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程章节

课程章节绪论教学自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薪新形象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教学难点: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教学单元: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斩新形象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思考题: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上大学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课堂内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什么是大学?大学在人生历程中具有怎样的位置?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课程章节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 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教学单元: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 1、 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 上大学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3、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 4、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课堂内容: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什么是大学?大学在人生历程中具有怎样的位置?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 面有着不同于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2.生活环境的变化。3.社会活动的变化。4.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5.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6.较为激烈的相互竞争。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三、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1.勤奋。2.严谨。3.求实。4.创新。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兴邦安国,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成人、成才、成功"。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可启真;美可储善;美可怡情;美可净化灵魂。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斩新形象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4. 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 5. 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6.较为激烈的相互竞争。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 2.严谨。 3.求实。 4.创新。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 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 战。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兴邦安国,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成人、成才、成功"。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可启真;美可储善;美可怡情;美可净化灵魂。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实践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才更真。4.注重知行统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难点: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教学单元: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2.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实践。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才更真。 4.注重知行统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 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 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单元: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思考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课堂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2、理想的特征(1)时代性和阶级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阶级性。资产阶级的理想: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无产阶级的理想: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3)现实性和超前性。(4)实践性。(赵本山小品《有钱了》)3、理想的层次(1)从性质上分:高尚理想和庸俗理想(2)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3)从内容上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个人又分为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4、理想的类型(1)生活理想: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2)职业理想:关于工作、职业方面的理想。(3)道德理想:是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4)社会政治理想: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对于理想的社会和制度的向往与追求。5、信念的含义和特征(1)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信念的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考题: 1、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 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课堂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2、理想的特征 (1)时代性和阶级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2)阶级性。资产阶级的理想: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无产阶级的理想: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 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 (3)现实性和超前性。 (4)实践性。(赵本山小品《有钱了》) 3、理想的层次 (1)从性质上分:高尚理想和庸俗理想 (2)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3)从内容上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个人又分为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理想的类型 (1)生活理想: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2)职业理想:关于工作、职业方面的理想。 (3)道德理想:是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4)社会政治理想: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对于理想的社会和制度的向往与追求。 5、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1)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5、信念的层次(1)政治信念:是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革命、政治制度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一贯看法。(2)科学信念:就是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的信服。(3)道德信念: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体系所持的信奉态度。(4)生活信念:是人民对生活前途的信任态度。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一)立志当高远。(二)立志做大事。(三)立志须射行。1.从我做起。2.从现在做起。3.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雷锋、李素丽)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5、信念的层次 (1)政治信念:是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革命、政治制度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一贯看法。 (2)科学信念:就是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的信服。 (3)道德信念: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体系所持的信奉态度。 (4)生活信念:是人民对生活前途的信任态度。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 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二)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 (二)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一) 立志当高远。 (二) 立志做大事。 (三) 立志须躬行。 1.从我做起。 2.从现在做起。 3.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雷锋、李素丽)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二)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1.理想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理性超越(升华),是未来的现实。2.现实是理想的基础,是前人理想的实现。3.理想和现实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理想会变成现实,现实又会产生新的理想。总之,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教学单元: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思考题:1、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3、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理想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理性超越(升华),是未来的现实。 2.现实是理想的基础,是前人理想的实现。 3.理想和现实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理想会变成现实,现实又会产生新的理想。 总之,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二)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三)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 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单元: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思考题: 1、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 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成为一个思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课堂内容: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一)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士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四)同仇敌、抗御外悔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二)劳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三)劳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的依据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4、 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课堂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 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 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二)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的依据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 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这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行为原则。(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这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的内涵1.弘扬时代精神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1)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2)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2.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2)改革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3)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安定出成就,团结出力量,统一出繁荣。)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祖国的统一。三、增强国防观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这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 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行为原则。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这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 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 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1.弘扬时代精神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1)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 (2)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 2.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改革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 (3)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 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二)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安定出成就,团结出力量,统一出繁荣。)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祖国的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1、追求高尚的人生自的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难点: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教学单元: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思考题: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 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 1、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难点: 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教学单元: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思考题: 1、 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2、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课堂内容: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二)端正人生态度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1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判断好坏、是非、利弊、善恶的观念。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类有史至今,有资料显示已产生了近百亿人,纵观人类历史,有永垂干古的,人生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也有背负干古骂名的。(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人们用来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在评价活动开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存在。并且,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价值标准就是价值主体的客观需要。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人生价值的主体一社会和自我的客观需要。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一定的社会对个人一生的客观需要。(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 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 4、 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课堂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判断好坏、是非、利弊、善恶的 观念。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人类有史至今,有资料显示已产生了近百亿人,纵观人类历史,有永垂千古的,人生价值根本无法 用金钱来衡量;也有背负千古骂名的。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们用来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在评价活动开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存在。并且,往往带有一定的 主观成分 价值标准就是价值主体的客观需要。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人生价值的主体──社会和自我的客观需 要。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一定的社会对个人一生的客观需要。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教学基本资源.pdf
- 华南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政治学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政治学基础理论、国际政治.pdf
-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pdf
- 《形势与决策》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西藏工作专题.pdf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节选).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文字版).pdf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