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4(试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12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4(试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2013-2014学年二季学期考试试卷课程号:开课学院: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业:年级:级试卷类型:(B卷)系主任签字:教学院长签字:考试时间:100分钟二三五六四合计题号分数阅卷人得分评卷人单选题(32小题,每小题1分,共32分)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须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称为胞饮3、下列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第1页共7页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第1页 共7页 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 河北联合大学 2013-2014 学年 二 季学期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 课程号: 课程名称: 生物药剂学 与药物动力学 年级: 级 专业: 试卷类型: (B 卷) 系主任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考试时间:10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分数 阅卷人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3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2 分)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 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 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须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 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 D、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 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称为胞饮 3、下列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A、消耗能量 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E、有饱和状态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4、在溶媒化合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胶囊剂>散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9、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味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B、无味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形式D、无味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E、无味氯霉素的有效晶型的血药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药浓度高10、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那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11、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12、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太DnB、减小Do第2页共7页

第2页 共7页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 4、在溶媒化合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 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 >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胶囊剂> 散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 散剂>胶囊剂 9、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味氯霉素有 A,B,C 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 A 晶型是有效晶型 B、无味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 B 晶型,故有治疗作用 C、无定型为有效形式 D、无味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 E、无味氯霉素的有效晶型的血药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药浓度高 10、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那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11、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 12、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 A、增大 Dn B、减小 Do

C、增大DoD、减小DnE、减小An13、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胃肠道分为三个土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1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一Ph=A、Ig(C,/Cu)B、lg(C*Ca)C、Ig(Ci-Cu)D、Ig(C+Cu)15、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药物的吸收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些情况下,弱碱性食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增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通过细胞膜16、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性B、不对称性C、饱和性D、半透性E、不稳定性17、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法C、外翻环法D、小肠循环灌流法E、Caco-2模型18、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选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19、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B、膜孔转运、吸附、融合、内吞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20、以下错误的是: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系统吸收。C、都对D、都不对2工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基第3页共7页

第3页 共7页 C、增大 Do D、减小 Dn E、减小 An 13、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分为三个土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 pH 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 pH1~3(空腹偏低,约为 1.2~1.8, 进食后 pH 上升到 3),十二指肠 pH5~6,空肠 pH6~7,大肠 pH7~8 C、pH 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E、主动转运很少受 pH 的影响 14、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 pKa-Ph= A、lg(Ci/Cu) B、lg(Ci*Cu) C、lg(Ci-Cu) D、lg(Ci+Cu) 15、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药物的吸收 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一些情况下,弱碱性食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增快 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通过细胞膜 16、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 17、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小肠单向灌流法 B、肠襻法 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 E、Caco-2 模型 18、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 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C、混选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 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 19、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 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 B、膜孔转运、吸附、融合、内吞 C、 膜孔转运、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20、以下错误的是: 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 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C、都对 D、都不对 21、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

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E、乙醇22、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B、汗腺C、睡液腺D、泪腺E、呼吸系统23、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D、尿量E、尿液酸碱性24、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溶剂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肾排泄速度B、肾清除率C、肾清除力D、肾小管分泌E、肾小球过滤速度25、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A、半衰期长B、半衰期短C、表观分布容积小D、表观分布容积大E、吸收速率常数大26、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27、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IE、AUC28、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X。 1-e-nkrV'i-e-k-e'kA、C, =1-e-nkrk.k.FXoB、C.:1-e-krV(k.-k)1-e-kk.FX(e-h-e-kr)C、C,V(k.-k)X.(α-k)Xo(kzi-β)o-a+-D、C.V.(α-β)Vc(α-β)1-e-(n-l)krko(ko-k(rt)E、C-1011-e-krkVkV第4页共7页

第4页 共7页 A、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 E、乙醇 22、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 B、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 23、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分泌 C、肾小管重吸收 D、尿量 E、尿液酸碱性 24、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溶剂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 A、肾排泄速度 B、肾清除率 C、肾清除力 D、肾小管分泌 E、肾小球过滤速度 25、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 A、半衰期长 B、半衰期短 C、表观分布容积小 D、表观分布容积大 E、吸收速率常数大 26、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 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 27、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 A、k B、ka C、V D、Cl E、AUC 28、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A、 0 1 1 nk kt n k X e C e V e   − − − − =   − B、 0 1 1 ( ) ( ) 1 1 a a nk nk a kt k t n k a a k FX e e C c e V k k e e k     − − − − − − − =  − − − − − C、 0 ( ) ( ) a a kt k t n a k FX C e e V k k − − = − − D、 0 21 0 21 ( ) ( ) ( ) ( ) t t n c C X k X k C e e V V         − − − − =  +  − − E、 ( 1) 0 0 1 ( ) ( 1)( ) (1 ) 1 n k kt k t k n k k k e C e e e kV e kV     − − − − − − − = − + − −

29、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A、增加0.5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3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A、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C、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31、静脉滴注给药的MRT为D、l/kA、AUCo-,+C,/aB、MRT+T/2C、MRT.-T/232、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延长是因为A、酶系统发育不完全B、蛋白结合率较高C、微粒体酶的诱导作用D、药物吸收完全E、通常药物以静脉注射给药得分评卷人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2、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100%。(3、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积量越大。()4、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效应。()5、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前药,其实替加氟本身就具有活性,在体内并不一定降解为氟尿嘧啶而发生作用。()6、消除速度常数k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7、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8、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ka和消除速度常数k有关。9、A01000009995523题目文档没有找到!10、某药同时用于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h和6h,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量应增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第5页共7页

第5页 共7页 29、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A、增加 0.5 倍 B、增加 1 倍 C、增加 2 倍 D、增加 3 倍 E、增加 4 倍 3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血药浓度和 AUC 与剂量不成正比 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C、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 31、静脉滴注给药的 MRTinf 为 A、 0 / AUC C −n n +  B、 / 2 MRT T iv + C、 / 2 MRT T iv − D、l k/ 32、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延长是因为 A、酶系统发育不完全 B、蛋白结合率较高 C、微粒体酶的诱导作用 D、药物吸收完全 E、通常药物以静脉注射给药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 2、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100%。( ) 3、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积量越大。 ( ) 4、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效应。( ) 5、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前药,其实替加氟本身就具有活性,在体内并不一定降解为氟尿 嘧啶而发生作用。( ) 6、消除速度常数 k 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 7、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 ) 8、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 ka和消除速度常数 k 有关。 9、A0100000_999_5523 题目文档没有找到! 10、某药同时用于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分别为 3h 和 6h,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 量应增加。( )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途径吸收。2、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增加微粒的()及其3、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4、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和(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等因素有关:)()和。5、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6、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作用,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叫做)。()。7、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8、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模型药物。)9、达峰时是指():AUC是指():滞后时间是指(10、随机效应包括()和个体自身变异。评卷人得分四、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膜孔转运2、药物动力学3、延迟熵4、效应室:得分评卷人五、问答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试述药物经肌肉注射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蓄积系数?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蓄积系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4、什么是达坪分数?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与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5、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时间点确定有哪些要求?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第6页共7页

第6页 共7页 1、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 ( )。 2、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 )、( )途径吸收。 3、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 )、增加微粒的( )及其 ( ),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 4、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 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 )、( )和( )等因素有关: 5、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 )、( )和。 6、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 )作用,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叫做 ( )。 7、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 )。 8、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 ( )模型药物。 9、达峰时是指( );AUC 是指( );滞后时间是指( ) 10、随机效应包括( )和个体自身变异。 评卷人 得分 四、名词解释(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膜孔转运 2、药物动力学 3、延迟熵 4、效应室: 评卷人 得分 五、问答题(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试述药物经肌肉注射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蓄积系数?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蓄积系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什么是达坪分数?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与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 5、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时间点确定有哪些要求?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1、某药0至0.5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h血浆内药物浓度测定为10ug/ml求CL,。2、某患者体重50kg,单次静脉注射抗生素剂量为20mg/kg,测得尿中原型药物数据见下表:1~22~40~0.250.25~0.50.5~14~6t(h)16014020025018846X,(mg)试用统计矩方法计算MRT、k、1uz值。3、某药以50mg/h静脉滴注,7.5h后停止滴注,测得血药浓度数值见下表:246907.51215t(h)03.45.46.57.02.0C(μug/ml)4.60.9CLV各是多少?试用统计矩方法计算参数k、tu2)第7页共7页

第7页 共7页 1、某药 0 至 0.5h 内尿中排出量为 37.5mg,在 0.25h 血浆内药物浓度测定为 10 / g ml , 求 CL。 2、某患者体重 50kg,单次静脉注射抗生素剂量为 20mg/kg,测得尿中原型药物数据见下 表: t h( ) 0~0.25 0.25~0.5 0.5~1 1~2 2~4 4~6 ( ) X mg u 160 140 200 250 188 46 试用统计矩方法计算 MRT k t iv、 、 1/ 2 值。 3、某药以 50mg/h 静脉滴注,7.5h 后停止滴注,测得血药浓度数值见下表: t h( ) 0 2 4 6 7.5 9 12 15 C g ml ( / )  0 3.4 5.4 6.5 7.0 4.6 2.0 0.9 试用统计矩方法计算参数 c ss 1/ 2 k t CL V 、 、 、 各是多少?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