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51
文件大小:7.8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病理学各论SystematicPathology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病理科

病 理 学 各 论 Systematic Pathology 传 染 病 Infectious Disease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病理科

一.概述:1.20世纪人类征服传染病成就最辉煌:消灭天花消灭麻风、脊髓灰质炎也为期不远;遏制白喉、人麻疹、百日咳、石破伤风等多种抗生素的问世;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2.人类征服传染病的道路依然曲折漫长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第一杀手;全球近60亿人当中约有半数受到传染病的威胁超级瘟疫---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困扰人类

一 .概述: 1. 20世纪人类征服传染病成就最辉煌: * 消灭天花. * 消灭麻风、脊髓灰质炎也为期不远; * 遏制白喉、麻疹、百日咳、破伤风等; * 多种抗生素的问世; * 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 2. 人类征服传染病的道路依然曲折漫长 *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第一杀手; * 全球近60亿人当中约有半数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 超级瘟疫-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困扰人类

3.人类正面临传染病长期而严峻的挑战似乎已被征服的传染病重新出现:TB、STD有些疾病的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近28年中又发现了40多种新的传染病其中包括艾滋病、埃波拉出血热等社会因素也制约人类征服传染病的进程交通10亿多人生活极度贫困、城市化、与旅行

3.人类正面临传染病长期而严峻的挑战。 * 似乎已被征服的传染病重新出现: TB、STD * 有些疾病的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 * 近28年中又发现了40多种新的传染病: 其中包括艾滋病、埃波拉出血热等 * 社会因素也制约人类征服传染病的进程: 10亿多人生活极度贫困、城市化、交通 与旅行

(WHO)1990年全世界主要传染病估计死亡人数6,900,000意性呼吸道撼染4,200,000腹泻性疾病3,300,000结核病疮疾1,000,000-2,000,000肝炎1,000,000-2,000,000麻220,000疹200,000细菌性脑膜炎200,000血吸虫病100,000百日咳.50,000-60,000蝴虫病阿米巴病40,000-60,00035,000狂犬病30, 000黄热病20, 000+非洲锥虫病--Science256:1135.1992

1990年全世界主要传染病估计死亡人数(WHO) 急性呼吸道感染 6,900,000 腹泻性疾病 4,200,000 结核病 3,300,000 疟 疾 1,000,000-2,000,000 肝 炎 1,000,000-2,000,000 麻 疹 220,000 细菌性脑膜炎 200,000 血吸虫病 200,000 百日咳. 100,000 蛔虫病 50,000-60,000 阿米巴病 40,000-60,000 狂犬病 35,000 黄热病 30,000 非洲锥虫病 20,000+ -Science 256:1135,1992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人体大三因素:病原体所处环境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变特征:定位明确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原微生物细菌:TB、Leprosy、TyphoidFever等病毒 :HBV、HIV、HPV、Hantaanvirus等其他: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三因素: 病原体 人 体 所处环境 *三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变特征:定位明确的炎症性疾病 ※.主要病原微生物: 细菌:TB、Leprosy、Typhoid Fever等; 病毒:HBV、HIV、HPV、Hantaan virus等; 其他: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第一节结核病(Tuberculosis)一.概述WHO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结核病患者500万(患病人数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其中200万有传染性。80%分布于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年龄15-54岁。青年人头号杀手死亡人数仍达每年15万.耐药率达46%约1/3人口(4亿感染结核杆菌未来十年发病人数约3000万

第一节 结核病 (Tuberculosis) 一 .概述 WHO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现有结核病患者500万(患病人数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 其中200万有传染性。80%分布于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 年龄15-54岁。青年人头号杀手 死亡人数仍达每年15万. 耐药率达46% 约1/3人口(4亿)感染结核杆菌。 未来十年发病人数约3000万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一)病因:牛型)病原菌:结核杆菌(人型、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经消化道极少数经皮肤伤口传染

(一)病因: 病原菌 : 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 少数经消化道, 极少数经皮肤伤口传染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结核杆菌染色

结核杆菌染色

(二)致病性:与菌体含有脂质有关蛋白质和多糖类等成份1·脂质:糖脂一→其衍生物一→叫索状因子工蜡质D一→加强抗原性一剧烈变态反应2:蛋白质:①具有抗原性,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②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一强有力的免疫反应3.多糖类:引起中性白细胞浸润,可能做为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

(二)致病性: 与菌体含有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等成份 有关。 1.脂质:糖脂→其衍生物→叫索状因子 ↓ 蜡质D→加强抗原性→剧烈变态反应 2.蛋白质: ①具有抗原性,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②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强有力的免疫反应 3.多糖类:引起中性白细胞浸润,可能做为半抗 原参与免疫反应

(三)机理:1·免疫反应:细胞免疫为主TLC受结核菌刺激后一→致敏TLC→释放各种淋巴因子一使巨噬细胞移向结核菌一在局部停留、集聚、增殖一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结核杆菌的能力V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2.变态反应(IV型变态反应①有助于消灭入侵的结核菌②造成组织严重坏死和破坏,削弱局部抵抗力

(三)机理: 1.免疫反应:细胞免疫为主 TLC受结核菌刺激后→致敏TLC →释放各种 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移向结核菌→在 局部 停留、集聚、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结核杆菌的能力。 2.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 ①有助于消灭入侵的结核菌 ②造成组织严重坏死和破坏,削弱局部抵抗力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