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一,共五十八门)

1、CV104土木工程概论2、EM207材料力学3、EM215理论力学4、CV103工程测量5、CV204房屋建筑学6、CV219土木工程材料7、CV220木工程制图基础8、EM214结构力学(B)(1)9、CV302工程地质10、CV307结构试验CV308土力学与基础工程11、12、CV370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13、CV371结构荷载与可靠性理论14、EM315流体力学(土木)15、EM352结构力学(B)(2)16、CV328钢结构基本原理17、CV336土木工程项目管理18、EM316弹性力学及有限元19、LA432建设法规20、CV312道路工程21、CV343防灾工程学导论22、CV306结构概念设计23、CV322水工建筑物24、CV350地基处理25、CV402建筑设备概论26、CV427桥梁工程27、CV362建筑工程施工28、CV363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29、CV405建筑结构抗震30、CV300基坑工程31、CV310岩石力学32、CV364地下工程施工33、CV439隧道与地下工程34、EM212工程力学实验35、CV202认识实习36、CV206测量实习37、CV376建筑工程施工实习38、CV377地下工程施工实习39、CS446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40、CV423《钢结构设计》课程大纲41、CV368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CV444钢结构课程设计42、43、CV445高层建筑结构设计44、CV369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1、 CV104 土木工程概论 2、 EM207 材料力学 3、EM215 理论力学 4、CV103 工程测量 5、CV204 房屋建筑学 6、CV219 土木工程材料 7、CV220 木工程制图基础 8、EM214 结构力学(B)(1) 9、CV302 工程地质 10、CV307 结构试验 11、CV308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12、CV370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13、CV371 结构荷载与可靠性理论 14、EM315 流体力学(土木) 15、EM352 结构力学(B)(2) 16、CV328 钢结构基本原理 17、CV336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18、EM316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19、 LA432 建设法规 20、CV312 道路工程 21、CV343 防灾工程学导论 22、CV306 结构概念设计 23、CV322 水工建筑物 24、CV350 地基处理 25、CV402 建筑设备概论 26、CV427 桥梁工程 27、CV362 建筑工程施工 28、CV363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 29、CV405 建筑结构抗震 30、CV300 基坑工程 31、CV310 岩石力学 32、CV364 地下工程施工 33、CV439 隧道与地下工程 34、EM212 工程力学实验 35、CV202 认识实习 36、CV206 测量实习 37、CV376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 38、CV377 地下工程施工实习 39、CS446 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40、CV423《钢结构设计》课程大纲 41、CV368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42、CV444 钢结构课程设计 43、CV44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44、CV369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45、CV446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设计46、CV45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实例47、CV218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48、CV221岩土模型设计与制作49、CV372土木工程测试技术与实践50、CV373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设计51、CV374BIM技术与实践52、CV375建筑膜结构设计53、CV447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CV448大跨空间结构设计54、CV449既有建筑物鉴定加固技术与实践55、56、CV450工程结构模拟地震动力试验57、CV406国外设计规范简介58、BS097《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
45、CV446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46、CV45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实例 47、CV218 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48、CV221 岩土模型设计与制作 49、CV372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与实践 50、CV373 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设计 51、CV374 BIM 技术与实践 52、CV375 建筑膜结构设计 53、CV447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 54、CV448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 55、CV449 既有建筑物鉴定加固技术与实践 56、CV450 工程结构模拟地震动力试验 57、CV406 国外设计规范简介 58、BS097《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104中文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名称英文名:Introd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选修专业课修读类别16学分1学时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无教材及主要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展望”,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参考书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进展与前景”,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2000字学习心得(100%)比例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对学生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2000年9月第5次世界工程教育大会(EngineeringEducationandTrainingfor21thCenturyRequirements)上,来自世界个国的工程教育家公认:对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中,“对专业的热情排在第一位。如果土木工程的重要性讲不好,可能对学生要影响以后几年。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对土木工程和建设管理的兴趣,我们力图进行的任何教学改革都会事倍功半。本课程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十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特点二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领域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在十木工程系,这门课被认为是关系到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最关键的课程之一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支撑比重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CV104 中文名:土木工程概论 课程名称 英文名: Introd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专业课 修读类别 选修 学分 1 学时 16 开课学期 第 3 学期 开课单位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无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展望”,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年 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进展与前景”,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考核方式及 各环节所占 比例 2000 字学习心得 (100%) 一 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 兴趣”。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对学生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2000 年 9 月 第 5 次世界工程教育大会(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21th Century Requirements)上,来自世界个国的工程教育家公认:对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的要 求中,“对专业的热情”排在第一位。如果土木工程的重要性讲不好,可能对学生 要影响以后几年。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对土木工程和建设管理的兴趣,我们力图 进行的任何教学改革都会事倍功半。 本课程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领域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在土木工程系,这门课被认为是关系到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最关键的课程之一。 二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支撑比重 1

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毕业要求3.240%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230%毕业要求6.1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330%毕业要求6.2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I.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终身的职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就毕业要求3.2、6.1、6.2与面临的挑战工程师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师与科学家毕业要求3.2、6.1、6.2的不同,土木工程的特点知识结构实践、理论和计算的三极结毕业要求3.2、6.1、6.2构知识层次分析、系统和社会三个层次毕业要求3.2、6.1、6.2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与特点介绍基础课、专业基毕业要求3.2、6.1、6.2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面对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准备能力建设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毕业要求3.2、6.1、6.2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素质教育:爱国精神、竞争意识、辩证毕业要求6.2的思维方法,刻苦踏实的作风现场参观:上海重大工程(浦东机场、科技馆、陆家嘴、虹桥枢纽虹桥综合毕业要求6.2实践教学交通枢纽等)班级座谈毕业要求3.2、6.1、6.22.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于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课程目标1: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士木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2
1 毕业要求 3.2 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思维,解决 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 40% 2 毕业要求 6.1 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 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 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 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 30% 3 毕业要求 6.2 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 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0% 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终身的职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就 与面临的挑战 毕业要求 3.2、6.1、6.2 工程师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师与科学家 的不同,土木工程的特点 毕业要求 3.2、6.1、6.2 知识结构:实践、理论和计算的三极结 构 毕业要求 3.2、6.1、6.2 知识层次:分析、系统和社会三个层次 毕业要求 3.2、6.1、6.2 课程设置与特点:介绍基础课、专业基 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 面对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准备 毕业要求 3.2、6.1、6.2 能力建设: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造 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毕业要求 3.2、6.1、6.2 理论教学 素质教育:爱国精神、竞争意识、辩证 的思维方法,刻苦踏实的作风 毕业要求 6.2 现场参观:上海重大工程(浦东机场、 科技馆、陆家嘴、虹桥枢纽;虹桥综合 交通枢纽等) 毕业要求 6.2 实践教学 班级座谈 毕业要求 3.2、6.1、6.2 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 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目标 1: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 思维,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2: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 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 课程目标 3: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 会责任。 2

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3.2课程目标1、2、3毕业要求6.1课程目标1、2、3毕业要求6.2课程目标1、2、3三教学基本内容(一)理论教学(14学时)2学时1.终身的职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2学时2.工程师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不同,土木工程的特点2学时3.知识结构:实践、理论和计算的三极结构2学时4.知识层次:分析、系统和社会三个层次5.课程设置与特点:介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2学时面对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准备6.能力建设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2学时7.素质教育:爱国精神、竞争意识、辩证的思维方法,刻苦踏实的作风2学时(二)实践教学(2学时)现场参观:上海重大工程(浦东机场、科技馆、陆家嘴、虹桥枢纽)班级座谈:主讲教师参加写学习心得本课程的重点在于:(1)土木工程的重要性:(2)土木工程的特点;(3)对土木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本课程的难点是要在班级教育”的形式下如何处处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并启发学生能力。具体表现在:(1)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学的PPT文档必须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新鲜、有吸引力。(2)尽管是大教室授课,教师保持经常的提问。在课堂上要改变单一讲课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3)请宋晓冰博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在2001年成功设计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动态膜结构(昆明世博园艺术中心)的体会,使学生深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给本课程"能力培养"一课增添了活生生的内容,效果很好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3.2 课程目标 1、2、3 毕业要求 6.1 课程目标 1、2、3 毕业要求 6.2 课程目标 1、2、3 三 教学基本内容 (一)理论教学(14 学时) 1. 终身的职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2 学时 2. 工程师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不同,土木工程的特点 2 学时 3. 知识结构:实践、理论和计算的三极结构 2 学时 4. 知识层次:分析、系统和社会三个层次 2 学时 5. 课程设置与特点:介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 面对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准备 2 学时 6. 能力建设: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2 学时 7. 素质教育:爱国精神、竞争意识、辩证的思维方法,刻苦踏实的作风 2 学时 (二)实践教学(2 学时) 现场参观:上海重大工程(浦东机场、科技馆、陆家嘴、虹桥枢纽) 班级座谈:主讲教师参加 写学习心得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1)土木工程的重要性;(2)土木工程的特点;(3) 对土木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的难点是要在“班级教育”的形式下如何处处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并 启发学生能力。具体表现在: (1)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学的 PPT 文档必须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 容新鲜、有吸引力。 (2) 尽管是大教室授课,教师保持经常的提问。在课堂上要改变单一讲 课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 (3) 请宋晓冰博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在 2001 年成功设计建成世界上 第一个动态膜结构(昆明世博园艺术中心)的体会,使学生深刻理解能力培养的 重要性,给本课程"能力培养"一课增添了活生生的内容,效果很好。 3

(4)组织一次现场参观和一次班级的座谈会是十分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可以在本课程结束前,有一个与主讲教授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可以发现许多不同学生个性问题。(5)可以用现场参观的方式,用实物教育学生。在现场由教师不断提出各种思考问题请学生回答。介绍中不仅介绍工程正面的成功经验,也介绍工程反面的教训。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师生可以相互交流,也打破了以往大家听、一人讲的局面。鼓励学生在最后的“学习心得”中充分发挥潜力,利用各种网络资料写自己的心得。要求"多用自已的话,少用套话。多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少说别人都说过的话"。在最后评分中是严格的,每年都有几个学生"通不过"。制表:审核:批准:发布日期:
(4) 组织一次现场参观和一次班级的座谈会是十分受学生欢迎的。学生 可以在本课程结束前,有一个与主讲教授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可以发现许多 不同学生个性问题。 (5) 可以用现场参观的方式,用实物教育学生。在现场由教师不断提出 各种思考问题请学生回答。介绍中不仅介绍工程正面的成功经验,也介绍工程反 面的教训。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师生可以相互交流,也打破了以往大家听、一人 讲的局面。 鼓励学生在最后的“学习心得”中充分发挥潜力,利用各种网络资料写自己 的心得。要求"多用自己的话,少用套话。多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少说别人都说 过的话"。在最后评分中是严格的,每年都有几个学生"通不过"。 制表: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4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课程代码*学时*学分3.0EM20748(CourseCode)(Credit Hours)(Credits)(中文)材料力学*课程名称(CourseName)(英文)MechanicsofMaterials课程性质必修课(Course Type)授课对象船舶、土木、航空结构、机械工程等专业本科生(Audience)授课语言中文或英文(Languageof Instruction)*开课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School)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Prerequisite)授课教师课程网址em.sjtu.edu.cn(Instructor)(CourseWebpage)《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为设计工程构件提供理论基础的主干技术基础课。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础知识,*课程简介(Description)掌握将杆件类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初步具有应用变形体力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对杆类构件或零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的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Mechanics of Materials is the major course forthe specialty of EngineeringMechanics.Themain objective ofthis course is toprovide the engineeringstudents withtheknowledgeof mechanics of deformablebody,applyingthetheorytoanalyzeand solveengineeringproblems in designingof*课程简介(Description)machine parts and load bearing structures. The students should graspclearlythebasicconcepts of strength,stiffness and stabilityof structuralmembersandtheknowledgeofmaterialproperties.Theyshouldhavetheabilityof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s,as wellas experiments.Italso serves as a pre-requisite for advanced courses of solid mechanics.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EM207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0 *课程名称 (中文)材料力学 (Course Name) (英文)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必修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船舶、土木、 航空结构、机械工程等专业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或英文 *开课院系 (School)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em.sjtu.edu.cn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为设计工程构件提供理论基础 的主干技术基础课。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体力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将杆件类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初步具有应用变形体力学理 论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对杆类构件或零件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的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is the major course for the specialty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of mechanics of deformable body, applying the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design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load bearing structures. The students should grasp clearly the basic concepts of strengt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 and the knowledge of material properties. They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s well as experiments. It also serves as a pre-requisite for advanced courses of solid mechanics.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5

1.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与应力的概念。线变形和角变形。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A6,A5;B3;C1,C2,C3,C4)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拉(压)杆件的强度设计:轴向拉(压)杆件的变形。应力集中的概念。金属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质。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A6,A4,A5;B2,B3,B7;C2,C4)3.联结件的强度概念与实例。剪切和挤压时的实用计算。(A4,A5,B2,B3,B7:C2,C4)4.扭转的概念与实例。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的关系。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时横截面的应力与变形分析。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扭转破坏分析。(A6;A4;A5;B2,B3,B7;C2,C4)5.截面的几何性质静矩,惯性矩、极惯矩和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学习目标(Learning转轴公式,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矩。(A4;A5:B2,B3,B7:C2,C4)Outcomes)6.弯曲内力;平面弯曲。剪力和弯矩,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A4;A5;B2,B3,B7:C2,C4)7.弯曲应力;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及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A6:A4;A5;B2,B3,B7:C2,C4)8.弯曲变形;梁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刚度条件,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A6;A4:A5:B2,B3,B7:C2,C4)9.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圆*。广义胡克定律。第一、二、三、四强度理论。(A6;A4;A5;B2,B3,B7;C1,C2,C3,C4)10.组合变形;拉(压)弯组合变形,斜弯曲*,偏心拉(压),弯扭组合。(A4;A5;B2,B3,B7:C2,C4)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及要求基本要求考查方式*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2绪论面授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要求轴向拉伸与面授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O1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 与 应 力 的 概 念 。 线 变 形 和 角 变 形 。 杆 件 变 形 的 基 本 形 式 。 (A6,A5;B3;C1,C2,C3,C4) 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内力和应 力;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拉(压)杆件的强度设计;轴向拉(压)杆件 的变形。应力集中的概念。金属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质。简单拉(压) 超静定问题。(A6,A4,A5;B2,B3,B7;C2,C4) 3.联 结 件 的 强 度 概 念 与 实 例 。 剪 切 和 挤 压 时 的 实 用 计 算 。 (A4,A5,B2,B3,B7;C2,C4) 4.扭转的概念与实例。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的关系。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的应力与变形分析。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 条件。扭转破坏分析。(A6;A4;A5;B2,B3,B7;C2,C4) 5.截面的几何性质 静矩,惯性矩、极惯矩和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 转轴公式,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矩。(A4;A5; B2,B3,B7;C2,C4) 6.弯曲内力;平面弯曲。剪力和弯矩,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 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A4;A5; B2,B3,B7;C2,C4) 7.弯曲应力;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及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A6;A4;A5;B2,B3,B7;C2,C4) 8.弯曲变形;梁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刚度条件,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简 单超静定梁的解法。(A6;A4;A5; B2,B3,B7;C2,C4) 9.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 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圆*。广义胡克定律。第一、二、三、四强度 理论。(A6;A4;A5; B2,B3,B7;C1,C2,C3,C4) 10.组合变形; 拉(压)弯组合变形,斜弯曲*,偏心拉(压),弯扭 组合。(A4;A5; B2,B3,B7;C2,C4)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要求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绪论 2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轴向拉伸与 6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6

压缩(Class Schedule联接件的实&Requirements)2面授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用计算扭转4面授习题书面作业完成要求4面授习题弯曲内力完成要求书面作业平面图形的2面授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几何性质面授完成要求书面作业4习题弯曲应力面授弯曲变形4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4讲授习题完成书面压杆稳定6讲授完成书面应力分析习题2强度理论讲授习题完成书面4讲授/讨论习题完成书面*组合变形*轴向拉伸和2实验完成实验完成要求实验报告压缩实验2实验*弯曲试验完成实验完成要求实验报告..考试成绩包括三个方面:平时作业和上课参与程度:15%期中考和(或)课堂练习:15%期末考试:70%*考核方式15%Homeworks(Grading)15%Examsandmid-termexamsFinal Exams70%*教材或参考资料教材:(Textbooks&Other1.《材料力学》,孙国钧,赵社戌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ISBN:Materials)7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压缩 联接件的实 用计算 2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扭转 4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弯曲内力 4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平面图形的 几何性质 2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弯曲应力 4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弯曲变形 4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压杆稳定 4 讲授 习题 完成 书面 应力分析 6 讲授 习题 完成 书面 强度理论 2 讲授 习题 完成 书面 *组合变形 4 讲授/讨论 习题 完成 书面 *轴向拉伸和 压缩实验 2 实验 完成实验 完成要求 实验报告 *弯曲试验 2 实验 完成实验 完成要求 实验报告 . *考核方式 (Grading) 考试成绩包括三个方面: 平时作业和上课参与程度:15% 期中考和(或)课堂练习:15% 期末考试:70% Homeworks 15% Exams and mid-term exams 15% Final Exams 70%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教材: 1.《材料力学》,孙国钧,赵社戌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ISBN: 7

9787313123305。2.《材料力学》,李红云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ISBN978-7-111-48533-9。参考书目:1.《材料力学》(I,II),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ISBN:9787040283518。2.《材料力学》铁摩辛柯,盖尔,科学出版社,1978其它(More)打*教学内容的讲授由主讲教师根据时间任课老师自行取舍。备注打*实验课外时间完成。(Notes)备注说明:1:带*内容为必填项。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9787313123305。 2.《 材 料 力 学 》, 李 红 云 等 编 著 ,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 2015, ISBN978-7-111-48533-9。 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I,II),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ISBN: 9787040283518。 2.《材料力学》铁摩辛柯,盖尔,科学出版社,1978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打*教学内容的讲授由主讲教师根据时间任课老师自行取舍。 打*实验课外时间完成。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 300-500 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专题讲稿)桥梁设计讲座.pdf
-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专题讲稿)Principles for Concept Design of Conrete Girder Bridges.pdf
- 《桥梁工程》课程学习指南.pdf
-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Bridge Engineering.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7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6 两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 Forced-Vibration of MDOF Due to Harmonic Loads.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5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Free-Vibration of MDOF.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Influence of damping.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SDOF forced-Vibration.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SDOF-Free Vibration.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1 概述 Overview of Structural Dynamics.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1 综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5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6 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8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7 计算步骤和算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6 等效结点荷载.pdf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5.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5.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5.1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5.2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4.1砌体结构震害特点4.2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9 结构抗震验算.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4.2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4.3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8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6 竖向地震作用 3.7 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反应与双向水平地震影响.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5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5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4 工程抗震设防 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2.1 场地划分与场地区划 2.2 地基抗震验算.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1 地震 1.2 地震震级和烈度 1.3 地震震害概述.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抗震试卷1(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