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3
文件大小:505.5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时数:34 培养层次:三年制 总学分数: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 动。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 一门实践活动课。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 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 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 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小组讨论 校内校外劳动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基础理论与知识,通过讨论课培养 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实践,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注 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了解社区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时数:34 培养层次:三年制 总学分数: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 动。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 一门实践活动课。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 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 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 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小组讨论、 校内校外劳动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基础理论与知识,通过讨论课培养 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实践,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注 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了解社区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属于高职高专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 34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18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 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 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行 动、社会活动的动商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精 准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和基本内涵,开展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技能、新梦 想”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为 导向,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和形成良好劳动 习惯为目标,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为抓手,在技能学习和 劳动实践中磨炼学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引导其成长为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 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2.设计思路 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 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必修课,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劳动创造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本 课程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 践、社区服务、勤工助学,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 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重视在技能训练中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属于高职高专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 34 学时,其中理论课 16 学时,实践课 18 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 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 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行 动、社会活动的动商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精 准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和基本内涵,开展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技能、新梦 想”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为 导向,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和形成良好劳动 习惯为目标,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为抓手,在技能学习和 劳动实践中磨炼学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引导其成长为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 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2. 设计思路 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 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必修课,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劳动创造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本 课程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 践、社区服务、勤工助学,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 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重视在技能训练中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1)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劳动课程是基于学生专业及岗 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为驱动,通过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 开展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职业实际,提升学生的动 手实践等动商能力。 (2)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 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实践自觉为依据,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参考标准,以各专业的 岗位职责为依据设置能力目标,同时围绕岗位职责的完成设定相应的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相适应的综合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在实践的内容选取上, 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及学校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 室、实训基地,并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3)基于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组织教学。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 校可以安排闲置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也作为其他学生参加生 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医学专业可以结合“三下乡”、“社区医疗 活动开展校外实践。总之,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 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 二、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 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 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通过 各教学项目的完成,训练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行动、社会活动的 “动商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成以下课程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

(1)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劳动课程是基于学生专业及岗 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为驱动,通过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 开展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职业实际,提升学生的动 手实践等动商能力。 (2)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 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实践自觉为依据,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参考标准,以各专业的 岗位职责为依据设置能力目标,同时围绕岗位职责的完成设定相应的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相适应的综合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在实践的内容选取上, 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及学校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 室、实训基地,并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3)基于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组织教学。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 校可以安排闲置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也作为其他学生参加生 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医学专业可以结合“三下乡”、“社区医疗” 活动开展校外实践。总之,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 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 二、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 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 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通过 各教学项目的完成,训练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行动、社会活动的 “动商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成以下课程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

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 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 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 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 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 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 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课程目标 下面将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进 行概况描述。 1.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什么: (2)认知劳模的本职,知道劳模精神是什么: (3)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4)认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5)了解衣服清洗常识和技巧,知晓衣服的整理与收纳技巧:

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 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 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 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 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 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 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课程目标 下面将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进 行概况描述。 1.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什么; (2)认知劳模的本职,知道劳模精神是什么; (3)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4)认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5)了解衣服清洗常识和技巧,知晓衣服的整理与收纳技巧;

(6)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知晓饮食与健康 (7)掌握绿化环保行动的要点,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和投放要点: (8)知晓急救相关知识: (9)掌握志愿服务的原则和要求: (10)熟悉假期实习和假期兼职的相关常识和使用技能。 2.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自觉争当“劳模”,自 觉传承工匠精神: (3)掌握衣服清洗的方法、技巧及衣物整理与收纳技巧: (4)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的相关知识: (5)知道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6)知道如何对文明寝室进行布置与建设: (7)知道如何进行劳动救护: (8)能积极参与符合自身情况的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 (1)积极参加家庭、校园、社会劳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劳动习惯

(6)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知晓饮食与健康; (7)掌握绿化环保行动的要点,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和投放要点; (8)知晓急救相关知识; (9)掌握志愿服务的原则和要求; (10)熟悉假期实习和假期兼职的相关常识和使用技能。 2.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自觉争当“劳模”,自 觉传承工匠精神; (3)掌握衣服清洗的方法、技巧及衣物整理与收纳技巧; (4)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的相关知识; (5)知道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6)知道如何对文明寝室进行布置与建设; (7)知道如何进行劳动救护; (8)能积极参与符合自身情况的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 (1)积极参加家庭、校园、社会劳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劳动习惯

(2)强化学生做绿化环保的践行者。 (3)初步培育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 (4)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持家之道和勤俭、创新、奉献的劳动精 神。 (5)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7)懂得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热爱劳 动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为家庭、社区做贡献,为就业做好准 三、教学内容及实践安排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 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重点结合专业 特点、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趋向,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 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 (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 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 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 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 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1.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大一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两 大版块,分16节理论课与18节实践课,共34节课时。每个学期开设16课时

(2)强化学生做绿化环保的践行者。 (3)初步培育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 (4)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持家之道和勤俭、创新、奉献的劳动精 神。 (5)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7)懂得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热爱劳 动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为家庭、社区做贡献,为就业做好准 备。 三、教学内容及实践安排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 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重点结合专业 特点、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趋向,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 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 (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 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 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 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 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1.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大一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两 大版块,分 16 节理论课与 18 节实践课,共 34 节课时。每个学期开设 16 课时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16学时/第1-2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8节理论课。 教育内容:理论课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技能等专题教 育16学时。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 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 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 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 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18课时,其中8节理论、10节实践。 安排时间:每学期在“理论教育”课后即可实施: 教育内容:实践课主要以实训、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开展,由专、兼职教师 辅导员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校内涉及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雷锋活动、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学院 (部)级大型活动(校内植树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实践等);校外利用学期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 等实践课内容,共18课时。 2.学时分配 (1)本课程理论课程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 表1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内容 重点 模块 项目 技能 学习目标 思政 学 与难 知识点 元素 时 点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16 学时/第 1-2 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 8 节理论课。 教育内容:理论课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技能等专题教 育 16 学时。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 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 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 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 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18 课时,其中 8 节理论、10 节实践。 安排时间:每学期在“理论教育”课后即可实施。 教育内容:实践课主要以实训、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开展,由专、兼职教师、 辅导员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校内涉及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雷锋活动、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学院 (部)级大型活动(校内植树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实践等);校外利用学期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 等实践课内容,共 18 课时。 2. 学时分配 (1)本课程理论课程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 1 )。 表 1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模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 与难 点 思政 元素 学 知识点 技能 时 点

知识目标:掌握 劳动的概念及 意义:知道正确 的劳动价值观 是什么:知道劳重点: 1.树立 动实践的三种 概念理 正确的 解 任务劳动 劳动价 形式。 绪论 观念决定 值观 能力目标:将劳 难点: 动内化为自己 将劳动 2 一生 2.劳动 的行为习惯,自 内化为 实践“ 觉进行劳动实 行为习 部曲 践。 惯。 素质目标:树立 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热爱并自 觉劳动。 学习内容 思政 棋块 重点与 学 项目 技能 学习目标 元素 知识点 难点 时 点 任务1认 认识劳 知识目标:认知 识劳动模 模,具备 劳模的本质: 重点: 范 的特质 知晓劳模精神 知晓劳 爱岗 的核心 模精神 敬业 能力目标:在日 的核心 艰苦 常生活中自觉 难点: 劳模任务2 理解劳 弘扬劳模精神, 创新 具有岩 2 甘于 精神 理解并践 模精神 争当“劳模”。 岗敬 奉献 行劳模精 的内涵 素质目标:具有 业、精 与核心 的精 神 爱岗敬业、精益 益、专 神。 求精、持之以恒 注的态 的专注精神与 度 工作态度。 重点与 思政 学 棋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难点 元素 时

一、 绪论 任务劳动 观念决定 一生 1.树立 正确的 劳动价 值观 2.劳动 实践“三 部曲” 知识目标:掌握 劳动的概念及 意义;知道正确 的劳动价值观 是什么;知道劳 动实践的三种 形式。 能力目标:将劳 动内化为自己 的行为习惯,自 觉进行劳动实 践。 素质目标:树立 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热爱并自 觉劳动。 重点: 概念理 解 难点: 将劳动 内化为 行为习 惯。 2 模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 难点 思政 元素 学 知识点 技能 时 点 二、 劳模 精神 任务 1 认 识劳动模 范 认识劳 模,具备 的特质 知识目标:认知 劳模的本质; 知晓劳模精神 的核心。 能力目标:在日 常生活中自觉 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劳模”。 素质目标:具有 爱岗敬业、精益 求精、持之以恒 的专注精神与 工作态度。 重点: 知晓劳 模精神 的核心 难点: 具有爱 岗敬 业、精 益、专 注的态 度 爱岗 敬业、 艰苦 创新, 甘于 奉献 的精 神。 任务 2 2 理解并践 行劳模精 神 理解劳 模精神 的内涵 与核心 模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 难点 思政 元素 学 时

知识点 技能 总 任务1领 知识目标:认知 工匠精 全身 悟工匠精 工匠精神的基 神 神 本内涵: 入的 领悟工匠精神 重点: 敬 的当代价值。 领悟工 与专 能力目标:自觉 匠精神 注的 传承、践行工匠 的当代 精神 匠 精神 价值。 2 任务2理 工匠精 素质目标:向大 难点: 神, 解工匠精 神的价 国工匠和高技 追求精 神的价值 值 能人才看齐,学 益 创 习他们身上的 新的精 工匠精神,追求 神。 精益、创新的精 神。 模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 重点与 思政 学 难点 元素 时 技能 知识点 点 洗衣 知识目标: 重点: 自力 技巧 1.了解不同材 衣物清 更生 握 质衣物清洗的 洗、整 自食 衣物清 步骤、方法。 理与收 其 洗常识 保持 2.知晓不同类 纳的方 设施 树立 家务 任务1 及衣物 型衣服整理的 法与技 能 衣之有形 整理与 整洁 方法与技巧。 巧 物品 自信 收纳方 井然 能力目标 难点: 法、技巧 1.掌握衣物清 不同类 的方 洗、整理与收纳 法与 型的衣 技巧 的技巧。 物整理 2.能对衣物进 与收纳

知识点 技能 点 三、 工匠 精 神, 任务 1 领 悟工匠精 神 工匠精 神 知识目标:认知 工匠精神的基 本内涵; 领悟工匠精神 的当代价值。 能力目标:自觉 传承、践行工匠 精神 素质目标:向大 国工匠和高技 能人才看齐,学 习他们身上的 工匠精神,追求 精益、创新的精 神。 重点: 领悟工 匠精神 的当代 价值。 难点: 追求精 益、创 新的精 神。 全身 心投 入的 敬业 与专 注的 精神 2 任务 2 理 解工匠精 神的价值 工匠精 神的价 值 模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 重点与 难点 思政 元素 学 时 知识点 技能 点 四、 家务 全能 任务 1 衣之有形 衣物清 洗常识 及衣物 整理与 收纳方 法、技巧 洗衣 技巧, 掌握 保持 设施 整洁、 物品 井然 的方 法与 技巧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材 质衣物清洗的 步骤、方法。 2.知晓不同类 型衣服整理的 方法与技巧。 能力目标: 1.掌握衣物清 洗、整理与收纳 的技巧。 2.能对衣物进 重点: 衣物清 洗、整 理与收 纳的方 法与技 巧 难点: 不同类 型的衣 物整理 与收纳 自力 更生, 自食 其力; 树立 文化 自信 1

行整理与收纳。 技巧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 好的整理与收 纳习惯。 2培养学生家 务劳动的践行 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膳 食的营养价值。 2.了解《中国居 民膳食指南》 掌握 能力目标: 饮食 1.能大概判断 重点: 膳食平 营养 膳食的分类和 了解中 衡与健 任务2 营养价值。 食之有味 国美食 与健 康、烹 康难 2.能在日常生 文化 饪的 活中选择合理 点:膳 相关 的膳食搭配。 食合理 知识 素质目标: 搭配 1.培养学生良 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烹 饪膳食的劳动 能力。 模块 项目 学习情境 重点与 思政 学 学习内容 难点 元素 时 知识点 技能 知识目标:1.让 树立 校园 任务1 垃圾 重点: 垃圾分 学生懂得垃圾 国家标 保护 垃圾分类 类标准 分类 分类的意义。 准中的 环境」 化 操作 2. 让学生掌握 垃圾类 促进

行整理与收纳。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 好的整理与收 纳习惯。 2.培养学生家 务劳动的践行 能力。 技巧 任务 2 食之有味 了解中 国美食 文化 掌握 饮食 营养 与健 康、烹 饪的 相关 知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膳 食的营养价值。 2.了解《中国居 民膳食指南》。 能力目标: 1.能大概判断 膳食的分类和 营养价值。 2.能在日常生 活中选择合理 的膳食搭配。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 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烹 饪膳食的劳动 能力。 重点: 膳食平 衡与健 康难 点:膳 食合理 搭配 1 模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 重点与 难点 思政 元素 学 时 知识点 技能 点 五、 校园 美 化 任务 1 垃圾分类 垃圾分 类标准 垃圾 分类 操作 知识目标:1.让 学生懂得垃圾 分类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 重点: 国家标 准中的 垃圾类 树立 保护 环境、 促进 1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