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时数:34 培养层次:三年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总学分数:理论课1学分 实践课2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筒介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 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 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 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当前 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 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 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 良好劳动品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采用课堂讲授,结合 小组讨论、校内校外劳动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基础理论与 知识,通过讨论课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实践,结合家
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时数:34 培养层次:三年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总学分数:理论课 1 学分 实践课 2 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 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 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 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当前 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 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 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 良好劳动品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采用课堂讲授,结合 小组讨论、校内校外劳动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基础理论与 知识,通过讨论课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实践,结合家

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帮助 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社区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课程属于高职高专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34 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18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在高 职高专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 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 动、生命行动、社会活动的动商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职业 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精准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和基本内涵,开展以 “新时代、新青年、新技能、新梦想”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为导向,以引导学生理解 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目标,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为抓手,在技能学习和劳 动实践中磨炼学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引导其成长为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 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2.设计思路 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
2 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帮助 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社区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课程属于高职高专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 34 学时,其中理论课 16 学时,实践课 18 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在高 职高专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 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 动、生命行动、社会活动的动商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职业 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精准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和基本内涵,开展以 “新时代、新青年、新技能、新梦想”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为导向,以引导学生理解 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目标,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为抓手,在技能学习和劳 动实践中磨炼学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引导其成长为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 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2. 设计思路 劳动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

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必修课,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劳动创造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 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本课程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 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勤工 助学,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 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重视在技能训练 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 统一。 (1)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劳动课程是基于学生 专业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为驱动,通过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开展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贯穿家庭、学校、社 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 展变化和学生生活、职业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等动商能力。 (2)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为导向。 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实践自觉为依据,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为参考标准,以各专业的岗位职责为依据设置能力目标,同时围绕岗 位职责的完成设定相应的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相适应的 综合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在实践的内容选取上,充分利用现有综合 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及学校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 训基地,并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3)基于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组织教学。例如,现代农业技术 专业,学校可以安排闲置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也
3 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必修课,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劳动创造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 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本课程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 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勤工 助学,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 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重视在技能训练 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 统一。 (1)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劳动课程是基于学生 专业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为驱动,通过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开展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贯穿家庭、学校、社 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 展变化和学生生活、职业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等动商能力。 (2)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为导向。 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实践自觉为依据,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为参考标准,以各专业的岗位职责为依据设置能力目标,同时围绕岗 位职责的完成设定相应的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相适应的 综合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在实践的内容选取上,充分利用现有综合 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及学校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 训基地,并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3)基于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组织教学。例如,现代农业技术 专业,学校可以安排闲置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也

作为其他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电子商务专业 可以结合“三下乡”、“乡村振兴电商”活动开展校外实践。总之, 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 和劳动实践基地。 二、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 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 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 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 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完成,训 练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行动、社会活动的“动商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成以下课程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 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 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 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 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 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 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
4 作为其他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电子商务专业 可以结合“三下乡”、“乡村振兴电商”活动开展校外实践。总之, 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 和劳动实践基地。 二、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 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 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 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 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完成,训 练学生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行动、社会活动的“动商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成以下课程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 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 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 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 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 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 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

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 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 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课程目标 下面将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三个方面进行概况描述。 1.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什么; (2)认知劳模的本职,知道劳模精神是什么; (3)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4)认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5)了解衣服清洗常识和技巧,知晓衣服的整理与收纳技巧: (6)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知晓饮食与健康; (7)掌握绿化环保行动的要点,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和投 放要点; (8)知晓急救相关知识: (9)掌握志愿服务的原则和要求; (10)熟悉假期实习和假期兼职的相关常识和使用技能。 2.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自觉争当“劳 模”,自觉传承工匠精神; (3)掌握衣服清洗的方法、技巧及衣物整理与收纳技巧:
5 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 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 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课程目标 下面将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三个方面进行概况描述。 1.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什么; (2)认知劳模的本职,知道劳模精神是什么; (3)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4)认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5)了解衣服清洗常识和技巧,知晓衣服的整理与收纳技巧; (6)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知晓饮食与健康; (7)掌握绿化环保行动的要点,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和投 放要点; (8)知晓急救相关知识; (9)掌握志愿服务的原则和要求; (10)熟悉假期实习和假期兼职的相关常识和使用技能。 2.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自觉争当“劳 模”,自觉传承工匠精神; (3)掌握衣服清洗的方法、技巧及衣物整理与收纳技巧;

(4)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的相关知识: (5)知道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6)知道如何对文明寝室进行布置与建设: (7)知道如何进行劳动救护; (8)能积极参与符合自身情况的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 (1)积极参加家庭、校园、社会劳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 炼意志,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劳动、乐于劳 动的劳动习惯。 (2)强化学生做绿化环保的践行者。 (3)初步培育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 (4)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持家之道和勤俭、创新、奉献 的劳动精神。 (5)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 技能。 (7)懂得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 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为家庭、社区做贡 献,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实践安排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学院专业人才培 养要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趋向, 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
6 (4)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的相关知识; (5)知道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6)知道如何对文明寝室进行布置与建设; (7)知道如何进行劳动救护; (8)能积极参与符合自身情况的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 (1)积极参加家庭、校园、社会劳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 炼意志,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劳动、乐于劳 动的劳动习惯。 (2)强化学生做绿化环保的践行者。 (3)初步培育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 (4)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持家之道和勤俭、创新、奉献 的劳动精神。 (5)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 技能。 (7)懂得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 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为家庭、社区做贡 献,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实践安排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学院专业人才培 养要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趋向, 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

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 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 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 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 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 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有不断探索、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1.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劳动 理论与劳动实践两大版块,分16节理论课与18节实践课,共34节课 时。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16学时/第1-2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8节理论课。 教育内容:理论课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技 能等专题教育16学时。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 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 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 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
7 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 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 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 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 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 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1.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劳动 理论与劳动实践两大版块,分 16 节理论课与 18 节实践课,共 34 节课 时。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16 学时/第 1-2 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 8 节理论课。 教育内容:理论课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技 能等专题教育 16 学时。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 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 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 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

学时:18课时/第3-4学期 教育内容:实践课主要以实训、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开展,由专 兼职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 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涉及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雷锋活动 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学院(部)级大型活动(校内植树绿化 公共设施维护、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校外利用学期 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等实践课内容, 共18课时。 2.学时分配 (1)本课程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 学习内容 重 理 实 棋块 思政 项目 知识点 技能 学习目标 与 难 元素 学 点 时 知识目标:掌握劳 动的概念及意义; 知道正确的劳动价 重点: 值观是什么;知道 概念 任务 1.树立正 劳动实践的三种形 理 确的劳动 劳动 价值观 式。 难点: 绪论 观念 能力目标:将劳动 将 2 0 决定 2.劳动实 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践“三部 动 内 曲” 习惯,自觉进行劳 化 动实践。 行 为 素质目标:树立正 习 确的劳动价值观, 热爱并自觉劳动。 任务 认识劳 知识目标:认知劳 重点: 爱岗 劳模1认 模,具备 模的本质: 知晓 敬业、 2
8 学时:18 课时/第 3-4 学期 教育内容:实践课主要以实训、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开展,由专、 兼职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 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涉及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雷锋活动、 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学院(部)级大型活动(校内植树绿化、 公共设施维护、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校外利用学期 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等实践课内容, 共 18 课时。 2. 学时分配 (1)本课程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 模 块 项目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 点 与 难 点 思政 元素 理 论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知识点 技 能 点 一、 绪论 任 务 劳 动 观 念 决 定 一生 1.树立正 确的劳动 价值观 2.劳动实 践“三部 曲” 知识目标:掌握劳 动的概念及意义; 知道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是什么;知道 劳动实践的三种形 式。 能力目标:将劳动 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习惯,自觉进行劳 动实践。 素质目标:树立正 确的劳动价值观, 热爱并自觉劳动。 重点: 概 念 理解 难点: 将 劳 动 内 化 为 行 为 习惯。 2 0 二、 劳模 任 务 1 认 认 识 劳 模,具备 知识目标:认知劳 模的本质; 重点: 知 晓 爱 岗 敬业、 2 1

精神 识劳 的特质 知晓劳模精神的核劳 艰苦 动模 心。 神 创新 范 能力目标:在日常 的 甘 生活中自觉弘扬劳 任务 模精神,争当“劳 难点: 于献精 模”。 具 神。 理解 理解劳模 素质目标:具有爱 爱 并践 精神的内 岗敬业、精益求精 教业 涵与核心 持之以恒的专注精 精益 模精 神与工作态度。 专 的 度 任务 知识目标:认知工 全 重点: 身 1 匠精神的基本内 工匠精神 涵; 匠精 领悟工匠精神的当 I 神 匠神 代价值。 精 投的业专的 能力目标:自觉传 的 入敬与注 工匠 承、践行工匠精神 神 务 值。 2 2 素质目标:向大国 理 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难点: 工匠精神 看齐,学习他们身 追求 匠 的价值 上的工匠精神,追 精益 神的 求精益、创新的精 神。 的 参 神。 洗衣 知识目标: 重点: 自力 衣物清洗 技巧 1.了解不同材质衣 更生, 任 常识及衣 握 物清洗的步骤、方 清洗 自 家务 物整理与 法。 整 其 全能 有形 收 纳 设 2.知晓不同类型衣 技巧 服整理的方法与技 纳 文 立化 物 巧。 方 收的法 自信 能力目标: 与
9 精神 识 劳 动 模 范 的特质 知晓劳模精神的核 心。能力目标:在日常 生活中自觉弘扬劳 模精神,争当“劳 模”。 素质目标:具有爱 岗敬业、精益求精、 持之以恒的专注精 神与工作态度。 劳 模 精 神 的 核 心难点: 具 有 爱 岗 敬业、 精益、 专 注 的 态 度 艰 苦 创新, 甘 于 奉 献 的 精 神。 任 务 2理 解 并 践 行 劳 模 精 神 理解劳模 精神的内 涵与核心 三、工匠精神, 任 务 1 领 悟 工 匠 精 神 工匠精神 知识目标:认知工 匠 精 神 的 基 本 内 涵;领悟工匠精神的当 代价值。 能力目标:自觉传 承、践行工匠精神 素质目标:向大国 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看齐,学习他们身 上的工匠精神,追 求精益、创新的精 神。 重点: 领 悟 工 匠 精 神 的 当 代 价 值。难点: 追 求 精益、 创 新 的 精 神。 全 身 心 投 入 的 敬 业 与 专 注 的 精神 任 务 2 1 2 理 解 工 匠 精 神 的 价值 工匠精神 的价值 四、家务全能 任 务 1衣 之 有形 衣物清洗 常识及衣 物整理与 收 纳 方 法、技巧 洗 衣 技巧, 掌 握 保 持 设 施 整洁、 物 品 井 然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材质衣 物清洗的步骤、方 法。2.知晓不同类型衣 服整理的方法与技 巧。能力目标: 重点: 衣 物 清洗、 整 理 与 收 纳 的 方 法 与 技 自 力 更生, 自 食 其力; 树 立 文 化 自信 1 2

方 1.掌握衣物清洗、 巧 整理与收纳的技 难点: 技巧 。 不 2.能对衣物进行整 理与收纳。 类的 型衣 素质目标: 物 整 1.培养学生良好的 理 与 整理与收纳习惯 收 2.培养学生家务劳 技巧 动的践行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膳食的 营养价值。 2.了解《中国居民 握 膳食指南》 重点: 能力目标: 任务 食养 1.能大概判断膳食 平 衡 2 了解中国 健 的分类和营养价 与 康 1 美食文化 康 有味 的 2.能在日常生活中 点:膳 关 择合理的膳食搭 知识 配 理 搭 素质目标: 配 1.培养学生良好的 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烹饪膳 食的劳动能力。 知识目标:1.让学 重点: 树 立 生懂得垃圾分类的 国 家 护 垃圾分类 垃 圾 意义。 美化 垃 2.让学生掌握垃圾 中 操作 分类知识。 垃 的圾 树立节约资源和 型回 环促以 康及 保护环境的意识 持 10
10 的 方 法 与 技巧 1.掌握衣物清洗、 整 理 与 收 纳 的 技 巧。2.能对衣物进行整 理与收纳。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 整理与收纳习惯。 2.培养学生家务劳 动的践行能力。 巧难点: 不 同 类 型 的 衣 物 整 理 与 收 纳 技巧 任 务 2食 之 有味 了解中国 美食文化 掌 握 饮 食 营 养 与 健 康、烹 饪 的 相 关 知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膳食的 营养价值。 2.了解《中国居民 膳食指南》。 能力目标: 1.能大概判断膳食 的 分 类 和 营 养 价 值。2.能在日常生活中 选择合理的膳食搭 配。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 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烹饪膳 食的劳动能力。 重点: 膳 食 平 衡 与 健 康 难 点:膳 食 合 理 搭 配 1 2 五、校园美化 任 务 1垃 圾 分类 垃圾分类 标准 垃 圾 分 类 操作 知识目标:1.让学 生懂得垃圾分类的 意义。 2.让学生掌握垃圾 分类知识。 3.树立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国 家 标 准 中 的 垃 圾 类型, 可 回 树 立 保 护 环境、 促 进 健 康 以 及 可 持 1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职业选择.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调适.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策略.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论.ppt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职业选择.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调适.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策略.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概论.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复习思考题.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 Career Designing and Management.doc
-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Career Designing and Management.doc
- 《服装心理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完整版,共十二章).ppt
- 石河子大学:《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ppt
- 石河子大学:《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七章 妇女解放.ppt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pdf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各专业课程授课教案汇编(讲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