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教学基本资源

教学基本资源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课程特点: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自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已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内容覆盖面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斩新形象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面对一个斩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大一新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本章第一节作为教材的开篇,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适应,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因此,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视角,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过多关注自身发展,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既进行深入的理论阐释,同时也应多以视频和图片的展示方式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承担起社会赋予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才能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学生生理情况:18-20岁之间,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学生心理情况:学生刚刚来到大学,在对大学充满向往有新奇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适和茫然。学生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高中
教学基本资源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课程特点: 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科学内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 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面对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大一新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本章第一节作为教材的 开篇,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适应,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因此,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视角,紧密 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针对当前部分大学 生过多关注自身发展,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既进行深入的理论阐 释,同时也应多以视频和图片的展示方式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国 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承担起社会赋予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才能获得个体的全面发 展。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为大学一年级新生。 学生生理情况:18-20岁之间,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学生心理情况:学生刚刚来到大学,在对大学 充满向往有新奇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适和茫然。学生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高中

思想政治的内容接触的较少,对于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方法和能力都需要加以引导和培养。教材参考资料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5.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6.玺宝主编:《象牙牙塔里的困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7.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3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8.朱永新等编:《大学生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课程特点:本章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理想信念是什么;第二,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第三,大学生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内容覆盖面: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多媒体授课。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意识模糊状况,第一节重点阐明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功利倾向、困惑感态度,第二节集中阐述什么
思想政治的内容接触的较少,对于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方法和能力都需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教材参考资料 1.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列 宁 《青年团的任务》 3.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5.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6. 玺宝主编:《象牙牙塔里的困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7. 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3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 8. 朱永新等编:《大学生与现代社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1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程特点: 本章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理想信念是什么;第二,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第三,大学生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 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多媒体授课。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意识模糊状况,第一节重点阐明理 想信念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功利倾向、困惑态度,第二节集中阐述什么

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虚无观念和犹疑态度第三节深入阐述理想信念与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人生实践实现理想向现实的升华。针对理论问题,深入进行理论阐释,明确问题实质,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针对实践问题,介绍分析调研数据或者讲解部析案例事实,以真情实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观念,票高的政治信仰,积极的人生信念。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3.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4.张光天著:《人类的当务之急一一关于理想的问题》,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5.朱炎:《当代大学生理想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6.彭定光著:《理想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第2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课程特点:本章共包括五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教学内容覆盖面: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针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虚无观念和犹疑态度, 第三节深入阐述理想信念与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人生实践实现理想向现实的 升华。 针对理论问题,深入进行理论阐释,明确问题实质,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针对实践问题,介绍 分析调研数据或者讲解剖析案例事实,以真情实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观念,崇高 的政治信仰,积极的人生信念。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3.邓小平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4. 张光天著:《人类的当务之急——关于理想的问题》,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5. 朱炎:《当代大学生理想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6.彭定光著:《理想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第2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课程特点: 本章共包括五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做一个忠诚的 爱国者。 教学目标: 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 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多媒体授课本章的内容涉及的层面比较多,有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实践的、感性的、理性的,等等。教学中,贵在针对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侧重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历史上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的回顾,让学生感到爱国主义一直流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一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更多的是结合丰富的实例,以及名人名言,采用一种优美的文学化的语言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而不是刻板的理论阐释。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侧重于理论层面,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在给出理论的同时,通过实例和现象来证明基本观点。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侧重于行为实践层面,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鼓励大学生勇于将爱国的热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通过分析大学生熟知的事例,激励大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爱国情感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自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江泽民《在党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4.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唐海:《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6.全祥顺等:《当代中国民族精神》7.伍雄武著:《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8.萧君和:《中华民族精神》9.浦卫忠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第3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课程特点:本章有五个基本问题。一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自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以及三者的关系;二是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剖析以及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三是人生价值的理论结构及其内在关系;四是人生价值的评价,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五是营造和谐的人生环境,积极进行人生实践,努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思考当前大学生面对的深层次人生问题,抵制和反对各种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多媒体授课.本章的内容涉及的层面比较多,有历史的、 现实的、理论的、实践的、感性的、理性的,等等。教学中,贵在针对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视 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侧重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历史上无 数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的回顾,让学生感到爱国主义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一节主 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更多的是结合丰富的实例,以及名人名言,采用一种优美的文学化 的语言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而不是刻板的理论阐释。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侧重于理论层 面,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在给出理论的同时,通过实例和现象来证 明基本观点。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侧重于行为实践层面,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观念落 实到实际行动上,鼓励大学生勇于将爱国的热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通过分析大学生熟知的事例, 激励大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爱国情感。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 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江泽民 《在党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4.邓小平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唐海:《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6.仝祥顺等:《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7.伍雄武著:《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 8.萧君和:《中华民族精神》 9.浦卫忠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第3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课程特点: 本章有五个基本问题。一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以及三者的关 系;二是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剖析以及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三是人生价值的理论结 构及其内在关系;四是人生价值的评价,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五是营造和谐的人生环境,积极 进行人生实践,努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 标准和原则,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思考当前大学生面对的深层次人生问题,抵制和反对各种

错误人生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营造和维护和谐的人生环境,在积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内容覆盖面: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的基础上,就具体事例师生互动讨论。教师以深刻的人生观理论,启发大学生积极进行人生思考,准确把握对待人生问题的正确立场和基本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人生环境,积极进行人生实践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列宁《伟大的创举》2.毛泽东《实践论》3.胡锦涛:《坚持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5.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6.冯友兰著:《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出版
错误人生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营造和维护和谐的人生环境,在积极推 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学习本章的兴 趣。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的基础上,就具体事例师生互动讨论。教师以深刻 的人生观理论,启发大学生积极进行人生思考,准确把握对待人生问题的正确立场和基本观念,引 导大学生正确分析人生环境,积极进行人生实践。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列宁《伟大的创举》 2.毛泽东《实践论》 3.胡锦涛:《坚持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大以来 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年版 6.冯友兰著:《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出版

第4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课程特点:本章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第三章中主要讲解了如何创造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大学生要成长为适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自觉接受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熟悉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发展,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及其时代意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认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深刻认识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密切关系,积极锤炼个人品德。教学内容覆盖面: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厚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本章的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重心,全面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突出道德观念的应用性和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把本章教学内容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广的生活背景相联系;针对理论问题,主要通过教师阐述,以理服人;针对实践问题,在课堂讲授中结合案例、视频、图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自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第4章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课程特点: 本章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第三章中主要讲解了如何创造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 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 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 受到社会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大学生要成长为适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就必 须自觉接受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熟悉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发展,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深 刻认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及其时代意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 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认识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深刻认识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密切关系,积极锤炼个人品德。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章的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重心,全面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突出道德观念 的应用性和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把本章教学内容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广阔的生活背景相联系;针 对理论问题,主要通过教师阐述,以理服人;针对实践问题,在课堂讲授中结合案例、视频、图片 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2.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3.孙抱弘著:《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学林出版社2003年4.陈小平著:《面对道德冲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肖雪慧著:《守望良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6.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8.唐凯麟著:《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李庆芝,牛钟顺,徐树芝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字经》,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0.唐凯麟主编:《大学诚信读本》,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课程特点:本章集中阐释了法律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的基本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提高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能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为接下来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学习打下法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教学内容覆盖面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三、法律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我国究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原则和基本特征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2.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3. 孙抱弘著:《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学林出版社2003年 4.陈小平著:《面对道德冲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5.肖雪慧著:《守望良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6.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7.《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 8.唐凯麟著:《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李庆芝,牛钟顺,徐树芝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字经》,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0. 唐凯麟主编:《大学诚信读本》,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课程特点: 本章集中阐释了法律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章的学 习,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的基本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重要意义,提高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能从 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为接下来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学习打下法理学基础。 教学目标: 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 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原则和基本特征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的案例会更加有效,因此,本章教学应当把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理论的解释向学生讲清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内涵,帮助学生树立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另一方面,也应通过相关的案例、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认识自身在法律意识上存在的不足,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法律基础教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法部法制宣传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5.邓小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6.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第6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课程特点:本章主要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介绍,具体包括我国宪法、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对第七章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法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民在各种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并且能够对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法律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以及程序法律制度,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做到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学内容覆盖面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三、自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的案例会更加有效,因此,本章教学应当把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结 合起来,一方面,通过理论的解释向学生讲清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内涵,帮助学生树立领会社会主 义法律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另一方面,也应通过相关的案例、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帮 助学生切实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认识自身在法律意识上存在的不足,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培 养法律思维方式。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 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法律基础教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法部法制宣传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邓小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 6.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第6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课程特点: 本章主要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介绍,具体包括我国宪法、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三方面的基 本知识,是对第七章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法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民在 各种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并且能够对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法律素质,做 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以及程序法律制 度,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做到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从而增强学生 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质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二、保障法律的至高地位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本章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介绍,涉及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等多个法律部门,内容较多,因课时所限,主要选取重要的、与学生生活更为贴近的内容进行讲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宪法的讲解要注重究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在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中,主要是结合案例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重点放在民事法律制度和刑事法律制度两个部分。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中宣部、司法部编选组:《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9、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7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课程特点:本章着重探讨在职业和家庭生活中,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素养,需要认知的法律知识,从而在法律和道德的引导下,帮助大学生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本章的基本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培育职业精神、树立科学就业观、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教学目标: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质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高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章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介绍,涉及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等多个法律部 门,内容较多,因课时所限,主要选取重要的、与学生生活更为贴近的内容进行讲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宪法的讲解要注重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 容。 在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中,主要是结合案例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重点放在民事法 律制度和刑事法律制度两个部分。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中宣部、司法部编选组:《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9、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7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课程特点: 本章着重探讨在职业和家庭生活中,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素养,需要认知的法律知识,从而在法律 和道德的引导下,帮助大学生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本章的基本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培育职业精神、树立科学就业观、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 律。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的概念和功能、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深刻理解婚姻家庭对于人生的实质意义和婚姻家庭规范的基本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的就业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正确的恋爱婚姻烟家庭观念,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恪守恋爱道德,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践行家庭美德。教学内容覆盖面: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授课对象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参考资料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2、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3、胡锦涛:《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烟法》《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7、8、《北大学者谈读书》,杨承运、肖东发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9、罗素著:《真与爱一罗素散文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出版10、王官禄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的概念和功能、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和职业道德的基 本要求,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深刻理解婚姻家庭对于人生的实质意义和婚姻家庭规范 的基本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的就业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正确的恋 爱婚姻家庭观念,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恪守恋爱道德,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践行家庭美德。 教学内容覆盖面: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授课对象要求: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将以"90后"大学生为主;身体健康,朝气蓬勃。为大学一年级新生。 教材参考资料 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2、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 3、胡锦涛:《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7、《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北大学者谈读书》,杨承运、肖东发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9、罗素著:《真与爱——罗素散文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出版 10、王官禄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政治学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政治学基础理论、国际政治.pdf
-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pdf
- 《形势与决策》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西藏工作专题.pdf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节选).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文字版).pdf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讲 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程章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