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草地资源

第三章草地资源 主要内容(2学时) 第一节中国草地资源 第二节中国草地的分类
第三章 草地资源 主要内容(2学时)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 第二节 中国草地的分类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1- 重点内容: 草地资源的特点 中国草地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1 - 重点内容: 草地资源的特点 中国草地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2- 第三章草地资源 第一节中国草地资源 草地是一种自然资源,草地上的植物可以用来放牧或刈割饲养牲畜,生产肉、奶、 毛、皮张等畜产品,是草地畜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有不少植物可以药用、造纸 酿酒、酿蜜,具有经济生产潜力:草地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 态环境的作用:有些草地生长奇花异草,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可供人们观赏旅游: 草地还养育了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成为它们的繁衍生息之地。因此,草地是国家重要 的自然资源。 一、草地资源的特点 1草地面积大、分布广 通过20世纪80年代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9亿多hm2,占国士 面积的41.41%,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84.26%,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家。 澳大利亚为世界第一大草地资源国家。西藏、内蒙古、新疆天然草地面积分别居前三位。 拥有草地面积1500万hm2以上的省有7个(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肃、 云南) 2草地类型众多、地带性强 由于我国草地分布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人为社会因素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复杂 众多的草地类型。将中国划分出18个草地类、144个草地组、824个草地型。按热量和 水分主导因素之差异,可将我国天然草地划分为三大区域:青藏高原高寒区域,温带草 原、荒漠区域,南方、华北山地和沿海滩涂区域。 3草地生产潜力雄厚 草地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我国天然草地拥有饲用植物6704种,分属于246个科,1545 个属。饲用价值大的首推禾本科的饲用植物,有210个属、1028个种。豆科牧草在我国 草地中有125个属、1163个种。菊科牧草有136个属、532种。 野生植物资源潜力雄厚我国草地野生饲用植物6700多种,现在人工栽培的牧草 328种,仅占野生种子饲用植物种数的5%: 二、草地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草地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农业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占地球陆地总面积52.17%的草地蕴藏着巨大的生物量,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 基础,还是维护陆地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2 - 第三章 草地资源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 草地是一种自然资源,草地上的植物可以用来放牧或刈割饲养牲畜,生产肉、奶、 毛、皮张等畜产品,是草地畜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有不少植物可以药用、造纸、 酿酒、酿蜜,具有经济生产潜力;草地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 态环境的作用;有些草地生长奇花异草,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可供人们观赏旅游; 草地还养育了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成为它们的繁衍生息之地。因此,草地是国家重要 的自然资源。 一、草地资源的特点 1 草地面积大、分布广 通过 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 3.9 亿多 hm2,占国土 面积的 41.41%,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 84.26%,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家。 澳大利亚为世界第一大草地资源国家。西藏、内蒙古、新疆天然草地面积分别居前三位。 拥有草地面积 1500 万 hm2 以上的省有 7 个(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肃、 云南)。 2 草地类型众多、地带性强 由于我国草地分布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人为社会因素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复杂 众多的草地类型。将中国划分出 18 个草地类、144 个草地组、824 个草地型。按热量和 水分主导因素之差异,可将我国天然草地划分为三大区域:青藏高原高寒区域,温带草 原、荒漠区域,南方、华北山地和沿海滩涂区域。 3 草地生产潜力雄厚 草地饲用植物资源丰富 我国天然草地拥有饲用植物 6704 种,分属于 246 个科,1545 个属。饲用价值大的首推禾本科的饲用植物,有 210 个属、1028 个种。豆科牧草在我国 草地中有 125 个属、1163 个种。菊科牧草有 136 个属、532 种。 野生植物资源潜力雄厚 我国草地野生饲用植物 6700 多种,现在人工栽培的牧草 328 种,仅占野生种子饲用植物种数的 5%。 二、草地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草地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农业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占地球陆地总面积 52.17%的草地蕴藏着巨大的生物量,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 基础,还是维护陆地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3- 1草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草地的生态效 益,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草地具有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能力,大片面积的草地与裸 地相比,草地上的湿度一般较裸地高20%左右,夏季地表温度草地比裸地低3-5℃。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草本植物是增加和发展陆地上绿色植物的先锋,又是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的卫士。草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明显高于灌丛和林地。如生长3~8年的林 地拦蓄地表径流的能力为34%,而生长2年的草地为54%,高于林地20个百分点。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草地植被在土壤表层下面具有稠密的根系并残遗大量的有机 质。草地中的豆科牧草根系生长大量的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能力,可为 草地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氮肥。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有些牧草对空气中的 陈埃具有净化作用。草地还具有减缓噪音和释放负氧离子的作用。 2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草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草地面 积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2.5%,是我国农田面积的3倍多。饲养着大量家畜,是草地畜牧 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饲料来源。 草地资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财富人类通过草食家畜把人们不能直接 利用的草本植物,转化成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改变了人民的 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增强了体质。 草地资源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主要生产资料我国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地 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长期以来,草地资源是我国少数民族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天然草地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原料基地天然草地具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发 展我国纺织、食品、乳品、制革、化工制药、狩猎以及对外出口贸易等多种经济的原料 基地。天然草地是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生长繁育的栖息地。如早獭、狼、牦牛、 野驴等。天然草地也是绿色食用植物的重要产地,如蕨菜、发菜、黄花菜、白蘑等。高 大的草本植物是造纸的原料之一,如芦苇等。沙棘等成为饮料。 此外,广大的草地牧区拥有14000km长的陆地边防线,是我国边陲要地。利用丰言 的草地资源,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多种经济,对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增强民族团结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3 - 1 草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草地的生态效 益,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草地具有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能力,大片面积的草地与裸 地相比,草地上的湿度一般较裸地高 20%左右,夏季地表温度草地比裸地低 3~5℃。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草本植物是增加和发展陆地上绿色植物的先锋,又是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的卫士。草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明显高于灌丛和林地。如生长 3~8 年的林 地拦蓄地表径流的能力为 34%,而生长 2 年的草地为 54%,高于林地 20 个百分点。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草地植被在土壤表层下面具有稠密的根系并残遗大量的有机 质。草地中的豆科牧草根系生长大量的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能力,可为 草地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氮肥。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有些牧草对空气中的 陈埃具有净化作用。草地还具有减缓噪音和释放负氧离子的作用。 2 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草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草地面 积占世界草地面积的 12.5%,是我国农田面积的 3 倍多。饲养着大量家畜,是草地畜牧 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饲料来源。 草地资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财富 人类通过草食家畜把人们不能直接 利用的草本植物,转化成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改变了人民的 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增强了体质。 草地资源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主要生产资料 我国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地 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长期以来,草地资源是我国少数民族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天然草地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原料基地 天然草地具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发 展我国纺织、食品、乳品、制革、化工制药、狩猎以及对外出口贸易等多种经济的原料 基地。天然草地是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生长繁育的栖息地。如旱獭、狼、牦牛、 野驴等。天然草地也是绿色食用植物的重要产地,如蕨菜、发菜、黄花菜、白蘑等。高 大的草本植物是造纸的原料之一,如芦苇等。沙棘等成为饮料。 此外,广大的草地牧区拥有 14000km 长的陆地边防线,是我国边陲要地。利用丰富 的草地资源,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多种经济,对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增强民族团结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4. 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巩固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中国草地的分类 一、草地分类的目的 草地分类是人类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草地的发生、发展、演替规律,更好的指导人 类的草地经营活动和草地资源管理工作。它不仅是人类认识和研究草地资源自然特性和 经济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人类科学开发、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和建设草地的理论 依据。草地分类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其指标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划 分。 由于草地分类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且草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人类利用草地服 务的,因此草地分类由于分类角度和目的的差异是不同的,但是草地分类的系统和标准 确是人类根据各自的认识和需要主观拟订的。因此,草地分类依据分类目的的不同有不 同的分类方法是必然的。 二、草地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1方法 ①植物一生境学分类法以植被和生境(地形、土壤、气候)为依据。 该方法是我国草地工作者普遍采用的方法,北京农业大学贾慎修依据植被特征和生 境因素进行草地综合分类,并相应制定出三级分类的原则、标准和系统,结合我国草地 的实际情况,把我国草地划分为20类。 1979年~1989年我国进行了全国性的草地资源调查,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补充, 形成了用于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汇总的草地分类方案和类型系统将全国草地分成18个类。 ②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以植被类型为依据 综合顺序分类法:甘肃农业大学任继周等人几经演变提出的草地分类方法。先以生 物气候指标特征将草地划分为“类”,该分类系统的核心,也是基本单位。若干类依据湿 润度归并为类组:类以下,以土壤、地形特征划分亚类:亚类以下,以植被特征划分为 型。根据这一方法,将中国草地划分为37个类,归并为1个类组 2原则 综合植被、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 植被是主体因素,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利用综合作用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决定了 草地本身的性质,是人类经营利用的基本对象: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4 - 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巩固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草地的分类 一、草地分类的目的 草地分类是人类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草地的发生、发展、演替规律,更好的指导人 类的草地经营活动和草地资源管理工作。它不仅是人类认识和研究草地资源自然特性和 经济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人类科学开发、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和建设草地的理论 依据。草地分类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其指标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划 分。 由于草地分类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且草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人类利用草地服 务的,因此草地分类由于分类角度和目的的差异是不同的,但是草地分类的系统和标准 确是人类根据各自的认识和需要主观拟订的。因此,草地分类依据分类目的的不同有不 同的分类方法是必然的。 二、草地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1 方法 ①植物—生境学分类法 以植被和生境(地形、土壤、气候)为依据。 该方法是我国草地工作者普遍采用的方法,北京农业大学贾慎修依据植被特征和生 境因素进行草地综合分类,并相应制定出三级分类的原则、标准和系统,结合我国草地 的实际情况,把我国草地划分为 20 类。 1979 年~1989 年我国进行了全国性的草地资源调查,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补充, 形成了用于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汇总的草地分类方案和类型系统。将全国草地分成18个类。 ②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 以植被类型为依据 综合顺序分类法:甘肃农业大学任继周等人几经演变提出的草地分类方法。先以生 物气候指标特征将草地划分为“类”,该分类系统的核心,也是基本单位。若干类依据湿 润度归并为类组;类以下,以土壤、地形特征划分亚类;亚类以下,以植被特征划分为 型。根据这一方法,将中国草地划分为 37 个类,归并为 11 个类组。 2 原则 综合植被、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 植被是主体因素,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利用综合作用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决定了 草地本身的性质,是人类经营利用的基本对象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59 地形对水热条件起再分配的作用,也是决定地区畜牧业经营的基本特点和利用方式 的重要因素。 土壤和基质,影响植物生长地的利用方式,沙士和粘士对放牧强度的反映不同。 草地分类要为草地经营服务,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贾慎修教授(1982)提出草 地分类的原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首先确定草地植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应该研 究草地与气候、土壤、地形等生境因素的规律性联系;二是表现草地每一发展阶段所具 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特征;三是反映草地的生产特性和经济价值在草地形成过程中的变 化:四是社会生产活动,农业技术措施,对于创造草地经济价值的作用。 草地分类的标准应当总体地考虑草地的重要特征和特性,使每一分类单位能表现出相 应类型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草地分类是由高级、中级到低级的分类单位组成的分类 系统。类是草地分类的高级单位,是成因一致的宏观分类级,类之间的草地自然与经济 特性具有质的差别。组是中级分类单位,是在草地类的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 利用上往往可以作为独立单元的经营分类级。组之间在生境与经济价值上具有明显差异。 型是低级分类单位,是在草地组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与 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型之间在草地属性上主要是量的差异,是草地分类的基 本单位。 三、草地分类系统和标准 以植物一一生境学分类法为主进行介绍。 我国现行的草地分类系统按照上述分类原则,分类(亚类)、组、型三级。各分类级 的划分标准如下: 第一级:类一具有相同水热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的草地,或具有 广域性分布的隐域性特征的草地,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全 国草地共划分为18个类,如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荒漠草原类等。 亚类:亚类不作为分类级,它是类的补充,是在类的范围内,大地形、土壤基质或高 级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草地。草原具有相同的形成过程及植被优势生活型的特点,亦反 映不同的地理特性,各亚类之间亦有质的不同。如石质的(戈壁的)、粘土质的、沙质的 和盐土质的荒漠亚类。 第二级:组一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组成建群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植物所属经 济类群相同的草地。组是草地分类的中级分类单位。组是型的联合,各组之间具有量的 差异。如温性灌草丛有白羊草、黄背茅等型组。多年生草本包括高禾草(>80cm)、中禾 草(30-80cm)和矮禾草(<30cm)、豆科草本、大莎草、小莎草和杂类草。半灌木包括 嵩类半灌木和半灌木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5 - 地形对水热条件起再分配的作用,也是决定地区畜牧业经营的基本特点和利用方式 的重要因素。 土壤和基质,影响植物生长地的利用方式,沙土和粘土对放牧强度的反映不同。 草地分类要为草地经营服务,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贾慎修教授(1982)提出草 地分类的原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首先确定草地植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应该研 究草地与气候、土壤、地形等生境因素的规律性联系;二是表现草地每一发展阶段所具 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特征;三是反映草地的生产特性和经济价值在草地形成过程中的变 化;四是社会生产活动,农业技术措施,对于创造草地经济价值的作用。 草地分类的标准应当总体地考虑草地的重要特征和特性,使每一分类单位能表现出相 应类型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草地分类是由高级、中级到低级的分类单位组成的分类 系统。类是草地分类的高级单位,是成因一致的宏观分类级,类之间的草地自然与经济 特性具有质的差别。组是中级分类单位,是在草地类的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 利用上往往可以作为独立单元的经营分类级。组之间在生境与经济价值上具有明显差异。 型是低级分类单位,是在草地组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与 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型之间在草地属性上主要是量的差异,是草地分类的基 本单位。 三、草地分类系统和标准 以植物——生境学分类法为主进行介绍。 我国现行的草地分类系统按照上述分类原则,分类(亚类)、组、型三级。各分类级 的划分标准如下: 第一级:类—具有相同水热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的草地,或具有 广域性分布的隐域性特征的草地,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全 国草地共划分为 18 个类,如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荒漠草原类等。 亚类:亚类不作为分类级,它是类的补充,是在类的范围内,大地形、土壤基质或高 级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草地。草原具有相同的形成过程及植被优势生活型的特点,亦反 映不同的地理特性,各亚类之间亦有质的不同。如石质的(戈壁的)、粘土质的、沙质的 和盐土质的荒漠亚类。 第二级:组—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组成建群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植物所属经 济类群相同的草地。组是草地分类的中级分类单位。组是型的联合,各组之间具有量的 差异。如温性灌草丛有白羊草、黄背茅等型组。多年生草本包括高禾草(﹥80cm)、中禾 草(30-80cm)和矮禾草(﹤30cm)、豆科草本、大莎草、小莎草和杂类草。半灌木包括 蒿类半灌木和半灌木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6 第三级:型一具有相同层片结构以及各层片或主要层片的优势植物种相似,群落组 成和生境条件相近似,反映出具有一致性的饲用意义和经济价值。型是草地分类的低级 单位,也是绘制大、中比例尺草地类型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上图单位。如羊草型组包括 羊草、狼针草型:羊草、杂类草型:羊草、糙隐子草、寸草苔型等。 中国草地类型 1温性草甸草原类 2.温性草原类 3.温性荒漠草原类 4高寒草甸草原类 5.高寒草原类 6.高寒荒漠草原类 7.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8温性荒漠类 9.高寒荒漠类 10.暖性草丛类 11.暖性灌草丛类 12.热性草丛类 13.热性灌草丛类 14.干热稀树灌草丛类 15.低地草甸类 16.山地草甸类 17.高寒草甸类 18.沼泽类 四、草地类型(18类) 湿润系数:又称湿润指数、湿润度或水热系数,表示气候湿润程度的指数。一般用年降 水量与年可能蒸发量的比值表示,粗略地体现了水分的收入与可能支出的对比状况,比 值越大越湿润,反之越干燥。降水蒸发笔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学者道库恰也夫和维 索茨基提出并发展的。湿润系数和干燥度是互为倒数的。 按照全国草地资源普查采用的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全国草地共划分为18类。 1温性草甸草原类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6 - 第三级:型—具有相同层片结构以及各层片或主要层片的优势植物种相似,群落组 成和生境条件相近似,反映出具有一致性的饲用意义和经济价值。型是草地分类的低级 单位,也是绘制大、中比例尺草地类型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上图单位。如羊草型组包括 羊草、狼针草型;羊草、杂类草型;羊草、糙隐子草、寸草苔型等。 中国草地类型 1.温性草甸草原类 2.温性草原类 3.温性荒漠草原类 4.高寒草甸草原类 5.高寒草原类 6.高寒荒漠草原类 7.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8.温性荒漠类 9.高寒荒漠类 10.暖性草丛类 11.暖性灌草丛类 12.热性草丛类 13.热性灌草丛类 14.干热稀树灌草丛类 15.低地草甸类 16.山地草甸类 17.高寒草甸类 18.沼泽类 四、草地类型(18 类) 湿润系数:又称湿润指数、湿润度或水热系数,表示气候湿润程度的指数。一般用年降 水量与年可能蒸发量的比值表示,粗略地体现了水分的收入与可能支出的对比状况,比 值越大越湿润,反之越干燥。降水蒸发笔的概念是 20 世纪初由俄国学者道库恰也夫和维 索茨基提出并发展的。湿润系数和干燥度是互为倒数的。 按照全国草地资源普查采用的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全国草地共划分为 18 类。 1 温性草甸草原类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7- 温性草甸草原类是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主要分布在半 湿润、半干旱地区。分布区域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条件及水热因子组合的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在东北的松嫩草地上,草甸草原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的 漫岗地、缓坡地和低平地上,海拔140-200m之间。在大兴安岭西麓,由于受山地气候 的影响,相对比较湿润,在广阔的丘陵区海拔600800m处,发育着面积较大的平原丘 陵草甸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南段,海拔多在1000~1600m。草甸草原 区年降水量350-550mm,≥10℃积温在1800-2200℃之间,湿润系数为0.6~1.0,土壤主 要为黑钙土、暗栗钙土及草甸土等,土质比较肥沃。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 禾本科和部分杂类草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早中生植物,主要是杂类草,还有疏丛 与根茎禾草、苔草,典型早生丛生禾草仍起一定作用,但一般不占优势。 草甸草原草地牧草种类多,生长茂盛,草层较高(30-50cm),覆盖度较大(60-80%), 产草量高,干草产量为1200-1800kghm2,质量好,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放牧地和割草地, 适于饲养牛、马、绵羊,在东北部尤以大畜为主,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即发源于 这类草地上,是乳、肉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草甸草原面积约占我国草地总面积的3.7%, 但生产力高,在草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 2温性草原类 温性草原草地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以典型旱生的多年生丛生禾草占 绝对优势地位的一类草地。在我国分布的地理范围大约在北纬32°~35°,东经 104°~115°的半干旱气候区内,大气湿润度0.3-0.6,基本呈东北一西南向的带状分布。 所处地区年降水量250-350mm,≥10℃年积温2200-3600℃,湿润系数0.3-0.6,干燥度 15-2.5。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春早比较严重。在新疆北疆的山地草原,降水全年相对比 较均衡,夏季出现枯黄期,牧草产量呈现初夏和秋季两个高峰。优势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随着土壤水肥和草被发育不同,也有暗栗钙土或淡栗钙土。 温性草原的建群种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中旱生、旱生杂类草, 也有以旱生半灌木、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的草地型。它们通常由丛生禾草演变而来,也有 的是次生演替系列中丛生禾草的前期阶段。 温性草原类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0%,在草业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同地区和类 型间有较大差异,因此导致生产力水平不同,一般草层高度15~25cm,盖度15~30%,产 干草600~1200kgm2,通常作为家畜的放牧场利用,在高草区,也可打草。 3温性荒漠草原类 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是发育于温带干早地区,由多年生旱生丛生小禾草为主,并有一 定数量旱生、强早生小半灌木、灌木参与组成的草地类型。分布于温性典型草原往西的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7 - 温性草甸草原类是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主要分布在半 湿润、半干旱地区。分布区域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条件及水热因子组合的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在东北的松嫩草地上,草甸草原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的 漫岗地、缓坡地和低平地上,海拔 140~200m 之间。在大兴安岭西麓,由于受山地气候 的影响,相对比较湿润,在广阔的丘陵区海拔 600~800m 处,发育着面积较大的平原丘 陵草甸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南段,海拔多在 1000~1600m。草甸草原 区年降水量 350~550mm,≥10℃积温在 1800~2200℃之间,湿润系数为 0.6~1.0,土壤主 要为黑钙土、暗栗钙土及草甸土等,土质比较肥沃。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 禾本科和部分杂类草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物,主要是杂类草,还有疏丛 与根茎禾草、苔草,典型旱生丛生禾草仍起一定作用,但一般不占优势。 草甸草原草地牧草种类多,生长茂盛,草层较高(30~50cm),覆盖度较大(60~80%), 产草量高,干草产量为 1200~1800kg/hm2,质量好,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放牧地和割草地, 适于饲养牛、马、绵羊,在东北部尤以大畜为主,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即发源于 这类草地上,是乳、肉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草甸草原面积约占我国草地总面积的 3.7%, 但生产力高,在草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 2 温性草原类 温性草原草地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以典型旱生的多年生丛生禾草占 绝对优势地位的一类草地。在我国分布的地理范围大约在北纬 32°~35°,东经 104°~115°的半干旱气候区内,大气湿润度 0.3~0.6,基本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 所处地区年降水量 250~350mm,≥10℃年积温 2200~3600℃,湿润系数 0.3~0.6,干燥度 1.5~2.5。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春旱比较严重。在新疆北疆的山地草原,降水全年相对比 较均衡,夏季出现枯黄期,牧草产量呈现初夏和秋季两个高峰。优势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随着土壤水肥和草被发育不同,也有暗栗钙土或淡栗钙土。 温性草原的建群种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中旱生、旱生杂类草, 也有以旱生半灌木、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的草地型。它们通常由丛生禾草演变而来,也有 的是次生演替系列中丛生禾草的前期阶段。 温性草原类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10%,在草业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同地区和类 型间有较大差异,因此导致生产力水平不同,一般草层高度 15~25cm,盖度 15~30%,产 干草 600~1200kg/hm2,通常作为家畜的放牧场利用,在高草区,也可打草。 3 温性荒漠草原类 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是发育于温带干旱地区,由多年生旱生丛生小禾草为主,并有一 定数量旱生、强旱生小半灌木、灌木参与组成的草地类型。分布于温性典型草原往西的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8. 狭长区域内,东西跨经度39°(东经75~114°),长约4920公里,南北跨度10°(北纬 37°47)。温性荒漠草原是中温型草原中最干旱的一类。气候上处于半干旱与干旱区的 边缘地带。≥10℃年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250mm,湿润系数0.15-0.3,干 燥度2.5~4。草地植物组成以旱生的荒漠草原种小丛禾草为主,或者与旱生灌木半灌木共 同组成,后者的参与度可达30%~50%。少部分也可以由荒漠草原种半灌木为建群种组成。 草被组成既具有荒漠草原的特有性,又具有草原与荒漠成分的结合性,反映介于草原草 地与荒漠草地之间的过渡性,因此植物区系成分特征与草原草地相同。士壤为淡栗钙土、 棕钙土与灰钙土。土壤较干燥,肥力较低。 荒漠草原中常混生有灌木,由于水分条件较差,生长不如草原带,更不如草甸草原带 茂盛。主要灌木种类为锦鸡儿属植物。荒漠草原草地占我国总面积的4.82%。草层草层 般高10-20cm,盖度20%-25%,干草产量300-600kghm2,草群干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 量都高于草原和草甸草原,草质较好,最适羊、马放牧利用。 4高寒草甸草原类 高寒草甸草原是高山(高原)亚寒带、寒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地带性草地, 由耐寒的旱中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类型。高寒草甸草原类主要分布 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常占据海拔4000-4500m的高原面、宽谷、 河流高阶地及山体中上部等地形部位。分布区气候寒冷,较干早,属高寒半湿润半干早 气候。日均温≥10℃的天数多数不足50,≥10℃年积温800-1000℃,年均温多在 4.0-0℃。年降水量300-400mm,牧草生长期90-120天。士壤为冷钙士(亚高山草原士), 具薄而松的草毡层和淡色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3%左右,具有发育不明显的淀积较深的 碳酸钙淀积层。土壤质地以砾石质和沙砾质为主,粘粒少。 高寒草甸草原的植被组成是在寒旱生丛生禾草中有中早生的杂类草层片出现。草层高 度10-40cm,草群盖度可达50%,产干草220-600kghm2,但草质较粗糙。高寒草甸草 原类在我国草地类中所占比重不大,分布不广,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75%, 5高寒草原类 高寒草原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抗旱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 物或小半灌木为主所组成的高寒草地类型。在我国高寒草原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中西 部,即羌塘高原、青南高原西部、藏南高原,此外,在西部温带干旱区各大山地的垂直 带上也有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北疆,本类草地多分布于海拔3000-4500m左右,在 阿尔泰山最低分布下限约2400m,在西藏中西部分布海拔4300~5000m,上限可达5300m, 具有明显高原地带性分布特征。 高寒草原是是高寒区草原草地类组中典型的,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草地类。分布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8 - 狭长区域内,东西跨经度 39°(东经 75~114°),长约 4920 公里,南北跨度 10°(北纬 37°~47°)。温性荒漠草原是中温型草原中最干旱的一类。气候上处于半干旱与干旱区的 边缘地带。≥10℃年积温 2000~3000℃,年降水量 150~250mm,湿润系数 0.15~0.3,干 燥度 2.5~4。草地植物组成以旱生的荒漠草原种小丛禾草为主,或者与旱生灌木半灌木共 同组成,后者的参与度可达 30%~50%。少部分也可以由荒漠草原种半灌木为建群种组成。 草被组成既具有荒漠草原的特有性,又具有草原与荒漠成分的结合性,反映介于草原草 地与荒漠草地之间的过渡性,因此植物区系成分特征与草原草地相同。土壤为淡栗钙土、 棕钙土与灰钙土。土壤较干燥,肥力较低。 荒漠草原中常混生有灌木,由于水分条件较差,生长不如草原带,更不如草甸草原带 茂盛。主要灌木种类为锦鸡儿属植物。荒漠草原草地占我国总面积的 4.82%。草层草层一 般高 10~20cm,盖度 20%~25%,干草产量 300~600kg/hm2,草群干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 量都高于草原和草甸草原,草质较好,最适羊、马放牧利用。 4 高寒草甸草原类 高寒草甸草原是高山(高原)亚寒带、寒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地带性草地, 由耐寒的旱中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类型。高寒草甸草原类主要分布 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常占据海拔 4000~4500m 的高原面、宽谷、 河流高阶地及山体中上部等地形部位。分布区气候寒冷,较干旱,属高寒半湿润半干旱 气候。日均温≥10℃的天数多数不足 50d,≥10℃年积温 800~1000℃,年均温多在 -4.0~0℃。年降水量 300~400mm,牧草生长期 90~120 天。土壤为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 具薄而松的草毡层和淡色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 3%左右,具有发育不明显的淀积较深的 碳酸钙淀积层。土壤质地以砾石质和沙砾质为主,粘粒少。 高寒草甸草原的植被组成是在寒旱生丛生禾草中有中旱生的杂类草层片出现。草层高 度 10~40cm,草群盖度可达 50%,产干草 220~600kg/hm2,但草质较粗糙。高寒草甸草 原类在我国草地类中所占比重不大,分布不广,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 1.75%。 5 高寒草原类 高寒草原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抗旱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 物或小半灌木为主所组成的高寒草地类型。在我国高寒草原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中西 部,即羌塘高原、青南高原西部、藏南高原,此外,在西部温带干旱区各大山地的垂直 带上也有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北疆,本类草地多分布于海拔 3000~4500m 左右,在 阿尔泰山最低分布下限约 2400m,在西藏中西部分布海拔 4300~5000m,上限可达 5300m, 具有明显高原地带性分布特征。 高寒草原是是高寒区草原草地类组中典型的,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草地类。分布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草地资源 9- 区年均温0-4.4℃,≥10℃年积温800-1100℃,生长期90-120天,年降水量100-300mm。 其中80%~90%在6-9月,水热周期为牧草生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植物组成以寒旱生丛生 禾草为主。草群稀疏、低矮,覆盖度2030%,草层高度5~15cm,高者可达20-40cm, 产草量130-770kghm2。该类草地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6%。 6高寒荒漠草原类 高寒荒漠草原类是在高原(高山)亚寒带、寒带寒冷干早的气候条件下,由强早生 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半灌木组成的。是高寒草原与高寒荒漠的过渡类型。在青藏高原呈 条带状分布于南羌塘高寒草原和藏西北荒漠之间的区域,在新疆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内部 山原东南部与西藏毗连的地带,玉龙喀什河和克里雅河源头地区。年均温0℃左右,≥10℃ 年积温500℃左右,≥0℃年积温1000-1500℃,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降水集中, 6-7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95%,年蒸发量最高达2000mm,为降水量的10倍以 上。土壤为寒钙土,质地粗疏,多为沙砾质,粗砾质或砂壤质。 高寒荒漠草原的植被组成,是在高寒草原丛生禾草、根茎苔草中加入了荒漠半灌木。 受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制约,该类草地植物低矮,植被稀疏,草地植物组成极为简单, 一般每平方米内有植物5-10种,草层高5-10cm,盖度10-30%,产草量150-300kghm2。 分布区生境严酷,地处边远,草地生产力低,又缺乏人畜供水,大部分未开发利用。 7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温性草原化荒漠类草地是在温带干早气候条件下,由早生、超早生的小灌木、小半 灌木或灌木为优势种,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而 形成的一类过渡性的草地类型。年降水量稍多于荒漠,达120-200mm,≥10℃年积温 2600-3400℃,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湿润系数<0.2,干燥度5-6。在内蒙古西部、 甘肃、宁夏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前地带有窄带状分布。有些草原化荒漠的分布是由于地 表径流水的补给,在荒漠中片状分布。草原化荒漠同样也可以在山地荒漠中出现。着生 地为沙砾质或土质灰棕漠土、灰漠土、淡棕钙土、淡灰钙土。 温性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种是强旱生的荒漠半灌木、灌木种。半灌木成分多为盐柴类 半灌木,蒿类半灌木少见。灌木中锦鸡儿属植物最为普遍,在内蒙古西部有大片分布。 草原化荒漠草群中灌木层高度可达70cm,半灌木与草本层高度在20cm以下,盖度 15%~20%(30%),产干草300-500kghm2,主要用于小畜冷季和骆驼全年放牧场。 8温性荒漠类 温性荒漠类草地是在极端干早与严重缺水的生境条件下,由耐早性甚强的超早生半 灌木、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组成的一种草地类型。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干早地区。 温性荒漠类草地是草地中最干早的部分,年降水量100-150mm,内蒙古阿拉善盟的
《草地学》讲义 第三章 草地资源 - 9 - 区年均温 0~-4.4℃,≥10℃年积温 800~1100℃,生长期 90~120 天,年降水量 100~300mm。 其中 80%~90%在 6-9 月,水热周期为牧草生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植物组成以寒旱生丛生 禾草为主。草群稀疏、低矮,覆盖度 20%~30%,草层高度 5~15cm,高者可达 20~40cm, 产草量 130~770kg/hm2。该类草地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 10.6%。 6 高寒荒漠草原类 高寒荒漠草原类是在高原(高山)亚寒带、寒带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强旱生 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半灌木组成的。是高寒草原与高寒荒漠的过渡类型。在青藏高原呈 条带状分布于南羌塘高寒草原和藏西北荒漠之间的区域,在新疆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内部 山原东南部与西藏毗连的地带,玉龙喀什河和克里雅河源头地区。年均温 0℃左右,≥10℃ 年积温 500℃左右,≥0℃年积温 1000~1500℃,年降水量多在 200mm 以下,降水集中, 6~7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5%~95%,年蒸发量最高达 2000mm,为降水量的 10 倍以 上。土壤为寒钙土,质地粗疏,多为沙砾质,粗砾质或砂壤质。 高寒荒漠草原的植被组成,是在高寒草原丛生禾草、根茎苔草中加入了荒漠半灌木。 受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制约,该类草地植物低矮,植被稀疏,草地植物组成极为简单, 一般每平方米内有植物 5~10 种,草层高 5~10cm,盖度 10~30%,产草量 150~300kg/hm2。 分布区生境严酷,地处边远,草地生产力低,又缺乏人畜供水,大部分未开发利用。 7 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温性草原化荒漠类草地是在温带干旱气候条件下,由旱生、超旱生的小灌木、小半 灌木或灌木为优势种,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而 形成的一类过渡性的草地类型。年降水量稍多于荒漠,达 120~200mm,≥10℃年积温 2600~3400℃,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湿润系数<0.2,干燥度 5~6。在内蒙古西部、 甘肃、宁夏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前地带有窄带状分布。有些草原化荒漠的分布是由于地 表径流水的补给,在荒漠中片状分布。草原化荒漠同样也可以在山地荒漠中出现。着生 地为沙砾质或土质灰棕漠土、灰漠土、淡棕钙土、淡灰钙土。 温性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种是强旱生的荒漠半灌木、灌木种。半灌木成分多为盐柴类 半灌木,蒿类半灌木少见。灌木中锦鸡儿属植物最为普遍,在内蒙古西部有大片分布。 草原化荒漠草群中灌木层高度可达 70cm,半灌木与草本层高度在 20cm 以下,盖度 15%~20%(30%),产干草 300~500kg/hm2,主要用于小畜冷季和骆驼全年放牧场。 8 温性荒漠类 温性荒漠类草地是在极端干旱与严重缺水的生境条件下,由耐旱性甚强的超旱生半 灌木、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组成的一种草地类型。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 温性荒漠类草地是草地中最干旱的部分,年降水量 100~150mm,内蒙古阿拉善盟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草地的放牧利用.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草地生态学基础.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毛培胜).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Grassland Science(含实习).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九章 水禽生产 waterfowls.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家禽的品种和育种.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人工孵化.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十章 禽场的卫生与防疫.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养鸡场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七章 肉鸡生产.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一章 发展养禽业的意义.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五章 家禽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家禽的生物学.pdf
- 《家禽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完整讲稿,共十章).ppt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家禽学试题.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2.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1.doc
- 《家禽学》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模拟试题3.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牧草的生产与加工.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草地学野外实习指导.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东灵山地区的主要植物名录(种).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草地学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五 豆科牧草的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的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三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二 牧草种子净度分析.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豆科牧草的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豆科牧草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牧草种子净度分析.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