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学习提示)本章是关于普通逻辑(以下简称逻辑)的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概括了解逻辑的对象、性质和作用,初步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系统学习逻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运用逻辑的基本技能打下思想基础。第一,主要说明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学习中要着重领会:逻辑的研究对象,包括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逻辑具有客观性、工具性和全人类性。第二,主要说明逻辑与语法、修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和逻辑学1、“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它的原意比较复杂,有理性、思想、规律性、语词、推理等多种含义。古希腊学者用这个词来命名推理论证的学问。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仍然是个多义词。①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如:“搞干部教育的,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②指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含贬义)。如:“这真是荒谬的逻辑。③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如:“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要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④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如:“中学生要学点语法逻辑。"2、逻辑学及其发展早在2000多年前,逻辑学就在希腊、中代中国(以墨家的《墨经》为代表)、古代印度(印度称逻辑学为“因明学”,其最早著作为《正理经》)是逻辑学的三大发源地。19世纪以来,逻辑学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而多层次的学科体系:按门类分,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成逻辑文可分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指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传统形式逻辑也叫普通逻辑,我们日常说的学习逻辑是指的传统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普通逻辑也称为逻辑科学的三个分支:按层次分,逻辑科学即有基础学科,又有应用学科;近年文出现许多与哲学、语言学交的边缘学科。应用学科与交又学科分支繁多,难以尽述。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虽然都是形式逻辑,但是,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数理逻辑是用人工语言和数学方法来研究逻辑,特别是研究数学中的逻辑问题的科学,在计算机软件生产和自动化系统中有看广泛的应用,而普通逻辑则是主要用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提示]本章是关于普通逻辑(以下简称逻辑)的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概括了解 逻辑的对象、性质和作用,初步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为进一步系统学习逻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运用逻辑的基本技能打下思想基础。 第一,主要说明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学习中要着重领会:逻辑的研究对象,包括思维的 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逻辑具有客观性、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第二,主要说明逻辑与语法、修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和逻辑学 1、“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它的原意比较复杂,有理性、思想、规律性、语词、推理等多种 含义。古希腊学者用这个词来命名推理论证的学问。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仍 然是个多义词。 ①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如:“搞干部教育的,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 革命的逻辑。” ②指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含贬义)。如:“这真是荒谬的逻辑。” ③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如:“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要作出合乎逻辑 的结论。” ④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如:“中学生要学点语法、 逻辑。” 2、逻辑学及其发展 早在 2000 多年前,逻辑学就在希腊、中代中国(以墨家的《墨经》为代表)、 古代印度(印度称逻辑学为“因明学”,其最早著作为《正理经》)是逻辑学的三 大发源地。19 世纪以来,逻辑学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而多层次的学科体系:按 门类分,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成逻辑又可分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 辑。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指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传统形式逻辑也叫普通逻 辑,我们日常说的学习逻辑是指的传统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 辑、普通逻辑也称为逻辑科学的三个分支;按层次分,逻辑科学即有基础学科, 又有应用学科;近年又出现许多与哲学、语言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应用学科与交 叉学科分支繁多,难以尽述。 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虽然都是形式逻辑,但是,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数理 逻辑是用人工语言和数学方法来研究逻辑,特别是研究数学中的逻辑问题的科 学,在计算机软件生产和自动化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普通逻辑则是主要用

自然语言研究人们日常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是不相同的。二、普通逻辑的对象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1、什么是思维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脑子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感性认识是对于客观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基本形态(类型)有三种: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人脑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对客观事物表面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最感官对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是在人脑中保留下来并能够再现的感觉和知觉。理性认识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事物的抽象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理性认识阶段就是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阶段,理性认识就是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态(类型),也是思维的基本形态。和感性认识不同,思维反映客观事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有密切联系。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不仅能反映一些个别事物,而且能反映一类事物;它不反映个别事物的属性,而反映一类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本质,它舍弃了事物的个别的非本质的东西。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不仅必须借助于感性材料作中介,经过大脑的加工制造,才能取得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而且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解和把握感觉和知觉所不能直接提供的,或者现在还没有提供的知识。思维与语言的密切联系是指: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进行或表达。总之,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2、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结方式,可简称为思维形式。普通逻辑是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思维的内容是指反映在思维形态(概念、判断、推理)中的事物、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自然语言研究人们日常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 用范围都是不相同的。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1、什么是思维 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脑子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 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性认识是对于客观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 基本形态(类型)有三种: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人脑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对客观事物表面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最感官对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是在人脑 中保留下来并能够再现的感觉和知觉。 理性认识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事物的抽 象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理性认识阶段就是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理性认识就是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态(类型),也是思 维的基本形态。 和感性认识不同,思维反映客观事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与语言有密切联系。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不仅能反映一些个别事物,而且能反映一类事物; 它不反映个别事物的属性,而反映一类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本质,它舍弃了事物 的个别的非本质的东西。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不仅必须借助于感性材料作中介,经过大脑的加工 制造,才能取得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而且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解和把握 感觉和知觉所不能直接提供的,或者现在还没有提供的知识。 思维与语言的密切联系是指: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存在 和发展,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进行或表达。总之,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结方 式,可简称为思维形式。 普通逻辑是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思维的内容是指反映在思维形态(概 念、判断、推理)中的事物、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等,思维的形式则是思维内容赖以表达的方式,即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结方式。思维内容是各门具体科学及认识论所要研究的,逻辑不研究思维内容,而是暂时撒开思维内容,专门研究思维的形式,即思维的逻辑形式。所有S都是P其中“S”与“P”可以用任何概念来代替,我们称它们为“逻辑变项"。“所有”与“都是”其含义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称为“逻辑常项”。判断的逻辑形式除了“所有S都是P"以外,还有“所有S都不是P","P并且Q","如果P,那么Q”等等。判断由概念组成的,概念之间的不同联结方式构成判断的不同逻辑形式。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判断之间不同的联结方式可构成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论证是由推理组成的,那么,不同的推理形式以及推理之间的联结方式构成不同的论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可以说是概念与概念、判断与判断推理与推理之间的联结方式。任何逻辑形式都包括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两部分,逻辑常项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不管逻辑变项表示什么具体内容,都不能改变个逻辑形式的性质。3、什么是思维的逻辑规律思维的逻辑规律,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简称逻辑规律,它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必然关系。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有的是必然的,有的不是必然的,形式逻辑主要研究的是逻辑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所有S都是P”与“所有S都不是P”两个判断形式之间存在这样的必然联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这就是一条逻辑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性、明确性的必要条件。4、什么是简单的逻辑方法简单的逻辑方法就是根据事实材料或思维材料,按照逻辑规律、规则,形成概念、明确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限制、概括、定义、划分及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等。三、普通逻辑的性质1、普通逻辑具有客观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切有效的逻辑形式都是从大量的具体的正确思维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从错误的思维中总结出来的违反逻辑要求的教训。而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离开大量具体的正确思维,也就无
律等,思维的形式则是思维内容赖以表达的方式,即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 结方式。思维内容是各门具体科学及认识论所要研究的,逻辑不研究思维内容, 而是暂时撇开思维内容,专门研究思维的形式,即思维的逻辑形式。 所有 S 都是 P 其中“S”与“P”可以用任何概念来代替,我们称它们为“逻辑变项”。“所 有”与“都是”其含义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称为“逻辑常项”。判断的逻辑形式 除了“所有 S 都是 P”以外,还有“所有 S 都不是 P”,“P 并且 Q”,“如果 P, 那么 Q”等等。 判断由概念组成的,概念之间的不同联结方式构成判断的不同逻辑形式。推 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判断之间不同的联结方式可构成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论证 是由推理组成的,那么,不同的推理形式以及推理之间的联结方式构成不同的论 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可以说是概念与概念、判断与判断、 推理与推理之间的联结方式。任何逻辑形式都包括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两部分, 逻辑常项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不管逻辑变项表示什么具体内容,都不能改变 个 逻辑形式的性质。 3、什么是思维的逻辑规律 思维的逻辑规律,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简称逻辑规律,它是指思维 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必然关系。 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有的是必然的,有的不是必然的, 形式逻辑主要研究的是逻辑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所有 S 都是 P”与“所 有 S 都不是 P”两个判断形式之间存在这样的必然联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这就是一条逻辑规律。 思维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 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性、明确性的必要条件。 4、什么是简单的逻辑方法 简单的逻辑方法就是根据事实材料或思维材料,按照逻辑规律、规则,形成 概念、明确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限制、 概括、定义、划分及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等。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 1、普通逻辑具有客观性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 的反映。”一切有效的逻辑形式都是从大量的具体的正确思维中抽象、概括出来 的,其中包括从错误的思维中总结出来的违反逻辑要求的教训。而任何正确的思 维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离开大量具体的正确思维,也就无

法抽象出有效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2、普通逻辑具有工具性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它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它规定了运用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的规律、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就是思维的“语法”。同时,普通逻辑也是论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任何人要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都要运用有效的逻辑形式,都要遵守逻辑规律。3、普通逻辑具有全人类性普通逻辑这门科学与语法不同,它具有人类性。语言形式和规律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域都是不同的;语言的运用还受着语境的制约,有感情色彩等等。而逻辑所研究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则是从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出来的,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要进行正确的思维,都必须运用共同的逻辑形式,遵守共同的逻辑规律,避免使用无效的逻辑形式或违反逻辑规律。第二节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的关系一、普通逻辑与语法的关系1、逻辑与语法的联系第一,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与语法的研究对象、语言形式及其规律之间是被表现者与表现者之间的关系。任何思维形式都必须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而语言形式从总体来说也要表达一定的思维形式,二者存在着大体对应的关系:不仅概念与词、短语对应,判断与句子对应,推理与复句、句群对应,而且一些具体的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在结构上也是大体对应的。第二,普通逻辑提供的是认识事物和正确思维的工具,语法提供的是正确表达思维的工具,二者都是工具性的科学,都没有阶级性。第三,基于上述两点,在语言表达中,逻辑是语法的基础,语法要服从逻辑。“一般的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有许多语言上的毛病,是由于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造成的。2、逻辑与语法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语法研究的是语言形式及其规律。第二,性质不同。逻辑具有全人类性,而语法则是约定俗成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是不同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形式及其规律则是
法抽象出有效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2、普通逻辑具有工具性 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它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 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它规定了运用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的规 律、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就是思维的“语法”。同时,普通逻辑也是论 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任何人要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都要运用有效的逻辑形 式,都要遵守逻辑规律。 3、普通逻辑具有全人类性 普通逻辑这门科学与语法不同,它具有人类性。语言形式和规律具有约定俗 成的特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域都是不同的;语言的运用还受着 语境的制约,有感情色彩等等。而逻辑所研究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则是从整个人 类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出来的,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 同地域的人要进行正确的思维,都必须运用共同的逻辑形式,遵守共同的逻辑规 律,避免使用无效的逻辑形式或违反逻辑规律。 第二节 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的关系 一、普通逻辑与语法的关系 1、逻辑与语法的联系 第一,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与语法的研究对象、语言形式及 其规律之间是被表现者与表现者之间的关系。任何思维形式都必须通过语言形式 来表达,而语言形式从总体来说也要表达一定的思维形式,二者存在着大体对应 的关系:不仅概念与词、短语对应,判断与句子对应,推理与复句、句群对应, 而且一些具体的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在结构上也是大体对应的。 第二,普通逻辑提供的是认识事物和正确思维的工具,语法提供的是正确表 达思维的工具,二者都是工具性的科学,都没有阶级性。 第三,基于上述两点,在语言表达中,逻辑是语法的基础,语法要服从逻辑。 “一般的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事理上讲得过 去,才算是通。”有许多语言上的毛病,是由于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造成的。 2、逻辑与语法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语法研究的是语言 形式及其规律。 第二,性质不同。逻辑具有全人类性,而语法则是约定俗成的,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是不同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形式及其规律则是

多样的:而且从结构上讲,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只是大体对应,而不是完全对应。第三,基于上述两点,逻辑与语法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不同的。逻辑要求准确,语法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前者要求“对”,后者要求“通”。合乎逻辑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合乎语言习惯,合乎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合乎逻辑。例如:人们常说的“养病”、“救火”、“生前友好”这类话,从字面上看,显然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不影响人们的思想交流,就不必认为不合逻辑,非要改为“休养并治疗疾病”、“灭火”、“死前友好”不可。第四,逻辑形式的含义是确定的、单一的;而语言形式的含义是丰富的、多义的。逻辑只能要求一个语言表达式在一定的“语境”(狭义的“语境”指上下文,文义的“语境”还涉及特定的社会与自然背景,说话者、听话者及其思想感情、文化程度等因素)中的含义是确定的、单一的,离开一定的“语境”,一个具体的语言表达式常常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另外,语言形式表达思想还有感情和风格的不同,这也是逻辑形式包括不了的。二、普通逻辑与修辞的关系修辞和语法不同,它要求艺术的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表达要鲜明、生动、有力,即不仅要“通”,而且要“好”。辞格的运用从根本上说来也必须合乎逻辑,甚至有的辞格本身就是某种逻辑形式或方法的运用。这种修辞虽然表面看来违反逻辑、不合情理,而从表达效果、从语言的深层含义来看则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修辞和逻辑的区别,也反映了修辞和逻辑的必然联系。不过逻辑所关心的是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是否合平逻辑,而修辞所关心的除了合乎逻辑外还有表达效果。第三节学寸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逻辑作为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工具,任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离不开它。由于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70年代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地将逻辑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命科学一起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1、普通逻辑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运用逻辑知识作出重大发现的事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逻辑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使我们少犯错误,取得成功。传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某天得一古画,上有一丛牡丹,花
多样的;而且从结构上讲,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只是大体对应,而不是完全对应。 第三,基于上述两点,逻辑与语法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不同的。逻辑要求 准确,语法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前者要求“对”,后者要求“通”。合乎逻辑的语 言表达不一定合乎语言习惯,合乎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合乎逻辑。例如: 人们常说的“养病”、“救火”、“生前友好”这类话,从字面上看,显然不合逻辑 (不合事理),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不影响人们的思想交流,就不必认为不 合逻辑,非要改为“休养并治疗疾病”、“灭火”、“死前友好”不可。 第四,逻辑形式的含义是确定的、单一的;而语言形式的含义是丰富的、 多义的。逻辑只能要求一个语言表达式在一定的“语境”(狭义的“语境”指上 下文,文义的“语境”还涉及特定的社会与自然背景,说话者、听话者及其思想 感情、文化程度等因素)中的含义是确定的、单一的,离开一定的“语境”,一 个具体的语言表达式常常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另外,语言形式表达思想还有感情 和风格的不同,这也是逻辑形式包括不了的。 二、普通逻辑与修辞的关系 修辞和语法不同,它要求艺术的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表达要鲜明、生动、有 力,即不仅要“通”,而且要“好”。辞格的运用从根本上说来也必须合乎逻辑, 甚至有的辞格本身就是某种逻辑形式或方法的运用。这种修辞虽然表面看来违反 逻辑、不合情理,而从表达效果、从语言的深层含义来看则是合理的、合乎逻辑 的。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 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修辞和逻辑的区 别,也反映了修辞和逻辑的必然联系。不过逻辑所关心的是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是否合乎逻辑,而修辞所关心的除了合乎逻辑外还有表达效果。 第三节 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逻辑作为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工具,任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离 不开它。由于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70 年代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地将逻辑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 学、生命科学一起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1、普通逻辑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 运用逻辑知识作出重大发现的事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逻辑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使 我们少犯错误,取得成功。传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某天得一古画,上有一丛牡丹,花

下躺着一只懒洋洋的猫。欧阳修辨不出画的优劣,向人请教,别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一天,他的朋友吴育见到了这张画说:“这是正午时候的牡丹!吴育是根据画上那只猫的黑眼仁象一条线和牡丹花瓣渔散无力的特征作出这个推断的。2、普通逻辑是人们正确思维、识别谬误和揭露诡辩的必要工具正确的思维除了必须遵守辩证思维的规律以外,还要遵守普通逻辑的思维规律。例如某地方报纸曾登载的《禁区在悄悄打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女子三级跳远,在国际田坛比赛中,一如撑竿跳高、链球比赛等,是姑娘们的“禁区一些田径运动先进的国家正在打破这个禁区..世界上许多田径界人士也在呼吁,把三级跳作为奥运会项目。自相矛盾,违反了不矛盾律。诡辩也是一种逻辑谬误,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逻辑错误。诡辩的主要特点是:有意地利用逻辑错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为错误的思想进行辩解,骗取别人的支持。3、普通逻辑是人们正确表述、论证的必要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正确地表达、论证要合乎语法,讲究修辞,但是,首先要讲逻辑。例如:①大家缺乏从长远看问题。②杜晓东的性格是一个爽朗的人。例②从语法上看主宾不搭配,从逻辑上看则是主项和谓项概念不清造成主谓不合,主项“性格”与谓项“人”不存在类属关系,是全异关系,不能用“S是P”的判断形式表达。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这门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枯燥的,也是抽象难懂的,不容易学好。但是,只要肯下功夫,方法对头,还是可以学好的1、要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学习普通逻辑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全面掌握它的理论体系,弄懂逻辑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把握主要的定义、规律、规则和公式。2、要联系日常思维和表达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应用3、要认真做练习题练习题
下躺着一只懒洋洋的猫。欧阳修辨不出画的优劣,向人请教,别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一天, 他的朋友吴育见到了这张画说:“这是正午时候的牡丹!”吴育是根据画上那只猫的黑眼仁象 一条线和牡丹花瓣涣散无力的特征作出这个推断的。 2、普通逻辑是人们正确思维、识别谬误和揭露诡辩的必要工具 正确的思维除了必须遵守辩证思维的规律以外,还要遵守普通逻辑的思维规 律。 例如,某地方报纸曾登载的《禁区在悄悄打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女子三级跳远,在国际田坛比赛中,一如撑竿跳高、链球比赛等,是姑娘们的‘禁 区’,.一些田径运动先进的国家正在打破这个禁区,.世界上许多田径界人士也在呼吁, 把三级跳作为奥运会项目。自相矛盾,违反了不矛盾律。 诡辩也是一种逻辑谬误,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逻辑错误。诡辩的主要特点是: 有意地利用逻辑错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为错误的思想进行辩解,骗取别人 的支持。 3、普通逻辑是人们正确表述、论证的必要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正确地表达、论证要合乎语法,讲究修辞,但是,首先要 讲逻辑。 例如: ①大家缺乏从长远看问题。 ②杜晓东的性格是一个爽朗的人。 例②从语法上看主宾不搭配,从逻辑上看则是主项和谓项概念不清造成主谓 不合,主项“性格”与谓项“人”不存在类属关系,是全异关系,不能用“S 是 P”的判断形式表达。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这门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枯燥的,也是抽象难懂的,不容易学好。但是,只 要肯下功夫,方法对头,还是可以学好的。 1、要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 学习普通逻辑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全面掌握它的理论体系,弄懂逻辑 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把握主要的定义、规律、规则和公式。 2、要联系日常思维和表达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应用 3、要认真做练习题 练习题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二、下列判断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3、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4、所有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三、下述语句都包含逻辑错误,试找出其错误,并加以分析。1、逸事: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2、这些横冲直撞的粗鲁青年,是80年代重新冒头的种族主义暴行的最新表现形式。3、我查阅了这篇论文,虽然对它的科学内容不甚理解,然而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精辟地指出了××教授发表在《学艺》杂志七卷十号上的《代数的五次方程之解法》的错误。[例解]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仍员,最近把一个15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答:这段话中的“15岁男孩”表达的概念不明确,如果是指活着的男孩,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应加一定限制,“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15岁男孩”,这样,概念就准确了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 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二、下列判断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4、所有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三、下述语句都包含逻辑错误,试找出其错误,并加以分析。 1、逸事: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2、这些横冲直撞的粗鲁青年,是 80 年代重新冒头的种族主义暴行的最新 表现形式。 3、我查阅了这篇论文,虽然对它的科学内容不甚理解,然而论文层次清楚, 语言简练,精辟地指出了××教授发表在《学艺》杂志七卷十号上的《代数的五 次方程之解法》的错误。 [例解] 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仍员,最近把一个 15 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 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 答:这段话中的“15 岁男孩”表达的概念不明确,如果是指活着的男孩, 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应加一定限制,“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 15 岁男孩”,这样, 概念就准确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原文.ppt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庄子原文(全).ppt
- 《逻辑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大学:《哲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教学方案).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指导书(共九个实验).doc
- 《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课程授课教案(文字版).pdf
- 《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大学:《中西伦理学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嬗变.ppt
- 安徽大学:《中西伦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Ethics and Western Ethics.doc
- 江苏教育出版社:《经验与自然》书籍PDF电子版[美]杜威(共十章).pdf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传统社会交往观(2/2).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传统社会交往观(1/2).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中国古代战争案例与智谋.pptx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评析与比较.pptx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衣食住行.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爱情、婚姻、家庭.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技与创新.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人身修养.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中国古代艺术.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概念.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判断(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判断(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归纳推理.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七(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五(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八(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六(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四(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二(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单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双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多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