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4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3
文件大小:1.01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4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下周实验★实验五染色体变异观察与鉴定+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整倍性、非整倍性)+pp:63-64,66-73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 下周实验 实验五 染色体变异观察与鉴定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数目变异(整倍性、非整倍性) pp: 63-64, 66-73

四实验四质量性状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三、实验用品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六、结果与分析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2 实验四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六、结果与分析

浙一、实验目的1.了解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掌握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验证、熟悉三大遗传规律及两对基因2.互作的基本类型3.了解玉米籽粒性状遗传特点及在遗传研究中的意义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3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和 掌握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2. 验证、熟悉三大遗传规律及两对基因 互作的基本类型 3. 了解玉米籽粒性状遗传特点及在遗传 研究中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个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玉米籽粒饱满/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A,B)玉米籽粒非甜/甜杂合体自交果穗(A,F2)、测交果穗(A,Bi)基因互作玉米杂合体(CcRr)、杂合体(Ccli植株自交果穗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玉米非甜/甜、黄/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B,F2)测交果穗(B,BC)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4 二、实验材料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  玉米籽粒饱满/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A1B1 )  玉米籽粒非甜/甜杂合体自交果穗(A3F2 )、测交果 穗(A3B1 )  基因互作  玉米杂合体(CcRr)、杂合体(CcIi)植株自交果穗  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  玉米非甜/甜、黄/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B3F2 )、 测交果穗(B1BC)

三、实验用品☆性状考察:计数器☆统计分析:计算器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5 三、实验用品 性状考察:计数器 统计分析:计算器

四、实验原理1、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p37-40)一对相对性状间的显隐性关系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F,性状表现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对数及其互作类型F2:符合哪种两对基因互作F分离类型和比例两对相对性状间遗传关系(自由组合、连锁?)F2:四种类型9:3:3:1;Ft:四种类型1:1:1:1符合自由组合;不符合连锁根据F2、F资料计算交换值(两点测验)O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6 四、实验原理 1、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p37-40)  一对相对性状间的显隐性关系 ¤ 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F1性状表现  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对数及其互作类型 ¤ F2:符合哪种两对基因互作F2分离类型和比例  两对相对性状间遗传关系(自由组合、连锁?) ¤ F2:四种类型9:3:3:1;Ft:四种类型1:1:1:1 符合➔自由组合;不符合➔连锁 ¤ 根据F2、Ft资料计算交换值(两点测验)

2、X2测验一一适合性测验(p40)统计假设(O-E)ZX2-无效假设Ho: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相符E备择假设H: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不相符司估算样本统计参数X2值[O - E|-X2ZE用统计参数X2与查表(p117)得到的Xa.k-比较α为临界概率值,0.05(0.01)当X20.05时,接受无效假设(差异不显著)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7 2、Х2测验——适合性测验(p40)  统计假设  无效假设H0: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相符  备择假设HA: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不相符  估算样本统计参数Χ2值  用统计参数Χ2与查表(p117)得到的Χ2 α,k-1比较  α为临界概率值,0.05(0.01)  当Χ20.05时,接受 无效假设(差异不显著)

锐四川T衰3-6孟德尔两对基因杂种自交结果的测验皱、黄皱、绿总数国、黄圆、绿32315108101556实测值(O)312.75104.25104.2534.75556理论值(E)2.25(O-E)3.75—3.252.7514.067.56(O-E)?5.0610.56(O-E)?0.1010.0160.1350.218E2-2OPx20.016+0.135+0.101+0.218=0.47注:理论值是由总数556粒种子按9331分配求得的。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8

3、玉米籽粒性状遗传基础(p41,46-47)个籽粒饱满程度+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位于第9染色体个胚乳质地+非甜(Su)对甜(su)为显性,位于第6染色体?胚乳颜色+黄(C)对白(c为显性,位于第9染色体☆糊粉层颜色+受7对基因控制,并表现多种互作类型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9 3、玉米籽粒性状遗传基础(p41, 46-47) 籽粒饱满程度 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位于第9染色体 胚乳质地 非甜(Su)对甜(su)为显性,位于第6染色体 胚乳颜色 黄(C)对白(c)为显性,位于第9染色体 糊粉层颜色 受7对基因控制,并表现多种互作类型

糊粉层颜色遗传★是否形成色素Aai、Aza2、Asa3、Cc、Rr+5对基因互补:只有当5对显性基因存在时(A1_A2_A3_C_R),才能形成色素◆抑制基因I/i+显性基因对上述5对基因具有抵制作用◆色素类型Pr/pr+当Pr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隐性纯合(prpr)时形成红色色素:5对基因对Pr/pr表现为隐性上位性作用?玉米杂合体(CcRr)、杂合体(CcIi)植株自交果穗10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0 糊粉层颜色遗传 是否形成色素A1a1、A2a2、A3a3、Cc、Rr 5对基因互补:只有当5对显性基因存在时 (A1_A2_A3_C_R_),才能形成色素 抑制基因I/i 显性基因I对上述5对基因具有抵制作用 色素类型Pr/pr 当Pr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隐性纯合(prpr)时形成 红色色素;5对基因对Pr/pr表现为隐性上位性作用 玉米杂合体(CcRr)、杂合体(CcIi)植株自交果穗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