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aterial of Mechanics A(负责人:方治华)

材料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terial of Mechanics A课程编号:63125206学时数:80其中实验学时数:1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材料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 1章绪论及基本概念1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了解构件正常工作时应满足的要求。1.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3外力及其分类了解外力的概念和分类。1.4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理解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掌握截面上点的应力的概念。1.5 变形与应变掌握变形与应变的概念。1.6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了解四种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第2 章轴向拉伸与压缩2.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工程背景。2.2内力、截面法、轴力、轴力图掌握轴力的计算方法和轴力图的画法。2.3拉(压)杆内的应力掌握拉(压)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应力的计算。2.4拉(压)杆的变形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变形的计算;掌握线应变、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的概念;理解横向变形、泊松比、虎克定律
材料力学 A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aterial of Mechanics A 课程编号:63125206 学时数:80 其中实验学时数:1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5 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材料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课程教 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杆件的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 1 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了解构件正常工作时应满足的要求。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3 外力及其分类 了解外力的概念和分类。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理解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掌握截面上点的应力的概念。 1.5 变形与应变 掌握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了解四种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 2 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工程背景。 2.2 内力、截面法、轴力、轴力图 掌握轴力的计算方法和轴力图的画法。 2.3 拉(压)杆内的应力 掌握拉(压)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应力的计算。 2.4 拉(压)杆的变形 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变形的计算;掌握线应变、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的概 念;理解横向变形、泊松比、虎克定律

2.5拉(压)杆的应变能掌握拉压变形能、比能的计算2.6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通过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掌握拉伸应力一应变图及其特性:掌握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的概念,观察屈服时试件表面的滑移线。了解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的概念:了解铸铁和其它材料的拉伸试验;通过材料的压缩实验,了解材料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2.7强度条件、安全系数、许用应大熟练掌握应用强度条件进行结构的强度校核、截面设计、许用载荷的计算;了解安全系数、许用应力的确定2.8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机械专业)掌握简单的拉压超静定问题。2.9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机械专业)了解简单的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2.10应力集中的概念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重点和难点】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第3章扭转3.1概述掌握扭转的概念3.2薄壁圆筒的扭转理解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掌握纯剪切、剪切应变、剪切弹性模量的概念及剪切虎克定律、剪切力互等定理3.3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掌握功率、转速与外力矩间的关系;掌握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画法。3.4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熟练掌握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的应用。3.5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熟练掌握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条件的应用;掌握极惯性矩、抗扭截面模量、抗扭刚度的概念。3.6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掌握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弹性应变能的计算。3.7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矩形截面杆的扭转变形特点【重点和难点】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变形、刚度条件。第4章剪切4.1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概念。4.2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掌握剪切应力和挤压应力的计算;掌握简单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方法。第 5章截面的几何性质5.1截面的静矩和形心位置
2.5 拉(压)杆的应变能 掌握拉压变形能、比能的计算。 2.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通过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掌握拉伸应力—应变图及其特性;掌握比例极限、弹性极 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的概念,观察屈服时试件表面的滑移线。了解延伸率和截面收 缩率的概念; 了解铸铁和其它材料的拉伸试验;通过材料的压缩实验,了解材料压缩时的应力-应 变曲线。 2.7 强度条件、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熟练掌握应用强度条件进行结构的强度校核、截面设计、许用载荷的计算;了解安 全系数、许用应力的确定。 2.8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机械专业) 掌握简单的拉压超静定问题。 2.9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机械专业) 了解简单的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10 应力集中的概念 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材料拉伸时的 力学性能。 第 3 章 扭转 3.1 概述 掌握扭转的概念。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理解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掌握纯剪切、剪切应变、剪切弹性模量的概念 及剪切虎克定律、剪切力互等定理。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掌握功率、转速与外力矩间的关系;掌握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画法。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熟练掌握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的应用。 3.5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熟练掌握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条件的应用;掌握极惯性矩、抗扭截面 模量、抗扭刚度的概念。 3.6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掌握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弹性应变能的计算。 3.7 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了解矩形截面杆的扭转变形特点。 【重点和难点】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变形、刚度条件。 第 4 章 剪切 4.1 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掌握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4.2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 掌握剪切应力和挤压应力的计算;掌握简单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方法。 第 5 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5.1 截面的静矩和形心位置

掌握静矩和形心位置的计算公式。5.2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掌握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的概念;掌握简单图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5.3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熟练掌握平行移轴公式及组合截面的惯性矩的计算。5.4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了解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了解形心主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第6章#弯曲应力6.1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了解工程实例中的弯曲变形,掌握梁的计算简图。6.2梁的剪力和弯矩、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剪力、弯矩及其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熟练掌握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画剪力图和弯矩图6.3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力学专业)了解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的画法。【重点和难点】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第7章弯曲应力1梁的纯弯由掌握纯弯曲的概念7.2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熟练掌握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梁正应力的强度计算;掌握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及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的概念;了解纯弯曲理论的推广,弯曲中心的概念。7.3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了解矩形截面梁、工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和分布情况;了解切应力强度校核。7.4梁的合理设计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重点和难点】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梁正应力的强度计算。第 8 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8.1梁的位移一挠度及转角了解工程问题中的弯曲变形,掌握梁的变形和位移、挠度和转角的概念。8.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理解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掌握积分法求梁的变形。8.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熟练掌握叠加法求梁的变形8.4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掌握梁的刚度校核;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8.5梁的弯曲应变能掌握梁的弯曲应变能的计算。8.6简单超静定梁(机械专业)能利用变形协调条件求解简单超静定梁。【重点和难点】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第9章简单的超静定问题9.1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掌握静矩和形心位置的计算公式。 5.2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 掌握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的概念;掌握简单图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 5.3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 熟练掌握平行移轴公式及组合截面的惯性矩的计算。 5.4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 了解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了解形心主轴和形心主惯性矩。 第 6 章 弯曲应力 6.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了解工程实例中的弯曲变形,掌握梁的计算简图。 6.2 梁的剪力和弯矩、剪力图和弯矩图 掌握剪力、弯矩及其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熟练掌握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 的关系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6.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力学专业) 了解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的画法。 【重点和难点】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第 7 章 弯曲应力 7.1 梁的纯弯曲 掌握纯弯曲的概念。 7.2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熟练掌握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梁正应力的强度计算;掌握弯矩与挠曲线曲率 间的关系及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的概念;了解纯弯曲理论的推广,弯曲中心的概念。 7.3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了解矩形截面梁、工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和分布情况;了解切应力强度 校核。 7.4 梁的合理设计 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重点和难点】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梁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第 8 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8.1 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了解工程问题中的弯曲变形,掌握梁的变形和位移﹑挠度和转角的概念。 8.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理解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掌握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8.3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熟练掌握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8.4 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掌握梁的刚度校核;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8.5 梁的弯曲应变能 掌握梁的弯曲应变能的计算。 8.6 简单超静定梁(机械专业) 能利用变形协调条件求解简单超静定梁。 【重点和难点】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第 9 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9.1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掌握超静定系统的概念及求解方法。9.2拉压超静定问题熟练掌握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9.3扭转超静定问题掌握简单扭转超静定问题的解法。9.4简单超静定梁熟练掌握简单梁的弯曲超静定问题的解法【重点和难点】静定基的选取和变形协调条件的建立。注:本章适用于力学专业第10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10.1概述掌握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的概念10.2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主应力熟练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一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10.3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了解三向应力图及最大剪应力;了解梁的主应力、主应力迹线的概念(力学专业)10.4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广义虎克定律。10.5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了解体积应变、应变能密度的概念,10.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相当应力的计算;了解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的概念。10.7莫尔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了解莫尔强度理论,10.8各种强度理论的应用熟练掌握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的应用:掌握材料破坏形式的分析【重点和难点】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强度理论的概念、破坏形式的分析,第 11 章 组合变形11.1概述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11.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掌握斜弯曲的计算方法。11.3拉伸(压缩)与弯由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掌握偏心压缩的概念和强度计算;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11.4扭转与弯曲掌握弯扭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重点和难点】组合变形的概念,弯扭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第12章压杆稳定12.1压杆稳定性的概念了解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的概念;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12.2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掌握超静定系统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9.2 拉压超静定问题 熟练掌握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9.3 扭转超静定问题 掌握简单扭转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9.4 简单超静定梁 熟练掌握简单梁的弯曲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重点和难点】静定基的选取和变形协调条件的建立。 注:本章适用于力学专业。 第 10 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0.1 概述 掌握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的概念。 10.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主应力 熟练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 念。 10.3 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了解三向应力图及最大剪应力;了解梁的主应力﹑主应力迹线的概念(力学专业)。 10.4 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广义虎克定律。 10.5 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了解体积应变、应变能密度的概念。 10.6 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相当应力的计算;了解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的概念。 10.7 莫尔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了解莫尔强度理论。 10.8 各种强度理论的应用 熟练掌握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的应用;掌握材料破坏形式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强度理论的概念、破坏形式的分析。 第 11 章 组合变形 11.1 概述 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 11.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掌握斜弯曲的计算方法。 11.3 拉伸(压缩)与弯曲 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掌握偏心压缩的概念和强度计算;了 解截面核心的概念。 11.4 扭转与弯曲 掌握弯扭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重点和难点】组合变形的概念,弯扭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 12 章 压杆稳定 12.1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了解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的概念;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12.2 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熟练掌握细长压杆在两端铰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荷载的欧拉公式。12.3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压杆的长度因数了解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长度系数的概念,12.4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的柔度的概念及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了解超过比例极限时,压杆的临界应力经验公式和临界应力总图。12.5压杆的稳定计算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方法;12.6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合理截面设计,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重点和难点】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在两端铰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荷载的欧拉公式。第 13 章 能量法13.1概述了解能量法原理。13.2应变能、余能掌握应变能的计算;了解余能的概念(力学专业)。13.3功的互等定理理解功的互等定理13. 4卡氏定理熟练掌握用卡氏第二定理求解结构的变形问题。13.5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掌握用卡氏第二定理求解简单的超静定问题。13.6虚功原理(机械专业)理解虚功原理。13.7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机械专业)掌握用单位载荷法和莫尔积分法求解结构的变形问题。【重点和难点】杆件应变能的计算:卡氏定理。第 14 章动载荷、交变应力14.1概述了解动载荷和交变应力的概念。14.2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了解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14.3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了解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14.4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疲劳极限掌握交变应力及其循环特性;了解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材料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极限的措施。了解构件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机械专业)第15章超静定结构15.1超静定结构概述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掌握判断超静定结构的方法。15.2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掌握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过程
熟练掌握细长压杆在两端铰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荷载的欧拉公式。 12.3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压杆的长度因数 了解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长度系数的概念。 12.4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 掌握压杆的柔度的概念及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了解超过比例极限时,压杆的临界 应力经验公式和临界应力总图。 12.5 压杆的稳定计算 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方法; 12.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了解压杆的合理截面设计,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重点和难点】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在两端铰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荷载的欧拉 公式。 第 13 章 能量法 13.1 概述 了解能量法原理。 13.2 应变能、余能 掌握应变能的计算;了解余能的概念(力学专业)。 13.3 功的互等定理 理解功的互等定理。 13.4 卡氏定理 熟练掌握用卡氏第二定理求解结构的变形问题。 13.5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掌握用卡氏第二定理求解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3.6 虚功原理(机械专业) 理解虚功原理。 13.7 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机械专业) 掌握用单位载荷法和莫尔积分法求解结构的变形问题。 【重点和难点】杆件应变能的计算;卡氏定理。 第 14 章 动载荷、交变应力 14.1 概述 了解动载荷和交变应力的概念。 14.2 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了解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14.3 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了解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14.4 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疲劳极限 掌握交变应力及其循环特性;了解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材料疲劳极限的主要因 素和提高构件疲劳极限的措施。 了解构件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机械专业)。 第 15 章 超静定结构 15.1 超静定结构概述 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掌握判断超静定结构的方法。 15.2 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 掌握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过程

15.3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理解对称及反对称的概念,了解利用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简化结构计算的过程。【重点和难点】超静定结构的概念: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注:本章适用于机械专业。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辅导答主要教序号主要内容学方式疑比例(力学专业)(机械专业)绪论及基本概念讲授2第1章2第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讲授824:18O第3章剪切2第4章扭转66第5章截面的几何性质讲授222:16.1第6高弯曲内力讲授6弯曲应力讲授66:17音6第8章弯曲变形讲授666:1.8第9章简单的超静定问题讲授4:19A讲授1085:110第10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讲授66:111章组合变形6第12章压杆稳定讲授444:1O第13章能量法讲授666:132:1讲授4第14章动载荷、交变应力2415第15章超静定结构讲授44:110合计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1、教学方法采用板书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采用力学演示模型,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分析能力的锻炼,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作业要求每次课后完成材料力学作业练习册中相应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占30%-40%,计算题占60%-70%。3、实验要求本课程安排四项实验,共10课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内容、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
15.3 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 理解对称及反对称的概念,了解利用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简化结构计算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超静定结构的概念;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 注:本章适用于机械专业。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 学方式 学时分配 (力学专业) 学时分配 (机械专业) 辅导答 疑比例 1 第 1 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讲授 2 2 2 第 2 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讲授 8 8 4:1 3 第 3 章 剪切 讲授 2 2 2:1 4 第 4 章 扭转 讲授 6 6 6:1 5 第 5 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讲授 2 2 2:1 6 第 6 章 弯曲内力 讲授 6 6 6:1 7 第 7 章 弯曲应力 讲授 6 6 6:1 8 第 8 章 弯曲变形 讲授 6 6 6:1 9 第 9 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讲授 4 4:1 10 第 10 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讲授 10 8 5:1 11 第 11 章 组合变形 讲授 6 6 6:1 12 第 12 章 压杆稳定 讲授 4 4 4:1 13 第 13 章 能量法 讲授 6 6 6:1 14 第 14 章 动载荷、交变应力 讲授 2 4 2:1 15 第 15 章 超静定结构 讲授 4 4:1 合计 70 70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教学方法 采用板书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采用力学演示模型,使学生 可以更好的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分析能力的锻炼,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作业要求 每次课后完成材料力学作业练习册中相应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选择题、填空题占 30%-40%,计算题占 60%-70%。 3、实验要求 本课程安排四项实验,共 10 课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内容、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书 写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压测定金属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指标2缩实验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测定梁的弯曲正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实验实验三复杂受力杆件综合测量并计算薄壁矩形管在三个位置上受偏心压缩实验载荷作用时,表面各测点的应力,同时将实验得到的应力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确定三种加载情况下中性轴位置。扭转、冲击、疲劳、扭转破坏演示、冲击韧性测定、光弹法测应力、疲实验四2光弹综合演示实验劳极限测定。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后续课程:结构力学等课程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实验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70%七、教学参考书目1、《材料力学》(上、下)(第四版),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材料力学》(上、下)(第四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材料力学》(上、下)(第四版),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课程负责人:李革执笔:李革审核:张永红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压 缩实验 测定金属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指标 2 实验二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 实验 测定梁的弯曲正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 实验三 复杂受力杆件综合 实验 测量并计算薄壁矩形管在三个位置上受偏心压缩 载荷作用时,表面各测点的应力,同时将实验得到 的应力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确定三种加载情况下 中性轴位置。 4 实验四 扭转、冲击、疲劳、 光弹综合演示实验 扭转破坏演示、冲击韧性测定、光弹法测应力、疲 劳极限测定。 2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结构力学等课程。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实验成绩占 10%,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占 70%。 七、教学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上﹑下) (第四版),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材料力学》(上﹑下) (第四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材料力学》(上﹑下) (第四版),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课程负责人:李革 执笔:李革 审核:张永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弯曲应力.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ppt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组合变形.ppt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弯曲变形(主讲:王涛).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超静定结构.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能量法.pptx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ppt
- 海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刘鸿文).ppt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质点力学 §1.9 有心力.ppt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刚体力学 §3.4 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 §3.5 刚体转动惯量.ppt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分析力学 5.2 虚功原理.ppt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刚体力学 §3.8 刚体绕固定点的转动 §3.9 重刚体绕固定点转动的解.ppt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质点及质点组力学复习和习题课.ppt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动力学题目讲解(6道).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质点力学——有心力.pdf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理论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2.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Materials B(负责人:方治华).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讲 绪论.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讲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讲 拉压杆的内力和应力.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讲 拉压杆的变形与变形能.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讲 扭转时的内力、薄壁圆筒的扭转.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讲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讲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讲 拉压静不定问题、应力集中.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9讲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1讲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Ⅱ).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3讲 弯曲内力(Ⅱ).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2讲 弯曲内力(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0讲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4讲 弯曲正应力.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5讲 弯曲切应力、弯曲强度条件.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7讲 弯曲变形(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6讲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1讲 应力状态理论(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8讲 弯曲变形(Ⅱ).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