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运用_师生同乐法_教师适时参与游戏的方法与技巧_曹卫民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3.91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运用_师生同乐法_教师适时参与游戏的方法与技巧_曹卫民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YI XIAN HUA TI 体有游戏教学研究系列-9 点击游戏:研完运用方法体现游戏价值 运用师生同乐法”,教师适时参与游戏的方法与技巧 Q,线话题栏目组,210累器蛋安市青浦中学,230 师生同乐法”是指教师通 策略、拿控课堂教学秩序和体育 站在场边指定地点,教师“意外”被对与 过适时地参与学生的体育 专业技能水平,发挥体育教 “读到了”,主动向获胜方竖起大拇指 牌波活动。从而激发学 学主导作用的能力 表示规智等身教重干言教,教佰出业举右 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激 三)送用“师生同 利:一是,让学生知道在体有游戏过程中, 情,共同享受体有游戏 乐法°,是教师实施“动 什么情况下是犯规或失收,提示学生遵守 数学乐趣,促进师生封 作呈示”和“练习指导 规则.强化“规则意识”:二是,为学生 同发展的方法。 教学行为的一种右效的提 立自(的形鱼。“老师犯期(失的)巾 作性策略。策略运用得当,不 场,站到指定位置”,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教师运用“师生同乐法 仅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激情,努力锻 三是,明确了~勇于承认犯规和失败,也是 适时参与体育游戏的教学意义 练,还能“抑强助罗”,创设思想品德、心 男敢行为”“输一次.没关系.下一次再努 教师话时地运用“师生同乐法”,与 理调节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住环境和良 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况且“打老师”可 学生共同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体 好机会,教师参与体有游戏教学的策略 是学生最高 的索之 ,教师要做到 育游戏方法,提升体育游戏教学效果,更 行为研究,是提高体有游戏教学效益需要 得乐意”。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体现 重点研究的果题之一 2.体育游戏动作或过程雄度比较大 数师的主导作用。 时,需选择班级中的“体育优秀生”,特别 一)运用“师生同乐法”,有利于合 教师参与体育游戏的时机、方 是争强好、性格外向明显或运动能) 理地制订教学计划 法与技巧 特别突出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游戏。 体育教师根据体有与健康课程的需 根据体有游戏难度与活动现场学生 时.数师需“战胜”他们,为经常输给他作 要,结合且体教学内容,设计体育游戏 的心理状态,教师参与体育游戏的基本原 的其他学生树立“打败”他们的“榜样” 学习目标、选择游戏,制订规则与胜负的 侧是做到:“输得乐意 “赢得尊重”“平 “老师真厉 从而赢得学生的散佩 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实施了体育游戏教学 得高兴”和“帮得合理” 尊重,同时也是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的全过程,教师参与体育游戏活动过程 (一)体有游戏教学初斯 愿意跟教师学习体育技能的开始,小学高 后的体验与思著,无疑有利干代化教学设 新授体游戏时教丽在示范进解 年级和中学生尤其如此 计,提升教学内容选择、步骤与方法设 前后 ,根据体有游戏的难易程度,常常 3.体有游戏动作或过程难度 一般时 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更加合理地 要选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与自己共同 需选择班级中的“体育中等生”与教师 订数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完成游戏,给学生神立起完移体言游戏 同完成游戏。出教师现场发理某名学生表 (二)运用“师生同乐法”,凸显体有 过程的表象。这时,教师需根据被选学 现较好时,就力争比“平”或比“输”,以 游戏教学的主教行为 生的心理和动作技能状况,做出不同程 示奖励:发现他表现一般时,就比 平 体育游戏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度的参与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 比“赢”,以示“你的表现一般”,表现比 样,离不开“呈示对话和指导”这3大主 数果」 较差那就要“帮”他或“”他,以表明 要教学行为。教师适时参与体有游戏, .体有游戏动作难度 但需强调 “你要努力喷” 过与学生在同等条件、同样情景下的“呈 规则要求时,可选择“体有学困生”与教 总之,这一时,在完成体有游戏 示”(体育教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呈示」 师共同完成游戏。在游戏中,为激起这部 过程示范的前提下,教师的“输”或“赢 影像呈示、动作呈示)、“对话”(体育教 分学生完成游戏的自信心.教师要扮演意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右效地激发起学 学主要研究的是体育术语的运用与针对 外失误者的角色(尽量做 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对话技巧)和“指导 ,有意输给学生,然后教师 (仁)体有游戏教学中期 (体育教学主要研究的是练习指导和活 示范“犯规”或“失收”后的动作与态度。 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体育游戏的 动指导)等3大数学行为,凸显教师依据 如,教师“不小心”踩线“犯规”时。主动 练习和前几次的比赛)学生通过练习与日 体育教学的规律,运用教学原理与教学 举手承认“自己犯规了”,然后自觉下场 赛,对游戏方法与过程比较熟悉,已经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enki.net

YI XIAN HUA TI 88 2018 - 10 2018 - 10|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89 “师生同乐法”是指教师通 过适时地参与学生的体育 游戏活动,从而激发学 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激 情,共同享受体育游戏 教学乐趣,促进师生共 同发展的方法。 一、教师运用“师生同乐法” 适时参与体育游戏的教学意义 教师适时地运用“师生同乐法”,与 学生共同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体 育游戏方法,提升体育游戏教学效果,更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运用“师生同乐法”,有利于合 理地制订教学计划 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 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体育游戏、 学习目标、选择游戏,制订规则与胜负的 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实施了体育游戏教学 的全过程。教师参与体育游戏活动过程 后的体验与思考,无疑有利于优化教学设 计,提升教学内容选择、步骤与方法设置 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更加合理地 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二)运用“师生同乐法”,凸显体育 游戏教学的主教行为 体育游戏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 样,离不开“呈示、对话和指导”这3大主 要教学行为。教师适时参与体育游戏,通 过与学生在同等条件、同样情景下的“呈 示”(体育教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呈示、 影像呈示、动作呈示)、“对话”(体育教 学主要研究的是体育术语的运用与针对 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对话技巧)和“指导” (体育教学主要研究的是练习指导和活 动指导)等3大教学行为,凸显教师依据 体育教学的规律,运用教学原理与教学 策略、掌控课堂教学秩序和体育 专业技能水平,发挥体育教 学主导作用的能力。 (三)运用“师生同 乐法”,是教师实施“动 作呈示”和“练习指导” 教学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操 作性策略。策略运用得当,不 仅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激情,努力锻 炼,还能“抑强助弱”,创设思想品德、心 理调节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佳环境和良 好机会。教师参与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与 行为研究,是提高体育游戏教学效益需要 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教师参与体育游戏的时机、方 法与技巧 根据体育游戏难度与活动现场学生 的心理状态,教师参与体育游戏的基本原 则是做到:“输得乐意”“赢得尊重”“平 得高兴”和“帮得合理”。 (一)体育游戏教学初期 新授体育游戏时,教师在示范、讲解 前后,根据体育游戏的难易程度,常常需 要选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与自己共同 完成游戏,给学生建立起完整体育游戏 过程的表象。这时,教师需根据被选学 生的心理和动作技能状况,做出不同程 度的参与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 效果。 1.体育游戏动作难度不大,但需强调 规则要求时,可选择“体育学困生”与教 师共同完成游戏。在游戏中,为激起这部 分学生完成游戏的自信心,教师要扮演意 外失误者的角色(尽量做到“不动声色”, “不露破绽”),有意输给学生,然后教师 示范“犯规”或“失败”后的动作与态度。 如,教师“不小心”踩线“犯规”时,主动 举手承认“自己犯规了”,然后自觉下场, 曹卫民1 赵传生2 (1.一线话题栏目组,210022;2.江苏省淮安市青浦中学,223002) 体育游戏教学研究系列-9 点击游戏:研究运用方法 体现游戏价值 江苏赵传生 运用“师生同乐法”,教师适时参与游戏的方法与技巧 站在场边指定地点;教师“意外”被对手 “逮到了”,主动向获胜方竖起大拇指, 表示祝贺等。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此举有3 利:一是,让学生知道在体育游戏过程中, 什么情况下是犯规或失败,提示学生遵守 规则,强化“规则意识”;二是,为学生建 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犯规(失败)也要下 场,站到指定位置”,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明确了“勇于承认犯规和失败,也是 勇敢行为”“输一次,没关系,下一次再努 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况且“打败老师”可 是学生最高兴的事之一,教师要做到“输 得乐意”。 2.体育游戏动作或过程难度比较大 时,需选择班级中的“体育优秀生”,特别 是争强好胜、性格外向明显或运动能力 特别突出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游戏。这 时,教师需“战胜”他们,为经常输给他们 的其他学生树立“打败”他们的“榜样”, “老师真厉害!”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与 尊重,同时也是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愿意跟教师学习体育技能的开始,小学高 年级和中学生尤其如此。 3.体育游戏动作或过程难度一般时, 需选择班级中的“体育中等生”与教师共 同完成游戏。当教师现场发现某名学生表 现较好时,就力争比“平”或比“输”,以 示奖励;发现他表现一般时,就比“平”或 比“赢”,以示“你的表现一般”;表现比 较差,那就要“帮”他或“赢”他,以表明 “你要努力哦”。 总之,这一时期,在完成体育游戏全 过程示范的前提下,教师的“输”或“赢”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 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二)体育游戏教学中期 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体育游戏的 练习和前几次的比赛)学生通过练习与比 赛,对游戏方法与过程比较熟悉,已经达

一线话题:让体育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 到了体育游戏设计的某本目标阶段。教师 上表现建察会更加仔细。会发现一些比较 杂、关节括动度较高切措拉开幅度较大 在这 阶段的参与行为主要是组织学生 隐的犯规或“偷懒”行为。这时,教师及 的体育游戏时,不要贸然上场去示范或 根据规则 生一步熟悉游戏过程,熟练动作 时指出这些具体的错误,会帮助学生认识 与学生竞争,需要在事前做好准备活动。 方法.寻找游戏取胜窍门.这时教师的参 到问题所在,心甘情愿地接受.如,用“课 教师在场上拉伤或扭伤,都会给学生带来 与行为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线犯规的脚”单胸站立原地跳7次,将“拉 巨大的心理负相,严重影响体有游戏的 1.参与不忘当栽判,微到判得准确 人犯规的手”高高举起数10个数,“抢跑 学效 教师参与时,别忘了自己的裁判身份。当 的人后退1步等多种方式的提示性“惩 二)重视教育引导的作用 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制止:当学 罚”,或采用多种方式的区别性“处罚” 教师参与.有时为了示范(演示方法 生出理犯规动作,没被学生虚判发现时 如“犯规踩线”1次,要卷起1只裤脚 规范动作、遵守规则等)有时为了抑制学 要及时提醒,帮助学生评判 需做到判得 可以继续游戏:当2只裤卷起,就要下场 生中的“强者”(显示专业水准,体现动 准确。 站在指定的地点,数裁判员规定的数后再 能力、树立教师威信),有时为了帮助学生 2象与不点“护品小”,世到“护得右 上场,第3次再犯规,就只能下场当“边线 中的“弱小”(鼓奶参与,树立信心,微量 理”。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体 助理判员”,“没右按规定的次数终杆 并步),由于日的不一样,学生一时也无 育后进生“ 让他 少输”或 争取不 的人卷起上衣的袖口, 抢跑的人侧向 输”,括助他们获得尽量多的参与游戏的 站立在起点线后起跑等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要充分 时回,增加练习密度,使其能享受到体有 体育游戏规则中的“处罚”规定,不 用学生这一特别关注教师行为的时机 游沙的乐趣 是体育游戏规则制订的必备条款与主要 重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针对现场学生 3.参与不忘微示范 做到为人师表 内容。但在类别特殊(如部分发展体能类 的心强状 兄,遵循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心理 教师在参与时,不知不觉中也会犯规、失 和安全系数较低类)的体有游戏中,“处 规律,采取合理的教有引导行为,让学生 误和失败。此时,教师要进守游戏规则。 罚犯规”或预防体育游戏过程中危险行 知道教师参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好玩、为 举手示意承认“错误”,并下场休息:该向 为的规则,则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了“打败”某一名学生,更不是为了显列 胜者鞠躬(握于 击 竖大拇指等)表 罚”不是目的,面是帮助 生改进动作行 教师的本领(当然, 个别的时候也是需 祝贺,就要有所行动,为所有学生起到示 为、保障教学安全和勇于接受“失误与失 的),面是为了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促 范与榜样的作用,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 败”、提高“时挂能力”的重要手段。“处 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规则、诚实可信的良好形象 罚°的种类和方法多种多样,切记不能转 (但)参与要有度 (三)体育游戏教学后期 七为变相体罚 一般以自我处罚为主,他 教师运用“师生同乐法”适时参与学 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多次 人处罚为辅,如,拽自己的耳朵、拍自己的 生的体育游戏活动,是提高体育游戏教 习与重复比米,已进入对游戏方法与规地 腿、做原地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提示 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是“动作 非常熟系的阶段。教师在这 阶段的参与 广大教师:“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 示行为、练习指导行为和活动指导行为 行为主要是组织带领学生拓展体育游戏 教育。”只要教师选择安全,适合“处罚 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但是,体育游无 功能、扩大游戏教学效果,此时教师的参 的动作方法,按制话度的量,再捕之以话 教学的时间较为有限,教师要群免过度 与行为簧略主要分为以下3方面 时的数有引导,“处罚”就能达到预期的 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以免大量挤占学 “变”得及时。运用“日标引领法 教育教学效果】 生游戏的时间。同时,体有教师也不可。 适时进行教学变化,不仅是提升体育教学 .“奖”得有理。教师参与的过程会 路自己的指导与组织贵任。在关键时候 效果的关建环节,巾是体省掉设努学最重 迎察到一此特别好的现象,如.有的学生 还需适时选择参与的时机,力争取得“面 要的技巧。要想让学生持续地保持参与 能特别守则主动帮助同伴提醒 龙点睛的作用与“事半功倍”的数有 激情,教师参与是体有游戏变化的方法之 他人遵守纪律。 及时整理器材等,此时 学效果 。而“变”得及时就显得特别关键:发现 教师要在总结中具体地指出并给予表场 参考文 学生有厌倦情绪或特别兴奋时,要变,强 共至“奖励”,号召广大学生学习这种行为 者恒强弱者恒弱时,要变:活动量过大 表现做到“奖得右理”,与生同乐 或过小时,也要变 总之 只要及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变化,就能取得“事 三.运用“师生同乐法”时的注意 社.202201年版S 半功倍”的教省或奶学放里 2.“罚”得服气.教师在参与游戏的 )上场前微好准备活动 过程中,因有裁判的职责,对学生在场 教师参与负荷强度较大、动作比较复 出版社.1998 nic Publishing Ho All rights ed

一线话题:让体育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 90 2018 - 10 2018 - 10|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91 到了体育游戏设计的基本目标阶段。教师 在这一阶段的参与行为主要是组织学生 根据规则进一步熟悉游戏过程,熟练动作 方法,寻找游戏取胜窍门。这时教师的参 与行为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参与不忘当裁判,做到判得准确。 教师参与时,别忘了自己的裁判身份。当 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制止;当学 生出现犯规动作,没被学生裁判发现时, 要及时提醒,帮助学生评判,需做到判得 准确。 2.参与不忘“护弱小”,做到“护得有 理”。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体 育后进生”,让他们“少输”或“争取不 输”,帮助他们获得尽量多的参与游戏的 时间,增加练习密度,使其能享受到体育 游戏的乐趣。 3.参与不忘做示范,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在参与时,不知不觉中也会犯规、失 误和失败。此时,教师要遵守游戏规则, 举手示意承认“错误”,并下场休息;该向 胜者鞠躬(握手、击掌、竖大拇指等)表示 祝贺,就要有所行动,为所有学生起到示 范与榜样的作用,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 规则、诚实可信的良好形象。 (三)体育游戏教学后期 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多次练 习与重复比赛,已进入对游戏方法与规则 非常熟悉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参与 行为主要是组织带领学生拓展体育游戏 功能、扩大游戏教学效果,此时教师的参 与行为策略主要分为以下3方面。 1.“变”得及时。运用“目标引领法” 适时进行教学变化,不仅是提升体育教学 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体育游戏教学最重 要的技巧。要想让学生持续地保持参与 激情,教师参与是体育游戏变化的方法之 一。而“变”得及时就显得特别关键:发现 学生有厌倦情绪或特别兴奋时,要变;强 者恒强、弱者恒弱时,要变;活动量过大 或过小时,也要变.总之,只要及时地 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变化,就能取得“事 半功倍”的教育或教学效果。 2.“罚”得服气。教师在参与游戏的 过程中,因兼有裁判的职责,对学生在场 上表现观察会更加仔细,会发现一些比较 隐蔽的犯规或“偷懒”行为。这时,教师及 时指出这些具体的错误,会帮助学生认识 到问题所在,心甘情愿地接受,如,用“踩 线犯规的脚”单脚站立原地跳7次,将“拉 人犯规的手”高高举起数10个数,“抢跑 的人”后退1步等多种方式的提示性“惩 罚”。或采用多种方式的区别性“处罚”, 如,“犯规踩线”1次,就要卷起1只裤脚, 可以继续游戏;当2只裤脚卷起,就要下场 站在指定的地点,数裁判员规定的数后再 上场,第3次再犯规,就只能下场当“边线 助理裁判员”;“没有按规定的次数绕杆 的人”卷起上衣的袖口;“抢跑的人”侧向 站立在起点线后起跑等。 体育游戏规则中的“处罚”规定,不 是体育游戏规则制订的必备条款与主要 内容。但在类别特殊(如部分发展体能类 和安全系数较低类)的体育游戏中,“处 罚犯规”或预防体育游戏过程中危险行 为的规则,则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处 罚”不是目的,而是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行 为、保障教学安全和勇于接受“失误与失 败”、提高“耐挫能力”的重要手段。“处 罚”的种类和方法多种多样,切记不能转 化为变相体罚,一般以自我处罚为主,他 人处罚为辅,如,拽自己的耳朵、拍自己的 腿、做原地深蹲等。多年的教学实践提示 广大教师:“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 教育。”只要教师选择安全、适合“处罚” 的动作方法,控制适度的量,再辅之以适 时的教育引导,“处罚”就能达到预期的 教育教学效果。 3.“奖”得有理。教师参与的过程会 观察到一些特别好的现象,如,有的学生 就能特别遵守规则、主动帮助同伴、提醒 他人遵守纪律、及时整理器材等,此时, 教师要在总结中具体地指出并给予表扬, 甚至“奖励”,号召广大学生学习这种行为 表现,做到“奖得有理”,与生同乐。 三、运用“师生同乐法”时的注意 事项 (一)上场前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参与负荷强度较大、动作比较复 杂、关节活动度较高、韧带拉开幅度较大 的体育游戏时,不要贸然上场去示范或参 与学生竞争,需要在事前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在场上拉伤或扭伤,都会给学生带来 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体育游戏的教 学效果。 (二)重视教育引导的作用 教师参与,有时为了示范(演示方法、 规范动作、遵守规则等)有时为了抑制学 生中的“强者”(显示专业水准、体现动作 能力、树立教师威信),有时为了帮助学生 中的“弱小”(鼓励参与、树立信心、激励 进步),由于目的不一样,学生一时也无法 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要充分利 用学生这一特别关注教师行为的时机, 重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针对现场学生 的心理状况,遵循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心理 规律,采取合理的教育引导行为,让学生 知道教师参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好玩、为 了“打败”某一名学生,更不是为了显示 教师的本领(当然,个别的时候也是需要 的),而是为了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促 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参与要有度 教师运用“师生同乐法”适时参与学 生的体育游戏活动,是提高体育游戏教 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是“动作呈 示行为、练习指导行为和活动指导行为” 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但是,体育游戏 教学的时间较为有限,教师要避免过度 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以免大量挤占学 生游戏的时间。同时,体育教师也不可忽 略自己的指导与组织责任。在关键时候, 还需适时选择参与的时机,力争取得“画 龙点睛”的作用与“事半功倍”的教育教 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 [3]曹卫民.体育游戏教学方略[M].南京:河海大学出 版社,2017. [4]王占春.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6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