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卷1(试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11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卷1(试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考试试卷开课学院:药学院课程号:Y230407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年级:2009级专业:药学/制剂试卷类型:B卷系主任签字:教学院长签字:考试时间:100分钟二三四题号五合计分数阅卷人所有答案内容在答题纸上作答,试卷空余部分可做草稿纸使用、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在体模型为1.目前研究药物吸收机制常用的细胞模型是232.药物淋巴转运的特点为53.某药物的pk为8.5,在胃(pH=1.5)和小肠(pH=6.5)中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值分别为和64.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残数法求ka的操作过程为8910111213145.没有首过作用的给药途径有考试方式:(闭卷)第1页共7页

考试方式:(闭卷) 第 1 页 共 7 页 河北联合大学 2012 ~2013 学年 秋 季学期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 药学院 课程号: Y230407 课程名称: 生物药剂学 与药物动力学 年级: 2009 级 专业: 药学/制剂 试卷类型: B 卷 系主任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考试时间:10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分数 阅卷人 所有答案内容在答题纸上作答,试卷空余部分可做草稿纸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1 分) 1.目前 研究药 物吸收 机制常 用的细 胞模 型是_1_ ,在体 模型为 _2_。 2 . 药 物 淋 巴 转 运 的 特 点 为 _3_ 、 _4_ 、 _5_。 3.某药物的 pka为 8.5,在胃(pH=1.5)和小肠(pH=6.5)中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值 分别为_6_和_7_。 4.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残数法求 ka 的 操 作 过 程 为 _8_ 、 _9_ 、 _10_、_11_。 5. 没有首过作用的给药途径有_12_、_13_、_14_

1516186.结合反应的特点是17197.某药tu/2=15min,重复静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0%需min。dcV..C8.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中,20K是指dtK.+C21V.是指9.某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6h,表观分布容积为40L,若每12小时静脉注射210mg,2223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小血药浓度是,稳2425态平均血药浓度是,波动度DF等于,若改为若每26(变大/变小/不变),达24小时静脉注射420mg,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27稳态后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变大/变小/不变)。10.Oxacillin的半衰期Ti/2=0.5h,静脉注射后30%原形经肾排泄,已知k=k,+k,,则2829kb=;若患者的肝功:若患者的肾功能各减退50%,则T1/2=30能各减退50%,则T1/2=:若每日静注5g,当患者的肝功能减退50%时,k病31则剂量应调整为已知Xo病=X。0K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2分)1.很多药物具有多晶型,一般稳定型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快,常被选择作为制剂的原料。())2.眼部药物的吸收包括角膜渗透和结膜吸收两种方式。()3.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而且具有不饱和性。(第2页共7页

第 2 页 共 7 页 _15_、_16_。 6. 结合反应的特点是 _17_、_18_。 7. 某药 1/ 2 t = 15min,重复静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90%需 19 min。 8.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m m dC V C dt K C  − = + 中, K m 是指 20 ,Vm 是指 21 。 9. 某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6h,表观分布容积为40L,若每12小时静脉注射210mg, 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是 22 ,稳态最小血药浓度是 23 ,稳 态平均血药浓度是 24 ,波动度 DF 等于 25 ,若改为若每 24 小时静脉注射 420mg,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 26 (变大/变小/不变),达 稳态后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27 (变大/变小/不变)。 10. Oxacillin 的半衰期 T1/2=0.5h,静脉注射后 30%原形经肾排泄,已知 e b k = k + k ,则 kb= 28 ;若患者的肾功能各减退 50%,则 T1/2= 29 ;若患者的肝功 能各减退 50%,则 T1/2= 30 ;若每日静注 5g,当患者的肝功能减退 50%时, 已知 k k X X 病 病 =  0 0 ,则剂量应调整为 31 。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2 分) 1.很多药物具有多晶型,一般稳定型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快,常被选择作为制剂的原料。 ( ) 2.眼部药物的吸收包括角膜渗透和结膜吸收两种方式。( ) 3.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而且具有不饱和性。( )

14.药物血管外注射后运动或对注射部位揉搓有利于药物的吸收。()5.亏量法测求X要求集尿时间不少于7t1/2。(6.消除速率常数k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7.血浆蛋白结合率轻微变化,不会影响药理作用强度。(8.肠肝循环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9.单室模型的Cmax与剂量Xo成正比,tmax与Xo无关,与ka、k有关。(1-e-nk10.用于计算重复给药的多剂量函数式为)1-e-h()11:双室模型中混合消除一级速度常数β大于中央室消除速度常数k10。(12.矩量分析不受药物模型限制,适用于任何房室,是非房室分析法之一。()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4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是肝B.肝微粒体中最重要的氧化酶系统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C.肠道菌丛能代谢药物D.单加氧酶为非微粒体酶2.下列不属于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物因素是()A.胃肠道pHB.胃空速率C.药物的溶解度D.食物3.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A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B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以上都是4.下列哪种给药方法在体内无吸收()A.腹腔注射B.吸入给药C.直肠给药D.静脉注射5.不能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第3页共7页

第 3 页 共 7 页 4.药物血管外注射后运动或对注射部位揉搓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 5. 亏量法测求 Xu ∞要求集尿时间不少于 7t1/2。( ) 6. 消除速率常数 k 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 ) 7. 血浆蛋白结合率轻微变化,不会影响药理作用强度。( ) 8. 肠肝循环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 ) 9. 单室模型的 Cmax 与剂量 X0 成正比,tmax 与 X0 无关,与 ka、k 有关。( ) 10. 用于计算重复给药的多剂量函数式为 kt nkt e e − − − − 1 1 ( ) 11. 双室模型中混合消除一级速度常数β大于中央室消除速度常数 k10。( ) 12. 矩量 分析 不受 药物 模型 限制 ,适 用 于任 何房 室, 是非 房室 分析 法之 一 。 ( ) 三、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4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是肝 B.肝微粒体中最重要的氧化酶系统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统 C.肠道菌丛能代谢药物 D.单加氧酶为非微粒体酶 2.下列不属于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物因素是( ) A. 胃肠道 pH B.胃空速率 C.药物的溶解度 D.食物 3.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 ) A.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 B.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 C.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D.以上都是 4.下列哪种给药方法在体内无吸收( ) A.腹腔注射 B.吸入给药 C.直肠给药 D.静脉注射 5.不能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

A.舌下片B.口服胶囊C.透皮吸收给药D.静脉注射)6.可能有肝首过作用的给药方式是(A.直肠给药B.皮肤给药C.鼻粘膜给药D.吸入给药)7.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A.无饱和状态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借助载体进行转运8.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0.4L/kg,一体重为50kg的患者静脉注射该药物20mg后,其血药浓度为()A.1 mg/ml B.1 μg/mlC. 2μg/ml D. 10μg/ml)9.下列药物中具有酶抑制作用的是(A.利福平B.卡马西平C.氯霉素D.苯妥英)10.下列相互作用中有害的是(A.青霉素与丙磺舒同用B.SD与碳酸氢钠C.麦角胺与咖啡因D.四环素与钙剂同服)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代谢是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B排泄是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C.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D.分布是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J12.某药口服首过强,以下哪种剂型生物利用度最好(A混悬剂B.水溶液C.片剂D.乳剂13.除肝脏外,最常见的代谢部位是()A.肺B.皮肤C.肾D.胃肠道14.以下()型药物可以基于BCS原理实施生物等效性豁免。A.IB. IIC.IID.IV)15.Wagner-Nelson法主要用来计算下列哪个模型参数。(A. CmaxB. kC. kaD.AUC第4页共7页

第 4 页 共 7 页 A.舌下片 B.口服胶囊 C.透皮吸收给药 D.静脉注射 6.可能有肝首过作用的给药方式是( ) A.直肠给药 B.皮肤给药 C.鼻粘膜给药 D.吸入给药 7.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 ) A.无饱和状态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不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8.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 0.4 L/kg,一体重为 50 kg 的患者静脉注射该药物 20mg 后, 其血药浓度为( ) A.1 mg/ml B.1 μg/ml C.2 μg/ml D.10 μg/ml 9.下列药物中具有酶抑制作用的是( ) A.利福平 B.卡马西平 C.氯霉素 D.苯妥英 10.下列相互作用中有害的是( ) A.青霉素与丙磺舒同用 B.SD 与碳酸氢钠 C.麦角胺与咖啡因 D.四环素与钙剂 同服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代谢是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 B.排泄是体内原型药物 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C.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D.分 布是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 12.某药口服首过强,以下哪种剂型生物利用度最好( ) A. 混悬剂 B. 水溶液 C. 片剂 D. 乳剂 13.除肝脏外,最常见的代谢部位是( ) A.肺 B.皮肤 C.肾 D.胃肠道 14.以下( )型药物可以基于 BCS 原理实施生物等效性豁免。 A.Ⅰ B.Ⅱ C.Ⅲ D.Ⅳ 15. Wagner-Nelson 法主要用来计算下列哪个模型参数。( ) A.Cmax B.k C.ka D.AUC

)16.下列哪个是静脉注射的单室模型尿药速率法公式(A.log(X"-Xu)=-kt/2.303+logXuaB.logC=-kt/2.303+logCoC.logXo/△t=-kt/2.303+logkck.FXo/(ka-k)D. logdX./dt=-kt/2.303+logkeXo17.某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由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得到α=2.729h-l,β=0.256h-,k1=0.378h-,kio=1.848h-l,则k2为()A.0.254hlB.2.707 hl0.759hC.1.833hlD.18.间歇静脉滴注给药的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关系是Cmn = Cmx e-(r-T)A.Cmx =Cmne-k(r-T)B.C.Cn =CmreCm =Cln,e-krD.19.二室模型特征药物,等剂量。、等时间间隔T,n次多剂量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C,-:与时间的关系是()1-e-nar1-e-npre+BACh=Ae1-e-βrl-e-ar1I一PBB.Cn-Bre第5页共7页

第 5 页 共 7 页 16. 下列哪个是静脉注射的单室模型尿药速率法公式( ) A. log(Xu ∞ -Xu)=-kt/2.303+logXu ∞ B. logC=-kt/2.303+logC0 C. log△X0/△t=-kt/2.303+logkekaFX0/(ka-k) D. logdXu/dt=-kt/2.303+logkeX0 17. 某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由测得的血药浓度 - 时 间 数 据 计 算 得 到  = 2.729h −1 , = 0.256h −1 , k2 1 = 0.378h −1 , k1 0 =1.848h −1 ,则k1 2为 ( ) A. 0.254 h -1 B. 2.707 h -1 C. 0.759h -1 D. 1.833 h -1 18.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的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关系是( ) A. ( ) min max ss ss k T C C e − − =  B. ( ) max min ss ss k T C C e − − =  C. ss ss k C C e − min = max D. ss ss k C C e − max = min 19. 二室模型特征药物,等剂量 X0 、等时间间隔  ,n 次多剂量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 Cn 与时间 t 的关系是( ) A. t n t n n e e e e B e e C A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B. t t n e e e B e C A     − − − − − +  − =  1 1 1 1

k,FX.-eC.1-e-kr1-e-ktV(k.-k)1-e-nβt1-e-nαt-e-nk1-e-kre~k+Me-Bt+ND. CnL=1-e-βr1-e-ar)。20.AUMC/AUC等于(A.MDITB.MRTc.VRTD.MAT)21.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是(B.c. r?A.AICD.SUM或Re以上均是22.已知某药物的半衰期为6h,若每天静脉注射给药2次,则蓄积系数R等于()C. 1.39A.1.33B.0,76D.2)23.下列属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特点的是(A.半衰期和给药剂量成正比B.AUC和给药剂量成正比C.血药浓度和给药剂量成正比D.CI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变小24.临床上多采用按给药间隔为t1/z给药的药物是()A.慢速处置类药物B.中速处置类药物c.D.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超速处置类药物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1, AUC2.ADME经时过程3.Renal clearance五、计算题(1题7分,2题5分,3题12分,共24分)1.某药静脉注射100mg,其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方程为:C=8.35e~0.154t。其中C的单位是μg/ml,时间t的单位为h。请计算:k,Co,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总AUC,总清第6页共7页

第 6 页 共 7 页 C. ) 1 1 1 1 ( ( ) 0 k t k nk kt k nk a a n a a a e e e e e e V k k k FX C − − − − − − − − − − −  − =     D. k t k nk t n t n n a a a e e e e N e e e M e e C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20. AUMC/AUC 等于( )。 A. MDIT B. MRT C. VRT D. MAT 21. 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是( ) A. SUM 或 Re B. AIC C. r2 D. 以上均是 22. 已知某药物的半衰期为 6h,若每天静脉注射给药 2 次,则蓄积系数 R 等于( ) A. 1.33 B. 0,76 C. 1.39 D. 2 23. 下列属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特点的是( ) A. 半衰期和给药剂量成正比 B. AUC 和给药剂量成正比 C. 血药浓度和给药剂量成正比 D. Cl 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变小 24. 临床上多采用按给药间隔为 t1/2 给药的药物是( )。 A. 慢速处置类药物 B. 中速处置类药物 C. 超速处置类药物 D. 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9 分) 1. AUC 2. ADME 经时过程 3. Renal clearance 五、计算题(1 题 7 分,2 题 5 分,3 题 12 分,共 24 分) 1. 某药静脉注射 100mg,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8.35e-0.154 t。其中 C 的单位 是 μg/ml,时间 t 的单位为 h。请计算:k,C0,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总 AUC,总清

除率,10小时的血药浓度。(本题7分)2.一患者每日服一次地高辛0.25mg,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0.5ug/ml,从患者症状来考虑,最好维持血药浓度在0.7ug/ml,则给药剂量应调整为多少?(本小题5分)3.某药以30mg/h静脉滴注,5h后停止滴注,测得血药浓度数据如下,已知消除速率常数k=0.3h-,用统计矩法求算MRT.和Cl。(本小题12分)02t(h)691503.46.54.60.9C(ug·ml")第7页共7页

第 7 页 共 7 页 除率,10 小时的血药浓度。(本题 7 分) 2. 一患者每日服一次地高辛 0.25mg,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0.5µg/ml,从患者症状来考 虑,最好维持血药浓度在 0.7µg/ml,则给药剂量应调整为多少?(本小题 5 分) 3. 某药以 30mg/h 静脉滴注,5h 后停止滴注,测得血药浓度数据如下,已知消除速率常 数 1 0.3 − k = h ,用统计矩法求算 MRT Cl iv和 。(本小题 12 分) t(h) 0 2 6 9 15 ( ) −1 C ug  ml 0 3.4 6.5 4.6 0.9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