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十二 消化系统疾病(一)

实习十二消化系统疾病(一)大体标本镜下标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亚急性黄色肝菱缩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变(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门脉性肝硬变[实习目的]1.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体形态表现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大体与镜下形态特征3.掌握急性普通型肝炎的镜下形态特点4.掌握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大体与急性重型肝炎的镜下形态特点5.了解肝硬变的类型与继发病变6.掌握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肝硬变的大体形态特征与门脉性肝硬变镜下特征[大体标本]1:活检81-1903号(总编号62)病历摘要:男性,34岁,胃痛、呕血二天,黑便一天。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幽门部小弯区粘膜皱壁消失,表面呈颗粒状,部分区微隆起的颗粒中央见脐状凹陷。病理诊断:2.户检396号(总编号63)病历摘要:男性,23岁。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死于胃出血。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幽门部小弯上见一直径约1.5cm的溃疡,其边缘略降起,底部粗糙有出血与灰黄色坏死组织附着,溃疡切面其底部达外膜:②溃疡周围粘膜皱壁浅平、大部分消失,表面呈颗粒状。病理诊断:3.活检5484号(总编号63)病历摘要:男性,44岁,暖气、反酸、上腹部烧灼感,反复发作四年余。近二周上述症状加重,且有呕血、黑便。临床诊断:胃溃疡并发出血。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圆形溃疡,直径为1cm,溃疡边缘整齐,状似刀割,溃疡底部平坦,被覆少许灰白色渗出物;②溃疡周围粘膜皱壁消失。病理诊断:4:活检8178号(总编号63)
实习十二 消化系统疾病(一) 大体标本 镜下标本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普通型肝炎 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急性重型肝炎 肝硬变(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 门脉性肝硬变 [实习目的] 1.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体形态表现 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大体与镜下形态特征 3.掌握急性普通型肝炎的镜下形态特点 4.掌握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大体与急性重型肝炎的镜下形态特点 5.了解肝硬变的类型与继发病变 6.掌握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肝硬变的大体形态特征与门脉性肝硬变镜下特征 [大体标本] 1.活检 81-1903 号(总编号 62) 病历摘要:男性,34 岁,胃痛、呕血二天,黑便一天。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幽门部小弯区粘膜皱壁消失,表面呈颗粒状,部分区 微隆起的颗粒中央见脐状凹陷。 病理诊断: 2.尸检 396 号(总编号 63) 病历摘要:男性,23 岁。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死于胃出血。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幽门部小弯上见一直径约 1.5cm 的溃疡,其边缘略 隆起,底部粗糙有出血与灰黄色坏死组织附着,溃疡切面其底部达外膜;②溃疡周围粘 膜皱壁浅平、大部分消失,表面呈颗粒状。 病理诊断: 3.活检 5484 号(总编号 63) 病历摘要:男性,44 岁,嗳气、反酸、上腹部烧灼感,反复发作四年余。近二周上述 症状加重,且有呕血、黑便。临床诊断:胃溃疡并发出血。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圆形溃疡,直径为 1cm,溃疡边缘整 齐,状似刀割,溃疡底部平坦,被覆少许灰白色渗出物;②溃疡周围粘膜皱壁消失。 病理诊断: 4.活检 8178 号(总编号 63)

病历摘要:男性,成人,间歇性上腹痛三年,呕血、黑便三天,血色素4.4g。临床诊断:胃溃疡合并出血。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类圆形溃疡,直径约1cm,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溃疡深达肌层;②溃疡周围粘膜皱呈放射状向溃疡中心集中。病理诊断:5.户检79号(总编号64)病史不详观察要点:①标本为部开的部分胃,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二个溃疡,一个为长圆形,长径2cm,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溃疡深达肌层;另一个于幽门环肌附近约黄豆大溃疡已穿孔;②胃幽门部粘膜皱壁消失,表面呈颗粒状。病理诊断:6.活检83-332号(总编号*63)病历摘要:男性,42岁,病史不详。临床诊断:胃溃疡。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圆形溃疡,直径约1cm,深0.4cm,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周围粘膜皱充血并向溃疡集中。病理诊断:7.活检1815号(总编号*63)病史不详观察要点:标本为部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直径约1.2cm类圆形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坦,较深,周围粘膜皱略向溃疡集中,周围部分区胃粘膜浅平,皱消失。病理诊断:8.活检80-1403号(总编号*64)病历摘要:男性,40岁,平时有胃病史,有腹痛、恶心、呕吐表现。本次入院后查体:板状腹,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临床诊断:腹痛待查。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表面光滑、灰红色。胃体部粘膜皱完好,幽门区较平坦:十二指肠前壁有一不规则穿孔,约1×0.6cm大小,周围粘膜组织呈放射状。病理诊断:9.活检78-1423号(总编号64)病历摘要:女性,28岁,患者反复呕吐,柏油样便半年,今突然呕血伴休克。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观察要点:①标本为部开之胃、十二指肠球部,幽门环以上见一溃疡(因临床取材后缝合,其形状近长方形),底部较平坦;②幽门环以下,胃窦及体部粘膜皱浅平消失,部分区呈颗粒状(为何病变?);③十二指肠区浆膜面粗糙,纤维性粘连。病理诊断:10.活检77-1719号(总编号*64)病历摘要:男性,38岁,以往有胃病史,今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查体:板状腹,压痛、反跳痛。临床诊断:胃穿孔。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表面较光滑,十二指肠前壁有一不规则溃疡穿孔约1cm大小:②幽门部胃粘膜皱浅平呈粗颗粒状。病理诊断:11.户检491号(总编号72)病历摘要:男,2岁半,自生后两天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同时伴腹胀。二月前有低热、烦燥、腹胀加剧,吐咖啡色样物,呼吸困难,抽搐。临床诊断:黄疽待查。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脏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厚度变薄,重量减轻,重152g(同龄
病历摘要:男性,成人,间歇性上腹痛三年,呕血、黑便三天,血色素 4.4g。 临床诊断:胃溃疡合并出血。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类圆形溃疡,直径约 1cm,溃疡边缘 整齐,底部平坦,溃疡深达肌层;②溃疡周围粘膜皱襞呈放射状向溃疡中心集中。 病理诊断: 5.尸检 79 号(总编号 64) 病史不详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二个溃疡,一个为长圆形, 长径 2cm,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溃疡深达肌层;另一个于幽门环肌附近约黄豆大 溃疡已穿孔;②胃幽门部粘膜皱壁消失,表面呈颗粒状。 病理诊断: 6. 活检 83-332 号(总编号 *63) 病历摘要:男性,42 岁,病史不详。临床诊断:胃溃疡。 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圆形溃疡,直径约 1cm,深 0.4cm,边缘 整齐,底部平坦,周围粘膜皱襞充血并向溃疡集中。 病理诊断: 7. 活检 1815 号(总编号 *63) 病史不详 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胃小弯处有一直径约 1.2cm 类圆形溃疡,边缘整齐, 底部平坦,较深,周围粘膜皱襞略向溃疡集中,周围部分区胃粘膜浅平,皱襞消失。 病理诊断: 8. 活检 80-1403 号(总编号 *64) 病历摘要:男性,40 岁,平时有胃病史,有腹痛、恶心、呕吐表现。本次入院后查体: 板状腹,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临床诊断:腹痛待查。 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表面光滑、灰红色。胃体部粘膜皱襞完好,幽门区较 平坦;十二指肠前壁有一不规则穿孔,约 1×0.6cm2 大小,周围粘膜组织呈放射状。 病理诊断: 9. 活检 78-1423 号(总编号 64) 病历摘要:女性,28 岁,患者反复呕吐,柏油样便半年,今突然呕血伴休克。临床诊 断: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之胃、十二指肠球部,幽门环以上见一溃疡(因临床取材后缝 合,其形状近长方形),底部较平坦;②幽门环以下,胃窦及体部粘膜皱襞浅平消失, 部分区呈颗粒状(为何病变?);③十二指肠区浆膜面粗糙,纤维性粘连。 病理诊断: 10. 活检 77-1719 号(总编号 *64) 病历摘要:男性,38 岁,以往有胃病史,今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查体:板状 腹,压痛、反跳痛。临床诊断:胃穿孔。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剖开的部分胃,表面较光滑,十二指肠前壁有一不规则溃疡穿孔, 约 1cm 大小;②幽门部胃粘膜皱襞浅平呈粗颗粒状。 病理诊断: 11.尸检 491 号(总编号 72) 病历摘要:男,2 岁半,自生后两天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同时伴腹胀。二月前有低 热、烦燥、腹胀加剧,吐咖啡色样物,呼吸困难,抽搐。临床诊断:黄疸待查。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脏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厚度变薄,重量减轻,重 152g(同龄

重量为164.6g);②表面呈细颗粒状,浅黄褐色,质软;③切面小叶界限不清,浅黄褐色,可见许多栗粒大颗粒,部分呈棕黄红色,部分呈黄绿色。病理诊断:12.户检970号(总编号*72)病历摘要:男性,11月,患儿受凉感冒后出现全身黄染,尿黄,精神差。临床诊断:暴发型重症肝炎。观察要点:标本为肝脏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表面部分区被膜皱缩,淡黄褐色,质软。切面不平,部分区略凹陷,灰黄色,少数区因出血而呈黑褐色。病理诊断:13.户检48号(总编号*73)病史不详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浅黄色结节,结节隆起不明显:②切面同上,右叶褐色处为肝淤血。病理诊断:14.尸检121号(总编号*73)病历摘要:女,8岁,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半月余,小便色深似浓茶,皮肤黄染。住院后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虹、发热、腹水、腹壁静脉怒张,意识不清、昏迷。临床诊断:肝硬变,肝昏迷。观察要点: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重500g(同龄重736g),表面呈弥漫性结节状隆起,大小不等,多为米粒至高梁米大,浅黄色,肝脏质地较硬;②切面可见无数圆形的岛屿状结节,大小与表面的结节相似,弥漫地分布于全肝,小结节周围由增生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病理诊断:15.户检80号(总编号74)病历摘要:男性,29岁,五年前觉左上腹有一鸡蛋大包块,无不适,一年后因受凉,发烧,全身出现黄疽,腹胀,下肢浮肿,间断性鼻妞,治疗后好转,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过儿次,近来病情加重而入院。临床诊断:①肝硬变:②黄色肝萎缩。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重700g(正常重为1300-1500g),质硬,表面不平,呈结节状,其结节大小极不一致,灰黄色:②切面可见大小极不一致的结节,结节之间纤维间隔较宽。病理诊断:16.73号(总编号75)病历摘要:男,4个月,出生后一月发烧。皮肤巩膜黄染,肝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后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临床诊断:①胆道畸形?②乳儿肝炎合并肝硬变
重量为 164.6g);②表面呈细颗粒状,浅黄褐色,质软;③切面小叶界限不清,浅黄褐 色,可见许多粟粒大颗粒,部分呈棕黄红色,部分呈黄绿色。 病理诊断: 12. 尸检 970 号(总编号 *72) 病历摘要:男性,11 月,患儿受凉感冒后出现全身黄染,尿黄,精神差。临床诊断: 暴发型重症肝炎。 观察要点:标本为肝脏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表面部分区被膜皱缩,淡黄 褐色,质软。切面不平,部分区略凹陷,灰黄色,少数区因出血而呈黑褐色。 病理诊断: 13. 尸检 48 号(总编号 *73) 病史不详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浅黄色结节,结节隆起不明显; ②切面同上,右叶褐色处为肝淤血。 病理诊断: 14. 尸检 121 号(总编号 *73) 病历摘要:女,8 岁,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半月余,小便色深似浓茶,皮肤黄染。住 院后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鼻衄、发热、腹水、腹壁静脉怒张,意识不清、昏迷。临床 诊断:肝硬变,肝昏迷。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重 500g(同龄重 736g), 表面呈弥漫性结节状隆起,大小不等,多为米粒至高梁米大,浅黄色,肝脏质地较硬; ②切面可见无数圆形的岛屿状结节,大小与表面的结节相似,弥漫地分布于全肝,小结 节周围由增生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 病理诊断: 15. 尸检 80 号(总编号 74) 病历摘要:男性,29 岁,五年前觉左上腹有一鸡蛋大包块,无不适,一年后因受凉, 发烧,全身出现黄疸,腹胀,下肢浮肿,间断性鼻衄,治疗后好转,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过几次,近来病情加重而入院。临床诊断:①肝硬变;②黄色肝萎缩。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肝脏体积缩小,重 700g(•正常重为 1300-1500g), 质硬,表面不平,呈结节状,其结节大小极不一致,灰黄色;②切面可见大小极不一 致的结节,结节之间纤维间隔较宽。 病理诊断: 16.73 号(总编号 75) 病历摘要:男,4 个月,出生后一月发烧。皮肤巩膜黄染,肝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 后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临床诊断:①胆道畸形?②乳儿肝炎合并肝硬变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表面不平,呈细颗粒状,较硬:②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绿色颗粒,颗粒之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呈网状结构。病理诊断:17.户检528号(总编号77)病历摘要:男性,59岁,二年前曾患“肝炎”,半年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及浮肿、黄疽,渐加重,终因肝昏迷死亡。临床诊断:①肝癌;②坏死后性肝硬变。观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食管的中、下段,粘膜下静脉曲张、充血,以下段最明显。病理诊断:18.户检81号(总编号77)病历摘要:男性,30岁,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渐加重一月余,继之身体消瘦,出现黄疽,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怒张。临床诊断:肝癌。观察要点:标本为纵行剖开的食管,食管粘膜下静脉曲张、充血,粘膜水肿,散在性粘膜上皮脱落,浅溃疡形成。病理诊断:19.外22号(总编号73)病史不详观察要点:标本为肝的纵剖面,被膜略粗糙,并见大小一致的小结节,略隆起,切面可见与表面相同的细小结节,呈灰白色,结节间隔窄。病理诊断:20.外23号(总编号74)病史不详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剖面,表面呈结节状隆起,质硬,灰黄色:②切面可见大小不一致的结节,小者米粒大,大者直径约2cm,结节间纤维间隔较宽。病理诊断:21.户检731号(总编号*75)病历摘要:女性,2月,以“黄疽40余天”为主诉入院。临床诊断:先天性胆管畸形,胆汁性肝硬变。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大部分肝脏,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淡黄色结节,结节隆起不明显,界限不清:②切面也为界限不清之结节组成,灰黄色。病理诊断:22.户检143号(总编号*75)病历摘要:女性,4月,以“进行性黄疽2月,生后大便发白,面色萎黄”为主诉入院。临床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面可见呈凹陷状,界线不清之大小不一的浅黄色结节,结节隆起不明显。②切面呈浅黄色,也见与表面类似之结节。病理诊断:[镜下标本]32号(户检74-1662号)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上腹痛、反酸、烧心,反复发作七年余,近三日排黑便,便后大汗淋漓,血压下降。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观察要点:①肉眼胃壁缺损处为溃疡:②溃疡底部自内向外可分四层:渗出层:为渗出的白细胞、纤维素、并可见红细胞;坏死层:为红染、无结构物质,可见破碎的细胞核:肉芽组织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组成;疤痕层:纤维组织代替肌层,其中的小动脉内膜增厚:③溃疡中部有一管壁增厚的小动脉,向溃疡面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表面不平,呈细颗粒状,较硬;②切面可见弥漫分 布的绿色颗粒,颗粒之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呈网状结构。 病理诊断: 17.尸检 528 号(总编号 77) 病历摘要:男性,59 岁,二年前曾患“肝炎”,半年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水 及浮肿、黄疸,渐加重,终因肝昏迷死亡。临床诊断:①肝癌;②坏死后性肝硬变。 观察要点:标本为剖开的食管的中、下段,粘膜下静脉曲张、充血,以下段最明显。 病理诊断: 18.尸检 81 号(总编号 77) 病历摘要:男性,30 岁,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渐加重一月余,继之身体消瘦,出 现黄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怒张。临床诊断:肝癌。 观察要点:标本为纵行剖开的食管,食管粘膜下静脉曲张、充血,粘膜水肿,散在 性粘膜上皮脱落,浅溃疡形成。 病理诊断: 19.外 22 号(总编号 73) 病史不详 观察要点:标本为肝的纵剖面,被膜略粗糙,并见大小一致的小结节,略隆起,切 面可见与表面相同的细小结节,呈灰白色,结节间隔窄。 病理诊断: 20. 外 23 号(总编号 74) 病史不详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剖面,表面呈结节状隆起,质硬,灰黄色;②切面可见 大小不一致的结节,小者米粒大,大者直径约 2cm,结节间纤维间隔较宽。 病理诊断: 21. 尸检 731 号(总编号 *75) 病历摘要:女性,2 月,以“黄疸 40 余天”为主诉入院。临床诊断:先天性胆管 畸形,胆汁性肝硬变。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大部分肝脏,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淡黄色结节,结节隆起不 明显,界限不清;②切面也为界限不清之结节组成,灰黄色。 病理诊断: 22. 尸检 143 号(总编号 *75) 病历摘要:女性,4 月,以“进行性黄疸 2 月,生后大便发白,面色萎黄”为主诉 入院。临床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 观察要点:①标本为肝的纵切面,面可见呈凹陷状,界线不清之大小不一的浅黄色 结节,结节隆起不明显。②切面呈浅黄色,也见与表面类似之结节。 病理诊断: [镜下标本] 32 号(尸检 74-1662 号) 病历摘要:男性,35 岁,上腹痛、反酸、烧心,反复发作七年余,近三日排黑便, 便后大汗淋漓,血压下降。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①肉眼胃壁缺损处为溃疡;②溃疡底部自内向外可分四层:渗出层:为渗 出的白细胞、纤维素、并可见红细胞;坏死层:为红染、无结构物质,可见破碎的细 胞核;肉芽组织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组成;疤痕层:纤维组 织代替肌层,其中的小动脉内膜增厚;③溃疡中部有一管壁增厚的小动脉,向溃疡面

的一侧已破溃,该处有纤维素及红细胞;④溃疡边缘两端胃粘膜有何改变?病理诊断:34号(尸检385号)病历摘要:男孩,9岁,食欲欠佳,精神不振、乏力两周,全身皮肤黄染十天,昏迷十四小时。临床诊断:①急性传染性肝炎:②肝坏死(急性)。观察要点:①镜下示肝组织:②肝细胞广泛坏死,肝细胞轮廓尚存在,仅小叶周边部尚残留少许肝细胞,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何种炎细胞?),以后者为著。病理诊断:35号(婴儿尸检8号)病历摘要:女婴,19小时,由于产程长,生后全身苍白,经抢救后有弱哭声,持续给氧状态下存活了19小时。临床诊断:①颅内出血②死因待查,观察要点:①肝小叶轮廓欠清,肝细胞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变窄。肝细胞大部分胞浆疏松化,少数呈气球样变,有的尚可见肝细胞嗜酸性变或点状、灶性坏死。偶见嗜酸性小体:此外可见肝细胞再生:②汇管区有少数炎细胞浸润(何种炎细胞)。病理诊断:36号(户检298号)病历摘要:男性,32岁,腹部逐渐胀大八年,不影响工作,未治疗,两年来症状加重,曾行抗治疗无效,近两月发烧、腹泻。临床诊断:门脉性肝硬变:肝癌?观察要点:①镜下为肝组织。正常肝小叶结构儿乎完全消失,为多数肝细胞团被宽窄不同的结缔组织分隔包绕成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的假小叶:②假小叶中肝细胞排列紊乱,失去原来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大部分尚正常,少部分发生脂肪变和胆汁淤滞,部分肝细胞肥大,核大深染或双核,为新生的肝细胞。假小叶中有的无中央静脉,或中央静脉偏在一边,或有数个中央静脉:③假小叶结缔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其中除原有小胆管外,尚有增生的小胆管、残存的肝细胞团和较多炎细胞浸润:④肝被膜轻度增厚。病理诊断:
的一侧已破溃,该处有纤维素及红细胞;④溃疡边缘两端胃粘膜有何改变? 病理诊断: 34 号(尸检 385 号) 病历摘要:男孩,9 岁,食欲欠佳,精神不振、乏力两周,全身皮肤黄染十天,昏迷 十四小时。临床诊断:①急性传染性肝炎;②肝坏死(急性)。 观察要点:①镜下示肝组织;②肝细胞广泛坏死,肝细胞轮廓尚存在,仅小叶周边部 尚残留少许肝细胞,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何种炎细胞?),以后者为著。 病理诊断: 35 号(婴儿尸检 8 号) 病历摘要:女婴,19 小时,由于产程长,生后全身苍白,经抢救后有弱哭声,持续 给氧状态下存活了 19 小时。临床诊断:①颅内出血 ②死因待查。 观察要点:①肝小叶轮廓欠清,肝细胞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变窄。肝细胞大部分 胞浆疏松化,少数呈气球样变,有的尚可见肝细胞嗜酸性变或点状、灶性坏死。偶见 嗜酸性小体;此外可见肝细胞再生;②汇管区有少数炎细胞浸润(何种炎细胞)。 病理诊断: 36 号(尸检 298 号) 病历摘要:男性,32 岁,腹部逐渐胀大八年,不影响工作,未治疗,两年来症状加 重,曾行抗痨治疗无效,近两月发烧、腹泻。临床诊断:门脉性肝硬变;肝癌? 观察要点:①镜下为肝组织。正常肝小叶结构几乎完全消失,为多数肝细胞团被 宽窄不同的结缔组织分隔包绕成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的假小叶;②假小叶中 肝细胞排列紊乱,失去原来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大部分尚正常,少部分发生脂肪 变和胆汁淤滞,部分肝细胞肥大,核大深染或双核,为新生的肝细胞。假小叶中 有的无中央静脉,或中央静脉偏在一边,或有数个中央静脉;③假小叶结缔组织 不同程度增生,其中除原有小胆管外,尚有增生的小胆管、残存的肝细胞团和较 多炎细胞浸润;④肝被膜轻度增厚。 病理诊断:

[思考与练习]1.试述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大体形态特点,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变和后果有什么主要区别?从尸检79号一例的病变联系患者临床有何症状与体征?2.3.从32号切片镜下观察溃疡中血管为何改变,其原因及后果如何?4.从34号切片镜下肝组织的病变,联系临床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的机理及死亡原因。5.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诊断要点是什么?6.从尸检528号标本,结合临床说明食道病变是怎样发生的?其后果如何?7.试述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与胆汁性肝硬变的形态有何异同?8.从肝硬变的大体标本联系门脉高压症产生的原因及临床主要表现?
[思考与练习] 1.试述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大体形态特点,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变和后果有 什么主要区别? 2.从尸检 79 号一例的病变联系患者临床有何症状与体征? 3.从 32 号切片镜下观察溃疡中血管为何改变,其原因及后果如何? 4.从 34 号切片镜下肝组织的病变, 联系临床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的机理及死亡原因。 5.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诊断要点是什么? 6.从尸检 528 号标本,结合临床说明食道病变是怎样发生的?其后果如何? 7.试述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与胆汁性肝硬变的形态有何异同? 8.从肝硬变的大体标本联系门脉高压症产生的原因及临床主要表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十三 消化系统疾病(二).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章 绪论.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章 肿瘤.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章 炎症.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章 呼吸系统.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双语教学个论教案.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双语教学总论教案.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五章 传染系统.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文病理专业名词.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无答案).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章 炎症(无答案).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无答案).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无答案).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十四 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十五 传染病.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十一 呼吸系统疾病(二).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九 心血管系统疾病(二).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十 呼吸系统疾病(一).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八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七 肿瘤(三).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五 肿瘤(一).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六 肿瘤(二).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四 炎症.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二 细胞、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二).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一 细胞、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一).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doc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ppt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ppt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二).ppt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ppt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ppt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ppt
- 《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一).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