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5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抗震课程名称:SeismicDesignof Building Structures课程号:041207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32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土力学地基基础等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主要专业技术课之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2.7%。历史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因为房屋破坏和结构倒塌引起的,因此,对各类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程地震基本知识、工程抗震原理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为学生今后解决工程抗震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奠定基础。二、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课外自学课堂讲授内章次容总学时数时数学时数2绪论44二3二44场地、地基和基础三12812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四443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五646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4六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4七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4八22结构隔震、减震与制振技术323232总学时数第一部分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部分的学寸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了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的地震活动性以及近期的世界地震活动情况,同时还综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地表破坏及其给工程结构所造成的破坏,介绍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以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等。这些都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学习时应认真领会并深刻理解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抗震 课程名称: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课 程 号:041207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32 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土力学地基基础等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主要专业技术课之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抗 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82.7%。历史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 损失,主要是因为房屋破坏和结构倒塌引起的,因此,对各类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高 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程地震基本知 识、工程抗震原理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为学生今后解决工程抗震设计、建筑工程施工 等方面的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次 内 容 总学时数 课堂讲授 学时数 课外自学 时数 一 绪论 4 4 2 二 场地、地基和基础 4 4 3 三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12 12 8 四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4 4 3 五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6 6 4 六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4 七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 4 八 结构隔震、减震与制振技术 2 2 4 总学时数 32 32 32 第一部分 绪论(建议学时数:4 学时) 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了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世界及我 国的地震活动性以及近期的世界地震活动情况,同时还综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地表破坏及其给 工程结构所造成的破坏,介绍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计方法以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等。这些都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学习时 应认真领会并深刻理解

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第二部分场地、地基和基础(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①建筑场地、场地王及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基本概念;②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③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一般原则;④地基土液化的原因及危害,场地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可液化地基和软土地基的抗震措施以及桩基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等。这些都是建筑抗震设计和减轻建筑物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学习时应深刻理解其本质,以便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液化的判别。第三部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建议学时数:12学时)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其反应谱理论、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计算、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竖向地震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验算等,这些都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也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时应着重理解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计算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第四部分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叙述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结构体系及震害特点;介绍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和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在结构布置方面的基本要求;重点讨论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抗震设计问题,并给出了设计例题。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抗震构造措施第五部分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建议学时数:6学时)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简要叙述了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主要结构体系及震害的特点;介绍了常见的框架结构、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及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给出了设计例题。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框架结构计算设计

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 场地、地基和基础(建议学时数:4 学时) 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①建筑场地、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基本概念;②场地 土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③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一般原则;④地基土液 化的原因及危害,场地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可液化地基和软土地基的抗震措施以及桩基抗震 设计的基本方法等。这些都是建筑抗震设计和减轻建筑物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学习时应深 刻理解其本质,以便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液化的判别。 第三部分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建议学时数:12 学时) 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 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其反应谱理论、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多自由度 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计算、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 法、竖向地震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验算 等,这些都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也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 学习时应着重理解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 求和计算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四部分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建议学时数:4 学时) 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叙述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结构体系及震害特 点;介绍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在结构 布置方面的基本要求;重点讨论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抗震设计问题,并给 出了设计例题。 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抗震构造措施 第五部分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建议学时数:6 学时) 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简要叙述了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主要结 构体系及震害的特点;介绍了常见的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及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基本 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给 出了设计例题。 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框架结构计算设计

第六部分结构隔震、减震与制振技术(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结构隔震设计,结构消能及阻尼减震,结构被动控制调谐减震体系以及结构主动控制体系等知识。→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属于自学内容,重点了解各种结构的抗震计算要点及构造措施。三、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李国强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参考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抗震结构设计》丰定国等主编地震出版社《建筑抗震设计》郭继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对教学大纲的说明及对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抗震基本理论以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以便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能够熟练进行有关地震及其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后的计算和抗震措施的选取。2、考虑到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第三部分的内容安排上应侧重于阐明计算方法的应用,而不在结构动力分析和公式推导上花费太多时间。五、责任认定1、大纲制(修)订者:苏幼坡、张玉敏、葛楠2、大纲审定者:初建宇3、大纲批准者:徐建新4、大纲责任校对:陈海彬制定(修订)日期:2010年12月12日

第六部分 结构隔震、减震与制振技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本部分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结构隔震设计, 结构消能及阻尼减震, 结构被动 控制调谐减震体系以及结构主动控制体系等知识。 ◆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属于自学内容,重点 了解各种结构的抗震计算要点及构造措施。 三、教材及参考书 1.教 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李国强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抗震结构设计》 丰定国等主编 地震出版社 《建筑抗震设计》 郭继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对教学大纲的说明及对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抗震基本理论以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以 便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能够熟练进行有关地震及其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后的计算和抗震 措施的选取。 2、 考虑到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第三部分的内容安排上应侧重于阐明计算方法的应用,而 不在结构动力分析和公式推导上花费太多时间。 五、责任认定 1、 大纲制(修)订者:苏幼坡、张玉敏、葛楠 2、 大纲审定者:初建宇 3、 大纲批准者:徐建新 4、 大纲责任校对:陈海彬 制定(修订)日期: 2010 年 12 月 12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