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Scientific Basis for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名称:ScientificBasisforInorganicMaterials课程编号:082507/8/9课程类型:技术基础课学时:112适用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习无机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奠定从事各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必需的理论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晶体(建议学时数:9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晶系、晶胞、布拉维格子;掌握晶体中键的型式及键型的过渡;掌握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掌握晶格能;掌握鲍林规则;掌握氯化钠型、氯化型、闪锌矿型、萤石型(反萤石型)结构,理解纤锌矿型、金红石型、碘化镉型结构,了解刚玉型、钙钛矿型、方解石型、镁铝尖晶石结构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名称:Scientific Basis for Inorganic Materials 课程编号:082507/8/9 课程类型:技术基础课 学 时:112 适用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习无 机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奠定从事各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必需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晶体(建议学时数:9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晶系、晶胞、布拉维格子;掌握晶 体中键的型式及键型的过渡;掌握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掌 握晶格能;掌握鲍林规则;掌握氯化钠型、氯化铯型、闪锌矿型、萤 石型(反萤石型)结构,理解纤锌矿型、金红石型、碘化镉型结构, 了解刚玉型、钙钛矿型、方解石型、镁铝尖晶石结构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鲍林规则;氯化钠型、氯化艳型、闪锌矿型萤石型(反萤石型)结构。难点:鲍林规则;刚玉型、钙钛矿型、方解石型、镁铝尖晶石结构。。第二章晶格缺陷(建议学时数:9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晶格振动掌握热缺陷的基本类型、热缺陷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热缺陷平衡浓度的计算。掌握固溶体的概念、掌握固溶体的类型及形成条件、掌握固溶体形成反应式及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固溶体缺陷浓度的计算、掌握固溶体密度的计算方法判断固溶体类型的方法;掌握杂质缺陷的产生对热缺陷浓度的影响;掌握形成固溶体的意义。掌握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定义、掌握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类型及形成规律、掌握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掌握位错的基本类型;理解刃型位错的滑移和攀移;了解位错对晶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热缺陷的基本类型、热缺陷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热缺陷平衡浓度的计算;固溶体形成反应式及化学式的写法、固溶体缺陷浓度的计算;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难点:固溶体缺陷浓度的计算;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刃型位错的滑移和攀移。第三章熔体与玻璃体(建议学时数:9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液体结构比较接近晶体的事实根据、掌握液体结构近程有序理论、核前群理论。掌握Si-O键的共价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鲍林规则;氯化钠型、氯化铯型、闪锌矿型、 萤石型(反萤石型)结构。难点:鲍林规则;刚玉型、钙钛矿型、方 解石型、镁铝尖晶石结构。 第二章 晶格缺陷(建议学时数:9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晶格振动;掌握热缺陷的基本类型、 热缺陷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热缺陷平衡浓度的计算。掌握固溶体的概 念、掌握固溶体的类型及形成条件、掌握固溶体形成反应式及化学式 的写法、掌握固溶体缺陷浓度的计算、掌握固溶体密度的计算方法、 判断固溶体类型的方法;掌握杂质缺陷的产生对热缺陷浓度的影响; 掌握形成固溶体的意义。掌握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定义、掌握非化学 计量化合物的类型及形成规律、掌握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形成反应式的 写法、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掌握位错的基本类型;理解刃型位 错的滑移和攀移;了解位错对晶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热缺陷的基本类型、热缺陷形成反应 式的写法、热缺陷平衡浓度的计算;固溶体形成反应式及化学式的写 法、固溶体缺陷浓度的计算;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形成反应式的写法、 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难点:固溶体缺陷浓度的计算;非化学计 量化合物形成反应式的写法、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刃型位错的 滑移和攀移。 第三章 熔体与玻璃体(建议学时数:9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液体结构比较接近晶体的事实根 据、掌握液体结构近程有序理论、核前群理论。掌握 Si-O 键的共价

模型;理解聚合物理论。掌握黏度的定义、硅酸盐熔体的黏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化学组成对硅酸盐熔体黏度的影响、硼反常现象;理解硅酸盐熔体的表面张力与组成的关系、B2O和PbO对硅酸盐熔体表面张力的特殊影响。掌握玻璃的通性;理解玻璃的转变温度与冷却速率的关系。掌握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掌握氧硅比对玻璃结构的影响、玻璃结构参数及相应计算、逆性玻璃概念;了解硼酸盐玻璃。掌握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结晶化学条件;掌握三T图的意义及制作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Si-O键的共价模型;黏度的定义、硅酸盐熔体的黏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化学组成对硅酸盐熔体黏度的影响;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氧硅比对玻璃结构的影响、玻璃结构参数及相应计算;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结晶化学条件。难点:Si-O键的共价模型;玻璃的转变温度与冷却速率的关系第四章表面与界面(建议学时数:5学时)本章的学习自的和要求:掌握表面能、表面张力、表面力。掌握表面对键强分布的影响、掌握离子晶体的表面双电层掌握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对表面的改性;掌握润湿的度量、润湿的类型、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润湿对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掌握附加压力、毛细现象、弯曲表面上饱和蒸气压与表面曲率半径的关系、分散度对晶体的熔点与溶解度的影响。了解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李晶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表面对键强分布的影响、离子晶体表面双电层的形成;润湿的度量、润湿的类型、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
模型;理解聚合物理论。掌握黏度的定义、硅酸盐熔体的黏度与温度 的一般关系、化学组成对硅酸盐熔体黏度的影响、硼反常现象;理解 硅酸盐熔体的表面张力与组成的关系、B2O3和 PbO 对硅酸盐熔体表 面张力的特殊影响。掌握玻璃的通性;理解玻璃的转变温度与冷却速 率的关系。掌握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掌握氧硅比对玻璃结构 的影响、玻璃结构参数及相应计算、逆性玻璃概念;了解硼酸盐玻璃。 掌握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结晶化学条件;掌握三 T 图的意义及制作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Si-O 键的共价模型;黏度的定义、硅 酸盐熔体的黏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化学组成对硅酸盐熔体黏度的影 响;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氧硅比对玻璃结构的影响、玻璃结 构参数及相应计算;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结晶化学 条件。难点:Si-O 键的共价模型;玻璃的转变温度与冷却速率的关系。 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建议学时数:5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表面能、表面张力、表面力。掌握 表面对键强分布的影响、掌握离子晶体的表面双电层;掌握表面吸附、 表面活性剂对表面的改性;掌握润湿的度量、润湿的类型、表面粗糙 度对润湿的影响、润湿对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掌握附加压力、毛细 现象、弯曲表面上饱和蒸气压与表面曲率半径的关系、分散度对晶体 的熔点与溶解度的影响。了解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孪晶界。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表面对键强分布的影响、离子晶体表 面双电层的形成;润湿的度量、润湿的类型、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

响、润湿对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弯曲表面效应。难点:晶体表面结构;弯曲表面效应;李晶界。第五章热力学计算(建议学时数:9学时)本章的学习自的和要求:掌握热容、热效应的计算;理解摘判据掌握自由焰判据;掌握碳酸盐分解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氧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判断;理解纯固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有溶液参与的反应的热力学计算;了解碳与氧化物的反应。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由烩判据;氧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判断;纯固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有溶液参与的反应的热力学计算。难点:热容、热效应的计算;有溶液参与的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碳与氧化物的反应。第六章相平衡状态图(建议学时数:14学时)本章的学习自的和要求:掌握单元相图中多晶转变表示方法、介稳平衡;掌握SiO2单元相图。掌握简单低共熔二元相图、具有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不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低温稳定并高温固态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低温固态分解并高温一致熔(或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多晶转变的二元相图、具有液相分层的二元相图、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形成有限固溶体并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相图、形成有限固溶体并具有转熔点的二元相图;掌握Al2O3-Si02二元相图。掌握三元相图组成表示方法及有关原理、掌握最简单三元低共熔相图的构成、立体图及其析晶过程分析、液面投影图、等温截面图;掌握最简单三元低共熔相图
响、润湿对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弯曲表面效应。难点:晶体表面结 构;弯曲表面效应;孪晶界。 第五章 热力学计算(建议学时数:9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热容、热效应的计算;理解熵判据、 掌握自由焓判据;掌握碳酸盐分解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氧化物的热力 学稳定性判断;理解纯固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有溶液参与的反应的 热力学计算;了解碳与氧化物的反应。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由焓判据;氧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 判断;纯固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有溶液参与的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难点:热容、热效应的计算;有溶液参与的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碳与 氧化物的反应。 第六章 相平衡状态图(建议学时数:14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单元相图中多晶转变表示方法、介 稳平衡;掌握 SiO2 单元相图。掌握简单低共熔二元相图、具有一致 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不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低温稳 定并高温固态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低温固态分解并高 温一致熔(或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具有多晶转变的二 元相图、具有液相分层的二元相图、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形 成有限固溶体并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相图、形成有限固溶体并具有转 熔点的二元相图;掌握 Al2O3-SiO2二元相图。掌握三元相图组成表示 方法及有关原理、掌握最简单三元低共熔相图的构成、立体图及其析 晶过程分析、液面投影图、等温截面图;掌握最简单三元低共熔相图

具有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一致熔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不一致熔三元化合物(D=A+LID=A+B+L)的三元相图、具有低温稳定并高温固态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低温固态分解并高温稳定(一致熔或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多晶转变的三元相图、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相图、三组分生成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相图、只有一个二元系统生成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相图;掌握CaO-Al2O3-SiO2三元相图;理解常见非平衡行为。掌握四元系统的组成表示方法及有关规则、具有四元最低共熔点的四元相图及析晶过程分析、四元系统中几类析晶情况。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元系统相图:难点:三元系统相图;四元系统相图第七章相图的热力学推导(建议学时数:5学时)本章的学习自的和要求:掌握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掌握自由焰组成曲线;掌握从自由-组成曲线推导连续固溶体相图、有限固溶体并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相图、有限固溶体并具有转熔点的二元相图、固态完全不互溶并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相图、具有双液分层相图的推导。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自由焰-组成曲线;从自由焰-组成曲线推导相图。第八章扩散(建议学时数:8学时)本章的学习自的和要求:掌握扩散现象;掌握菲克第一定律、菲
具有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 相图、具有一致熔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不一致熔三元化合物 (D=A+L\D=A+B+L)的三元相图、具有低温稳定并高温固态分解的 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低温固态分解并高温稳定(一致熔或不 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具有多晶转变的三元相图、具有液 相分层的三元相图、三组分生成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相图、只有一个二 元系统生成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相图;掌握 CaO-Al2O3-SiO2三元相图; 理解常见非平衡行为。掌握四元系统的组成表示方法及有关规则、具 有四元最低共熔点的四元相图及析晶过程分析、四元系统中几类析晶 情况。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元系统相图;难点:三元系统相图; 四元系统相图。 第七章 相图的热力学推导(建议学时数:5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掌握自由焓 -组成曲线;掌握从自由焓-组成曲线推导连续固溶体相图、有限固溶 体并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相图、有限固溶体并具有转熔点的二元相 图、固态完全不互溶并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相图、具有双液分层相图 的推导。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自由焓-组成曲线; 从自由焓-组成曲线推导相图。 第八章 扩散(建议学时数:8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扩散现象;掌握菲克第一定律、菲

克第二定律;了解扩散系数的测定;掌握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掌握扩散的本质、扩散机构;掌握不同扩散机构的扩散系数;掌握本征扩散与非本征扩散。掌握理想溶液的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实际溶液的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掌握化学位梯度下的扩散;了解电化学位梯度下的扩散。掌握温度、杂质、气氛、扩散介质、扩散部位、扩散质点本身的性质对扩散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扩散的微观机构;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互扩散。难点:菲克第二定律;同扩散机构的扩散系数;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互扩散。第九章相变(建议学时数:8学时)本章的学习自的和要求:了解按热力学分类、按相变机理分类。掌握存在亚稳区的热力学原因;掌握均态核化、非均态核化;掌握晶体长大理论及晶体生长速率公式的推导;了解阿佛拉米方程;了解液固相变机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液-液分相的热力学原因;掌握分相机理;理解玻璃分相的结晶化学原因、玻璃分相原理的应用。了解成核-生长机理、有序无序转变、马氏体相变。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液相-固相的转变;液-液分相。难点:非均态核化;晶体长大理论及晶体生长速率公式的推导;液-液分相的热力学原因和机理;马氏体相变。第十章硅酸盐矿物(建议学时数:6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晶体的结构特点;掌握硅酸盐晶体的分类方法。掌握镁橄榄石、高岭石、叶蜡石、滑石、蒙脱石
克第二定律;了解扩散系数的测定;掌握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掌 握扩散的本质、扩散机构;掌握不同扩散机构的扩散系数;掌握本征 扩散与非本征扩散。掌握理想溶液的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实 际溶液的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掌握化学位梯度下的扩散;了 解电化学位梯度下的扩散。掌握温度、杂质、气氛、扩散介质、扩散 部位、扩散质点本身的性质对扩散的影响。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扩散 的微观机构;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互扩散。难点:菲克第二 定律;同扩散机构的扩散系数;奈因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互扩散。 第九章 相变(建议学时数:8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按热力学分类、按相变机理分类。 掌握存在亚稳区的热力学原因;掌握均态核化、非均态核化;掌握晶 体长大理论及晶体生长速率公式的推导;了解阿佛拉米方程;了解液 -固相变机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液-液分相的热力学原因;掌 握分相机理;理解玻璃分相的结晶化学原因、玻璃分相原理的应用。 了解成核-生长机理、有序无序转变、马氏体相变。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液相-固相的转变;液-液分相。难点: 非均态核化;晶体长大理论及晶体生长速率公式的推导;液-液分相 的热力学原因和机理;马氏体相变。 第十章 硅酸盐矿物(建议学时数:6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晶体的结构特点;掌握硅酸 盐晶体的分类方法。掌握镁橄榄石、高岭石、叶蜡石、滑石、蒙脱石

白云母、伊利石的结构,理解石英、长石的结构,了解硅线石、莫来石的结构。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硅酸盐晶体的结构特点;层状硅酸盐的晶体结构。难点:石英、长石、硅线石、莫来石的结构第十一章坏体制备与成型的理论基础(建议学时数:8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黏土-水系统中黏土颗粒表面带电的原因;掌握黏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黏土胶团结构、黏土与水的作用;掌握黏土泥浆的流动性与触变性,理解注浆成型的原理;掌握黏土泥料的可塑性,理解可塑成型的原理。理解性料悬浮与塑化的机理。理解溶胶-凝胶法的特点及原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黏土-水系统中黏土颗粒表面带电的原因;黏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黏土胶团结构、黏土与水的作用;黏土泥浆的流动性、触变性、可塑性。难点:黏土胶团结构、黏土与水的作用。第十二章固相反应(建议学时数:5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纯固相反应、广义固相反应定义,理解固相反应的分类、固相反应热力学、固相反应进程、关于固相反应产物的一般规律;掌握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杨德尔方程、金斯特林格方程,了解卡特方程;了解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的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升华控制的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掌握过渡范围动力学方程,掌握固相反应动力学比较全面的观点。掌握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
白云母、伊利石的结构,理解石英、长石的结构,了解硅线石、莫来 石的结构。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硅酸盐晶体的结构特点;层状硅酸盐 的晶体结构。难点:石英、长石、硅线石、莫来石的结构。 第十一章 坯体制备与成型的理论基础(建议学时数:8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黏土-水系统中黏土颗粒表面带电 的原因;掌握黏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黏土胶团结构、黏土与水的作 用;掌握黏土泥浆的流动性与触变性,理解注浆成型的原理;掌握黏 土泥料的可塑性,理解可塑成型的原理。理解瘠性料悬浮与塑化的机 理。理解溶胶-凝胶法的特点及原理。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黏土-水系统中黏土颗粒表面带电的 原因;黏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黏土胶团结构、黏土与水的作用;黏 土泥浆的流动性、触变性、可塑性。难点:黏土胶团结构、黏土与水 的作用。 第十二章 固相反应(建议学时数:5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纯固相反应、广义固相反应定义, 理解固相反应的分类、固相反应热力学、固相反应进程、关于固相反 应产物的一般规律;掌握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 程、杨德尔方程、金斯特林格方程,了解卡特方程;了解界面化学反 应控制的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升华控制的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掌 握过渡范围动力学方程,掌握固相反应动力学比较全面的观点。掌握 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杨德尔方程、金斯特林格方程;过渡范围动力学方程;固相反应动力学比较全面的观点;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难点:金斯特林格方程卡特方程。第十三章烧结(建议学时数:9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烧结定义、烧结过程推动力。掌握蒸发-凝聚传质机理、扩散传质机理;掌握与晶粒尺寸变化有关的过程(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掌握晶界在固相烧结中的作用。理解粘性流动传质、塑性流动传质、溶解-沉淀传质;理解液相的作用。掌握物料的活性、添加剂、气氛、压力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固相烧结;有液相参与的烧结;影响烧结的因素。难点:扩散传质机理;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有液相参与的烧结。第十四章材料的制备(建议学时数:8学时)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水泥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掌握玻璃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掌握陶瓷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掌握耐火材料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制备原理;难点: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 杨德尔方程、金斯特林格方程;过渡范围动力学方程;固相反应动力 学比较全面的观点;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难点:金斯特林格方程、 卡特方程。 第十三章 烧结(建议学时数:9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烧结定义、烧结过程推动力。掌握 蒸发-凝聚传质机理、扩散传质机理;掌握与晶粒尺寸变化有关的过 程(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掌握晶界在固相烧结中的作用。理解 粘性流动传质、塑性流动传质、溶解-沉淀传质;理解液相的作用。 掌握物料的活性、添加剂、气氛、压力的影响。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固相烧结;有液相参与的烧结;影响烧结的 因素。难点:扩散传质机理;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有液相参与的 烧结。 第十四章 材料的制备(建议学时数:8 学时)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水泥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 掌握玻璃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掌握陶瓷制备的原理,理解制 备方法。掌握耐火材料制备的原理,理解制备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制备 原理;难点:陶瓷的制备方法

三、课时分配内容讨论实验上其讲课合计习题课课课机它99晶体99晶体缺陷99熔体与玻璃体55表面与界面99热力学计算14 14 相平衡状态图55相图的热力学推导88扩散88相变66硅酸盐矿物坏体制备与成型的88理论基础55固相反应99烧结88材料的制备总计112112
三、课时分配 内容 讲课 习题课 讨论 课 实验 课 上 机 其 它 合计 晶体 9 9 晶体缺陷 9 9 熔体与玻璃体 9 9 表面与界面 5 5 热力学计算 9 9 相平衡状态图 14 14 相图的热力学推导 5 5 扩散 8 8 相变 8 8 硅酸盐矿物 6 6 坯体制备与成型的 理论基础 8 8 固相反应 5 5 烧结 9 9 材料的制备 8 8 总 计 112 112

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陆佩文《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8参考书:丁子上等编著.《硅酸盐物理化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7饶东生《硅酸盐物理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11周亚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W.D.金格瑞.《陶瓷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五、对教学大纲的说明及对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1.掌握无机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为学生奠定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需的理论基础六、责任认定1大纲制(修)订者:张文丽、涂军波、徐研、刘志刚2大纲审定者:3大纲批准者:4大纲责任校对:5制(修)订日期:2014年5月20日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陆佩文.《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8 参考书:丁子上等编著.《硅酸盐物理化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7 饶东生.《硅酸盐物理化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11 周亚栋.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W.D.金格瑞.《陶瓷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五、对教学大纲的说明及对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掌握无机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为学生奠定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需的理论基础。 六、责任认定 1 大纲制(修)订者:张文丽、涂军波、徐研、刘志刚 2 大纲审定者: 3 大纲批准者: 4 大纲责任校对: 5 制(修)订日期:2014 年 5 月 20 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包装色彩设计.ppt
-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市场调查与构思定位.ppt
-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图形设计.ppt
-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包装容器造型设计.ppt
-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文字设计.ppt
-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八章).doc
- 《孔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答案).doc
- 《孔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题目).doc
- 《孔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
- 《孔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六章).pdf
- 《孔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Pass design.pdf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棒、线材生产.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板带材高精度轧制和板形控制.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热轧无缝钢管生产工艺.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板带材生产.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轧制生产工艺过程及其制定.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型材生产.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板带材轧制制度的确定.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轧材种类及其生产工艺流程.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型钢孔型设计)09 连轧机孔型设计.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无机材料的制备.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固相反应编辑.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烧结.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坯体制备与成型的理论基础.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相变过程.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扩散.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相图的热力学推导.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热力学计算.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相图.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硅酸盐矿物.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熔体与玻璃体.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晶体缺陷.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晶体.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指导书(共十个实验).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10-14章)习题与解答.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1-5章)习题与解答.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6-9章)习题与解答.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3试卷B(题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