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雷诺实验

实验二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紊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2、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验证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规律是不同的。二、实验原理液体在运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紊流运动。通过雷诺数来判定两种流态:Re=Vd/ v流量由小到大变化时,由层流转变为紊流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流量由大到小变化时,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雷诺数称为下临界雷诺数。三、实验步骤1、开启水泵开关向水箱充水,使水箱保持溢流。2、微微开启泄水阀及有色液体盒出水阀,使有色液体流入管中。调节泄水阀,使管中的有色液体呈一条直线,此时水流即为层流。3、慢慢加大泄水阀开度,观察有色液体的变化,在某一开度时,有色液体由直线变成波状形。4、继续逐渐开大泄水阀开度,使有色液体由波状形变成微小涡体扩散到整个管内,此时管中即为紊流。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5、以相反程序,即泄水阀开度从大逐渐关小,再观察管中流态的变化现象。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6、重复平行实验,上临界和下临界雷诺数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四、实验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记录表1、次数V1Vs临界流速临界雷诺数附注(s)×10-m3(m/s)Rekuk(m/s)实验管内径:1d=mm2水温:℃34562、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二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紊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清两种流态产生 的条件。 2、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和断 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验证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规律是不同的。 二、实验原理 液体在运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 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当液体流速逐渐 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 流层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紊流运动。通过雷诺数 来判定两种流态: Re=Vd/ν 流量由小到大变化时,由层流转变为紊流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流量由大到小变 化时,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雷诺数称为下临界雷诺数。 三、实验步骤 1、开启水泵开关向水箱充水,使水箱保持溢流。 2、微微开启泄水阀及有色液体盒出水阀,使有色液体流入管中。调节泄水阀,使管中 的有色液体呈一条直线,此时水流即为层流。 3、慢慢加大泄水阀开度,观察有色液体的变化,在某一开度时,有色液体由直线变成 波状形。 4、继续逐渐开大泄水阀开度,使有色液体由波状形变成微小涡体扩散到整个管内,此 时管中即为紊流。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 5、以相反程序,即泄水阀开度从大逐渐关小,再观察管中流态的变化现象。并用体积 法测定管中过流量。 6、重复平行实验,上临界和下临界雷诺数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实验数据计算和处理 1、实验记录表 次数 V t Vs 临界流速 临界雷诺数 附注 ×10-3m3) (s) (m3 /s) uk(m/s) Rek 实验管内径: d= mm 水温: ℃ 1 2 3 4 5 6 2、实验数据计算

-uridRer=VVsVsm/suk=A元d2/4m?/st式中:V—一水的运动粘度(根据实验的水温,从水的粘温曲线上查得)A一一实验管内横截面积,muk一临界流速,m/sVs一一体积流量,m/s五、结果分析及讨论1、液体流态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外界干扰会影响液体流态的变化?2、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雷诺数可以用来判别流态?3.临界雷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雷诺数不一样?
Rek= v uk d uk= / 4 2 d Vs A Vs = m/s Vs= t V m3 /s 式中: ——水的运动粘度 (根据实验的水温,从水的粘温曲线上查得) A——实验管内横截面积,m 2 uk——临界流速,m/s Vs——体积流量,m 3 /s 五、结果分析及讨论 1、液体流态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外界干扰会影响液体流态的变化? 2、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雷诺数可以用来判别流态? 3.临界雷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雷诺数不一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实验.doc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黏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ppt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有压管流与孔口、管嘴出流、第六章 明渠均匀流与堰流、第十章 流体机械——泵与风机.ppt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ppt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ppt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山东理工大学:孟庆梅).ppt
- 《流体力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ppt
- 《流体力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流体机械——泵与风机.pdf
- 《流体力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有压管流与孔口、管嘴出流.ppt
- 《流体力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崔嵛).ppt
- 《流体力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pdf
- 《流体力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ppt
- 《流体力学及机械》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阻力实验.doc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弯曲应力.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ppt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组合变形.ppt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弯曲变形(主讲:王涛).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pptx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aterial of Mechanics A(负责人:方治华).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Materials B(负责人:方治华).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讲 绪论.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讲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讲 拉压杆的内力和应力.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讲 拉压杆的变形与变形能.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讲 扭转时的内力、薄壁圆筒的扭转.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讲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讲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讲 拉压静不定问题、应力集中.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9讲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1讲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Ⅱ).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3讲 弯曲内力(Ⅱ).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2讲 弯曲内力(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0讲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4讲 弯曲正应力.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5讲 弯曲切应力、弯曲强度条件.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7讲 弯曲变形(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6讲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1讲 应力状态理论(Ⅲ).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