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主要内容(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工草地的建植 第三节人工草地田间管理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主要内容(2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工草地的建植 第三节 人工草地田间管理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1·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第一节概述 人工草地:根据牧草生物学、生态学和群落学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垦部分草地,因地制 宜地播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从而生产优质高产的牧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的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于天然草地,家畜出现“夏活、秋肥、 冬瘦、春亡”是普遍的规律。尤其是十年九旱,畜牧业发展波动性极大,草地生产力的 不稳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我国草原畜牧业 长期依附于自然的结果,要改变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人工草地。 一、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 1、发展人工草地可以大大增加饲草产量,缓和畜草矛盾,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牧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风雪灾害频繁,冬春饲草不足是当前发展牧业的主要矛 盾。减少牲畜冬春死亡,关键在于秋季贮备足够数量的干草。单靠天然草地生产干草是 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建立人工草地可以实现稳产高产,大大增加干草生产的数量。 天然草地全国平均年产草量为911kghm2,我因建立的人工草地如紫花首蓿等豆科牧草,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可产干草4500一15000kg,禾本科牧草可产5000kg左右,比天然草地 高4-5倍。在荷兰、新西兰、英国人工草地的面积都占草地总面积的50%以上。 2、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提高饲草质量,促进畜牧业的优质高产。 在人工草地上可种植一些质量高的优良牧草,如紫花首蓿、草木樨、沙打旺、三叶 草等。这些牧草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弥补天然草地中豆科牧 草的不足。 3、建立人工草地对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以及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多年生牧草根系发达,一方面可以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能在土壤 中积累大量有机质,特别是豆科牧草还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以 辽宁省义县人工草地建设为例来说明人工草地的重要作用) 二、人工草地种类 1、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牧草寿命和利用年限 一年生:播种一年生牧草,利用时期一年 多年生:播种多年生牧草,利用期二年或二年以上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1 -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人工草地:根据牧草生物学、生态学和群落学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垦部分草地,因地制 宜地播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从而生产优质高产的牧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的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于天然草地,家畜出现“夏活、秋肥、 冬瘦、春亡”是普遍的规律。尤其是十年九旱,畜牧业发展波动性极大,草地生产力的 不稳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我国草原畜牧业 长期依附于自然的结果,要改变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人工草地。 一、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 1、发展人工草地可以大大增加饲草产量,缓和畜草矛盾,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牧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风雪灾害频繁,冬春饲草不足是当前发展牧业的主要矛 盾。减少牲畜冬春死亡,关键在于秋季贮备足够数量的干草。单靠天然草地生产干草是 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建立人工草地可以实现稳产高产,大大增加干草生产的数量。 天然草地全国平均年产草量为 911kg/hm2,我国建立的人工草地如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可产干草 4500—15000kg,禾本科牧草可产 5000kg 左右,比天然草地 高 4-5 倍。在荷兰、新西兰、英国人工草地的面积都占草地总面积的 50%以上。 2、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提高饲草质量,促进畜牧业的优质高产。 在人工草地上可种植一些质量高的优良牧草,如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三叶 草等。这些牧草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弥补天然草地中豆科牧 草的不足。 3、建立人工草地对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以及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多年生牧草根系发达,一方面可以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能在土壤 中积累大量有机质,特别是豆科牧草还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以 辽宁省义县人工草地建设为例来说明人工草地的重要作用) 二、人工草地种类 1、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牧草寿命和利用年限 一年生:播种一年生牧草,利用时期一年 多年生:播种多年生牧草,利用期二年或二年以上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2 短期:利用2一3年 中期:利用4一8年 长期:利用9一10年以上 2、根据利用方法分类 人工割草地:水分条件好,地势比较平坦地段播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用来割草的草地。 人工放牧地:放牧点周围,栽培多年生牧草供放牧用的草地。 人工种子田:专门为生产牧草种子而建立的一种人工草地。 二、国内外人工草地的发展概况 畜牧业发达、集约化经营水平高的国家。对人工草地的建立十分重视,人工草地面 积很大,英国人工草地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98%,前苏联为17.4%,美国为14.7%,澳 大利亚为20.5%。 人工草地的主要趋势是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施肥量,获得丰产、稳产。 我国人工草地与世界先进因家相比,差距如下: 1、播种面积小,1276.5万hm2,为全国草地面积的3.2% 2、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单位面积上的干草产量只有西欧因家的12: 3、牧草品种缺乏。 4、机械化、施肥、灌溉水平都很差。 第二节人工草地的建植 一、播前准备 (一)地段的选择 首先要根据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经过详细调查, 摸清水利资源情况、土壤和植被特点,绘制垦种计划图。 一般原则: 1、国家统一规划:根据该区农牧业生产方针和合理用地的规划,落实和安排人工草地的 地段。 2、选择地势及土壤条件比较适宜的地段开垦,土层肥厚、地势平坦的地方,切忌在风口、 陡坡处开垦,以免引起沙化或冲刷。 3、距离水源近,地下水位适中,具灌溉和排水条件 4、距居民点及冬春营地要近,便于运输和管理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2 - 短期:利用 2—3 年 中期:利用 4—8 年 长期:利用 9—10 年以上 2、根据利用方法分类 人工割草地:水分条件好,地势比较平坦地段播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用来割草的草地。 人工放牧地:放牧点周围,栽培多年生牧草供放牧用的草地。 人工种子田:专门为生产牧草种子而建立的一种人工草地。 二、国内外人工草地的发展概况 畜牧业发达、集约化经营水平高的国家。对人工草地的建立十分重视,人工草地面 积很大,英国人工草地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 98%,前苏联为 17.4%,美国为 14.7%,澳 大利亚为 20.5%。 人工草地的主要趋势是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施肥量,获得丰产、稳产。 我国人工草地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如下: 1、播种面积小,1276.5 万 hm2,为全国草地面积的 3.2% 2、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单位面积上的干草产量只有西欧国家的 1/2。 3、牧草品种缺乏。 4、机械化、施肥、灌溉水平都很差。 第二节 人工草地的建植 一、播前准备 (一)地段的选择 首先要根据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经过详细调查, 摸清水利资源情况、土壤和植被特点,绘制垦种计划图。 一般原则: 1、国家统一规划:根据该区农牧业生产方针和合理用地的规划,落实和安排人工草地的 地段。 2、选择地势及土壤条件比较适宜的地段开垦,土层肥厚、地势平坦的地方,切忌在风口、 陡坡处开垦,以免引起沙化或冲刷。 3、距离水源近,地下水位适中,具灌溉和排水条件。 4、距居民点及冬春营地要近,便于运输和管理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枝与管理 .3. (二)开垦技术 1初垦技术要求 1)消除草原原有植物并破坏其再生能力,不使垦地上种植的牧草受到野生植物的影响。 2)把草根层翻下去,使地面具有较厚疏松的土层,便于播种和牧草生长。 3)促进土壤潜在肥力逐渐分解、释放。 2地面的清理 清理灌木、土丘、壕沟等这些会给开垦及种植牧草带来困难的野生植物及有害植物, 般采用烧荒的方法来清除,以消灭植物的茎杆。 3垦前粑地 草根层较厚的低湿地上,草根层约15一20cm,开垦阻力很大,翻起来的土垡呈条状, 不易翻转,耕前耙地切断原有植物根系,减少开垦阻力,耙地深度以不超过草根层的厚 度为准。 4耕翻 耕地时间:最适宜的耕地时间是夏季,这对水分积蓄、有机物分解都较好,次年牧草生 长也最好。 耕地深度:决定于草根层的厚度。 草根层4一5cm、翻深15cm 草根层10cm、翻深15一20cm 草根层≥15cm、翻深20一25cm (三)耕后的土地管理及准备作物 1粑地: 耕碎垡片的作业有时与翻地同时进行,在草根层厚的耕翻地上,碎垡的作业必须先 用重耙两次,然后再浅耙两次,第一次耕地也必须顺耙。 2准备作物 概念:初垦地难以满足牧草生长的要求,土壤中残留原有的植被和大量草籽,土壤耕作 层不均匀,土壤未完全熟化,实践上常先种植1一3年一年生作物如玉米、高粱、谷子等 这些一年生作即称为准备作物。 利用准备作物不仅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而且多次进行土壤耕作,可使土壤逐渐熟 化,但不宜太长,否则地力消耗大,对多年生牧草栽培不利。 (四)熟荒地土壤的耕作 种过准备作物及牧草的地段称熟荒地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3 - (二)开垦技术 1 初垦技术要求: 1)消除草原原有植物并破坏其再生能力,不使垦地上种植的牧草受到野生植物的影响。 2)把草根层翻下去,使地面具有较厚疏松的土层,便于播种和牧草生长。 3)促进土壤潜在肥力逐渐分解、释放。 2 地面的清理 清理灌木、土丘、壕沟等这些会给开垦及种植牧草带来困难的野生植物及有害植物, 一般采用烧荒的方法来清除,以消灭植物的茎杆。 3 垦前耙地 草根层较厚的低湿地上,草根层约 15—20cm,开垦阻力很大,翻起来的土垡呈条状, 不易翻转,耕前耙地切断原有植物根系,减少开垦阻力,耙地深度以不超过草根层的厚 度为准。 4 耕翻 耕地时间:最适宜的耕地时间是夏季,这对水分积蓄、有机物分解都较好,次年牧草生 长也最好。 耕地深度:决定于草根层的厚度。 草根层 4—5cm、翻深 15cm 草根层 10cm、翻深 15—20cm 草根层15cm、翻深 20—25cm (三)耕后的土地管理及准备作物 1 耙地: 耕碎垡片的作业有时与翻地同时进行,在草根层厚的耕翻地上,碎垡的作业必须先 用重耙两次,然后再浅耙两次,第一次耕地也必须顺耙。 2 准备作物 概念:初垦地难以满足牧草生长的要求,土壤中残留原有的植被和大量草籽,土壤耕作 层不均匀,土壤未完全熟化,实践上常先种植 1—3 年一年生作物如玉米、高粱、谷子等, 这些一年生作即称为准备作物。 利用准备作物不仅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而且多次进行土壤耕作,可使土壤逐渐熟 化,但不宜太长,否则地力消耗大,对多年生牧草栽培不利。 (四)熟荒地土壤的耕作 种过准备作物及牧草的地段称熟荒地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4 熟荒地的耕作主要有: 1浅耕灭茬: 作用:消灭杂草、残茬、疏松表土,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耕翻阻力,一般在牧草收获后 马上进行或在深翻前15天左右进行,用浅耕灭茬器交叉耙地,深5一10cm。 2深耕:20-25cm 秋耕:北方地区利于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保墒。 春耕:南方春风较小。 作用: 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 改善土壤水分和空气状况。 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促进牧草的根系发育、增加牧草产量。 3耙耱:是抗旱保璃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干旱多风的地方。 耕翻耙耱: 搔前耙耱 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消除杂草、根茎以及保墒等作用 4镇压: 目的:平整土地,粉碎“坷垃”,增加土壤紧实度,提高春季土壤含水量。 二、种子准备及播前处理 (一)清选及晒种 清选目的:获得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和纯净度高的种子。 1、清选方法:以种子物理特性为依据,大小、形状、比重。 人工清选、风选、筛选、水选, 2、播前晒种 作用:促进后熟,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杀死病菌、虫卵,防止病虫害发生等,是提 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豆科牧草的根瘤菌接种 根瘤菌接种:生产上在豆科牧草播种前,将专门根瘤菌与种子混合的方法。 接种范围: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4 - 熟荒地的耕作主要有: 1 浅耕灭茬: 作用:消灭杂草、残茬、疏松表土,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耕翻阻力,一般在牧草收获后 马上进行或在深翻前 15 天左右进行,用浅耕灭茬器交叉耙地,深 5—10cm。 2 深耕:20—25cm 秋耕:北方地区 利于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保墒。 春耕:南方 春风较小。 作用: 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 改善土壤水分和空气状况。 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促进牧草的根系发育、增加牧草产量。 3 耙耱: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干旱多风的地方。 耕翻耙耱: 播前耙耱: 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消除杂草、根茎以及保墒等作用 4 镇压: 目的:平整土地,粉碎“坷垃”,增加土壤紧实度,提高春季土壤含水量。 二、种子准备及播前处理 (一)清选及晒种 清选目的:获得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和纯净度高的种子。 1、清选方法:以种子物理特性为依据,大小、形状、比重。 人工清选、风选、筛选、水选。 2、播前晒种 作用:促进后熟,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杀死病菌、虫卵,防止病虫害发生等,是提 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豆科牧草的根瘤菌接种 根瘤菌接种:生产上在豆科牧草播种前,将专门根瘤菌与种子混合的方法。 接种范围: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枝与管理 5 (1)某一豆科牧草首次种植的土壤上,特别是最新开垦的土壤上。 (2)经过4一5年后再次种植同种牧草。 (3)不良条件己经改善,再次种植豆科牧草时。 (4)耕作不良而地力衰退的土壤。 接种技术: 1、正确选择根瘤菌种或类型。 根瘤菌是具有一些不同的种类和种族,某一根瘤菌只适于一定类别的牧草,同一类豆科 牧草之间可相互接种,而不同类的豆科牧草之间不能相互接种。 根瘤菌类族主要有以下八类,可接种如下牧草 苜蓿族:首蓿属、草木樨属、胡芦巴属 三叶草族:三叶草属植物 豌豆族:豌豆属、野豌豆属、山黧豆属、兵豆属 菜豆族:菜豆属的部分植物 羽扇豆族:羽扇豆属、鸟足豆属 大豆族:大豆各品种 豇豆族:豇豆属、胡枝子属、花生属等。 其它族:包括上述一些均不适合的小族,各自包括1一2种植物。(百脉根属、红豆 草属、锦鸡儿属。) 2、选择有效根瘤接种 根瘤一般着生在新根上,二年以上首蓿很难在主根上形成根瘤,着生在当年形成的 侧根上。个体较大,中心粉红色或红色的有效根瘤 3、接种方法 (1)土壤接种法:将以前种过同一互接种族豆科牧草的土壤取表土与种子混合,并同时 播种。每亩用土50一80公斤。 (2)干瘤接种法:在豆科牧草开花期,选择健壮植株,将根部挖出洗净,阴干,播前将 根瘤弄碎,用3一5株的根瘤拌种即可。 (3)鲜瘤接种法:半斤菜园土或河塘泥,加1小杯草木灰,拌匀放入大碗中盖好,蒸0.5 1小时冷却,将选好的带根瘤的鲜根30株捣碎,用少量冷开水或米汤拌成菌液,与蒸过 的土壤拌匀,放入20一25℃温室中保持3一5天,每天略加冷水翻拌,可制成菌剂,拌种 时每亩50g即可。 根瘤菌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5 - (1)某一豆科牧草首次种植的土壤上,特别是最新开垦的土壤上。 (2)经过 4—5 年后再次种植同种牧草。 (3)不良条件已经改善,再次种植豆科牧草时。 (4)耕作不良而地力衰退的土壤。 接种技术: 1、正确选择根瘤菌种或类型。 根瘤菌是具有一些不同的种类和种族,某一根瘤菌只适于一定类别的牧草,同一类豆科 牧草之间可相互接种,而不同类的豆科牧草之间不能相互接种。 根瘤菌类族主要有以下八类,可接种如下牧草 苜蓿族:苜蓿属、草木樨属、胡芦巴属 三叶草族:三叶草属植物 豌豆族:豌豆属、野豌豆属、山黧豆属、兵豆属 菜豆族:菜豆属的部分植物 羽扇豆族:羽扇豆属、鸟足豆属 大豆族:大豆各品种 豇豆族:豇豆属、胡枝子属、花生属等。 其它族:包括上述一些均不适合的小族,各自包括 1—2 种植物。(百脉根属、红豆 草属、锦鸡儿属。) 2、选择有效根瘤接种 根瘤一般着生在新根上,二年以上苜蓿很难在主根上形成根瘤,着生在当年形成的 侧根上。个体较大,中心粉红色或红色的有效根瘤。 3、接种方法 (1)土壤接种法:将以前种过同一互接种族豆科牧草的土壤取表土与种子混合,并同时 播种。每亩用土 50—80 公斤。 (2)干瘤接种法:在豆科牧草开花期,选择健壮植株,将根部挖出洗净,阴干,播前将 根瘤弄碎,用 3—5 株的根瘤拌种即可。 (3)鲜瘤接种法:半斤菜园土或河塘泥,加 1 小杯草木灰,拌匀放入大碗中盖好,蒸 0.5— 1 小时冷却,将选好的带根瘤的鲜根 30 株捣碎,用少量冷开水或米汤拌成菌液,与蒸过 的土壤拌匀,放入 20—25℃温室中保持 3—5 天,每天略加冷水翻拌,可制成菌剂,拌种 时每亩 50g 即可。 根瘤菌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6- (1)根瘤菌不能与日光直接接触,拌种后立即播种覆土。 (2)用其它药剂拌过的种子,不能再播种。 (3)己接种过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和肥料接触, (4)中性土壤适于根瘤菌,若土壤酸性播前施石灰。 (5)通气良好的土壤。 (三)种子检验:净度、发芽率以及种子用价的计算。 种子用价(%)=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100 (四)种子处理: 禾本科:去芒(丸衣化) 打破休眠、后熟、低温贮藏、层积 豆科:硬实处理 擦破种皮 高温处理 变温处理 三、播种技术 (一)播种时期: 适时播种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和水分,使幼苗正常生长发育至成熟,同时也 能避免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如霜冻及病虫害。 1、春播:一年生牧草宜春播,多年生牧草在土壤谪情及整地质量良好情况下,风蚀现象 不严重的地区多采用春播。 优点: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当年即可得到收益。 2、夏播:多年生长牧草宜夏播。尤其北方春季干早少雨,又多春风,蒸发量大,土壤解 冻后很快被春风吹干。牧草种子小,不宜深播,土壤表层水分不足,发芽困难,夏播时 雨季来临,气温升高,种子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加快在6月一7月末播种 3、秋、冬播:南方地区栽培牧草作绿肥时采用。北方温暖地区,早熟作物收获后,立即 整地播种牧草,但不应过晚,以免幼苗太小,不易越冬。 (二)播种方法:单播、混播、保护播种 单播:单一的牧草播种在一块士地上。 优点:播种简单,节省劳动力和时间,播种技术易掌握 混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播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同行或间行,采用豆科+禾科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6 - (1)根瘤菌不能与日光直接接触,拌种后立即播种覆土。 (2)用其它药剂拌过的种子,不能再播种。 (3)已接种过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和肥料接触。 (4)中性土壤适于根瘤菌,若土壤酸性播前施石灰。 (5)通气良好的土壤。 (三)种子检验:净度、发芽率以及种子用价的计算。 种子用价(%)=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100 (四)种子处理: 禾本科:去芒(丸衣化) 打破休眠、后熟、低温贮藏、层积 豆科:硬实处理 擦破种皮 高温处理 变温处理 三、播种技术 (一)播种时期: 适时播种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和水分,使幼苗正常生长发育至成熟,同时也 能避免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如霜冻及病虫害。 1、春播:一年生牧草宜春播,多年生牧草在土壤墒情及整地质量良好情况下,风蚀现象 不严重的地区多采用春播。 优点: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当年即可得到收益。 2、夏播:多年生长牧草宜夏播。尤其北方春季干旱少雨,又多春风,蒸发量大,土壤解 冻后很快被春风吹干。牧草种子小,不宜深播,土壤表层水分不足,发芽困难,夏播时 雨季来临,气温升高,种子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加快在 6 月—7 月末播种。 3、秋、冬播:南方地区栽培牧草作绿肥时采用。北方温暖地区,早熟作物收获后,立即 整地播种牧草,但不应过晚,以免幼苗太小,不易越冬。 (二)播种方法:单播、混播、保护播种 单播:单一的牧草播种在一块土地上。 优点:播种简单,节省劳动力和时间,播种技术易掌握。 混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播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同行或间行,采用豆科+禾科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枝与管理 .7. 保护播种:在多年生牧草播种时常与一年生禾谷类作物或一年生牧草混播,禾谷类作物 对多年生牧草起保护作用的播种方法 优点:减少杂草对牧草幼苗的抑制和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增加了当年效益。 保护作物选择茎叶不太繁茂、不倒状,生长较迅速的禾谷类作物:小麦、黑麦、大 麦等。 保护作物的播量减少25一50%。 (三)播种量 播种量的多少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土壤肥力、整地质量和利用方式的不 同而有差异,播种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首蓿1一2斤/庙、羊草5一7斤/宿、红三叶12一1.6斤/庙 冰草2一3斤/庙、披碱草3一4斤/庙、老芒麦2一3斤庙 四)播种深度 影响牧草播深的主要因素有牧草种类、种子大小、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 豆科比禾本科要浅: 沙质土:小种子2cm大种子3一4cm 中粘:1.5-2.0cm 较粘:地面 四、牧草混播 人工草地主要采用混播牧草,混播牧草是几种牧草混合播种在一块的同行或间行内, 常采用豆科与禾本科混播,亦有同科牧草混播的。 (一)优越性: 1、比单播具有高而稳定的产量 混播牧草增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牧草叶量及根系分布能充分利用阳光及土壤中的养 分、水分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同时不同类型牧草寿命不同生长速度也不同,当一种牧草 衰退时,另一种牧草可弥补,因此,各年产量比单播稳定。 2、含较完全的营养成分 豆科牧草富含蛋白、C、P,禾本科牧草富含碳水化合物,在混播中,禾科牧草利用 豆科牧草固定的氮,禾本科牧草的蛋白质含量也增加了。 3、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混播牧草的选择及组合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7 - 保护播种:在多年生牧草播种时常与一年生禾谷类作物或一年生牧草混播,禾谷类作物 对多年生牧草起保护作用的播种方法。 优点:减少杂草对牧草幼苗的抑制和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增加了当年效益。 保护作物选择茎叶不太繁茂、不倒状,生长较迅速的禾谷类作物:小麦、黑麦、大 麦等。 保护作物的播量减少 25—50%。 (三)播种量 播种量的多少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土壤肥力、整地质量和利用方式的不 同而有差异,播种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苜蓿 1—2 斤/亩、羊草 5—7 斤/亩、红三叶 1.2—1.6 斤/亩 冰草 2—3 斤/亩、披碱草 3—4 斤/亩、老芒麦 2—3 斤/亩 (四)播种深度 影响牧草播深的主要因素有牧草种类、种子大小、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 豆科比禾本科要浅: 沙质土:小种子 2cm 大种子 3—4cm 中粘:1.5—2.0cm 较粘:地面 四、牧草混播 人工草地主要采用混播牧草,混播牧草是几种牧草混合播种在一块的同行或间行内, 常采用豆科与禾本科混播,亦有同科牧草混播的。 (一)优越性: 1、比单播具有高而稳定的产量 混播牧草增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牧草叶量及根系分布能充分利用阳光及土壤中的养 分、水分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同时不同类型牧草寿命不同生长速度也不同,当一种牧草 衰退时,另一种牧草可弥补,因此,各年产量比单播稳定。 2、含较完全的营养成分 豆科牧草富含蛋白、Ca、P,禾本科牧草富含碳水化合物,在混播中,禾科牧草利用 豆科牧草固定的氮,禾本科牧草的蛋白质含量也增加了。 3、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混播牧草的选择及组合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8 选择混播牧草考虑以下原则: 1、混播牧草成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抗逆性(早、寒、病虫)产量高的品种。 2、由不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组成,生物学类群包括: 分蘖类型:根茎、疏丛、密丛。 枝条类型:上繁、下繁 寿命长短:长寿命、短寿命 3、利用目的、利用年限、利用制度等不同,采取不同组合 根据不同利用目的可分为: 刈草型混播草地:利用年限长4一7年,割草用 豆科:中等寿命上繁草,主根型紫花苜蓿、红三叶、红豆草 禾本科:疏丛型猫尾草、羊草、黑麦草 放牧型:利用7年以上,选长寿命下繁草 豆科:白三叶、黄花苜蓿 禾本科:早熟禾、羊茅、冰草 (三)混播牧草的播种 1播量:一般比单播播量大 K=m·H/X K:混播时某种牧草的播种量 :该草在混播牧草中所占的比例 H:该草单播时的播种量 X:该草的种子用价 混播中,由于种间斗争刷烈,多种牧草混播必须增加播量,3一4种增加25%、5一6 种增50%、6种以上增加75%。 2播种期: 确定播种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制度, (1)无保护播种,禾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时,可在早春或夏末、秋初进行播种。 (2)有保护作物播种,播种期应按保护作物的要求来确定。如北方寒冷地区,用麦 类作物作为保护作物,应在春季播种,而在华北地区,则可在秋季播种。 3播种方法: 撒播、条播、交叉播种,以条播最为普遍 窄行条播(行距7.5-15cm)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8 - 选择混播牧草考虑以下原则: 1、混播牧草成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抗逆性(旱、寒、病虫)产量高的品种。 2、由不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组成,生物学类群包括: 分蘖类型:根茎、疏丛、密丛。 枝条类型:上繁、下繁 寿命长短:长寿命、短寿命 3、利用目的、利用年限、利用制度等不同,采取不同组合。 根据不同利用目的可分为: 刈草型混播草地:利用年限长 4—7 年,割草用 豆科:中等寿命上繁草,主根型 紫花苜蓿、红三叶、红豆草 禾本科:疏丛型 猫尾草、羊草、黑麦草 放牧型:利用 7 年以上,选长寿命下繁草 豆科:白三叶、黄花苜蓿 禾本科:早熟禾、羊茅、冰草 (三)混播牧草的播种 1 播量:一般比单播播量大 K=n·H / X K:混播时某种牧草的播种量 n:该草在混播牧草中所占的比例 H:该草单播时的播种量 X:该草的种子用价 混播中,由于种间斗争剧烈,多种牧草混播必须增加播量,3—4 种增加 25%、5—6 种增 50%、6 种以上增加 75%。 2 播种期: 确定播种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制度。 (1)无保护播种,禾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时,可在早春或夏末、秋初进行播种。 (2)有保护作物播种,播种期应按保护作物的要求来确定。如北方寒冷地区,用麦 类作物作为保护作物,应在春季播种,而在华北地区,则可在秋季播种。 3 播种方法: 撒播、条播、交叉播种,以条播最为普遍 窄行条播(行距 7.5—15cm)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9- 宽行条播(行距30一90cm) 保护作物与牧草采取交叉播种、行间播种 第三节人工草地田间管理 一、人工草地管理 (一)施肥:播种前施基肥,生长期追肥 基肥:有机肥,与秋耕结合施入2000一4000斤亩 追肥:速效无机肥 形成新枝期,豆科分枝后期至现蕾期,每次刈割后,豆科追施磷钾肥,5一10斤庙, 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施氮5一12斤亩。 (二)灌溉 禾本科牧草灌水量一般为土壤饱和持水量的25%,豆科为50一60%,混播草地600 900立方米/公顷。牧草返青后浇返青水一次,从拔节开始至开花期至乳熟期,牧草生长 快需水量大,可浇1一2次,每次刈后浇水一次。 (三)杂草防除 1、预防:种子检验,清选播种材料,施腐熟厩肥。 2、铲除田间杂草、锄草。 3、化学除莠 4、病虫害防治 蝗虫、草原毛虫、草地螟 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 二、人工草地的合理轮作 轮作:在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将计划种植的不同牧草、作物, 按照它们的特性和对土壤与后茬的影响,排成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田块上依次地周而 复始地轮换种植。 人工草地轮作目的:为牲畜提供高产、优质的饲草、饲料,改良土壤结构,恢复土壤肥 力。 (一)草田轮作: 优点: (1)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使饲料和牧草都能获得高产。麦类消耗土壤氮,豆科作 物固氮,块根作物需磷钾多,多年生牧草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恢复团粒结构
《草地学》讲义 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 9 - 宽行条播(行距 30—90cm) 保护作物与牧草采取交叉播种、行间播种 第三节 人工草地田间管理 一、人工草地管理 (一)施肥:播种前施基肥,生长期追肥 基肥:有机肥,与秋耕结合施入 2000—4000 斤/亩 追肥:速效无机肥 形成新枝期,豆科分枝后期至现蕾期,每次刈割后,豆科追施磷钾肥,5—10 斤/亩, 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施氮 5—12 斤/亩。 (二)灌溉 禾本科牧草灌水量一般为土壤饱和持水量的 25%,豆科为 50—60%,混播草地 600— 900 立方米/公顷。牧草返青后浇返青水一次,从拔节开始至开花期至乳熟期,牧草生长 快需水量大,可浇 1—2 次,每次刈后浇水一次。 (三)杂草防除 1、预防:种子检验,清选播种材料,施腐熟厩肥。 2、铲除田间杂草、锄草。 3、化学除莠 4、病虫害防治 蝗虫、草原毛虫、草地螟 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 二、人工草地的合理轮作 轮作:在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将计划种植的不同牧草、作物, 按照它们的特性和对土壤与后茬的影响,排成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田块上依次地周而 复始地轮换种植。 人工草地轮作目的:为牲畜提供高产、优质的饲草、饲料,改良土壤结构,恢复土壤肥 力。 (一)草田轮作: 优点: (1)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使饲料和牧草都能获得高产。麦类消耗土壤氮,豆科作 物固氮,块根作物需磷钾多,多年生牧草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恢复团粒结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草地生态学基础.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毛培胜).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Grassland Science(含实习).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九章 水禽生产 waterfowls.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家禽的品种和育种.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人工孵化.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十章 禽场的卫生与防疫.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养鸡场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七章 肉鸡生产.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一章 发展养禽业的意义.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五章 家禽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家禽的生物学.pdf
- 《家禽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完整讲稿,共十章).ppt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家禽学试题.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2.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1.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3.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4.doc
- 《家禽学》课程实验指导(讲义)实验五 雏鸡的断喙、剪冠和切趾等技术处置.pdf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草地的放牧利用.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草地资源.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牧草的生产与加工.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草地学野外实习指导.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东灵山地区的主要植物名录(种).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草地学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五 豆科牧草的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的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三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二 牧草种子净度分析.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豆科牧草的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豆科牧草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牧草种子净度分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