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十个实验)

目录《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简介实验守则.3实验一准备实验-棉塞的制作及实验器血的洗涤包装4细菌的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实验二..5实验三细菌大小的测微和特殊结构染色实验,实验四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9实验五酵母菌形态观察和直接计数法11实验六培养基配制及干湿热灭菌.13实验七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5实验八水的细菌学检查(1)17实验九水的细菌学检查(2).18实验十实验技能考核20
1 目录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简介. 2 实验守则. 3 实验一 准备实验-棉塞的制作及实验器皿的洗涤包装. 4 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5 实验三 细菌大小的测微和特殊结构染色实验. 7 实验四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9 实验五 酵母菌形态观察和直接计数法. 11 实验六 培养基配制及干湿热灭菌. 13 实验七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5 实验八 水的细菌学检查(1). 17 实验九 水的细菌学检查(2). 18 实验十 实验技能考核. 20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简介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微生物学实验的方法是根据微生物独特的形态、生理、繁殖特征设计的。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共十次实验内容,第一部分:微主物学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包括油镜的正确使用和显微镜维护、不同微生物的染色、运动、个体和群体形态观察比较、测微技术、培养和分离技术等;第二部分:综合提升实验,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和自主创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实验技能综合考试。该课程的目的: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进一步了解、深化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有关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同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2
2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微生物学实验的方法是根据微生物独特的 形态、生理、繁殖特征设计的。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共十次实验内容,第一部分:微主物学基 本操作技能。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包括油镜的正确使用和显微镜维护、 不同微生物的染色、运动、个体和群体形态观察比较、测微技术、培养和分离技术等;第二 部分:综合提升实验,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和自主创新,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实验技能综合考试。该课程的目的:训 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进一步了解、深化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 课堂讲授的有关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同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实验守则1、实验室内保持干净整洁,勿高声说话和随意走动,保持室内安静。2、进入实验室一定穿实验服,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不准吸烟、吃喝东西、禁止用嘴移液或用未经清洗的手接触眼晴等。3、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避免或者减少气溶胶的产生。万一遇到操作不慎打破盛有菌的试管或三角瓶,皮肤划伤、微生物入眼或口等情况,应立即用清水先处理伤口并报告老师。4、对于泄露或污染的物品或者台面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所有污染物要进行统一灭菌后倾倒。5、实验过程中女生长头发不允许披肩,最好束起来并盘到头顶。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易爆药品接近火焰。如遇危险,应保持冷静,先关掉火源,再进行有效的灭火处理。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品和药品要力求节约,用完后放回原处。7、每次实验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指定地点。实验室中的菌株和物品禁止私自携带外出。8、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9、认真做好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实验报告必须使用统一的报告单。10、离开实验室前将手洗干净,注意关闭电源,门窗和灯等。m
3 实验守则 1、 实验室内保持干净整洁,勿高声说话和随意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2、 进入实验室一定穿实验服,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不准吸烟、吃喝东西、禁 止用嘴移液或用未经清洗的手接触眼睛等。 3、 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避免或者减少气溶胶的产生。万一遇到操作不慎 打破盛有菌的试管或三角瓶,皮肤划伤、微生物入眼或口等情况,应立即用清水先 处理伤口并报告老师。 4、 对于泄露或污染的物品或者台面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 75%的酒精进行擦拭。所有 污染物要进行统一灭菌后倾倒。 5、 实验过程中女生长头发不允许披肩,最好束起来并盘到头顶。切勿使乙醇、乙醚、 丙酮等易燃易爆药品接近火焰。如遇危险,应保持冷静,先关掉火源,再进行有效 的灭火处理。 6、 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品和药品要力求节 约,用完后放回原处。 7、 每次实验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指定地点。实验室 中的菌株和物品禁止私自携带外出。 8、 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9、 认真做好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实验报告必须使用统一的报告单。 10、离开实验室前将手洗干净,注意关闭电源,门窗和灯等

实验一准备实验-棉塞的制作及实验器血的洗涤包装一、实验目的1、通过简单的棉塞的制作,训练学生左右手相互协调的能力,为微生物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打下基础。2、清洗实验器血以及包装,让同学们理解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无菌的概念,且这一概念贯串整个微生物学任何实验的过程中。3、让同学们理解例如培养血、琼脂、接种针等简单的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实验原理1、试管塞子或者是三角瓶塞子的作用原理。2、培养皿无菌培养的原理。3、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原理。4、接种针的设计原理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棉花,纱布,线绳,剪刀,培养血,报纸,接种针,试管,三角瓶,灭菌锅。四、实验方法及步骤棉塞制作的过程。培养血包装灭菌过程。五、注意事项重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的思考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结果不要求多而要求精。六、思考题无4
4 实验一 准备实验-棉塞的制作及实验器皿 的洗涤包装 一、 实 验目的 1、通过简单的棉塞的制作,训练学生左右手相互协调的能力,为微生物实验中 的具体操作打下基础。 2、清洗实验器皿以及包装,让同学们理解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无菌的概念,且这 一概念贯串整个微生物学任何实验的过程中。 3、让同学们理解例如培养皿、琼脂、接种针等简单的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实验原理 1、试管塞子或者是三角瓶塞子的作用原理。 2、培养皿无菌培养的原理。 3、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原理。 4、接种针的设计原理。 三、 实 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棉花,纱布,线绳,剪刀,培养皿,报纸,接种针,试管,三角瓶,灭菌锅。 四、 实 验方法及步骤 棉塞制作的过程。 培养皿包装灭菌过程。 五、 注 意事项 重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的思考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摸 索不断学习的过程。结果不要求多而要求精。 六、 思 考题 无

实验二细菌的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学习并掌握对细菌进行涂片染色的方法: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1、细菌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2、油镜的使用原理。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B1(枯草芽孢杆菌),B5(金黄色葡萄球菌),B7(大肠杆菌),螺旋菌(口腔)显微镜,培养皿,报纸,接种针,试管,三角瓶,灭菌锅,各种染色液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细菌的单染色1.1要求:分别制作B1和自身口腔牙垢螺旋菌涂片,染色并观察。1.2过程: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2分钟)→水洗→干燥→镜检。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2.1要求:制作B5和B7的混合涂片,染色并观察(B7比B5多涂一些)。2.2过程: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2分钟)→水洗→碘液(1分钟)→水洗→酒精(15秒)→立刻水洗→番红(2分钟)→水洗→干燥→镜检。3、细菌的群体形态观察(菌落的大小、色泽、透明度、形状、边缘、突起程度)。五、注意事项同学们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涂片不能太多水?要涂开一些,如果有聚集的现象说明不干净,用去污粉洗干净后重新进行。2)图片不要太厚,要均匀,固定温度不能太高。(都要问为什么?)3)染料只要覆盖涂片的区域即可。4)为什么我们要采取混合图片的方式呢?强调对照的重要性。5
5 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一、 实 验目的 学 习并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学 习并掌握对细菌进行涂片染色的方法; 学 习无菌操作技术。 二、 实验原理 1、细菌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2、油镜的使用原理。 三、 实 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B1(枯草芽孢杆菌),B5(金黄色葡萄球菌),B7(大肠杆菌),螺旋菌(口腔), 显微镜,培养皿,报纸,接种针,试管,三角瓶,灭菌锅,各种染色液等。 四、 实 验方法及步骤 1、细菌的单染色 1.1 要求:分别制作 B1 和自身口腔牙垢螺旋菌涂片,染色并观察。 1.2 过程:涂片 → 干燥 → 固定 → 结晶紫染色(2 分钟)→ 水洗 →干 燥 → 镜检。 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1 要求:制作 B5 和 B7 的混合涂片,染色并观察(B7 比 B5 多涂一些)。 2.2 过程:涂片,干燥,固定 → 结晶紫染色(2 分钟)→ 水洗 → 碘液(1 分钟)→ 水洗 → 酒精(15 秒)→ 立刻水洗 → 番红(2 分钟)→ 水洗 → 干燥 → 镜检。 3、细菌的群体形态观察(菌落的大小、色泽、透明度、形状、边缘、突起程度)。 五、 注 意事项 同学们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涂片不能太多水?要涂开一些,如果有聚集的现象说明不干净,用去污 粉洗干净后重新进行。 2) 图片不要太厚,要均匀,固定温度不能太高。(都要问为什么?) 3) 染料只要覆盖涂片的区域即可。 4) 为什么我们要采取混合图片的方式呢?强调对照的重要性

5)如何快速的定位自己要观察的对象。6)重点说明脱色的过程和如何把握脱色的过程。六、思考题1)如何判断显微镜下视野中看到的东西是否是我们需要观察的对象?分析多种可能性,所得结论对应的依据是什么。2)怎样确定一株未知菌株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革兰氏阴性,具体过程怎样进行?自己革兰氏染色过程结果分析?3)6
6 5) 如何快速的定位自己要观察的对象。 6) 重点说明脱色的过程和如何把握脱色的过程。 六 、思考题 1) 如何判断显微镜下视野中看到的东西是否是我们需要观察的对象?分析多种 可能性,所得结论对应的依据是什么。 2) 怎样确定一株未知菌株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革兰氏阴性,具体过程怎样进行? 3) 自己革兰氏染色过程结果分析?

实验三细菌大小的测微和特殊结构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大小的测微技术。2、掌握细菌芽孢和荚膜的染色方法。3、掌握细菌运动运动性的观察方法(悬滴法)。二、实验原理1、对细菌大小进行测量的原理。2、芽孢和荚膜的染色原理。3、细菌运动性观察和判别的原理。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枯草芽孢杆菌(B1)、金黄色葡萄球菌(B5)、原核固氮菌,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水,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灭菌锅,各种染色液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细菌大小测微的实验1.1用镜台测微尺分别对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的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1.2分别对B1、B5进行单染色。1.3在油镜条件下,用目镜测微尺分别对B1、B5进行观察和测量(选五个不同的菌体取其平均值)。2、细菌的芽孢染色实验涂片、干燥、固定,加数滴孔雀绿染液于玻片上,微火加热至燃料冒蒸汽并维持,计时5分钟,待玻片冷却后水洗,蕃红复染2分钟,然后水洗,干燥,镜检。3、荚膜染色法用结晶紫单染色法对原核固氮菌进行染色(涂片稍厚,不能加热进行干燥和固定,稍水洗),镜检时菌体细胞外一圈透明区域即为荚膜。4、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4.1分别取1环B1和B5的滴悬液于盖玻片上,翻转后覆于凹玻片上。7
7 实验三 细菌大小的测微和特殊结构染色 实验 一、 实 验目的 1、掌握细菌大小的测微技术。 2、掌握细菌芽孢和荚膜的染色方法。 3、掌握细菌运动运动性的观察方法(悬滴法)。 二、 实验原理 1、对细菌大小进行测量的原理。 2、芽孢和荚膜的染色原理。 3、细菌运动性观察和判别的原理。 三、 实 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枯草芽孢杆菌(B1)、金黄色葡萄球菌(B5)、原核固氮菌,显微镜,载玻片, 酒精灯,接种针,水,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灭菌锅,各种染色液等。 四、 实 验方法及步骤 1、细菌大小测微的实验 1.1 用镜台测微尺分别对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的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1.2 分别对 B1、B5 进行单染色。 1.3 在油镜条件下,用目镜测微尺分别对 B1、B5 进行观察和测量(选五 个不同的菌体取其平均值)。 2、细菌的芽孢染色实验 涂片、干燥、固定,加数滴孔雀绿染液于玻片上,微火加热至燃料冒蒸汽并 维持,计时 5 分钟,待玻片冷却后水洗,蕃红复染 2 分钟,然后水洗,干燥,镜 检。 3、荚膜染色法 用结晶紫单染色法对原核固氮菌进行染色(涂片稍厚,不能加热进行干燥和 固定,稍水洗),镜检时菌体细胞外一圈透明区域即为荚膜。 4、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4.1 分别取 1 环 B1 和 B5 的滴悬液于盖玻片上,翻转后覆于凹玻片上

4.2镜检:用低倍镜找到液滴的边缘,后移至高倍镜下观察菌体的运动性(视野光线要调暗)。五、注意事项1)芽胞染色时染料在加热的过程中不能干,同时也不能太多导致流动地到处都是。示范一下操作。2)拿到水池旁边。加热完冲水前一定要冷却一会,要不热胀冷缩导致玻璃炸裂。3)荚膜染色时涂片不能用火固定。六、思考题1)用简单染色是否可以观察到细菌的芽孢?原因是什么?2)芽孢染色过程中只是大量的游离芽孢,很少看到芽孢囊及营养细胞,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3)如何判断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是在运动还是在做布朗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别画出芽孢和荚膜的形态。5)计算出B1和B5的菌体大小。描述B1和B5的运动特征,并判断其是否具有鞭毛结构。6)在芽孢染色时,当用孔雀绿对菌体染色后,为什么不能立即水洗?7)8
8 4.2 镜检:用低倍镜找到液滴的边缘,后移至高倍镜下观察菌体的运动性(视 野光线要调暗)。 五、 注 意事项 1) 芽胞染色时染料在加热的过程中不能干,同时也不能太多导致流动地到处都 是。示范一下操作。 2) 拿到水池旁边。加热完冲水前一定要冷却一会,要不热胀冷缩导致玻璃炸裂。 3) 荚膜染色时涂片不能用火固定。 六、 思 考题 1) 用简单染色是否可以观察到细菌的芽孢?原因是什么? 2) 芽孢染色过程中只是大量的游离芽孢,很少看到芽孢囊及营养细胞,你认为 这是什么原因? 3) 如何判断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是在运动还是在做布朗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 么? 4) 分别画出芽孢和荚膜的形态。 5) 计算出 B1 和 B5 的菌体大小。 6) 描述 B1 和 B5 的运动特征,并判断其是否具有鞭毛结构。 7) 在芽孢染色时,当用孔雀绿对菌体染色后,为什么不能立即水洗?

实验四)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霉菌和放线菌个体形态以及群体形态的观察。霉菌形态相比于细菌更为丰富,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从菌丝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孢子梗的形态和长度等,孢子的形态,大小,表面结构或者颜色等都能够区分不同的霉菌,因此认识了解霉菌形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个体形态的基本方法2.观察不同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1、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由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三个部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丝由气生菌丝分化形成,呈螺旋状,波浪形或分支状等。2、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杂分支菌丝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菌丝体也同样分为三个部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要比放线菌大。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白色链球菌A2、兰色链球菌A9、根霉F1、青霉F7、曲霉F9,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水,培养皿,接种针,试管,三角瓶,灭菌锅,各种染色液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对放线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1.1将用扦片法培养好的放线菌扦片放于载玻片上,观察菌丝1.2用印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孢子丝和孢子1.3观察放线菌的群体形态,包括质地、大小、色泽、突起程度、形态、气味、湿润程度等。2.对霉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2.1描述F1、F7、F9菌群的形态(大小、菌丝、孢子、正反面色泽、湿润程度等)9
9 实验四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 实 验目的 学习霉菌和放线菌个体形态以及群体形态的观察。霉菌形态相比于细菌更为 丰富,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从菌丝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孢子梗的形态和长度等, 孢子的形态,大小,表面结构或者颜色等都能够区分不同的霉菌,因此认识了解 霉菌形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个体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不同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二、 实验原理 1、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由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三个部分: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丝由气生菌丝分化形成,呈螺旋状,波 浪形或分支状等。 2、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杂分支菌丝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菌丝体也同样分为三 个部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要比放线菌大。 三、 实 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白色链球菌 A2、兰色链球菌 A9、根霉 F1、青霉 F7、曲霉 F9,显微镜,载 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水,培养皿,接种针,试管,三角瓶,灭菌锅,各种染 色液等。 四、 实 验方法及步骤 1.对放线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 1.1 将用扦片法培养好的放线菌扦片放于载玻片上,观察菌丝 1.2 用印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孢子丝和孢子 1.3 观察放线菌的群体形态,包括质地、大小、色泽、突起程度、形态、 气味、湿润程度等。 2.对霉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 2.1 描述 F1、F7、F9 菌群的形态(大小、菌丝、孢子、正反面色泽、湿 润程度等)

2.2对F1的观察2.2.1将F1平板直接置于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其假根、匍匐丝、孢子梗孢囊等。2.2.2取F1菌丝作透明剂浸片,进一步观察其形态2.3对F7观察取F7菌丝作透明剂浸片,观察其帚状根形态2.4对F9观察取F9菌丝作透明剂浸片,观察其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1)你根据那些特征来区分我们观察的三种霉菌和两种放线菌?2)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10
10 2.2 对 F1 的观察 2.2.1 将 F1 平板直接置于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其假根、匍匐丝、孢子梗、 孢囊等。 2.2.2 取 F1 菌丝作透明剂浸片,进一步观察其形态 2.3 对 F7 观察 取 F7 菌丝作透明剂浸片,观察其帚状根形态 2.4 对 F9 观察 取 F9 菌丝作透明剂浸片,观察其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 五、 注 意事项 六、 思 考题 1) 你根据那些特征来区分我们观察的三种霉菌和两种放线菌? 2)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理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九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八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鉴定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九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炮制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九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制剂分析》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九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化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药学大类,共九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十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六个实验).pdf
-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生物技术概论实验.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与应用.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5 染色体变异观察与鉴定.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4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3 细胞减数分裂制片与观察.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2 植物分生区细胞染色体制片观察.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观察.ppt
- 山西农业大学:《基因工程》课程电子教案(实验讲义,共六个实验).pdf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葡萄酒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四个实验).doc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十五个实验).pdf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十四个).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理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九个实验).docx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学》课程实验教案(讲义,共十二个实验).docx
- 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适用专业:检验、卫检、口腔、护本).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生物化学》书籍PDF第4版(主编:贾弘禔).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医学生物化学》书籍PDF版(主编:倪菊华、郏弋萍、刘观昌).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6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8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核酸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9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第一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酶 Enzyme(包头医学院:李斌).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8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