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适用专业:检验、卫检、口腔、护本)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5
文件大小:822.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核酸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酶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五章 脂质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第九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102040适用专业:检验、卫检、口腔、护本(四年制本科)总学时/学分:72/4考核方式:见《课程教学大纲目录》中考核方式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整个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预防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2)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非营养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整合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能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一般规律及相互关系、代谢调节的生理意义以及基因信息传递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推动医学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课堂讨论、课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团队和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交流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自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讲授,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指定课外阅读资料、翻译专业文献、专题讲座、组织业余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学习方法。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章节、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才能较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有关内容: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自学难度较大,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利用老师的课堂讲授理解所学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一定的习题练习也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为了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本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实验课考核(30分),过程考核(10分)和理论内容考核(60分)。过程考核包括课堂点名、课堂提问、阶段小测验、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查锡良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苏燕主编,《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1版【参考书目]: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周立社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第1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102040 适用专业:检验、卫检、口腔、护本(四年制本科) 总学时/学分:72/4 考核方式:见《课程教学大纲目录》中考核方式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 质,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整个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基础 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理、诊断和预防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生物 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2)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脂质 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非营养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整合与调节)及其在生命 活动中的作用;(3)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学 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能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认识 和理解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一般规律及相互关系、代谢调节的生理意义以及基因信息传递与疾病 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推动医学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 外,通过课堂讨论、课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扩 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团队和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交流以及理论联系实 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自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充分备课、 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讲授,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 容的理解和记忆。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 点和难点,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 的学生,通过指定课外阅读资料、翻译专业文献、专题讲座、组织业余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第 二课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学习方法。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各章节之 间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章节、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才能较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 有关内容;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自学难度较大,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利用老师的课堂讲 授理解所学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一定的习题练习也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为了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本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实验课考核(30分),过程考核(10 分)和理论内容考核(60分)。过程考核包括课堂点名、课堂提问、阶段小测验、作业、课堂讨论 等多种形式。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查锡良 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苏燕主编,《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1 版 [参考书目]: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周立社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第1版

沈同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章节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理论讲授学时绪论1第一章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3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酶4第三章5第四章糖代谢5第五章脂质代谢2第六章生物氧化4第七章氨基酸代谢3第八章核苷酸代谢3第九章非营养物质代谢2第十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第十一章4DNA的生物合成4第十二章RNA的生物合成4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合计48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学时次教学内容实验类型每组人数41基本操作演示性2~3242~3蛋白质定量验证性38综合性2~3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44酶学实验验证性2~354转氨基实验验证性2~3合计24理论部分绪论[目标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沈同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版。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章节 教学内容 理论总学时 理论讲授学时 绪论 1 第一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4 第二章 核酸结构与功能 3 第三章 酶 4 第四章 糖代谢 5 第五章 脂质代谢 5 第六章 生物氧化 2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4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3 第九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 3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2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4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 4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 合计 48 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   次 教学内容 实验类型 学时 每组人数 1 基本操作 演示性 4 2~3 2 蛋白质定量 验证性 4 2~3 3 蛋白质分离纯化鉴 定 综合性 8 2~3 4 酶学实验 验证性 4 2~3 5 转氨基实验 验证性 4 2~3 合计 24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 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重点内容]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自主学习内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课外学习及要求]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推动医学各学科的发展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自标要求]1.掌握:20种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和主要化学键: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及结构特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熟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谷胱甘肽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理化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蛋白质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及科学思辨的能力,并掌握学习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一般规律。此外,通过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分离纯化等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及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征。2.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分类及理化性质。3.肽和肽键的概念。【重点内容]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征。2.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分类及理化性质。3.肽的组成及结构特点。4.生物活性肽(谷胱甘肽)及生理功能[难点内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自主学习内容蛋白质的分类。[课外学习及要求]1.生物活性肽常常来自蛋白质,而谷胱甘肽和短杆菌则不是。请从这两个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上提出依据。2.蚕豆病因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缺之所致,其发病机制与谷胱甘肽有关。为什么?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教学内容]1.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主要化学键。2.蛋白质二级结构

[重点内容]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课外学习及要求]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推动医学各学科的发展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要求] 1.掌握:20种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和 主要化学键;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及结构特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熟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谷胱甘肽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理化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蛋白质是机体各种生命活 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及科学思辨 的能力,并掌握学习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一般规律。此外,通过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分离纯化 等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及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征。 2.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分类及理化性质。 3.肽和肽键的概念。 [重点内容]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征。 2.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分类及理化性质。 3.肽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4.生物活性肽(谷胱甘肽)及生理功能。 [难点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自主学习内容] 蛋白质的分类。 [课外学习及要求] 1.生物活性肽常常来自蛋白质,而谷胱甘肽和短杆菌则不是。请从这两个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上 提出依据。 2.蚕豆病因6-磷酸葡萄糖脱氢缺乏所致,其发病机制与谷胱甘肽有关。为什么?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主要化学键。 2.蛋白质二级结构

(1)概念。(2)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及结构特点3.蛋白质三级结构:概念、主要化学键4.蛋白质四级结构:概念、化学键。5.蛋白质的分类。[重点内容]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主要化学键。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概念、主要形式、结构特点。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化学键、结构域。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概念、化学键。[难点内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结构特征。[自主学习内容]疯牛病的发病机制。[课外学习及要求]某一单肽链蛋白质分子中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根据二硫键形成的方式,该蛋白可以有几种立体构象?但天然蛋白质却只有其中一种构象,为什么?第三节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教学内容]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重点内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课外学习及要求]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教学内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凝固与沉淀、紫外吸收、呈色反应。[重点内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课外学习及要求]1.新鲜牛奶加热煮沸时,其中的蛋白质并不沉淀,但因放置过久而受维生素作用后,则一经加热就很快形成块状沉淀,为什么?2.毛发和蛋清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前者不溶于水而后者溶于水,为什么?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目标要求]1.掌握:核酸分子组成及其特点;核酸一级结构及主要连接键;DNA双螺旋结构特征及DNA的重要生理功能;核小体的组成;RNA的种类、分布、含量与功能;mRNA、tRNA的结构特点;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的概念

(1)概念。 (2)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及结构特点 3.蛋白质三级结构:概念、主要化学键。 4.蛋白质四级结构:概念、化学键。 5.蛋白质的分类。 [重点内容]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主要化学键。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概念、主要形式、结构特点。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化学键、结构域。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概念、化学键。 [难点内容]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结构特征。 [自主学习内容] 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课外学习及要求] 某一单肽链蛋白质分子中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根据二硫键形成的方式,该蛋白可以有几种立体 构象?但天然蛋白质却只有其中一种构象,为什么?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重点内容]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外学习及要求]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教学内容]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凝固与沉淀、紫外吸收、呈色反应。 [重点内容]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课外学习及要求] 1.新鲜牛奶加热煮沸时,其中的蛋白质并不沉淀,但因放置过久而受维生素作用后,则一经加热就很快形成块 状沉淀,为什么? 2.毛发和蛋清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前者不溶于水而后者溶于水,为什么?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要求] 1.掌握:核酸分子组成及其特点;核酸一级结构及主要连接键; DNA双螺旋结构特征及DNA的重 要生理功能;核小体的组成;RNA的种类、分布、含量与功能;mRNA、tRNA的结构特点;核酸的变 性、复性和分子杂交的概念

2.熟悉:DNA双螺旋结构的不同形式;DNA的高级结构;rRNA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理化性质和核酸分子杂交原理。3.了解:其他小分子RNA种类、作用;基因组学概念、分类;核酸酶的分类、功能及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作为生物遗传物质基础的核酸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为学生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对DNA和RNA的比较学习,训练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核酸相关知识的课外学习,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教学内容]1.核酸的分子组成。2.多核苷酸链及核酸的一级结构。3.DNA的二级结构。[重点内容]1.核苷酸的结构。2.核酸的一级结构、化学键。【自主学习内容】1.核酸的组成、分类、分布与功能。2.核苷酸的组成、种类、特点及其衍生物。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DNA的二级结构特征。2.DNA的高级结构。[重点内容]DNA的二级结构特征。[难点内容]1.DNA二级结构特征。2.DNA高级结构的组装。【自主学习内容]DNA二级结构的研究背景。[课外学习及要求]1.DNA多链螺旋结构。2.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重要的生命现象?3.阅读《DNA的故事》。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m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t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r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4.其他小分子RNA的种类与作用

2.熟悉:DNA双螺旋结构的不同形式;DNA的高级结构;rRNA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理化性质和核酸 分子杂交原理。 3.了解:其他小分子RNA种类、作用;基因组学概念、分类;核酸酶的分类、功能及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作为生物遗传物质基础的核 酸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为学生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对DNA和RNA的比较学习,训练学 生类比、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核酸相关知识的课外 学习,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 力。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 [教学内容] 1.核酸的分子组成。 2.多核苷酸链及核酸的一级结构。 3.DNA的二级结构。 [重点内容] 1.核苷酸的结构。 2.核酸的一级结构、化学键。 [自主学习内容] 1.核酸的组成、分类、分布与功能。 2.核苷酸的组成、种类、特点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DNA的二级结构特征。 2.DNA的高级结构。 [重点内容] DNA的二级结构特征。 [难点内容] 1.DNA二级结构特征。 2.DNA高级结构的组装。 [自主学习内容] DNA二级结构的研究背景。 [课外学习及要求] 1.DNA多链螺旋结构。 2.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重要的生命现象? 3.阅读《DNA的故事》。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m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t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r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其他小分子RNA的种类与作用

[重点内容]1.m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t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r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难点内容]1.mRNA的结构。2.tRNA的二级结构。[自主学习内容]1.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2.核酸分子杂交。[课外学习及要求]1.核酸酶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哪些应用?2.snmRNA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进展?3.核酸分子杂交的种类及应用?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教学内容]核酸的理化性质。[重点内容]核酸的理化性质。第五节核酸酶[教学内容]核酸酶的概念。[自主学习内容]核酸酶的分类及作用。[课外学习及要求]核酸酶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哪些应用?第三章酶[目的要求]1.掌握:酶的分子组成及作用;酶的活性中心;酶原与酶原的激活;酶促反应的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调节。2.熟悉:同工酶。3.了解: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机制和动力学特征;酶的命名和分类;酶与医学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酶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酶在机体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酶与疾病的关系及酶学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酶的分子组成和功能。2.酶的活性中心

[重点内容] 1.m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t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r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内容] 1.mRNA的结构。 2.tRNA的二级结构。 [自主学习内容] 1.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 2.核酸分子杂交。 [课外学习及要求] 1.核酸酶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哪些应用? 2.snmRNA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3.核酸分子杂交的种类及应用?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教学内容] 核酸的理化性质。 [重点内容]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五节 核酸酶 [教学内容]     核酸酶的概念。 [自主学习内容] 核酸酶的分类及作用。 [课外学习及要求] 核酸酶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哪些应用? 第三章 酶 [目的要求] 1.掌握:酶的分子组成及作用;酶的活性中心;酶原与酶原的激活;酶促反应的特点;影响酶促 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调节。 2.熟悉:同工酶。 3.了解: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机制和动力学特征;酶的命名和分类;酶与医学的关 系。 能力目标:通过酶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酶在机体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了解酶与疾病的关系及酶学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 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和功能。 2.酶的活性中心

3.同工酶。[重点内容]1.全酶、辅酶、辅基的概念。2.酶的活性中心。[难点内容]B族维生素组成的辅酶或辅基的作用机制。[自主学习内容]1.酶的发现。2.同工酶检测在临床工作用的应用。3.维生素的生理作用与缺乏症。[课外学习及要求]临床工作中检测的同工酶有哪些?有何意义?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1.酶促反应的特点。2.酶的作用机制。[重点内容]酶促反应的特点。[难点内容]酶的作用机制。[自主学习内容]1.酶促反应特点。2.酶的催化机制。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教学内容]1.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Vmax与Km的意义。(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5)激动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和可逆性抑制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及动力学特点。[重点内容]酶促反应动力学。[难点内容]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自主学习内容】1.米-曼氏方程式的推导

3.同工酶。 [重点内容] 1.全酶、辅酶、辅基的概念。 2.酶的活性中心。 [难点内容] B族维生素组成的辅酶或辅基的作用机制。 [自主学习内容] 1.酶的发现。 2.同工酶检测在临床工作用的应用。 3.维生素的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课外学习及要求] 临床工作中检测的同工酶有哪些?有何意义? 第二节 酶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酶促反应的特点。 2.酶的作用机制。 [重点内容] 酶促反应的特点。 [难点内容] 酶的作用机制。 [自主学习内容] 1.酶促反应特点。     2. 酶的催化机制。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教学内容] 1.酶促反应动力学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Vmax与Km的意义。 (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激动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和可逆性抑制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及动力学特 点。 [重点内容] 酶促反应动力学。 [难点内容]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自主学习内容] 1.米-曼氏方程式的推导

2.Vmax与Km值的求法。[课外学习及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说明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及临床工作中有哪些应用。第四节酶的调节[教学内容]1.酶的调节(1)快速调节:变构调节及共价修饰调节。(2)缓慢调节:酶蛋白含量的调节(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酶降解的调节)。(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重点内容]酶的调节。第五节酶的分类与命名[教学内容]1.酶的分类。2.酶的命名。[自主学习内容]1.酶的分类。2.酶的命名。第六节酶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酶与医学的关系。[自主学习内容]酶与医学的关系。[课外学习及要求]1.举例说明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2.举例说明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糖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糖分解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概念、进行部位、关键酶、能量生成;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糖异生的概念、进行部位、原料、关键酶;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血糖的概念、来源、去路及调节。2.熟悉:糖代谢障碍导致的血糖水平异常。3.了解:糖分解代谢途径反应过程及调节。能力目标:通过对糖代谢途径、调节和糖代谢异常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体内物质代谢途径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物质代谢一般规律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透过疾病现象分析发病机制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早临床早实践意识。第一节糖的消化与吸收[教学内容]1.糖的概念、化学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2.糖的消化吸收

2.Vmax与Km值的求法。 [课外学习及要求] 通过查阅资料,说明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及临床工作中有哪些应用。 第四节 酶的调节 [教学内容] 1.酶的调节 (1)快速调节:变构调节及共价修饰调节。 (2)缓慢调节:酶蛋白含量的调节(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酶降解的调节)。 (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重点内容] 酶的调节。 第五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内容] 1.酶的分类。     2.酶的命名。 [自主学习内容] 1.酶的分类。     2.酶的命名。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酶与医学的关系。 [自主学习内容] 酶与医学的关系。 [课外学习及要求] 1.举例说明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2.举例说明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 糖代谢 [目的要求] 1.掌握:糖分解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概念、进行部位、关键酶、能量生 成;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糖异生的概念、进行部位、原料、关键 酶;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血糖的概念、来源、去路及调节。 2.熟悉:糖代谢障碍导致的血糖水平异常。 3.了解:糖分解代谢途径反应过程及调节。 能力目标:通过对糖代谢途径、调节和糖代谢异常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体 内物质代谢途径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物质代谢一般规律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透过疾病现象分析发 病机制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早临床早实践意识。 第一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内容] 1.糖的概念、化学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

3.糖代谢的概况。【自主学习内容]1.糖的概念、化学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2.糖的消化吸收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教学内容]1.糖酵解:概念、进行部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终产物及能量生成。2.糖酵解的调节:三个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重点内容]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概念、进行部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终产物及能量生成。2.糖酵解的调节:三个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难点内容]1.糖无氧氧化的反应步骤及能量生成。2.糖酵解的调节。[自主学习内容]1.糖的概念、化学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2.糖的消化吸收[课外学习及要求]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底物,为什么ATP浓度高,反而会抑制果糖磷酸激酶?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教学内容]1.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阶段、进行部位、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及关键酶、终产物和能量生成、生理意义及调节。2.巴斯德效应。[重点内容]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阶段、进行部位、关键酶、终产物和能量生成以及生理意义。[难点内容]1.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2.有氧氧化的调节。[自主学习内容]巴斯德效应。[课外学习及要求]1.1分子3-磷酸甘油进行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多少分子ATP?2.葡萄糖有氧氧化是如何进行协调调节的?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教学内容]1.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反应过程及关键酶。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糖代谢的概况。 [自主学习内容] 1.糖的概念、化学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 [教学内容] 1.糖酵解:概念、进行部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终产物及能量生成。 2.糖酵解的调节:三个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 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重点内容] 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概念、进行部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终产物及能量生成。 2.糖酵解的调节:三个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 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容] 1.糖无氧氧化的反应步骤及能量生成。 2.糖酵解的调节。 [自主学习内容] 1.糖的概念、化学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 [课外学习及要求] 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底物,为什么ATP浓度高,反而会抑制果糖磷酸激酶?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教学内容] 1.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阶段、进行部位、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及关键酶、终产物和能量生成、 生理意义及调节。     2.巴斯德效应。 [重点内容] 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阶段、进行部位、关键酶、终产物和能量生成以及生理意义。 [难点内容] 1.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2.有氧氧化的调节。 [自主学习内容] 巴斯德效应。 [课外学习及要求] 1.1分子3-磷酸甘油进行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多少分子ATP? 2.葡萄糖有氧氧化是如何进行协调调节的?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教学内容] 1.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反应过程及关键酶。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自主学习内容]1.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反应过程及关键酶。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内容]1.糖原合成的原料、合成过程、关键酶及生理意义。2.糖原分解的过程、关键酶、产物及生理意义。3.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4.糖原累积症。[重点内容]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及其生理意义。[难点内容]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自主学习内容】1.糖原累积症。2.糖原合成与分解过程。[课外学习及要求]从代谢角度说明肝糖原和肌糖原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第六节糖异生[教学内容]1.糖异生途径:概念、原料、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及关键酶。2.糖异生:概念、调节及生理意义。3.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重点内容]糖异生的原料及生理意义。第七节血糖及其调节[教学内容]1.血糖的概念及来源和去路。2.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3.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重点内容]血糖的概念及来源和去路。[自主学习内容]1.血糖水平的调节。2.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课外学习及要求]举例说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第五章脂质代谢[目的要求]

[自主学习内容] 1.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反应过程及关键酶。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内容] 1.糖原合成的原料、合成过程、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2.糖原分解的过程、关键酶、产物及生理意义。 3.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4.糖原累积症。 [重点内容]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及其生理意义。 [难点内容]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自主学习内容] 1.糖原累积症。 2.糖原合成与分解过程。 [课外学习及要求] 从代谢角度说明肝糖原和肌糖原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糖异生 [教学内容] 1.糖异生途径:概念、原料、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及关键酶。 2.糖异生:概念、调节及生理意义。 3.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 [重点内容] 糖异生的原料及生理意义。 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1.血糖的概念及来源和去路。 2.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3.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重点内容] 血糖的概念及来源和去路。 [自主学习内容] 1.血糖水平的调节。 2.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课外学习及要求] 举例说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第五章 脂质代谢 [目的要求]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