 ◆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 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1)货币: 由通货和银行存款构成 ◼ 通货 ◆ 由硬币和纸币构成 ◆ 货币当局可以完全控制 ◼ 银行存款 ◆ 公众在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的存款

●货币当局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间接控制。(2)货币供给在某一时点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和银行存款的总和。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M=Cu+DM=货币供给量,Cu=通货,D=银行存款二、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口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口中央银行的三大功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一)几个概念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例为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例如:假设甲厂商将1000元存入他的账户银行,法定准备金率rd=20%存入1000元贷出800元甲厂商乙广商A银行1000(1-20%)贷出640存入640贷出512存入,B银行+丙企业C银行640(1-20%)派生存款800(1-20%)贷出409.6丁企业存入D银行+成企业······512(1-20%)
◆ 货币当局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间接控制。 (2)货币供给 在某一时点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M = 货币供给量,Cu = 通货,D = 银行存款 二、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三大功能: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三、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一)几个概念 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例为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例如:假设甲厂商将 1000 元存入他的账户银行,法定准备金率 rd=20% M =Cu + D

D=1000+800+640+L=1000+10001-20%+1001-20%2+L1=10001- 1-20%1=1000.20%= 5000①由银行贷款而来的存款一一派生存款②运用派生存款来扩大贷款一一信用扩张原始存款(R)存款总和(D)rd存款总和(D)5000货币创造乘数(K):5原始存款(R)10001即:K:法定准备金率rd货币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是有条件的。(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一一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储备金后全部待放出去。超额储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超额储备率: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设超额储备率为re。(2)商业银行客户不抽出现金。设抽出现金率为rC如果有抽取现金。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C, +Ra+R
①由银行贷款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 ②运用派生存款来扩大贷款——信用扩张 货币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是有条件的。 (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银行得到的存款 扣除法定储备金后全部待放出去。 • 超额储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 超额储备率: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设超额储备率为 re。 (2)商业银行客户不抽出现金。设抽出现金率为 rC 如果有抽取现金。 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 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 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000 20% 1 1000 1 1 20% 1 1000 1000 10001 20% 1001 20% D 1000 800 640 2 = = − − = = + − + − + = + + + L L H = Cu + Rd + Re

H:基础货币Cu:通货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M = Cu+ DH = C, + Ra + RCu + DM货币创造乘数:HCu +R,+Rer +lra+retre结论: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基础货币H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就在于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测定和调控货币乘数。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影响高能货币的数量1)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量一定率降低乘数增大,基础货币创造了更多的存款提高了货币供给量2)变动贴现率·贴现率是货币当局向那些因准备金短期不足而向其借款的银行所收取的利息率
H:基础货币 Cu:通货 Rd:法定准备金 Re:超额准备金 结论: 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基础货币 H 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就在 于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测定和调控货币乘数。 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 货币供给量的控制 ◆ 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 影响高能货币的数量 1)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2) 变动贴现率 ⚫ 贴现率是货币当局向那些因准备金短期不足而向其借款的银行所收 取的利息率

抑制银行申请贴提高贴现率现贷款抑制了准备金的增加抑制货币供给量抑制了高能货币的扩大的增加最后贷款人贴现贷款制度使货币当局扮演了最后贷款人角色●经典对策:危机期间、免费贴现!■但同时,最后贷款人职能也助长了银行的道德风险。4)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货币当局买卖政府债券I银行私人+--改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改变了高能货币改变了货币供给量■观察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会影响基础货币■结论只要货币流出货币当局就会扩大货币供给量
最后贷款人 ◼ 贴现贷款制度使货币当局扮演了最后贷款人角色; ⚫ 经典对策:危机期间、免费贴现! ◼ 但同时,最后贷款人职能也助长了银行的道德风险。 4) 公开市场操作 ⚫ 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 行为 ◼ 观察 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会影响基础货币 ◼ 结论 只要货币流出货币当局就会扩大货币供给量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介绍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构成,当前的国家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同学们重点掌握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本讲课程的思考题】1、大家课下搜索目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分析这些货币政策手段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本讲课程的小结】 今天我们介绍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构成,当前的国家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过程及货币创 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同学们重点掌握货币创造的过 程及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 【本讲课程的思考题】 1、 大家课下搜索目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分析这些货币政策手段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影响 机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四节 IS-LM模型分析.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四节 LM曲线.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二节 产品市场与IS曲线.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IS-LM曲线模型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五节 乘数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节 三、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节 消费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与消费函数.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变量.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统计核算.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内涵 第二节 GDP的核算方法.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框架及研究问题.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6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2)第三节 外部影响与产权配置 第四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5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2)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 第二节 垄断.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24讲 福利经济学.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七章 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1/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七章 AD-AS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2).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八章 失业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Microeconomics.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导论.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rt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