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庄子原文(全)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河上公本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河上公本作: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 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為而不辞(河本:不知辞),生而不有,为而不特,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 不辞(河本:不知辞),生而不有,为而不 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河本: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河本: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 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 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狗。天地之间,其犹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牡,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 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宜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 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 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河本:知)其已;瑞而柠(河本: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功遂身退,(河本: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河本:知)其已;揣而梲 (河本: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 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 (河本: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河本: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河本: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河本: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特,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 乎?涤除玄览(河本:鉴),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知(河本:为)乎?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河本:知) 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是谓玄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逻辑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大学:《哲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教学方案).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指导书(共九个实验).doc
- 《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课程授课教案(文字版).pdf
- 《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大学:《中西伦理学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嬗变.ppt
- 安徽大学:《中西伦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Ethics and Western Ethics.doc
- 江苏教育出版社:《经验与自然》书籍PDF电子版[美]杜威(共十章).pdf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传统社会交往观(2/2).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传统社会交往观(1/2).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中国古代战争案例与智谋.pptx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评析与比较.pptx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衣食住行.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爱情、婚姻、家庭.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技与创新.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人身修养.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中国古代艺术.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ppt
- 山东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主讲:姜颖).ppt
-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道德经原文.ppt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概念.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判断(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判断(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归纳推理.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论证与反驳.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七(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五(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八(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六(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卷四(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逻辑学模拟试题二(含答案).doc
- 淮南师范学院:《逻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单项选择题(含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