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的识别

实验四禾本科收草的识别 一、目的和意义 禾本科牧草在我国草地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饲草来源。通 过熟悉了解重要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特征,学习使用禾本科牧草分属检索表,掌握禾本科牧 草的主要特征和识别方法,对于认识和科学利用禾本科牧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器具 实验材料: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等禾本科牧草田间取样植株和标本 材料器具:放大镜、镊子、解剖针 三、实验内容 】禾本科植物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禾本科是组成我国天然草地植被的主要草类,在全世界约有500多属、6000多种。我 国有200余属,1200余种。禾本科草类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广,大多为多年生,除靠种子 繁殖外,亦能无性繁殖,许多禾草还可借根茎和阐匐茎蔓延,从热带到寒带,从海岸到高山 顶部,都有它们的生长,在温带尤为繁茂。能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参与多种群落的组成。 无论酸性土、碱性土、盐渍土:无论高山、平原、田边、道旁都有禾本科草类生长,其分布 之广、数量之多,是其它草类不能相比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禾本科草类作为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其饲用价值大多都很高,富含无氮浸出物,在干 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在10%~15%之间,粗纤维的含量较高,约占30%左右。所以禾本科牧 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高。 禾本科植物为一至多年生草本,少为木本(竹类),其形态学特征如下: 根:须根,通常具有根茎。 茎:地上茎特称为秆,常于基部分枝,秆通常圆柱形,稀扁平或方形,具有显著而实心的节 节间中空或稀为实心,直立、倾斜或匍匐。 叶:单叶互生,成2列:叶由叶鞘、叶片组成,叶鞘于叶片交接的叶环处,常有膜质或纤毛 状的叶舌,或缺少,有时两侧具叶耳:叶鞘包秆,常开裂,叶片狭长,纵向平行脉。 花: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穗状、总状或圆维状花序:小穗由1至数花和2枚颖片(总苞片) 组成:花小,两性,少单性,每一小花基部有2枚程片(苞片),包裹其内的浆片及雌 雄蕊,外程常具芒,浆片(鳞被,退化花被)2或3枚,细小,常肉质:雄蕊3枚,少 6枚或12枚,花丝细长,花药丁字形者生:雌蕊1,由2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1
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的识别 一、目的和意义 禾本科牧草在我国草地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饲草来源。通 过熟悉了解重要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特征,学习使用禾本科牧草分属检索表,掌握禾本科牧 草的主要特征和识别方法,对于认识和科学利用禾本科牧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器具 实验材料: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等禾本科牧草田间取样植株和标本 材料器具:放大镜、镊子、解剖针 三、实验内容 1 禾本科植物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禾本科是组成我国天然草地植被的主要草类,在全世界约有 500 多属、6000 多种。我 国有 200 余属,1200 余种。禾本科草类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广,大多为多年生,除靠种子 繁殖外,亦能无性繁殖,许多禾草还可借根茎和匍匐茎蔓延,从热带到寒带,从海岸到高山 顶部,都有它们的生长,在温带尤为繁茂。能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参与多种群落的组成。 无论酸性土、碱性土、盐渍土;无论高山、平原、田边、道旁都有禾本科草类生长,其分布 之广、数量之多,是其它草类不能相比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禾本科草类作为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其饲用价值大多都很高,富含无氮浸出物,在干 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在 10%~15%之间,粗纤维的含量较高,约占 30%左右。所以禾本科牧 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高。 禾本科植物为一至多年生草本,少为木本(竹类),其形态学特征如下: 根:须根,通常具有根茎。 茎:地上茎特称为秆,常于基部分枝,秆通常圆柱形,稀扁平或方形,具有显著而实心的节, 节间中空或稀为实心,直立、倾斜或匍匐。 叶:单叶互生,成 2 列;叶由叶鞘、叶片组成,叶鞘于叶片交接的叶环处,常有膜质或纤毛 状的叶舌,或缺少,有时两侧具叶耳;叶鞘包秆,常开裂,叶片狭长,纵向平行脉。 花: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穗状、总状或圆锥状花序;小穗由 1 至数花和 2 枚颖片(总苞片) 组成;花小,两性,少单性,每一小花基部有 2 枚稃片(苞片),包裹其内的浆片及雌 雄蕊,外稃常具芒,浆片(鳞被,退化花被)2 或 3 枚,细小,常肉质;雄蕊 3 枚,少 6 枚或 1~2 枚,花丝细长,花药丁字形着生;雌蕊 1,由 2~3 心皮合生,子房上位,1

室,1胚珠,花柱2,稀为3或1,柱头多呈羽毛状。 果实:颖果,稀为浆果或胞果:种子富含胚乳 识别要点:茎秆圆柱形,节明显,节间常中空。叶2列,叶常开裂,常有叶舌或叶耳,小 穗组成各式花序。颖果。 禾本科通常分为2个亚科,即竹亚科和禾亚科:也有分成3个亚科(竹亚科、早熟禾亚科 黍亚科)、5个亚科、6个亚科或7个亚科等等。 常见牧草:鹅观草属、雀麦属、披碱草属、针茅属、鸭茅属、早熟禾属、羊茅属、燕麦属、 赖草属: 常见草坪植物:野牛草、结缕草、狗牙根、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高羊茅、多年生黑麦 草、假俭草、地毯草: 常见杂草:稗、狗尾草、马唐、白茅、看麦娘、蟋蝶草、虎尾草、画眉草。 2根据形态学特征学习鉴别几种常见禾本科牧草 四作业 分别按根、茎、叶、花、果实描述2种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特征 五附1:禾本科牧草分属检索表 1、小穗具多花至单花,一般两侧压扁,且脱节于颖上,如有不孕花,通常都在成花上,稀 于成熟花上下两端全有:小花梗大部伸延至上部花或成熟花内程之后而成一细柄或刚毛状。 2、小穗无柄或近无柄,排列成穗状花序或穗状总状花序。 3、小穗位于穗轴的两侧:顶生穗状花序,单独一枚。 4、小穗以其边缘对向穗轴,而排列成放射状;第一颖缺(顶生小穗例 外). .l.黑麦属(Loltum L.)幸 4、小穗以其侧面对向穗轴,而排列成切线状,其二颖存在。 5、小穗通常单生于穗轴的各节,小花以其侧面对向德轴。 6、小穗微离开或为疏松状排列于一微延长穗轴上,顶生小穗正常发有:颖和外 程通常扁平或背部园形,多年生。 7、通常为丛生:颖粗糙:外稃大部具长芒:颖果腹面微凹或近于扁 平 .2.鹅冠草属(Roegneria K.Koeh) 7、通常为根茎草:颗光滑或近光滑,外程无芒或具短芒:颖果腹面具纵 沟 .偃麦草属(Elytrigia Desv.) 6、小穗通常紧密聚生于一较短的德轴上,顶生小德不孕或退化:颖和外程两 侧压扁或背部显著具脊多年生4.冰草属(Agropyron Caertn) 5、小穗2至数枚(或有时单生),生于穗轴的节上,小花常以背腹面对向穗轴
室,1 胚珠,花柱 2,稀为 3 或 1,柱头多呈羽毛状。 果实:颖果,稀为浆果或胞果;种子富含胚乳。 识别要点:茎秆圆柱形,节明显,节间常中空。叶 2 列,叶鞘常开裂,常有叶舌或叶耳,小 穗组成各式花序。颖果。 禾本科通常分为 2 个亚科,即竹亚科和禾亚科;也有分成 3 个亚科(竹亚科、早熟禾亚科、 黍亚科)、5 个亚科、6 个亚科或 7 个亚科等等。 常见牧草:鹅观草属、雀麦属、披碱草属、针茅属、鸭茅属、早熟禾属、羊茅属、燕麦属、 赖草属; 常见草坪植物:野牛草、结缕草、狗牙根、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高羊茅、多年生黑麦 草、假俭草、地毯草; 常见杂草:稗、狗尾草、马唐、白茅、看麦娘、蟋蟀草、虎尾草、画眉草。 2 根据形态学特征学习鉴别几种常见禾本科牧草 四 作业 分别按根、茎、叶、花、果实描述 2 种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特征 五 附 1:禾本科牧草分属检索表 1、小穗具多花至单花,一般两侧压扁,且脱节于颖上,如有不孕花,通常都在成花上,稀 于成熟花上下两端全有;小花梗大部伸延至上部花或成熟花内稃之后而成一细柄或刚毛状。 2、小穗无柄或近无柄,排列成穗状花序或穗状总状花序。 3、小穗位于穗轴的两侧;顶生穗状花序,单独一枚。 4、小穗以其 边缘对 向穗 轴,而 排列成 放射状 ;第一 颖缺 (顶生 小穗例 外).1.黑麦属(Loltum L.)* 4、小穗以其侧面对向穗轴,而排列成切线状,其二颖存在。 5、小穗通常单生于穗轴的各节,小花以其侧面对向穗轴。 6、小穗微离开或为疏松状排列于一微延长穗轴上,顶生小穗正常发育;颖和外 稃通常扁平或背部园形,多年生。 7、通常为丛生;颖粗糙;外稃大部具长芒;颖果腹面微凹或近于扁 平.2.鹅冠草属(Roegneria K.Koeh) 7、通常为根茎草;颖光滑或近光滑,外稃无芒或具短芒;颖果腹面具纵 沟.偃麦草属(Elytrigia Desv.) 6、小穗通常紧密聚生于一较短的穗轴上,顶生小穗不孕或退化;颖和外稃两 侧压扁或背部显著具脊;多年生.4.冰草属(Agropyron Caertn) 5、小穗 2 至数枚(或有时单生),生于穗轴的节上,小花常以背腹面对向穗轴

8、小穗具2至数花,2至数枚共生于穗轴的节上,或有时单生。 g、常其根茎:颖通常狭而针形.5.赖草属(Anenrolepidium Nevski】 9、具根茎或丛生:颖通常披针形.6.野麦属(Clinelymus Nevski》 8、小穗含1至2花,常2至3枚共生于穗轴的每节 上. 7.大麦属(Hordenm L.) 3、小穗位于穗轴的一侧:穗状花序多数或只具一枚,形成园锥,总状或指状等花 序。 10、植物体具两性花,小穗脱节于颗 下. .8、芒草属(Beckmannia Host)◆含栽培种。 10、小穗脱节颖上。 11、小穗含两性花2至数朵9、蟋蝶草属(Bouteloua Lagascs) 11、小穗含含两性花1朵,稀2朵。 12、外程显著具芒。 13、穗状花序2至多数,呈总状排列于一主轴上,或有时仅1 枚.l0、格兰马草属(Bouteloua Lagascs.) 13、德状花序呈指状或近于指状排 列. .ll、虎尾草属(Cynodon Rich.) 12、外程上无芒. l2.狗牙根属(Cynodon Rich. 2、小穗具柄,很少无柄或近无柄,排列为张开或收缩的园锥花序或有时为总状花序。 14、小穗通常只具单花,外程具1至5脉。 15、颖微短于外程(至少第一颖如此)。 16、外程具5脉,脊部生芒。 13.看麦娘属(Alopecurus L.) 16、外程具1脉,无芒. .14.隐花草属(Crypsis Ait.) 15、颖等长或较长于外程 17、外程透明质或膜质,通常较额为薄,流松包围果实或几不包起」 18、花序为一园锥形或紧密的柱状园锥花序:颖具压扁的脊,尖端骤然具芒 或为小尖头. .15.猫尾草属(Phleum L.) 18、园锥花序,颖微于上部具脊,先端尖锐或渐尖,有时为钝头。 19、外得的基部具长软毛. l6.拂予茅属(Calamagrostis Adans) 19、外程的基部平滑无毛或仅具微毛. .17.剪股颗属(Ago0stis】 17、外程质地变厚,或至少于背部较其颖为坚硬,成熟后紧密包围果实。 20、外稃无芒,不具显著的颖托. .l8,粟草属(Auium 20、外程具芒,并有呈尖锐或钝园的颖托。 21、芒分三叉或为三枚,其二侧之二枚可较短 小44 .9.三芒草属(Arisida) 21、芒仅一枚,并不分义。 22、芒下部扭转,且与外程顶端成关节:外程呈园筒形,其边缘彼 此复盖,内程呈完全包藏在外程之内,通常无
8、小穗具 2 至数花,2 至数枚共生于穗轴的节上,或有时单生。 9、常具根茎;颖通常狭而针形.5.赖草属(Anenrolepidium Nevski) 9、具根茎或丛生;颖通常披针形.6.野麦属(Clinelymus Nevski) 8 、小穗含 1 至 2 花,常 2 至 3 枚共生 于 穗 轴 的 每 节 上.7.大麦属(Hordenm L .) 3、小穗位于穗轴的一侧;穗状花序多数或只具一枚,形成园锥,总状或指状等花 序。 10 、植物体具两性花,小穗脱节于颖 下.8、芒草属(Beckmannia Host)*含栽培种。 10、小穗脱节颖上。 11、小穗含两性花 2 至数朵.9、蟋蟀草属(Bouteloua Lagascs) 11、小穗含含两性花 1 朵,稀 2 朵。 12、外稃显著具芒。 13、穗状花序 2 至多数,呈总状排列于一主轴上,或有时仅 1 枚.10、格兰马草属(Bouteloua Lagascs.) 13 、穗状花序呈指状或近于指状排 列.11、虎尾草属(Cynodon Rich.) 12、外稃上无芒.12.狗牙根属(Cynodon Rich.) 2、小穗具柄,很少无柄或近无柄,排列为张开或收缩的园锥花序或有时为总状花序。 14、小穗通常只具单花,外稃具 1 至 5 脉。 15、颖微短于外稃(至少第一颖如此)。 16、外稃具 5 脉,脊部生芒.13.看麦娘属(Alopecurus L.) 16、外稃具 1 脉,无芒.14.隐花草属(Crypsis Ait.) 15、颖等长或较长于外稃 17、外稃透明质或膜质,通常较颖为薄,疏松包围果实或几不包起。 18、花序为一园锥形或紧密的柱状园锥花序;颖具压扁的脊,尖端骤然具芒 或为小尖头.15.猫尾草属(Phleum L.) 18、园锥花序,颖微于上部具脊,先端尖锐或渐尖,有时为钝头。 19、外稃的基部具长软毛.16.拂予茅属(Calamagrostis Adans) 19、外稃的基部平滑无毛或仅具微毛.17.剪股颖属(Agrostis) 17、外稃质地变厚,或至少于背部较其颖为坚硬,成熟后紧密包围果实。 20、外稃无芒,不具显著的颖托.18.粟草属(Muium) 20、外稃具芒,并有呈尖锐或钝园的颖托。 21 、 芒 分 三 叉 或 为 三 枚 , 其 二 侧 之 二 枚 可 较 短 小.19.三芒草属(Arisida) 21、芒仅一枚,并不分叉。 22、芒下部扭转,且与外稃顶端成关节;外稃呈园筒形,其边缘彼 此 复 盖 , 内 稃 呈 完 全 包 藏 在 外 稃 之 内 , 通 常 无

毛 20.针茅属(Stlpa L) 22、芒下部扭转或否,均不与外稃顶端成关节:外程具散生柔毛: 内程背部常于结实时裸露,脊间有毛。 23、芒下部无毛或具微毛:小穗柄较粗壮,大部较短小于 穗. 2L.芨芨草属(Achntherum 23、芒全部被柔毛:小穗柄呈毛细管状,较长于小 .22.细柄茅属(Ptilagrostis) 14、小穗含一花或更多的两性花,并位于不孕花下面,也少有位于不孕花上面或其 上下两面的,有时无不孕花。 24、第二颖大都等长或稍短于第一花:如有芒时,则芒通常位 于外程背部或其二裂片之间。 25、外程无芒或先端具小尖头,园锥花序呈紧密穗 状. 23.苔草属(Koeleria Pers】 25、外程多具芒,如无芒时,园锥花序并不紧密呈穗状。 26、小穗具二花或更多花,下部花为两性 花. .24.燕麦属(Avena L) 26、小具二花,下部花为雄蕊. .25.燕麦草属(Arrhenatherum Beauv)* 24、第二颖短于第一花,如有芒时,通常生于外程的项端而 由其背部伸出,有时位于其二裂齿之间或其裂隙的下方。 27、外程或其颖托具有长丝状软毛,株高多达2一3 米.26.芦第属(Phragmites Adanson)◆ 27、外程或其颖托无毛或具毛,但其毛都短于外程。 28、外释只1一3脉,或3一5脉,脉显:小穗样列 为园锥花序,柄宿存。. 27.画眉草属(Ergrostis Beauv.) 29、外程是1一3脉植物体上部叶鞘内不具隐藏的 小穗。 29、外程35脉,植物体上部叶鞘内隐藏的小穗 -28.隐子草属(Cleistogenes Keng) 28、外程具3至多脉,诸脉有时不明显。 30、小德柄通常屈曲,并自该处折断,如此便 使小 整个 脱 落. .29.見草属(Melica L.) 30、小穗柄如存在时并不屈曲面折断,所以 其小穗亦不整个脱落,只脱节于颖的上面
毛.20.针茅属(Stlpa L.) 22、芒下部扭转或否,均不与外稃顶端成关节;外稃具散生柔毛; 内稃背部常于结实时裸露,脊间有毛。 23、芒下部无毛或具微毛;小穗柄较粗壮,大部较短小于 穗.21.芨芨草属(Achntherum) 23 、芒全部被柔毛;小穗柄呈毛细管状,较长于小 穗.22.细柄茅属(Ptilagrostis) 14、小穗含一花或更多的两性花,并位于不孕花下面,也少有位于不孕花上面或其 上下两面的,有时无不孕花。 24、第二颖大都等长或稍短于第一花;如有芒时,则芒通常位 于外稃背部或其二裂片之间。 25、 外稃 无芒 或 先端 具小 尖头 , 园锥 花序 呈紧 密 穗 状.23.苔草属(Koeleria Pers) 25、外稃多具芒,如无芒时,园锥花序并不紧密呈穗状。 26 、 小 穗 具 二 花 或 更 多 花 , 下 部 花 为 两 性 花.24.燕麦属(Avena L.) * 26、小穗具二花,下部花为雄蕊. .25.燕麦草属(Arrhenatherum Beauv)* 24、第二颖短于第一花,如有芒时,通常生于外稃的顶端而非 由其背部伸出,有时位于其二裂齿之间或其裂隙的下方。 27、外稃或其颖托具有长丝状软毛,株高多达 2—3 米.26.芦苇属(Phragmites Adanson)* 27、外稃或其颖托无毛或具毛,但其毛都短于外稃。 28、外稃具 1—3 脉,或 3—5 脉,脉显;小穗排列 为园锥花序,柄宿存。. .27.画眉草属(Ergrostis Beauv.) 29、外稃是 1—3 脉植物体上部叶鞘内不具隐藏的 小穗。 29、外稃 3~5 脉,植物体上部叶鞘内隐藏的小穗 .28.隐子草属(Cleistogenes Keng) 28、外稃具 3 至多脉,诸脉有时不明显。 30、小穗柄通常屈曲,并自该处折断,如此便 使小穗整个脱 落. .29.臭草属(Melica L.) 30、小穗柄如存在时并不屈曲面折断,所以 其小穗亦不整个脱落,只脱节于颖的上面

3引、小穗呈紧密的复瓦状排列或簇生,再 集成穗状或为球形的园锥花序。 32、园锥花序的分枝具长梗,展开或上 举:外程具5脉. .30.鸭毛属(Dactylis 1) 32、园维花序的分枝或穗状花序无梗,或 仅具短梗,贴生于主轴上:外程具7至山 脉. .3.毛属(Aeluropus Trius.) 31、小穗不呈复瓦状排列,亦不簇生,排列为 展开或紧缩的园锥花序或很少的总状花 序。 33、外程无芒,先端钝园,脉平行,不 于顶端会合或微会 合. .32.甜茅属(Glyceria R.Bronn.) 33、外程无芒或有短芒,其脉不平行, 于项端会合。 34、小穗无芒;外程基部微具蛛网状 毛茸或少数无毛. 33.早熟禾属(PoaL.) 34、小穗有芒或无芒:外程的基部无 蛛网状毛茸。 35、叶鞘封闭:子房的顶端具毛茸: 花柱者的生于其前方. .34.雀麦属(Bromus L.) 35、叶鞘(至少在茎的上部者)开 缝:子房的项端具毛茸或不具毛 茸:花柱顶生. .35.羊茅属(Festuca L.) 1、小穗具2花或1花,背腹压扁或呈筒形,也少有两侧压扁,脱节于颖的下方或有时有颖的 上方,不孕花如存在时,位于成熟花的下面:小花轴不延伸,所以在成熟花内稃之后,无 细柄或类似刚毛的存在。 36、小穗的二颖退化至不可见,或残留于小穗住的顶端而成二半月形构造,有时具有不孕 的外壳二枚,位于一成熟的花下。 36、小穗的二颖甚为发育,或有时其第一颖微小或缺如 37、成熟的内外程,通常质地坚韧,较颖为厚
31、小穗呈紧密的复瓦状排列或簇生,再 集成穗状或为球形的园锥花序。 32、园锥花序的分枝具长梗,展开或上 举;外稃具 5 脉. . 30.鸭毛属(Dactylis L.) 32、园锥花序的分枝或穗状花序无梗,或 仅具短梗,贴生于主轴上;外稃具 7 至 11 脉. .31.獐毛属(Aeluropus Trius.) 31、小穗不呈复瓦状排列,亦不簇生,排列为 展开或紧缩的园锥花序或很少的总状花 序。 33、外稃无芒,先端钝园,脉平行,不 于顶端会合或微会 合. .32.甜茅属(Glyceria R.Bronn.) 33、外稃无芒或有短芒,其脉不平行, 于顶端会合。 34、小穗无芒;外稃基部微具蛛网状 毛茸或少数无毛. .33.早熟禾属(Poa L.) 34、小穗有芒或无芒;外稃的基部无 蛛网状毛茸。 35、叶鞘封闭;子房的顶端具毛茸; 花柱着的生于其前方. .34.雀麦属(Bromus L.) 35、叶鞘(至少在茎的上部者)开 缝;子房的顶端具毛茸或不具毛 茸;花柱顶生. .35.羊茅属(Festuca L.) 1、小穗具 2 花或 1 花,背腹压扁或呈筒形,也少有两侧压扁,脱节于颖的下方或有时有颖的 上方,不孕花如存在时,位于成熟花的下面;小花轴不延伸,所以在成熟花内稃之后,无 细柄或类似刚毛的存在。 36、小穗的二颖退化至不可见,或残留于小穗住的顶端而成二半月形构造,有时具有不孕 的外壳二枚,位于一成熟的花下。 36、小穗的二颖甚为发育,或有时其第一颖微小或缺如。 37、成熟的内外稃,通常质地坚韧,较颖为厚

38、小穗脱节于颖的上面: 36.野牯草属(Arundtnella Raddi 38、小穗脱节于颖的下面。 39、花序中具有不有小枝,或其不穗轴延伸到小穗的上面而成一尖头。 40、小穗脱落时,附于其下的刚毛仍存在.37.狗尾草属(Setaria Beauv.】 40、小穗连同刚毛一齐脱落.狼尾草(Pennisetum Richard) 39、花序中无不有的小枝,其穗轴也不延伸到小穗的上面 4】、小穗排列为展开的园锥花序. .黍属(Panicum l.) 41、小穗排列于穗轴的一侧而为德状花序或穗形总状花序,此花序通常呈指状 排列或沿生于一主轴上而彼此稍分离,有时可单独存在。 42、成熟花外程为软骨质而具弹性,通常扁平簿质的边缘,以盖复内程,使 之露出拉少 40.马唐属(Digitaria Scopoli) 42、成熟花外程为骨质或革质,微坚硬,通常具狭窄而内卷的边缘,所以内 程露出很多。 43、颖和不孕花的外稃多具芒,间或不具芒. .4l.稗属(Echinochloa Beauv.) 43、颖和不孕花的外程均无芒+42.野委属(Eriochloa Kunth】 37、所有内外程均为膜质或透明,较其颖为簿 44、小穗具2花,下生小花常退化,而第一颗通常最长。 44、小德为两性,或成熟小德与不孕小穗同时混生于穗轴上。 45、小穗均可成熟,同形状相同,否则每对中有柄小穗可成熟系两 性或雌性并具长芒,无柄小穗至少在总状花序的基部者,则不 有而无芒。 46、穗轴延续而无关节,小穗由其上脱落 43.白茅属(Imperata Cyrillo) 46、穗轴具关节. .44.大油芒属(Spodiopogon Trin 45、小穗并非都能成熟,形状亦不相同,每对中的无柄小穗成熟, 而有柄小穗则不孕,形成异性对,如无柄小穗亦不孕时,则形 成同性对。 47、穗轴节间和小穗柄粗短,呈三枝形,但在荩草属中为细长 形。 48、成熟花的外程有芒或无芒:穗轴节间和小穗柄通常具长 毛或纤毛.45.荩草属(Arthraxon Beauv.) 48、成熟花的外程无芒:穗轴节间无毛或稀具长毛。 47、穗轴间和小穗通常细长,有时变粗或于其上端肿胀。 49、总状花序呈园锥状或伞房及指状排列,稀单生。 50、无柄小穗的第一颖最后变坚硬,其下部有光泽:花 序为展开的园锥花序.46.高粱属(Sorghum
38、小穗脱节于颖的上面.36.野牯草属(Arundtnella Raddi) 38、小穗脱节于颖的下面。 39、花序中具有不育小枝,或其不穗轴延伸到小穗的上面而成一尖头。 40、小穗脱落时,附于其下的刚毛仍存在.37.狗尾草属(Setaria Beauv.) 40、小穗连同刚毛一齐脱落.狼尾草(Pennisetum Richard) 39、花序中无不育的小枝,其穗轴也不延伸到小穗的上面。 41、小穗排列为展开的园锥花序.黍属(Panicum L.) 41、小穗排列于穗轴的一侧而为穗状花序或穗形总状花序,此花序通常呈指状 排列或沿生于一主轴上而彼此稍分离,有时可单独存在。 42、成熟花外稃为软骨质而具弹性,通常扁平簿质的边缘,以盖复内稃,使 之露出较少.40.马唐属(Digitaria Scopoli) 42、成熟花外稃为骨质或革质,微坚硬,通常具狭窄而内卷的边缘,所以内 稃露出很多。 43、颖和不孕花的外稃多具芒,间或不具芒. . 41.稗属(Echinochloa Beauv.) 43、颖和不孕花的外稃均无芒.42.野黍属(Eriochloa Kunth) 37、所有内外稃均为膜质或透明,较其颖为簿。 44、小穗具 2 花,下生小花常退化,而第一颖通常最长。 44、小穗为两性,或成熟小穗与不孕小穗同时混生于穗轴上。 45、小穗均可成熟,同形状相同,否则每对中有柄小穗可成熟系两 性或雌性并具长芒,无柄小穗至少在总状花序的基部者,则不 育而无芒。 46、穗轴延续而无关节,小穗由其上脱落. .43.白茅属(Imperata Cyrillo) 46、穗轴具关节.44.大油芒属(Spodiopogon Trin) 45、小穗并非都能成熟,形状亦不相同,每对中的无柄小穗成熟, 而有柄小穗则不孕,形成异性对,如无柄小穗亦不孕时,则形 成同性对。 47、穗轴节间和小穗柄粗短,呈三棱形,但在荩草属中为细长 形。 48、成熟花的外稃有芒或无芒;穗轴节间和小穗柄通常具长 毛或纤毛.45.荩草属(Arthraxon Beauv.) 48、成熟花的外稃无芒;穗轴节间无毛或稀具长毛。 47、穗轴间和小穗通常细长,有时变粗或于其上端肿胀。 49、总状花序呈园锥状或伞房及指状排列,稀单生。 50、无柄小穗的第一颖最后变坚硬,其下部有光泽;花 序为展开的园锥花序. 46. 高粱属( Sorghum

Adanson) 50、无柄小穗的第一颗草质或厚纸质,其下部不具光泽, 花序呈指状总状花序. 47.孔颖草属(Bothriehloa Kuntze 49、总状花序李生或单生,稀呈指状排列。 51、成熟小德呈园柱形,其第一颖内卷而具有园形的 边绿. 48.管属(Themeda Forskal) 5引、成熟小穗背部压扁或近于呈细长形,其第一颗的 两侧通常向内折迭,而于上部具2脊. .49.须芒草属(Andropogon L.) 1、赖草属(Ameurolepidium) (1)叶翠兰色:外稃背面光滑,端尖,不延伸成短芒. .险草(A.Chinense) (2)叶绿色:外稃背面密生柔毛,先端延伸成短芒.2赖草(A.dasystachys》 (一人、羊草(A.Chinense Kitagava)。别名草: 形态: 茎簇生,高40一80厘米,叶宽展,表面兰绿色,幼时有毛,长40一50厘米,宽5一8 毫米:穗状花序,长8一15厘米。下部小穗稍间断,总轴棱上有缘毛。小穗每节单生,有时 对生,长1一2厘米,具4一8花,颗披针状锥形,光滑,瑞尖锐成很短芒尖,长7一10毫米 具单脉,外程长圆形披针状。背面光滑,中脉特显,端尖无芒,少数具极短芒:内稃近等长, 上部带缘毛。 分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各省,东北、内蒙东部最多:其次在甘肃、新疆、山西、河北北 部均有它的分布。根茎强韧,多年生,耐生于险地,繁殖力强,耐放牧。 利用 为优良牧草,宜放牧亦适宜割制干草,各种放牧牲帝均喜采食,结籽率低。 (一)赖草(A.dasystachys chui)。别名:老技硷,厚穗技硷草。 形态: 多年生根茎性草,株高50一110厘米,少数从生。须根发达,有强大的地下茎。杆粗直 节明显,叶片粗糙,脉明显,叶舌膜质,全缘:穗状花序圆柱形,长约15一19厘米, 下部穗之间呈间断状:每穗节着生2一4小穗,每小穗7一9花。两颖针状等长,基部 连结,外程较内程略长。披针形。先端着3毫米的针芒,内程脊有锯齿,先端呈现二 裂。 分布 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各地分布很广。除沙丘、沙地外,各种草原都有分布。 利用: 产量高,适应性强,牛、马、骆驼全年喜食。羊在幼嫩时采食。因采种容易,可引入 栽培。 2、披险草属(Clinelymus)
Adanson) 50、无柄小穗的第一颖草质或厚纸质,其下部不具光泽, 花序呈指状总状花序. .47.孔颖草属(Bothriehloa Kuntze) 49、总状花序挛生或单生,稀呈指状排列。 51、成熟小穗呈园柱形,其第一颖内卷而具有园形的 边绿.48.管属(Themeda Forskal) 51、成熟小穗背部压扁或近于呈细长形,其第一颖的 两侧通常向内折迭,而于上部具 2 脊. .49.须芒草属(Andropogon L.) 1、赖草属(Ameurolepidium) (1)叶翠兰色:外稃背面光滑,端尖,不延伸成短芒./硷草(A.Chinense); (2)叶绿色:外稃背面密生柔毛,先端延伸成短芒.2 赖草(A.dasystachys) (一)、羊草(A.Chinense Kitagava)。别名硷草: 形态: 茎簇生,高 40—80 厘米,叶宽展,表面兰绿色,幼时有毛,长 40—50 厘米,宽 5—8 毫米;穗状花序,长 8—15 厘米。下部小穗稍间断,总轴棱上有缘毛。小穗每节单生,有时 对生,长 1—2 厘米,具 4—8 花,颖披针状锥形,光滑,端尖锐成很短芒尖,长 7—10 毫米, 具单脉,外稃长圆形披针状。背面光滑,中脉特显,端尖无芒,少数具极短芒;内稃近等长, 上部带缘毛。 分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各省,东北、内蒙东部最多;其次在甘肃、新疆、山西、河北北 部均有它的分布。根茎强韧,多年生,耐生于硷地,繁殖力强,耐放牧。 利用: 为优良牧草,宜放牧亦适宜割制干草,各种放牧牲畜均喜采食,结籽率低。 (一) 赖草(A.dasystachys chui)。别名:老披硷,厚穗披硷草。 形态: 多年生根茎性草,株高 50—110 厘米,少数丛生。须根发达,有强大的地下茎。杆粗直, 节明显,叶片粗糙,脉明显,叶舌膜质,全缘;穗状花序圆柱形,长约 15—19 厘米, 下部穗之间呈间断状;每穗节着生 2—4 小穗,每小穗 7—9 花。两颖针状等长,基部 连结,外稃较内稃略长。披针形。先端着 3 毫米的针芒,内稃脊有锯齿,先端呈现二 裂。 分布: 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各地分布很广。除沙丘、沙地外,各种草原都有分布。 利用: 产量高,适应性强,牛、马、骆驼全年喜食。羊在幼嫩时采食。因采种容易,可引入 栽培。 2、披硷草属(Clinelymus):

1、花序直立,小穗颖长10一15毫米。外程上芒长10一18毫米, .(1)披险草: 2、花序成熟时弯曲,颖较小穗最下一花的外稃短 .(2)老芒麦。 (I)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ez)Nevski)。别名:直穗大麦草、野麦子 形态: 株高60一120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茎杆粗状:叶片狭长,端尖,长8一18厘米,阔 3一6厘米,上面粗糙,下面光滑。叶舌短,无叶耳:叶鞘紧包过节:穗状花序顶生、直立、 穗长12一20厘米,多数小穗花密生。全穗有27穗节,下部穗节之间较其它的节间长:每穗 节生2一5个小穗,小魏长10一15毫米,只3一4个花:颖等长,线状被针形,有5脉,指 尖或具短芒:外程长7一10毫米。背面有毛,边缘有纤毛。顶生8一18毫米稍向外曲的芒, 内程二脉,边缘内卷。 (2)老芒麦(Clinelymus sibiricus(L)Nevski) 别名:垂穗大麦草,西伯利亚野麦。 形态: 株高60一80厘米,杆丛生。叶片平滑或有时具毛,叶长10一20厘米,宽59毫米 无叶耳,叶舌短。穗状花序疏松,直立或下垂,长10一25厘米,全穗约15一25个穗节,绿 色或带褐色。小穗具3一4花,穗轴平滑或粗随:小穗成对,簇生于节上,颗比小穗短,其 长为最下小花外程的1/4或2/3(长约4一5毫米),先端常具有长1一5毫米的芒,具有显著 的三脉:外程长7一12毫米,狭披针形,通常五脉,全部密生微毛:芒长1.5一2厘米,微 外曲:内稃同长,中部以上具缘毛。 3、针茅属(Sipa) 1.外程顶端关节处无毛,外程长10一12毫米.针茅: 2.外程顶端关节处周用生有短毛,外程长12一14毫米,芒长达18厘米.贝加尔针茅 (1).针茅(Stipa capittata L): 别名:长芒羽茅。 形态: 多年生密从状草,茎从生,高60一90厘米,叶狭长、卷曲、粗涩有毛,叶鞘光滑无毛 叶舌披针形:圆锥花序极狭,通常包于大形的鞘内。花序无分枝及花梗均甚短,小穗白色、 透明:颖略相等,狭披针形,先端为长尖形:内含一花:外程上面光滑,下面脉上有短柔毛 芒极长,约14厘米以上,光滑无毛,芒具二回朦曲扭转,基部呈螺旋状扭转至中部向一侧 弯曲:内程光滑。种子针状,黄褐色。 (2).狼针草(S.baicalensis Rosliev) 别名:贝加尔针茅。 形态 多年生,丛状草,基部密生分蘖并宿存枯萎的叶鞘。高50一100厘米,叶鞘光滑,下 部者通常长于节间:叶片纵卷成细长线形,基生者长20一30厘米,上面被微毛。圆锥花序 基部通包藏于叶鞘中,长20一50厘米,分枝细弱,直向上升。小穗灰绿色或变紫褐色:颖 几等长,膜质,先端丝状,长25一30毫米:外程长12-一14毫米,基盘尖锐,长约4毫米。 密生柔毛:芒两回膝曲扭转,光滑无毛,芒长约18厘米,内程二脉,无脊
1、 花序直立,小穗颖长 10—15 毫米。外稃上芒长 10—18 毫米,.(1)披硷草; 2、 花序成熟时弯曲,颖较小穗最下一花的外稃短.(2)老芒麦。 (1) 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 (Turcz)Nevski)。别名:直穗大麦草、野麦子。 形态: 株高 60—120 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茎杆粗状;叶片狭长,端尖,长 8—18 厘米,阔 3—6 厘米,上面粗糙,下面光滑。叶舌短,无叶耳;叶鞘紧包过节;穗状花序顶生、直立、 穗长 12—20 厘米,多数小穗花密生。全穗有 27 穗节,下部穗节之间较其它的节间长;每穗 节生 2—5 个小穗,小穗长 10—15 毫米,具 3—4 个花;颖等长,线状披针形,有 5 脉,端 尖或具短芒;外稃长 7—10 毫米。背面有毛,边缘有纤毛。顶生 8—18 毫米稍向外曲的芒, 内稃二脉,边缘内卷。 (2)老芒麦(Clinelymus sibiricus(L)Nevski) 别名:垂穗大麦草,西伯利亚野麦。 形态: 株高 60—80 厘米,杆丛生。叶片平滑或有时具毛,叶长 10—20 厘米,宽 5—9 毫米, 无叶耳,叶舌短。穗状花序疏松,直立或下垂,长 10—25 厘米,全穗约 15—25 个穗节,绿 色或带褐色。小穗具 3—4 花,穗轴平滑或粗糙;小穗成对,簇生于节上,颖比小穗短,其 长为最下小花外稃的 1/4 或 2/3(长约 4—5 毫米),先端常具有长 1—5 毫米的芒,具有显著 的三脉;外稃长 7—12 毫米,狭披针形,通常五脉,全部密生微毛;芒长 1.5—2 厘米,微 外曲;内稃同长,中部以上具缘毛。 3、 针茅属(Stipa): 1.外稃顶端关节处无毛,外稃长 10—12 毫米.针茅; 2. 外稃顶端关节处周围生有短毛,外稃长 12—14 毫米,芒长达 18 厘米.贝加尔针茅。 (1).针茅(Stipa capittata L): 别名:长芒羽茅。 形态: 多年生密从状草,茎从生,高 60—90 厘米,叶狭长、卷曲、粗涩有毛,叶鞘光滑无毛, 叶舌披针形;圆锥花序极狭,通常包于大形的鞘内。花序无分枝及花梗均甚短,小穗白色、 透明;颖略相等,狭披针形,先端为长尖形;内含一花;外稃上面光滑,下面脉上有短柔毛, 芒极长,约 14 厘米以上,光滑无毛,芒具二回膝曲扭转,基部呈螺旋状扭转至中部向一侧 弯曲;内稃光滑。种子针状,黄褐色。 (2).狼针草(S.baicalensis Rosliev): 别名:贝加尔针茅。 形态: 多年生,丛状草,基部密生分蘖并宿存枯萎的叶鞘。高 50—100 厘米,叶鞘光滑,下 部者通常长于节间;叶片纵卷成细长线形,基生者长 20—30 厘米,上面被微毛。圆锥花序 基部通包藏于叶鞘中,长 20—50 厘米,分枝细弱,直向上升。小穗灰绿色或变紫褐色;颖 几等长,膜质,先端丝状,长 25—30 毫米;外稃长 12—14 毫米,基盘尖锐,长约 4 毫米, 密生柔毛;芒两回膝曲扭转,光滑无毛,芒长约 18 厘米,内稃二脉,无脊

4.芨芨草属(Achna therum) (I)芨芨草(A.splendens(Trin)Nevski): 形态: 多年生密从性草,成大从。杆粗状,实心,上部中空,高50厘米至2.5米,叶舌长10 毫米。叶厚而粗糙,叶背面具有凹凸多条棱脊:圆锥花序塔形,分枝半轮生状,第小穗一花, 通常具短梗:须长圆形,披针形,二枚不等长:外程端一裂,与内程上都具长柔毛,芒微直 或略弯,长5一10毫米。 5、冰草属(A.gropyron〉 (1)、冰草(A.cristatum(L)Gaertn) 形态 株高45一60厘米,茎丛生直立,叶长56厘米,有的可达10多厘米。叶精紧密而光 滑,叶舌环形、较短:叶面粗糙,叶耳短而尖锐,穗状花序长6一8厘米,小穗无柄,着生 于花轴两侧,排列整齐成蓖齿状,每小穗有花三、四枚,颖二片舟形常具二脊或一脊:第一 颖长2一3毫米,第二颖长3一4毫米,内面有毛,具长2一3毫米三芒:外程舟形,长5一7 毫米,背面密生长毛,有缘毛,端具长1.7一2.5毫米之芒,颗果呈圆筒形。 6、隐子草属(Cleistogenes) (I)糙隐子草(C.Squarrosa(Trin)Keng) 形态: 株高12一30厘米,茎光滑,有多节,叶椭长于节间,无毛,层层包裹直达花底基部 叶舌为一圈很短的纤毛:叶片通常内卷、粗涩,长36厘米,基部宽1一2毫米:圆锥花月 狭窄,长4一7厘米,宽5一10毫米分枝单生,各枝疏生2一5小穗,小穗长5一7毫米(芒 除外),含2一3小花,绿色或带紫色,颜诵常无毛,脊上粗错,外颜长1一2章米,内桶长 3一5毫米:外程披针形, 具2一5脉,近边缘处常具柔毛,先端微二裂。主脉通常延伸成短 芒,基盘具短毛:内程狭窄,与外程等长或稍长,其脊延伸成长约1毫米的短芒 7、鸭茅属(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 别名:鸡脚草。 形态 株高60一120厘米,茎基部斜上,扁平形,上部直立:叶扁平,细线形,叶鞘上部数 公分处开裂,一般不包节,无叶耳叶,舌为透明的膜质,尖圆形圆雏花序,穗轮略成蛇形状 弯曲,若生小穗枝的一侧有沟陷,每穗节仅着生一小穗枝,小穗枝上更有重复3一4次的小 分枝,小枝的末端密集骤生3一4个小穗,成鸡脚形的小穗族:小穗为压扁的小卵形,长约 4一6毫米,具有4一5朵小花,最上一朵不孕。颖一对,厚膜状,技针形,长约5毫米,背 面中央部作龙骨状突起,沿突起处具有细锯齿:边缘为膜质而透明,先端尖锐具约1毫米之 芒。内稃长圆状,膜质,长约4毫米。种子为须果,长卵形,黄褐色。 8、雀麦草属(无芒雀麦)(Bromu sinermis Leyss) 形态 杆直立,高45一100厘米,全株无毛或仅在节下部有毛。叶片披针形,向上渐尖,长7 一25厘米,宽5一10毫米,通常无毛,质地较硬。叶鞘紧密包茎,闭合而于近鞘口处裂开。 无叶耳、叶舌硬质,长1一2毫米。顶生圆推花序,长10一20厘米,小枝直立或下垂。开花 时散开,小穗长2一2.5厘米,宽4一5毫米,有小花4一8枚。颖二片 大小不等, 腕质不 脱落,狭而锐。内稃较外稃短而窄,薄膜状,常与种子粘合,种子为深褐色颖果,狭长船形。 9、狐茅草(Festuca)
4.芨芨草属(Achna therum) (1) 芨芨草(A.splendens(Trin)Nevski): 形态: 多年生密丛性草,成大丛。杆粗状,实心,上部中空,高 50 厘米至 2.5 米,叶舌长 10 毫米。叶厚而粗糙,叶背面具有凹凸多条棱脊;圆锥花序塔形,分枝半轮生状,第小穗一花, 通常具短梗;颖长圆形,披针形,二枚不等长;外稃端二裂,与内稃上都具长柔毛,芒微直 或略弯,长 5—10 毫米。 5、 冰草属(A.gropyron) (1)、冰草(A.cristatum(L)Gaertn) 形态: 株高 45—60 厘米,茎丛生直立,叶长 5—6 厘米,有的可达 10 多厘米。叶鞘紧密而光 滑,叶舌环形、较短;叶面粗糙,叶耳短而尖锐,穗状花序长 6—8 厘米,小穗无柄,着生 于花轴两侧,排列整齐成蓖齿状,每小穗有花三、四枚,颖二片舟形常具二脊或一脊;第一 颖长 2—3 毫米,第二颖长 3—4 毫米,内面有毛,具长 2—3 毫米三芒;外稃舟形,长 5—7 毫米,背面密生长毛,有缘毛,端具长 1.7—2.5 毫米之芒,颖果呈圆筒形。 6、 隐子草属(Cleistogenes) (1)糙隐子草(C.Squarrosa (Trin)Keng) 形态: 株高 12—30 厘米,茎光滑,有多节,叶鞘长于节间,无毛,层层包裹直达花底基部; 叶舌为一圈很短的纤毛;叶片通常内卷、粗涩,长 3—6 厘米,基部宽 1—2 毫米;圆锥花序 狭窄,长 4—7 厘米,宽 5—10 毫米分枝单生,各枝疏生 2—5 小穗,小穗长 5—7 毫米(芒 除外),含 2—3 小花,绿色或带紫色,颖通常无毛,脊上粗糙,外颖长 1—2 毫米,内颖长 3—5 毫米;外稃披针形,具 2—5 脉,近边缘处常具柔毛,先端微二裂。主脉通常延伸成短 芒,基盘具短毛;内稃狭窄,与外稃等长或稍长,其脊延伸成长约 1 毫米的短芒。 7、 鸭茅属(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 别名:鸡脚草。 形态: 株高 60—120 厘米,茎基部斜上,扁平形,上部直立;叶扁平,细线形,叶鞘上部数 公分处开裂,一般不包节,无叶耳叶,舌为透明的膜质,尖圆形圆锥花序,穗轮略成蛇形状 弯曲,着生小穗枝的一侧有沟陷,每穗节仅着生一小穗枝,小穗枝上更有重复 3—4 次的小 分枝,小枝的末端密集骤生 3—4 个小穗,成鸡脚形的小穗簇;小穗为压扁的小卵形,长约 4—6 毫米,具有 4—5 朵小花,最上一朵不孕。颖一对,厚膜状,披针形,长约 5 毫米,背 面中央部作龙骨状突起,沿突起处具有细锯齿;边缘为膜质而透明,先端尖锐具约 1 毫米之 芒。内稃长圆状,膜质,长约 4 毫米。种子为颖果,长卵形,黄褐色。 8、 雀麦草属(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 形态: 杆直立,高 45—100 厘米,全株无毛或仅在节下部有毛。叶片披针形,向上渐尖,长 7 —25 厘米,宽 5—10 毫米,通常无毛,质地较硬。叶鞘紧密包茎,闭合而于近鞘口处裂开。 无叶耳、叶舌硬质,长 1—2 毫米。顶生圆锥花序,长 10—20 厘米,小枝直立或下垂。开花 时散开,小穗长 2—2.5 厘米,宽 4—5 毫米,有小花 4—8 枚。颖二片,大小不等,膜质不 脱落,狭而锐。内稃较外稃短而窄,薄膜状,常与种子粘合,种子为深褐色颖果,狭长船形。 9、 狐茅草(Festuca)

绵羊狐茅(Festuca ovina L) 别名:羊茅、酥油草 形态: 株高15一60厘米。须根系,无地下茎,分蘖力强。叶片淡绿色,细而坚硬,向内包卷, 自株体基部丛密生出,下部叶片长5一15厘米,较茎生叶为长,叶鞘不闭合,此为与红狐茅 不同之点。圆锥花序短而狭,常生于一侧,颜稀疏,分枝倾斜,常常下垂,长5一0厘米 小穗长5一7.5毫米,浅绿色,两侧扁,含35枚小花,顶生小花不孕,花轴的关节生在花 间。颖不等长,有脊,获而尖。内颗常有一脉,外颖三脉,外稃背圆,尤以基部为明显。端 尖,光滑或稍粗,3一7脉,长3一4毫米,顶端渐尖成1一3毫米长之短芒,内程和外程差 不多大小
绵羊狐茅(Festuca ovina L) 别名:羊茅、酥油草 形态: 株高 15—60 厘米。须根系,无地下茎,分蘖力强。叶片淡绿色,细而坚硬,向内包卷, 自株体基部丛密生出,下部叶片长 5—15 厘米,较茎生叶为长,叶鞘不闭合,此为与红狐茅 不同之点。圆锥花序短而狭,常生于一侧,颇稀疏,分枝倾斜,常常下垂,长 5—10 厘米。 小穗长 5—7.5 毫米,浅绿色,两侧扁,含 3—5 枚小花,顶生小花不孕,花轴的关节生在花 间。颖不等长,有脊,狭而尖。内颖常有一脉,外颖三脉,外稃背圆,尤以基部为明显。端 尖,光滑或稍粗,3—7 脉,长 3—4 毫米,顶端渐尖成 1—3 毫米长之短芒,内稃和外稃差 不多大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五 豆科牧草的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草地学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东灵山地区的主要植物名录(种).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草地学野外实习指导.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牧草的生产与加工.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草地资源.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草地的放牧利用.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草地生态学基础.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毛培胜).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Grassland Science(含实习).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九章 水禽生产 waterfowls.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家禽的品种和育种.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人工孵化.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十章 禽场的卫生与防疫.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养鸡场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pdf
- 《家禽学》课程电子教案(讲稿)第七章 肉鸡生产.pdf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三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二 牧草种子净度分析.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doc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禾本科牧草的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豆科牧草的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豆科牧草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禾本科牧草形态学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牧草种子净度分析.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牧草种子形态识别.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牧草种子发芽率测定.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草地生态学基础 第三节 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草地生态学基础 第三节 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草地资源.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第五节 草地施肥 第六节 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 第七节 草地鼠虫害防除.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草地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草地植物与环境 第二节 植物的生活型.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草地的放牧利用.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ppt
- 《草地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第一节 草地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 第二节 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第三节 草地复壮及补播 第四节 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