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逻辑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A、都对B、a对、b错C、都错D、a错、b对2、如果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都是不同的,则这两个性质命题具有()关系。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3、“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4、关系推理(一)“甲命题与乙命题不等值:乙命题与丙命题不等值:所以,甲命题与丙命题不等值”与(二)“甲命题蕴涵乙命题,乙命题蕴涵丙命题:所以,甲命题蕴函丙命题”()A、都是有效的B、都是无效的C、(一)有效(二)无效D、(一)无效(二)有效5、已知pg为假,则P与q的取值情况必为()A、p与q都真B、p与都假C、p真且q假D、p假且g真6、“p→q”的负命题的等值命题是()ABD7、如对两个相互等值的命题(),则违反逻辑基本规律。A、同时肯定B、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C、同时否定D、不作肯定,也不作否定8、与“如果小李不来,那么小王来”等值的命题有()A、或者小李来,或者小王来B、小李不来,小王也不来C、并非(小李来,小王也来)D、如果小李来,那么小王不来9、通过综合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SIP可推出()A、PESB、POSC、PosSD、POS10、以下断定中,()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A、SEP真且SOP真B、SAP真且SEP真C、SAP假且SIP假D、SOP真且SIP假11.与“世界上的国家不都是内陆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A·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内陆国家B.世界上有的国家不是内陆国家C.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内陆国家D.世界上有的国家是内陆国家12.已知SIP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为()。A.全同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13.与“并非如果学好外语就能出国”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逻辑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 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其属 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 A、都对 B、a 对、b 错 C、都错 D、a 错、b 对 2、如果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都是不同的,则这两个性质 命题具有(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3、“所有 S 是 P”与“没有 S 是 P”之间具有(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4、关系推理(一)“甲命题与乙命题不等值;乙命题与丙命题不等值;所以,甲命题 与丙命题不等值”与(二)“甲命题蕴涵乙命题,乙命题蕴涵丙命题;所以,甲命题蕴函丙 命题”( ) A、都是有效的 B、都是无效的 C、(一)有效(二)无效 D、(一)无效(二)有效 5、已知 p←q 为假,则 P 与 q 的取值情况必为( ) A、p 与 q 都真 B、p 与 q 都假 C、p 真且 q 假 D、p 假且 q 真 6、“p→q”的负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 A、p→┒q B、┒p→┒q C、┒p∧┒q D、p∧┒q 7、如对两个相互等值的命题( ),则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A、同时肯定 B、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 C、同时否定 D、不作肯定,也不作否定 8、与“如果小李不来,那么小王来”等值的命题有( ) A、或者小李来,或者小王来 B、小李不来,小王也不来 C、并非(小李来,小王也来)D、如果小李来,那么小王不来 9、通过综合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 SIP 可推出( ) A、PES B、PO S C、 P OS D、POS 10、以下断定中,( )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 A、SEP 真且 SOP 真 B、SAP 真且 SEP 真 C、SAP 假且 SIP 假 D、SOP 真且 SIP 假 11. 与“世界上的国家不都是内陆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 ( )。 A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内陆国家 B .世界上有的国家不是内陆国家 C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内陆国家 D .世界上有的国家是内陆国家 12. 已知 SIP 假,则 S 与 P 的外延关系为( )。 A .全同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真包含关系 D .全异关系 13. 与“并非如果学好外语就能出国”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B.没学好外语但能出国C.学好外语但没能出国D,没学好外语也没能出国14.下列概念关系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15.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A.p真并且q真B.p真并且q假C.p假并且q真D.p假并且q假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有的代表是无党派人士”中的“无党派人土”是(①单独概念②普遍概念③正概念④负概念)为真。2.已知S与P是交叉关系,则(OSAPSEPSIPOSOF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进行推理,从“并非有些真理是怕批评的”可以推出()。①所有真理都是怕批评的②所有真理都不是怕批评的③有些真理不是怕批评的④并非有些真理不是怕批评的4.已知“当且仅当p则q”为真,则其肢判断(q真q真②假q假③真q假④q假q真5.”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做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①是三段论的有效式②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③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三、推理(55分)1、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推理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每小题6分,共30分)a,铁是比水重的,铁是金属,所以,金属是比水重的。答:b。有些劳动模范是教师,有些教师是青年人,所以,有些劳动模范是青年人。答:c.一份统计材料有错误,或因原始材料有错误,或因计算有错误;这份统计材料的原始材料有错误,所以,这份统计材料的计算没有错误
A .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 .没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 .学好外语但没能出国 D .没学好外语也没能出国 14. 下列概念关系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 )。 A .全同关系 B .真包含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全异关系 15. 已知 p→q 为假,则 p 和 q 的真值为( )。 A .p 真并且 q 真 B .p 真并且 q 假 C .p 假并且 q 真 D .p 假并且 q 假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有的代表是无党派人士”中的“无党派人土”是( `) ①单独概念 ②普遍概念 ③正概念 ④负概念 2.已知 S 与 P 是交叉关系,则( )为真。 ①SAP ②SEP ③SIP ④SOP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进行推理,从“并非有些真理是怕批评的”可以推出( )。 ①所有真理都是怕批评的 ②所有真理都不是怕批评的 ③有些真理不是怕批评的 ④并非有些真理不是怕批评的 4.已知“当且仅当 p 则 q”为真,则其肢判断( ) ①q 真 q 真 ②q 假 q 假 ③q 真 q 假 ④q 假 q 真 5."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做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 三段论( ) ①是三段论的有效式 ②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 规则 ③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④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三、推理(55 分) 1、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推理规则和所犯 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a.铁是比水重的,铁是金属,所以,金属是比水重的。 答: b.有些劳动模范是教师,有些教师是青年人,所以,有些劳动模范是青年人。 答: c.一份统计材料有错误,或因原始材料有错误,或因计算有错误;这份统计材料的原 始材料有错误,所以,这份统计材料的计算没有错误

答:d。如果死者是室息死亡的,则死者的脸色发青,所以,该死者室息死亡的。答:e.只他刻苦学习,他才会有所发明创造:他是刻苦学习,所以,他会有所发明创造。答:f.要是贪图享受,人的意志就会衰退:老陈从不贪图享受,所以,老陈的意志不会衰退。答:2、(本题25分)已知:(1)只有破获03号案件,才能确认甲、乙、丙三人都是罪犯;(2)03号案件没有破获;(3)如果甲不是罪犯,则甲的供词是真的,甲说“乙不是罪犯”;(4)如果乙不是罪犯,则乙的供词是真的,乙说“我和丙是好朋友”;(5)现查明丙根本不认识乙。问:根据上述已知情况,甲、乙、丙三人中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请写出推导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2、D3、A4、D5、D6、D 7、B8、A9、B10、B11.D12. D.13. C 14.B15.B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2@23@3.②34.25.②?
答: d.如果死者是窒息死亡的,则死者的脸色发青,所以,该死者窒息死亡的。 答: e.只他刻苦学习,他才会有所发明创造;他是刻苦学习,所以,他会有所发明创造。 答: f. 要是贪图享受,人的意志就会衰退;老陈从不贪图享受,所以,老陈的意志不会衰 退。 答: 2、(本题 25 分) 已知: (1)只有破获 03 号案件,才能确认甲、乙、丙三人都是罪犯; (2)03 号案件没有破获; (3)如果甲不是罪犯,则甲的供词是真的,甲说“乙不是罪犯”; (4)如果乙不是罪犯,则乙的供词是真的,乙说“我和丙是好朋友”; (5)现查明丙根本不认识乙。 问:根据上述已知情况,甲、乙、丙三人中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请写出推导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A 2、D 3、A 4、D 5、D 6、D 7、B 8、A 9、B 10、B 11. D 12. D . 13. C 14.B 15.B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②④`2③④ 3.②③4.①② 5.②③

三、推理(55分)1、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推理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每小题6分,共30分)a。三段论,不正确,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b.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c.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d.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e.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f、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不正确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错误。2、(本题25分)甲乙是罪犯,丙不是罪犯
三、推理(55 分) 1、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推理规则和所犯 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a.三段论,不正确,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 则,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b.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周 延”的逻辑错误。 c.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 规则,犯“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d.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由 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e.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由 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f、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 不正确 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错误。 2、(本题 25 分) 甲乙是罪犯,丙不是罪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四(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六(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八(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五(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七(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归纳推理.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判断(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判断(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概念.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原文.ppt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庄子原文(全).ppt
- 《逻辑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单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双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多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概念.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判断(一).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判断(二).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归纳推理.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ppt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二十七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三十五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2版人文学院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十五门).pdf
- 《国学与人生》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四单元,十六课).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