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9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重点讲述) 第二节 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第三节 草地复壮及补播(重点讲述) 第四节 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重点讲述) 第五节 草地施肥 第六节 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重点讲述) 第七节 草地鼠虫害防除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主要内容(4学时) 第一节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重点讲述) 第二节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第三节草地复壮及补播(重点讲述) 第四节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重点讲述) 第五节草地施肥 第六节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重点讲述) 第七节草地鼠虫害防除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主要内容(4 学时) 第一节 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重点讲述) 第二节 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第三节 草地复壮及补播(重点讲述) 第四节 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重点讲述) 第五节 草地施肥 第六节 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重点讲述) 第七节 草地鼠虫害防除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1 重点内容: 治标改良: 草:草地封育、草地补播、杂草防除 地:土壤透气性(耙地、划破草皮、耕翻耙)、土壤水分(灌溉)、土壤养分 (施肥)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1 - 重点内容: 治标改良: 草:草地封育、草地补播、杂草防除 地:土壤透气性(耙地、划破草皮、耕翻耙)、土壤水分(灌溉)、土壤养分 (施肥)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2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第一节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 一、草地退化概述 天然草地在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发 展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草地处于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生产力, 由于受内外因素的作用,可能向着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 着不利方向演变,趋向于草地退化。 草地改良是对天然草地采取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中土、水肥和植被等因素,促进牧草生长,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方法。 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 草地退化是世界普遍有在的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关注。为防止草地退化,提 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草地畜牧业稳定优质、高效地发展,我国草地工作者从50 年代开始从事草地改良试点工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落实草地承包 责任制,草地改良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79年我国有改良草地面积424.8万hm2, 1990年累计改良草地面积为1090.4万hm2,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5%,其中 人工草地608.8万hm2,半人工草地481.6万hm2,改良草地有效地提高草地生产 力,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退化不仅严重一个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牧民的生活,而且引 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公众感触最深的可能是近几年日益频繁和严重的 沙尘暴。草原退化和沙尘暴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非 洲、中东、中亚、印度次大陆北部、蒙古及中国北方的大面积草原正在退化,中 亚地区和非洲撒哈拉地区则是沙尘暴的两个最主要起源地。联合国环境署(UNEP) 估计,自从1954年以来,全世界有6.8亿hm2的草原(20%)已经严重退化(0 ldeman tal,1991)。草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大。最初的损失表现为土地生产力下 降,随着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加剧,草原将完全丧失生产力,并导致严 重的沙化,成为沙尘暴的新沙源。据估计,全世界草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230亿美元,其中亚洲达80亿美元,亚洲和非洲和济损失达全球损失的23(表 7-1)。(李向林,草原退化的生态学透视,草业科学,2002,增刊,291-296)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2 -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第一节 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 一、草地退化概述 天然草地在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发 展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草地处于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生产力, 由于受内外因素的作用,可能向着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 着不利方向演变,趋向于草地退化。 草地改良是对天然草地采取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中土、水肥和植被等因素,促进牧草生长,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方法。 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 草地退化是世界普遍有在的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关注。为防止草地退化,提 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草地畜牧业稳定优质、高效地发展,我国草地工作者从 50 年代开始从事草地改良试点工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落实草地承包 责任制,草地改良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79 年我国有改良草地面积 424.8 万 hm2, 1990 年累计改良草地面积为 1090.4 万 hm2,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3.5%,其中 人工草地 608.8 万 hm2,半人工草地 481.6 万 hm2,改良草地有效地提高草地生产 力,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退化不仅严重一个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牧民的生活,而且引 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公众感触最深的可能是近几年日益频繁和严重的 沙尘暴。草原退化和沙尘暴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非 洲、中东、中亚、印度次大陆北部、蒙古及中国北方的大面积草原正在退化,中 亚地区和非洲撒哈拉地区则是沙尘暴的两个最主要起源地。联合国环境署(UNEP) 估计,自从 1954 年以来,全世界有 6.8 亿 hm2 的草原(20%)已经严重退化(Oldeman et al,1991)。草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大。最初的损失表现为土地生产力下 降,随着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加剧,草原将完全丧失生产力,并导致严 重的沙化,成为沙尘暴的新沙源。据估计,全世界草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230 亿美元,其中亚洲达 80 亿美元,亚洲和非洲和济损失达全球损失的 2/3(表 7-1)。(李向林,草原退化的生态学透视,草业科学,2002,增刊,291-296)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3 表71草原退化的经济损失 国家 年均经济损失(million US$) 非洲 6966 亚洲 8313 澳大利亚 2529 欧洲 564 北美 2878 南美 2084 合计 23334 Dregne et al,Desertification:A General Review.Jourmal of Arid Environments, 1995,30:115-118 二、退化草地的一般特征 1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退,而另一些 原来次要的植物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成的优势植物。 近年来,高寒草地严重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的荒漠化现象持续扩展,甘南高原 由于“三化”使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优良牧草所占比例由80 年代初的70%下降到90年代末的45%:杂毒草由30%上升到55%。牧草产量由 5610kghm2下降到4500kghm2,牧草产量下降了35%:特别严重的地方牧草高度 由75cm下降至15cm,植被盖度由95%降至75%:天然草地载畜能力由1980年的 2.94个羊单位/hm2下降到2000年的1.95个羊单位/hm2。 2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牧草产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 加。 3草地生境条件恶化:主要表现为旱化、沙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较差,地 面裸露。 4出现鼠虫害。 在甘肃省13个地(州、市)的29个县均有发生,以甘南、祁连山和西秦岭山地 北支土壤潮湿疏松,根茎性食物丰富的山地草甸草地最为严重,一般侵入区每公 顷有鼠丘150个,高者1500个~3000个,毁坏面积占3%~10%,严重者可达33.8%。 主要地面鼠有:达乌尔鼠兔、高原鼠兔、西藏鼠兔、喜马拉雅旱獭、达乌尔黄鼠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3 - 表 7-1 草原退化的经济损失 国家 年均经济损失(million US $) 非洲 6966 亚洲 8313 澳大利亚 2529 欧洲 564 北美 2878 南美 2084 合计 23334 Dregne et al , Desertification:A General Review.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1995, 30:115-118 二、退化草地的一般特征 1 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退,而另一些 原来次要的植物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成的优势植物。 近年来,高寒草地严重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的荒漠化现象持续扩展,甘南高原 由于“三化”使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优良牧草所占比例由 80 年代初的 70%下降到 90 年代末的 45%;杂毒草由 30%上升到 55%。牧草产量由 5610 kg/hm2 下降到 4500 kg/hm2,牧草产量下降了 35%;特别严重的地方牧草高度 由 75cm 下降至 15cm,植被盖度由 95%降至 75%;天然草地载畜能力由 1980 年的 2.94 个羊单位/ hm2 下降到 2000 年的 1.95 个羊单位/ hm2。 2 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牧草产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 加。 3 草地生境条件恶化:主要表现为旱化、沙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较差,地 面裸露。 4 出现鼠虫害。 在甘肃省 13 个地(州、市)的 29 个县均有发生,以甘南、祁连山和西秦岭山地 北支土壤潮湿疏松,根茎性食物丰富的山地草甸草地最为严重,一般侵入区每公 顷有鼠丘 150 个,高者 1 500 个~3 000 个,毁坏面积占 3%~10%,严重者可达 33.8%。 主要地面鼠有:达乌尔鼠兔、高原鼠兔、西藏鼠兔、喜马拉雅旱獭、达乌尔黄鼠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4 蒙古黄鼠、子午沙鼠、大沙鼠、长爪沙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柽柳沙鼠。 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草地生产力降低,载畜量下降 而且表现在草地质量变劣,导致家畜质量变劣。 三、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中国有天然草地3.9亿多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41%,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 草地面积的84.26%(3.28亿公顷)。其中北方草地2.87亿hm2,可利用草地面积 2.24亿hm2,现已实际退化、沙化面积约0.147-0.67亿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21%30%。目前我国草地仍以每年133.3万hm2的退化速度发展。 草地退化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我国现有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 程度不同的退化,其中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13500万公顷。农业部统 计:我国每年在每亩草地的投资为34分钱,而每亩草地的产值为2元钱。 在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称: 草场退化和植被破坏使草原质量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相 比,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30%至50%,载畜能力大幅降低全国草原普遍超载 过牧,其中北方草原普遍超载30%至50%,又导致草原加速退化。 四、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 大致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的反常,特别是雨量的减少,造成草原发生旱灾。 根据气候记录,内蒙古赤峰市1891~1954年期间共发生9次大早灾,平均7年 次,而1955至1965年10年间出现5次大旱灾,平均两年一次。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降雨量的减少,造成大 范围气候干旱,严重影响了牧草的返青和生长,部分地区牧草在7月份才返青。 2人为因素: (1)草地载畜量过高,牲畜头数的增加,使草地单位面积的放牧强度增加, 引起植被退化。据统计沙漠化地区草场超载率达50%~120%。在吉林西部草场, 这样形容当地牧草:50年代没腰、60年代没臀、70年代没膝、80年代没脚脖子。 (2)不合理的放牧制度 过去内蒙古牧区大多实行三季或两季放牧地,近年来,由于许多地方畜群数量 增多,单位面积相对缩小,因而原来划分三季放牧地的变为两季放牧地,原来划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4 - 蒙古黄鼠、子午沙鼠、大沙鼠、长爪沙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柽柳沙鼠。 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草地生产力降低,载畜量下降, 而且表现在草地质量变劣,导致家畜质量变劣。 三、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中国有天然草地 3.9 亿多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41.41%,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 草地面积的 84.26%(3.28 亿公顷)。其中北方草地 2.87 亿 hm2,可利用草地面积 2.24 亿 hm2,现已实际退化、沙化面积约 0.147~0.67 亿 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21%~30%。目前我国草地仍以每年 133.3 万 hm2 的退化速度发展。 草地退化以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我国现有 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 程度不同的退化,其中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 13500 万公顷。农业部统 计:我国每年在每亩草地的投资为 3-4 分钱,而每亩草地的产值为 2 元钱。 在 2001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称: 草场退化和植被破坏使草原质量不断下降,20 世纪 90 年代末与 90 年代初相 比,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 30%至 50%,载畜能力大幅降低全国草原普遍超载 过牧,其中北方草原普遍超载 30%至 50%,又导致草原加速退化。 四、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 大致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的反常,特别是雨量的减少,造成草原发生旱灾。 根据气候记录,内蒙古赤峰市 1891~1954 年期间共发生 9 次大旱灾,平均 7 年 一次,而 1955 至 1965 年 10 年间出现 5 次大旱灾,平均两年一次。 1999 年、2000 年和 2001 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降雨量的减少,造成大 范围气候干旱,严重影响了牧草的返青和生长,部分地区牧草在 7 月份才返青。 2 人为因素: (1)草地载畜量过高,牲畜头数的增加,使草地单位面积的放牧强度增加, 引起植被退化。据统计沙漠化地区草场超载率达 50%~120%。在吉林西部草场, 这样形容当地牧草:50 年代没腰、60 年代没臀、70 年代没膝、80 年代没脚脖子。 (2)不合理的放牧制度 过去内蒙古牧区大多实行三季或两季放牧地,近年来,由于许多地方畜群数量 增多,单位面积相对缩小,因而原来划分三季放牧地的变为两季放牧地,原来划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5 分两季放牧地的变为不分季节放牧地。季节营地界限不明确,执行不严格,造成 乱牧、抢牧。尤其在水源、居民点和饮水点附近,牧草好、地势低而温暖的地方 牲畜集中反复采食的践踏,原来的优良牧草生长衰退数量减少,杂害草逐渐增加。 不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地造成过牧、如早期放牧、频繁放牧和低茬放牧等均 破坏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使有价值的草类必然自草群中逐渐消失。 (3)开垦草地,搂草、挖药材、砍伐林木对草原的破坏。 盲目开是,破坏草地,国内外都有严重的教训,美国西部草原,20世纪30年 代开始大量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上干早,曾发生“黑风暴”,1934年, 自西向东席卷23国土,刮走了3亿吨土。前苏联50年代开垦,60年代两次“黑 风暴”,吹走12亿吨士。 我国建国以来,有4次大开是,使新疆、东北、内蒙草地面积减少。从20世 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部3次大规模毁林毁草开荒,大约破坏了1亿亩。 搂草、挖药材破坏植被。据测算挖1kg甘草,要破坏草地8~10亩,甘肃省1994 年因此破坏草地90万亩。 为更好地保护草地生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除行政措施,制定保护条例, 严禁盲目开垦及时采取农业措施外,对现有草地进行有计划的培育和改良,保证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五、草地退化程度与分级标准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分级指标:由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苏大学研 究员经多年调查研究,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根据草地的群落特征(草群结构、 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土壤特征(草地地表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养 分含量)将退化草地的退化程度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 草地退化:Rangeland degradation 天然草地在干早、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 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 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 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 草地沙化:Rangeland sandification 不同气候带具沙质地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认为不当 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如长期的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垦殖、滥伐与樵采、滥挖药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5 - 分两季放牧地的变为不分季节放牧地。季节营地界限不明确,执行不严格,造成 乱牧、抢牧。尤其在水源、居民点和饮水点附近,牧草好、地势低而温暖的地方, 牲畜集中反复采食的践踏,原来的优良牧草生长衰退数量减少,杂害草逐渐增加。 不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地造成过牧、如早期放牧、频繁放牧和低茬放牧等均 破坏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使有价值的草类必然自草群中逐渐消失。 (3)开垦草地,搂草、挖药材、砍伐林木对草原的破坏。 盲目开垦,破坏草地,国内外都有严重的教训,美国西部草原,20 世纪 30 年 代开始大量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上干旱,曾发生“黑风暴”,1934 年, 自西向东席卷 2/3 国土,刮走了 3 亿吨土。前苏联 50 年代开垦,60 年代两次“黑 风暴”,吹走 12 亿吨土。 我国建国以来,有 4 次大开垦,使新疆、东北、内蒙草地面积减少。从 20 世 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末,西部 3 次大规模毁林毁草开荒,大约破坏了 1 亿亩。 搂草、挖药材破坏植被。据测算挖 1kg 甘草,要破坏草地 8~10 亩,甘肃省 1994 年因此破坏草地 90 万亩。 为更好地保护草地生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除行政措施,制定保护条例, 严禁盲目开垦及时采取农业措施外,对现有草地进行有计划的培育和改良,保证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五、草地退化程度与分级标准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分级指标:由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苏大学研 究员经多年调查研究,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根据草地的群落特征(草群结构、 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土壤特征(草地地表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养 分含量)将退化草地的退化程度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 草地退化:Rangeland degradation 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 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 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 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 草地沙化:Rangeland sandification 不同气候带具沙质地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认为不当 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如长期的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垦殖、滥伐与樵采、滥挖药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6- 材等,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 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地,出现以 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草地沙化是草地退化的特 殊类型。 草地盐渍化:Rangeland salification 干早、半干早和半湿润半干早区的河湖平原草地、内陆高原低湿地草地及沿海 泥沙质海岸带草地,在受盐(碱)地下水或海水浸渍,或受内涝,或受人为不合 理的利用与灌溉影响,其土壤处于近代积盐形成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第二节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一、草地改良的依据 在长期利用草地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特性,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了极大的影 响,草地植被不断变化。草地改良时要充分发展有利于草地发展的特征,克服不 利因素。 (一)草地的地面和土壤状况: 1地面不平坦,出现水蚀和风蚀 鼠丘、坡地、细土被水冲走或被刮去。 2大量灌丛的产生,减少草地的有效面积。 3草地表层、生草土发育过盛,造成嫌气性环境,不利生长。 4草原地的旱化、盐渍化、植被疏松,形成盐生植物群落。 5.土表粉碎现象:在干燥的粘壤土,砂壤土上由于重牧的影响,出现土壤表层 粉碎,不适宜放牧。 (二)草地草群状况 在自然和利用的影响下,草群常发生优良牧草衰退、变稀、不良的牧草发展、 增多,可观察到: 1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变化: 2.优良牧草的丰富度、发育状况 3.放牧、刈割对群落的影响。 二、退化草地恢复的方法 有治标和治本改良两种方法: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6 - 材等,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 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地,出现以 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草地沙化是草地退化的特 殊类型。 草地盐渍化:Rangeland salification 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区的河湖平原草地、内陆高原低湿地草地及沿海 泥沙质海岸带草地,在受盐(碱)地下水或海水浸渍,或受内涝,或受人为不合 理的利用与灌溉影响,其土壤处于近代积盐形成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第二节 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一、草地改良的依据 在长期利用草地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特性,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了极大的影 响,草地植被不断变化。草地改良时要充分发展有利于草地发展的特征,克服不 利因素。 (一)草地的地面和土壤状况: 1.地面不平坦,出现水蚀和风蚀 鼠丘、坡地、细土被水冲走或被刮去。 2.大量灌丛的产生,减少草地的有效面积。 3.草地表层、生草土发育过盛,造成嫌气性环境,不利生长。 4.草原地的旱化、盐渍化、植被疏松,形成盐生植物群落。 5.土表粉碎现象:在干燥的粘壤土,砂壤土上由于重牧的影响,出现土壤表层 粉碎,不适宜放牧。 (二)草地草群状况 在自然和利用的影响下,草群常发生优良牧草衰退、变稀、不良的牧草发展、 增多,可观察到: 1.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变化; 2.优良牧草的丰富度、发育状况; 3.放牧、刈割对群落的影响。 二、退化草地恢复的方法 有治标和治本改良两种方法: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泥化与恢复 7 1治标方法:指不改变原有植被和土壤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农业技术措施以提 高草地生产力。 (1)改善和调节土壤水分供应:灌溉、排水、积雪等。 (2)改善士壤营养状况:施肥、施用石灰、微量元素等。 (3)改善土壤通气性:松粑、划破草皮等。 (4)清除杂草和有害植物:除莠、火烧。 (5)清除地面石块、土丘和灌木。 2治本改良:将严重退化天然草地上的植被全部耕翻。播种牧草建立人工草地, 是彻底改良的方法,但需巨大的投资。 第三节草地复壮及补播 一、封滩育草又称草地封有 1概念 封滩有草:把草地暂时封闭一定时期,在此时期内不进行放牧或割草,使牧草 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并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 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地自然更新。 封育后的草地植被种类成分和草地生境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饲草品质和适口性 增加,植被盖度增加,裸露减少,抗风、水蚀。 草地封育措施是广大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50年代在我国牧区 局部草地开展试点工作,60年代末在内蒙古草地建设中广泛推广,在其它省、自 治区草地也相继推广。草地封育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盲目贪大、求速 度”的失误,造成劳民伤财,实效不大。0年代末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 过治理、整顿,我国草地封育工作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80年代围栏草 地得到稳步发展,截止1993年,全国共保留围栏草地775.7万hm2,封育面积约 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9%。 围栏封有草地产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甘肃、辽宁、吉林、 黑龙江、宁夏、四川10个省、自治区。这十大牧区围栏草地面积605.5万hm2 占全国围栏草地面积的96%。 2封滩育草的方法 (1)封育地点的选择: 根据利用目的、植被类型和草地的退化情况而定,培育打草场,应选择地形平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7 - 1 治标方法:指不改变原有植被和土壤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农业技术措施以提 高草地生产力。 (1)改善和调节土壤水分供应:灌溉、排水、积雪等。 (2)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施肥、施用石灰、微量元素等。 (3)改善土壤通气性:松耙、划破草皮等。 (4)清除杂草和有害植物:除莠、火烧。 (5)清除地面石块、土丘和灌木。 2 治本改良:将严重退化天然草地上的植被全部耕翻。播种牧草建立人工草地, 是彻底改良的方法,但需巨大的投资。 第三节 草地复壮及补播 一、封滩育草又称草地封育 1 概念 封滩育草:把草地暂时封闭一定时期,在此时期内不进行放牧或割草,使牧草 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并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 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地自然更新。 封育后的草地植被种类成分和草地生境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饲草品质和适口性 增加,植被盖度增加,裸露减少,抗风、水蚀。 草地封育措施是广大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50 年代在我国牧区 局部草地开展试点工作,60 年代末在内蒙古草地建设中广泛推广,在其它省、自 治区草地也相继推广。草地封育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盲目贪大、求速 度”的失误,造成劳民伤财,实效不大。70 年代末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 过治理、整顿,我国草地封育工作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80 年代围栏草 地得到稳步发展,截止 1993 年,全国共保留围栏草地 775.7 万 hm2,封育面积约 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9%。 围栏封育草地产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甘肃、辽宁、吉林、 黑龙江、宁夏、四川 10 个省、自治区。这十大牧区围栏草地面积 605.5 万 hm2, 占全国围栏草地面积的 96%。 2 封滩育草的方法 (1)封育地点的选择: 根据利用目的、植被类型和草地的退化情况而定,培育打草场,应选择地形平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8- 坦,土层厚、植物生长较好,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地,培育退化草地,应选退化比 较严重的草地进行封育,但退化过分严重,植被裸露面积大的地方封育效果不佳 (2)封育时间: 根据当地草地的面积大小、草地退化程度可封育几个月、一年或几年。 ①全年封育草地:春→深秋。 ②夏秋季封闭:留作冬季利用。 ③海年封两次:春季封,留夏季利用,秋季再及封闭,留作冬季利用。 (3)封育草地的保护措施:建立围栏,有几下形式: ①刺铁丝网: ②网围栏: ③电用栏: ④挖沟:简单易作,不需材料,但费工,使用年限短。 ⑤草坯墙:局部地区,取草皮垒墙。 ⑥石头墙:内蒙古等地普遍的种围栏形式,限于有石头地区。 ⑦生物围栏:宜林地区,种植树木、灌木速立生物围栏。 (4)封育期内应采取其它措施 在封有期内结合松耙、补播、施肥和灌溉等措施提高牧草的生长发育能力,恢 复草地生产力。 (5)需提到“草库仑”的建设:我国牧民在草原建设中和一项创举。 二、草地松士 长期的自然演变和生产活动,草地土表紧实,土壤的通气和透气作用减弱,微 生物活动生物化学作用降低,直接影响牧草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因而使优良 牧草从草层中衰退,降低了草地生产力,草地松土的目的是为了改促进土壤有机 质的分解。 (一)划破草皮 是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 1作用 改良土壤的通气条件,提高士壤的透水性,增进土壤肥力,提高草地生产力。 2方法 根据草地的具体条件来决定,例如:在土壤水分较多的草地具有较厚的生草士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8 - 坦,土层厚、植物生长较好,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地,培育退化草地,应选退化比 较严重的草地进行封育,但退化过分严重,植被裸露面积大的地方封育效果不佳。 (2)封育时间: 根据当地草地的面积大小、草地退化程度可封育几个月、一年或几年。 ①全年封育草地:春→深秋。 ②夏秋季封闭:留作冬季利用。 ③每年封两次:春季封,留夏季利用,秋季再及封闭,留作冬季利用。 (3)封育草地的保护措施:建立围栏,有几下形式: ①剌铁丝网: ②网围栏: ③电围栏: ④挖沟:简单易作,不需材料,但费工,使用年限短。 ⑤草坯墙:局部地区,取草皮垒墙。 ⑥石头墙:内蒙古等地普遍的种围栏形式,限于有石头地区。 ⑦生物围栏:宜林地区,种植树木、灌木速立生物围栏。 (4)封育期内应采取其它措施 在封育期内结合松耙、补播、施肥和灌溉等措施提高牧草的生长发育能力,恢 复草地生产力。 (5)需提到“草库仑”的建设:我国牧民在草原建设中和一项创举。 二、草地松土 长期的自然演变和生产活动,草地土表紧实,土壤的通气和透气作用减弱,微 生物活动生物化学作用降低,直接影响牧草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因而使优良 牧草从草层中衰退,降低了草地生产力,草地松土的目的是为了改促进土壤有机 质的分解。 (一)划破草皮 是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 1.作用 改良土壤的通气条件,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增进土壤肥力,提高草地生产力。 2.方法 根据草地的具体条件来决定,例如:在土壤水分较多的草地具有较厚的生草土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草地退化与恢复 ·9 层,采用划破草皮进行改良。 畜力机具(小面积 拖拉机牵引(如无壁犁、旋耕犁等)大面积。 划破深度10-20cm,行距30-60cm为宜,早春或晚秋进行,早春解冻,土壤水 分较多,易于划破秋季划破,利于种子掩埋。 (二)草地松耙 松耙地:即对草地进行耙地,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常用措施之一 作用: (1)消除地面枯草,促进嫩枝和某些根茎牧草的生长。 (2)耙松草皮和土壤表层,有利于通气和水分的渗入。 (3)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墙作用。 (4)有利于草地植物的天然下种和人工补播。 (5)消灭杂草和寄生植物。 不利作用: (1)耙地能拔起一些植物,切断植物的根系。 (2)耙松枯枝后,分蘖节和根系裸露在外,易于干早早死或冬季冻死 根茎禾草或根茎疏丛禾草为主的草地,粑地会得到较好效果,这些草的分蘖节 和根茎在士中有较深的位置,耙地能切断但不易拉出根茎,松士后土壤空气状况 得到改善,促进牧草的无性繁殖和生长。例:黑龙江畜牧研究所于1982-1983年在 齐齐哈尔种畜场内用缺口重耙对退化羊草草地进行松耙改良,当年亩产鲜草比对 照区增产49.8%丛生禾草和根茎线的牧草及杂草草地不宜松耙,这些植物分蘖节 和根茎大部分位于土壤表层,松粑时使它们暴露出来,气候干燥或寒冷时受害。 可用圆盘耙,缺口重耙,旋转型等。 生草土坚实而厚的草地上,采用圆盘耙耙地效果好,耙深6-8cm,能切碎生草 土块和草类的地下部分:以根茎一一疏丛型草或疏丛型草为主的生草土,采用旋 转犁松耙效果较好,盖住根茎和受伤的植株,防止牧草干枯或死亡。 松耙最好在早春进行,起到保墒和促进分蘖作用 (三)耕翻粑 翻耕后进行耙地,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具有使土壤通气更好的优点,但缺点 是破坏植被成本较高, 在不易沙化、碱化的丘陵缓坡和低产地为宜,应选择以根茎型禾草为主的草地

《草地学》讲义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 9 - 层,采用划破草皮进行改良。 畜力机具(小面积) 拖拉机牵引(如无壁犁、旋耕犁等)大面积。 划破深度 10-20cm,行距 30-60cm 为宜,早春或晚秋进行,早春解冻,土壤水 分较多,易于划破;秋季划破,利于种子掩埋。 (二)草地松耙 松耙地:即对草地进行耙地,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常用措施之一 作用: (1)消除地面枯草,促进嫩枝和某些根茎牧草的生长。 (2)耙松草皮和土壤表层,有利于通气和水分的渗入。 (3)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墒作用。 (4)有利于草地植物的天然下种和人工补播。 (5)消灭杂草和寄生植物。 不利作用: (1)耙地能拔起一些植物,切断植物的根系。 (2)耙松枯枝后,分蘖节和根系裸露在外,易于干旱旱死或冬季冻死。 根茎禾草或根茎疏丛禾草为主的草地,耙地会得到较好效果,这些草的分蘖节 和根茎在土中有较深的位置,耙地能切断但不易拉出根茎,松土后土壤空气状况 得到改善,促进牧草的无性繁殖和生长。例:黑龙江畜牧研究所于 1982-1983 年在 齐齐哈尔种畜场内用缺口重耙对退化羊草草地进行松耙改良,当年亩产鲜草比对 照区增产 49.8%丛生禾草和根茎线的牧草及杂草草地不宜松耙,这些植物分蘖节 和根茎大部分位于土壤表层,松耙时使它们暴露出来,气候干燥或寒冷时受害。 可用圆盘耙,缺口重耙,旋转犁等。 生草土坚实而厚的草地上,采用圆盘耙耙地效果好,耙深 6-8cm,能切碎生草 土块和草类的地下部分;以根茎——疏丛型草或疏丛型草为主的生草土,采用旋 转犁松耙效果较好,盖住根茎和受伤的植株,防止牧草干枯或死亡。 松耙最好在早春进行,起到保墒和促进分蘖作用。 (三)耕翻耙 翻耕后进行耙地,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具有使土壤通气更好的优点,但缺点 是破坏植被成本较高。 在不易沙化、碱化的丘陵缓坡和低产地为宜,应选择以根茎型禾草为主的草地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