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刘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34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刘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0000501课程学时:38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第1学期1.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该课程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2.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了解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基本内涵及具体要求,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律权威,依据师德要求、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执教。(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规范的行为方式,培养职业道德。(4)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涵养高尚的道德品格,锤炼个人品德,增强责任心,自信心,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0000501 课程学时:38 周学时:3 学分:2.5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1.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 需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新时代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 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该课程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 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 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2.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和自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了解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基本内涵及具体要求,加强道德修养, 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律权威,依据师德要求、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执教。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解决工 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规范的 行为方式,培养职业道德。 (4)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涵养高尚的道德品格,锤炼个人品德,增强责 任心,自信心,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课程目标1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1.师德规范1.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已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课程目标2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2.教育情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课程目标3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学课内容绪论4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4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二4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三4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四4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五00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六10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5..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其它四门课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为本课程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原则、政治导向。形势政策课程及中国近代史纲要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各专业学生。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容 学课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4 一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4 二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 三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4 四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4 五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8 六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10 5.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体系中其它四门课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等课程为本课程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原则、政治导向。形势政策课程及中国近代史纲要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师德规范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 同。 课程目标 1 1.2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 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 爱之心的好老师。 课程目标 2 2.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 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 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 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 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课程目标 3

为本课程直接提供历史和现实的材料,本课程和其它学科也密切融合。它的体系建立在众多的学科基础之上,以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才学、美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又为学生顺利学好其它课程提供精神动力,鲜明体现了本课程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统一、系统性与多学科融合性统一的特点。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巡回式专题教学法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三部分内容,相应从教学专题上分为人生观专题、道德观专题和法治观专题。从授课方式上,通过从事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分担不同的专题教学,以巡回授课的专题式教学模式来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2)互动教学法为了使理论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情景短剧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包括课堂理论讲授中评析案例、组织案例分析讨论课、案例模拟教学等形式。案例教学能将活生生的真实事例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作用于其感官,使其通过分析、评判,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二、教学内容纲要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大学生活的特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大学生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提升综合素质。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如何成长为新时代新人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3.主要内容(1)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本课程直接提供历史和现实的材料,本课程和其它学科也密切融合。它的体系建立在众多 的学科基础之上,以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才学、美 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又为学生顺利学好其它课程提供精神动力,鲜明体现了 本课程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统一、系统性与多学科融合性统一的特点。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巡回式专题教学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三部分内容,相应从教学专题上分为人生 观专题、道德观专题和法治观专题。从授课方式上,通过从事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分担不同 的专题教学,以巡回授课的专题式教学模式来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2)互动教学法 为了使理论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情景短剧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包括课堂理论讲授中评析案例、组织案例分析讨论课、案例模拟教学等形 式。案例教学能将活生生的真实事例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作用于其感官,使其通过分析、评 判,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 对性。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大学生活的特点。理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大学生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提升综合素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如何成长为新时代新人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3.主要内容 (1)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生与人生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创造有意义的人生。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3.主要内容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1学时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2学时一、高尚的人生追求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学时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二、反对错误人生观三、成就出彩人生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掌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生与人生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创造有意义 的人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 学时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2 学时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 学时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掌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3.主要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学时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2学时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学时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中国精神是什么: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教学难点: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3.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学时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2学时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3.主要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 学时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2 学时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 学时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掌握 做忠诚的爱国者,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中国精神是什么;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 的核心。 教学难点: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 3.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 学时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2 学时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1学时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意义: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主要内容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学时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2学时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学时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第五章避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道德及其变化发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掌握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 学时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 和道义力量,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意义;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意义;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3.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 学时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2 学时 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学时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道德及其变化发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掌握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教学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3.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2学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2学时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4学时一、遵守社会公德二、恪守职业道德三、弘扬家庭美德四、锤炼个人品德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10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与程序法律部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掌握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3.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4学时一、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国革 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3.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 学时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2 学时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4 学时 一、遵守社会公德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弘扬家庭美德 四、锤炼个人品德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1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与程序法律部门,理解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掌握培 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3.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4 学时 一、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2学时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建设法治中国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2学时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学时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考核内容评价依据课程目标1.教育学生在正确认知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自觉:全面考查人生观、理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不想信念、中国精神、社期末考试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治观。德观与法治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了解相关的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票围绕思想修养、道德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律体系,帮助学生依据师德素养、法治素养撰写小期中考试论文。求、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执教。3.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德育原理知识和基本思想道德表现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课堂表现方法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题的能力。规范的行为方式,培养职业道德。(二)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最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笔试成绩占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2 学时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 2 学时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学时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最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 50%,期末笔试成绩占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1.教育学生在正确认知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自觉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不 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治观。 全面考查人生观、理 想信念、中国精神、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 德观与法治观的基本 原理和应用。 期末考试 2.了解相关的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基本要 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律体系,帮助学生依据师德要 求、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执教。 围绕思想修养、道德 素养、法治素养撰写小 论文。 期中考试 3.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 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德育原理知识和基本 方法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 意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 规范的行为方式,培养职业道德。 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 思想道德表现及运用 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课堂表现

50%)。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30%)、期中考试(20%);最终性考核为期末考试(50%)。课程目标评定方式1评定方式2评定方式3评定方式4评定方式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期末考试(10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期中考试(100%)课堂表现(100%)课程目标3(三)考核评分标准1.过程性考核评分标准(1)课堂表现评分标准考核方法评价标准分值上课非常认真听讲,从来没有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等现象;积极举手发言,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有条理、54-60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善于与人合作,善于虚心、耐心倾听。上课能认真听讲,没有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等现象;能举手发言,较能主动参与讨论与交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48-54有提出一定的问题,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意见:能与人合作,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课堂表现见。60分上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等现象;偶尔举手发言,参与讨论与交流时比较被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不够强,提出问题较少,不太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勉强能有条理42-48地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意见:与人合作不够好,但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听课不认真,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基本上不42分以举手发言,极少参与讨论:思考能力差,缺之创造性,不能准下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之条理性,极少提出问题,不敢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2)期中考试(论文)评价标准考核方法评价标准分值论点鲜明,论据确凿,对论题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期中考试35-40分能力,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强。论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40分论述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笔流畅

50%)。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30%)、期中考试(20%);最终性考核为期末考试(50%)。 课程目标 评定方式 评定方式 1 占分比例 评定方式 2 占分比例 评定方式 3 占分比例 评定方式 4 占分比例 课程目标 1 期末考试(100%) 课程目标 2 期中考试(100%) 课程目标 3 课堂表现(100%) (三)考核评分标准 1.过程性考核评分标准 (1)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评价标准 分 值 课堂表现 60 分 上课非常认真听讲,从来没有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等现象; 积极举手发言,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 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有条理、 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善于与人合作,善于虚心、 耐心倾听。 54-60 上课能认真听讲,没有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等现象;能举手 发言,较能主动参与讨论与交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有提出一定的问题,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比较有条理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与人合作,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 见。 48-54 上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等现象;偶尔举 手发言,参与讨论与交流时比较被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不够 强,提出问题较少,不太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勉强能有条理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人合作不够好,但能倾听和接受 别人的意见。 42-48 听课不认真,走神、玩手机或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基本上不 举手发言,极少参与讨论;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乏条理性,极少提出问题,不敢尝试表 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倾听和接受别人的 意见。 42 分以 下 (2)期中考试(论文)评价标准 考核方法 评价标准 分 值 期中考试 40 分 论点鲜明,论据确凿,对论题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 能力,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强。论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论述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笔流畅。 35-40 分

论点正确,论据有理有据,但独立研究体现得不足,材料能30-35分说明论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论点基本正确,论据较弱,说服力不够。论文结构中有不合25-30分理的部分,逻辑性不强,论述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基本观点有错误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内容空泛,论文25分以下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2.结果性考核评分标准见试卷标准答案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2(二)参考书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2.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1卷,外文出版社2018版。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5.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版。足席刘丽孕撰写人:审定人:院(系)主管领导:学院盖章:2025年8月20日

论点正确,论据有理有据,但独立研究体现得不足,材料能 说明论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 清楚,文理通顺。 30-35 分 论点基本正确,论据较弱,说服力不够。论文结构中有不合 理的部分,逻辑性不强,论述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 25-30 分 基本观点有错误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内容空泛,论文 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 25 分以下 2.结果性考核评分标准 见试卷标准答案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 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2 (二)参考书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 斗》,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 2.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 1 卷,外文出版社 2018 版。 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外 文出版社 2018 年版。 5.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外文出版社 2017 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版。 撰写人: 审定人: 院(系)主管领导: 学院盖章: 2025 年 8 月 20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