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单项选择题(含答案)

逻辑学习题汇编单项选择题1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判断中,“中国人"是()。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否定概念D.普遍概念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A.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C.所有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3.如果C概念是A与B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A.交叉关系B.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具有()。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关系D.交义关系5.”从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反映的。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循环定义D.同语反复7.”省人民法院?市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作为连续()。A.概括,不正确B.概括,正确C.限制,不正确D.限制,正确8.根据对当关系,由SAP假,可判断出()真。A.SEPB.SIPC.SOPD9.如果A、B两个判断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差等关系B.矛盾关系C.下反对关系D.上反对关系10.以”"为前提进行换质法推理,推出的结论是()。A.B.C.D.11."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参考答案:1、a2、c3、c4、d5、d6、d7、c8、c9、c10、c单项选择题21.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A.SAPB.SIPC.SOPD.SEP2.”并非只要是法律系毕业,就能成为优秀的律师"的等值判断是()。A.虽然不是法律系毕业,也能成为优秀的律师B.是法律系毕业并且也成为优秀的律师C.不是法律系毕业并且也没有成为优秀的律师D.是法律系毕业但却没有成为优秀的律师3.”并非作案人可能就是张三"也就是说()。A.作案人必然是张三B.作案人可能不是张三C.作案人必然不是张三D.作案人肯定是张三4.小前提否定大前提中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否定大前提中假言判断的前件,这是二难推理中的()。A.简单构成式B.简单破坏式C.复杂构成式D.复杂破坏式参考答案1.b2.d3.c4.b单项选择题31.根据排中律,一对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可以()。A.由真推假B.由假推真C.由真推真D.由假推假2.”这个概念既不是集合概念,也不是非集合概念”,这一议论()。A.违反同一律B违反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思维规律
逻辑学习题汇编 单项选择题 1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判断中,"中国人"是(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 否定概念 D.普遍概念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A.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 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 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如果 C 概念是 A 与 B 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 A 不是 B,A 与 B 的外延之和等于 C 的 外延,则 A 与 B 之间的关系是( )。A.交叉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真包含于关系 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具有( )。 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 交叉关系 5."从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 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反 映的。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 涵方面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循环定义 D.同语反复 7."省人民法院?市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作为连续( )。A.概括,不正确 B.概括,正 确 C.限制,不正确 D.限制,正确 8.根据对当关系,由 SAP 假,可判断出( )真。A.SEP B.SIP C.SOP D 9.如果 A、B 两个判断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差等关 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上反对关系 10.以" "为前提进行换质法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 B. C. D.11."所有的商品都 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 参考答案:1、a 2、c 3、c 4、d 5、d 6、d 7、c 8、c 9、c 10、c 单项选择题 2 1.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 SAP B. SIP C. SOP D. SEP 2."并非只要是法律系毕业,就能成为优秀的律师"的等值判断是( )。A.虽然不是法律 系毕业,也能成为优秀的律师 B.是法律系毕业并且也成为优秀的律师 C.不是法律系毕业并 且也没有成为优秀的律师 D.是法律系毕业但却没有成为优秀的律师 3."并非作案人可能就是张三"也就是说( )。A.作案人必然是张三 B.作案人可能不是 张三 C.作案人必然不是张三 D.作案人肯定是张三 4.小前提否定大前提中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否定大前提中假言判断的前件,这是二难 推理中的( )。A.简单构成式 B.简单破坏式 C.复杂构成式 D.复杂破坏式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单项选择题 3 1.根据排中律,一对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可以( )。A.由真推假 B.由假推真 C.由真 推真 D.由假推假 2."这个概念既不是集合概念,也不是非集合概念",这一议论( )。A.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思维规律

3.下列断定不违反逻辑规律要求的是()。A.必然P且并非必然PB.并非必然P且并非可能非PC.并非可能不P且非PD.并非必然非P且并非可能非P4.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就可以确定原论题为真。A.同一律B.不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5.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他可能性的论断都假,然后根据()就可以确定原论题为真。A.相容选言推论的肯定否定式B.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C.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D.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6.”判断P与判断q是矛盾关系。这是因为P与q是既不能同真,又不能同假。为什么P与q不能同真,又不能同假?因为它们是矛盾关系。”这个论证的错误是()。A、转移论题B、论据虚假C、预期理由D、循环论证7、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A.从个别到一般B.结论并不一定是可靠的C.前提蕴涵结论D.从个别到个别参考答案1、b2、c3、d4、c5、c6、d7、b单项选择题4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A.即对称又传递B.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A.PASB.PESC.ED.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某甲或某乙有罪D.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A某甲必然是凶手B.某甲可能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或然性推理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A.虚假论据B.预期理由C.循环论证D.推不出参考答案DBADABCDCC单项选择题5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
3.下列断定不违反逻辑规律要求的是( )。A.必然 P 且并非必然 P B.并非必然 P 且并 非可能非 PC.并非可能不 P 且非 P D.并非必然非 P 且并非可能非 P 4.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 )就可以确定原论题为真。A.同一 律 B.不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5.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他可能性的论断都假,然后根据( )就可以确定原论题为 真。A.相容选言推论的肯定否定式 B.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 否定式 D.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6."判断 P 与判断 q 是矛盾关系。这是因为 P 与 q 是既不能同真,又不能同假。为什么 P 与 q 不能同真,又不能同假?因为它们是矛盾关系。"这个论证的错误是( )。A、转移论 题 B、论据虚假 C、预期理由 D、循环论证 7、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 B.结论并不一定是 可靠的 C.前提蕴涵结论 D.从个别到个别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c 6、d 7、b 单项选择题 4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关系。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 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 和 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 SEP 可以推出( )。A.PAS B.PES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 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为真。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 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 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 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 会犯( )的逻辑错误。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参考答案 D B A D A B C D C C 单项选择题 5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A、主谓项都周延 B、主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2、”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3、根据换质位法推理,由SAP真,可推出()。A、ES B、IS C、AS D、OS4、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A、SAPB、SEPC、SIPD、SOP5、与”只有非P,才非q”等值的判断是()。A、如果非P,则非qB、如果非q,则非PC、如果P,则qD、q并且非P6、”他今年已满50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段话()。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7、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从个别到个别B、结论是或然的A、C、从个别到一般D、前提蕴涵结论8、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A、某甲必然是凶手B、某甲可能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参考答案1.C2.B3.A4. C 5.B6.D7.B8. C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2、"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3、根据换质位法推理,由 SAP 真,可推出( )。 A、 ES B、 IS C、 AS D、 OS 4、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A、SAP B、SEP C、SIP D、SOP 5、与"只有非 P,才非 q"等值的判断是( )。 A、如果非 P,则非 q B、如果非 q,则非 P C、如果 P,则 q D、q 并且非 P 6、"他今年已满 50 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段话( )。 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7、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A、从个别到个别 B、结论是或然的 C、从个别到一般 D、前提蕴涵结论 8、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为真。 A、某甲必然是凶手 B、某甲可能是凶手 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B 6.D 7.B 8.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二(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四(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六(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八(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五(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七(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归纳推理.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判断(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判断(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概念.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原文.ppt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庄子原文(全).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双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多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概念.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判断(一).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判断(二).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归纳推理.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ppt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二十七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三十五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2版人文学院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十五门).pdf
- 《国学与人生》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四单元,十六课).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