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14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2013-2014学年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卷)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专业:xxx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6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单选题(30小题,共30分)1、下列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答案:D2、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是A、十二指肠B、盲肠C、结肠D、直肠答案:C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A、胃B、小肠C、大肠D、均不是答案:A4、pH-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FicksB、Noyes-WhitneyC、Henderson-HasselbalchD、Stocks答案:C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I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C、消耗能量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答案:B6、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答案:A7、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IⅡI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答案:B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试卷答案第1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1 页 (共 8 页) 河北联合大学 2013-2014 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 卷) 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年级:xxx 级 专业: 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 56 题,100 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选题(30 小题,共 30 分) 1、下列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 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 答案:D 2、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 答案:C 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胃 B、小肠 C、大肠 D、均不是 答案:A 4、pH-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 B、Noyes-Whitney C、Henderson-Hasselbalch D、Stocks 答案:C 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饱和现象 答案:B 6、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答案:A 7、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 II 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

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答案:A)吸收9、消化道分泌的pH一般能影响药物的(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答案:A10、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性比例大B、该药的脂溶性增加C、肠蠕动快D、小肠的有效面积大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答案:D11、药物理化性质毒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有利于吸收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有利于吸收,但脂溶性不可过大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大分子药物可通过上皮细胞含水膜孔转运吸收答案:E12、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那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答案:B)状态13、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A、漏槽B、动态平衡C、饱和D、均是E、均不是答案:A14、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dC/dt=kSC,B、dC/dt=kCC、dC/dt=k/SC,D、dC/dt=ks/C,E、dC/dt=k/S/C,答案:A试卷答案第2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2 页 (共 8 页) 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 Peff 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 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 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 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 答案:A 9、消化道分泌的 pH 一般能影响药物的( )吸收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答案:A 10、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性比例大 B、该药的脂溶性增加 C、肠蠕动快 D、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 答案:D 11、药物理化性质毒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溶出快有利于吸收 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有利于吸收,但脂溶性不可过大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大分子药物可通过上皮细胞含水膜孔转运吸收 答案:E 12、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那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答案:B 13、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A、漏槽 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 答案:A 14、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 / s dC dt kSC = B、 / s dC dt kC = C、 / / s dC dt k SC = D、 / / s dC dt kS C = E、 / / / s dC dt k S C = 答案:A

15、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A、嘧啶类B、心律失常药C、头孢菌素类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答案:C16、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答案:C17、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一Ph=A、Ig(C;/Cu)B、1g(C*Cu)C、Ig(Ci-Cu)D、Ig(Ci+Cu)答案:A18、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选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答案:C19、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A、W/O/W型>W/O型>O/W型B、W/O型>W/O/W型>O/W型C、O/W型>W/O/W型>W/O型D、W/O型>O/W型>W/O/W型答案:A20、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E、乙醇答案:C21、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C、肺A、乳汁B、睡液D、汗腺E、胆汁答案:D22、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水杨酸B、葡萄糖C、四环素D、庆大霉素E、麻黄碱答案:A23、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溶剂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肾排泄速度B、肾清除率C、肾清除力D、肾小管分泌E、肾小球过滤速度答案:B24、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肾排泄B、胆汁排泄C、乳汁排泄D、肺部排泄E、汗腺排泄试卷答案第3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3 页 (共 8 页) 15、寡肽转运体 PEPT1 的底物包括 A、嘧啶类 B、心律失常药 C、头孢菌素类 D、抗组胺药物 E、维生素类 答案:C 16、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不稳定型 C、亚稳定型 D、A、B、C 均是 E、A、B、C 均不是 答案:C 17、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 pKa-Ph= A、lg(Ci/Cu) B、lg(Ci*Cu) C、lg(Ci-Cu) D、lg(Ci+Cu) 答案:A 18、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 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C、混选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 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 答案:C 19、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 W/O/W 型>W/O 型>O/W 型 B、 W/O 型>W/O/W 型>O/W 型 C、 O/W 型>W/O/W 型>W/O 型 D、 W/O 型>O/W 型>W/O/W 型 答案:A 20、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 E、乙醇 答案:C 21、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 A、乳汁 B、唾液 C、肺 D、汗腺 E、胆汁 答案:D 22、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 A、水杨酸 B、葡萄糖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麻黄碱 答案:A 23、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溶剂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 A、肾排泄速度 B、肾清除率 C、肾清除力 D、肾小管分泌 E、肾小球过滤速度 答案:B 24、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A、肾排泄 B、胆汁排泄 C、乳汁排泄 D、肺部排泄 E、汗腺排泄

答案:B25、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A、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B、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C、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tu/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E、tu2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答案:D26、下列模型中,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是kXoA、kkB、FkoXC.FXoD、E、都不是答案:D27、可用于表示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是CC.ED、A、RB、DFC、fss(n)Cmin答案:B28、青筒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7天后,关于清除率和AUC的叙述正确的是A、口服清除率和AUC均降低B、口服清除率和AUC均增加C、口服清除率降低和AUC增加D、口服清除率增加和AUC降低答案:D29、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试卷答案第4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4 页 (共 8 页) 答案:B 25、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A、 1/ 2 t 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1/ 2 t 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1/ 2 t 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1/ 2 t 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E、 1/ 2 t 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 答案:D 26、下列模型中,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是 A、 B、 C、 D、 E、都不是 答案:D 27、可用于表示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是 A、R B、DF C、 ss n( ) f D、Css E、 min min ss C C 答案:B 28、青篙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 7 天后,关于清除率和 AUC 的 叙述正确的是 A、口服清除率和 AUC 均降低 B、口服清除率和 AUC 均增加 C、口服清除率降低和 AUC 增加 D、口服清除率增加和 AUC 降低 答案:D 29、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此种结合是可逆过程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答案:B30、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A、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B、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C、药物排泄的速率D、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E、以上都对答案:D二、判断题(15小题,共15分)1、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吸收,但较易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答案:对2、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效应。()答案:错3、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答案:错4、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答案:错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答案:错6、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血浆中,此外代谢反应也可肝脏、肺、皮肤、肾、鼻粘膜、脑和其它组织进行。()答案:错7、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答案:错8、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结合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答案:错9、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h,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3h。()答案:对10、某药同时用于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h和6h,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量应增加。()答案:错试卷答案第5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5 页 (共 8 页) A、此种结合是可逆过程 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 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答案:B 30、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 A、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B、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C、药物排泄的速率 D、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 E、以上都对 答案:D 二、判断题(15 小题,共 15 分) 1、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吸收,但较易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与水 溶性。( ) 答案:对 2、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效应。( ) 答案:错 3、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 答案:错 4、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 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 答案:错 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 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 答案:错 6、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血浆中,此外代谢反应也可肝脏、肺、皮肤、肾、 鼻粘膜、脑和其它组织进行。( ) 答案:错 7、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 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 ) 答案:错 8、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结合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 ) 答案:错 9、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 3h,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 降一半的时间均为 3h。( ) 答案:对 10、某药同时用于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分别为 3h 和 6h,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量 应增加。( ) 答案:错

11、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k和消除速度常数k有关。()答案:对12、静脉滴注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90%。()答案:对13、新药体内外相关性评价中如果结果为A级相关则认为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和体外的平均溶出时间是确定而相关的。()答案:错14、生物样本因为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以及个体差异大,因此最常采用免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进行测定。()答案:错15、药物释放度与溶出度在新药研究中是相同的概念。()答案:错三、名词解释(4小题,共12分)1、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答案:为了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其在胃肠道生理环境下灭活或避免缓、控释制剂因受胃肠道运动影响而导致吸收不完全或为了治疗胃肠道局部疾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需要将药物口服后直接输送到胃肠道某一特定部位吸收的制剂或给药系统。2、ATP驱动泵:答案:以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能源进行主动转运的载体蛋白家族。3、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写出数学表达式):答案:(-×dAUC4、群体典型值答案:指描述药物在典型病人身上的处置情况,常以参数的平均值(在群体药物动力学中也称群体值)表示。四、问答题(4小题,共16分)1、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答案: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药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2、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立体选择性存在种属差异和种族差异;药动学立体选择性还受遗传多态性的影响,特别是当手性药物的代谢涉及CYP2C9、2C19及2D6等同工酶时,这种立体选择性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②生理、病理状况可能影响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③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对映体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其药物动力学:其他药物对手性药物药动学立体选择性也有影响。④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性药物药动学的立体选择性有影响。这可能与立体选择性首过效应和门静脉内立体选择性血浆蛋白结合有关。试卷答案第6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6 页 (共 8 页) 11、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 ka和消除速度常数 k 有关。( ) 答案:对 12、静脉滴注给药经过 3.32 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 90%。( ) 答案:对 13、新药体内外相关性评价中如果结果为 A 级相关则认为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和体 外的平均溶出时间是确定而相关的。( ) 答案:错 14、生物样本因为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以及个体差异大,因此最常采用免 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进行测定。( ) 答案:错 15、药物释放度与溶出度在新药研究中是相同的概念。( ) 答案:错 三、名词解释(4 小题,共 12 分) 1、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答案:为了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其在胃肠道生理环境下灭活或避免缓、控释制 剂因受胃肠道运动影响而导致吸收不完全或为了治疗胃肠道局部疾病、提高疗效、降低毒 副作用等,需要将药物口服后直接输送到胃肠道某一特定部位吸收的制剂或给药系统。 2、ATP 驱动泵: 答案:以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为能源进行主动转运的载体蛋白家族。 3、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写出数学表达式): 答案: 2 2 0 ( ) m C t dt AUC   + −   4、群体典型值 答案:指描述药物在典型病人身上的处置情况,常以参数的平均值(在群体药物动力学中 也称群体值)表示。 四、问答题(4 小题,共 16 分) 1、药物血桨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 答案: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药 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高 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 2、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立体选 择性存在种属差异和种族差异;药动学立体选择性还受遗传多态性的影响,特别是当手性 药物的代谢涉及 CYP2C9、2C19 及 2D6 等同工酶时,这种立体选择性表现出较大的个体 差异。②生理、病理状况可能影响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③在体内代谢过程中, 对映体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其药物动力学;其他药物对手性药物药动学立体 选择性也有影响。④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性药物药动学的立体选择性有影响。这 可能与立体选择性首过效应和门静脉内立体选择性血浆蛋白结合有关

3、试举例说明群体药物动力学的临床应用。答案:应用NONMEM能获得较理想的特殊群体(老人、孕妇、婴儿等)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以利用临床检测收集的数据估算药物在病人中的生物利用度:群体药物动力学可以定量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应用NONMEM研究药动药效学:群体药物动力学可以为上市药物再评价、新药开发与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4、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包括哪些,有何意义?答案: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包括:(1)生理解剖学参数:包括血液灌注的流量Q(速度)和组织、器官的容积V。生理解剖学参数通常都是体重的函数,并且在各种哺乳动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特别在同一种动物(或人)之间的差异很小。因此,可以根据临床前的动物数据,通过种属间的外推或从临床数据进行种属内推,预测人类的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2)生化学参数:包括药物的游离分数、内在清除率和表观分配系数。药物游离分数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内在清除率反应了具体组织或器官对药物的清除能力。表观分配系数是组织中药物浓度和血中药物浓度的比值,它直观的反应了药物在体内各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五、计算题(3小题,共27分)1、某药0至0.5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h血浆内药物浓度测定为10μg/ml,求CL,。dX,/dt(37.5x1000)/0.55 = 7500(ml / h)=125(ml / min)答案:解:CL,=9C102、某药物消除的Vm为10μumol/(L-h),当该药浓度的4μmol/L时,消除速度为5umol/(L-h)。试问该药的Km为多少?当血药浓度降为1μumol/L时药物的消除速度为多大?dC为答案:解:已知该药物的Vm=10μmol/(L-h),当C=4umol/L时,消除速度-dt5μmol/(L-h)。10×4(1)根据Michaelis-Menten方程有,5=解此式,得K,=4umol/L。K.+4'(2)当血药浓度降为lumol/L时,药物的消除速度dCV.-C10xl= 2[μumol /(L-h)] [μmol/(L-h)]。dtK+C4+13、某药以50mg/h静脉滴注,7.5h后停止滴注,测得血药浓度数值见下表:0t(h)291215467.5试卷答案第7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7 页 (共 8 页) 3、试举例说明群体药物动力学的临床应用。 答案:应用 NONMEM 能获得较理想的特殊群体(老人、孕妇、婴儿等)的药物动力学参 数;可以利用临床检测收集的数据估算药物在病人中的生物利用度;群体药物动力学可以 定量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应用 NONMEM 研究药动药效学;群体药物动力学可 以为上市药物再评价、新药开发与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优化个体 化给药方案。 4、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包括哪些,有何意义? 答案: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包括: (1)生理解剖学参数:包括血液灌注的流量 Q(速度)和组织、器官的容积 V。生理解 剖学参数通常都是体重的函数,并且在各种哺乳动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特别在同一 种动物(或人)之间的差异很小。因此,可以根据临床前的动物数据,通过种属间的外推 或从临床数据进行种属内推,预测人类的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 (2)生化学参数:包括药物的游离分数、内在清除率和表观分配系数。 药物游离分数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内在清除率反应了具体组 织或器官对药物的清除能力。表观分配系数是组织中药物浓度和血中药物浓度的比值,它 直观的反应了药物在体内各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五、计算题(3 小题,共 27 分) 1、某药 0 至 0.5h 内尿中排出量为 37.5mg,在 0.25h 血浆内药物浓度测定为 10 / g ml , 求 CL。 答案:解: / (37.5 1000) / 0.5 7500( / ) 125( / min) 10 u dX dt CL ml h ml C   = = = = 2、某药物消除的 Vm为10μmol/(L·h),当该药浓度的4 μmol/L 时,消除速度为5μmol/(L·h)。 试问该药的 Km为多少?当血药浓度降为1μmol/L 时药物的消除速度为多大? 答案:解:已知该药物的 10 /( ) V mol L h m =   ,当 C= 4μmol/L 时,消除速度 dC dt − 为 5μmol/(L·h)。 (1)根据 Michaelis-Menten 方程有, 10 4 5 4 K m  = + ,解此式,得 4 / K mol L m =  。 ( 2 ) 当 血 药 浓 度 降 为 1μmol/L 时 , 药 物 的 消 除 速 度 10 1 2[ /( )] 4 1 m m dC V C mol L h dt K C    − = = =  + + [μmol/(L·h)]。 3、某药以 50mg/h 静脉滴注,7.5h 后停止滴注,测得血药浓度数值见下表: t h( ) 0 2 4 6 7.5 9 12 15

03.45.46.57.04.62.00.9C(μg / ml)试用统计矩方法计算参数k、4/2、CL、V各是多少?答案:解:对最后三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IgC→t),得:入=0.2719(h-)艺m_(Cam +C)+C,/ = 60.485(μg ml.h)S =AUC-22S,= AUMC=2g="(a.Ca+1C)+%+C=451.024(μg mll.h)2A=0AUMCT_S_TMRT, = MRT. -T/2--=451.024/60.485-7.5/2=3.7068(h)AUC22k=1/MRT,=1/3.7068=0.2698(h-)1u/2=0.693MRT,= 0.639×3.7068=2.57(h)V-XAUMCX.T=(50×7.5×451.024)/60.4852(50×7.5×7.5)/(2×60.485)=22.98(L)AUC22AUCVesCL==22.98/3.7068=6.2(L/h)MRT,试卷答案第8页(共8页)

试卷答案 第 8 页 (共 8 页) C g ml ( / )  0 3.4 5.4 6.5 7.0 4.6 2.0 0.9 试用统计矩方法计算参数 c ss 1/ 2 k t CL V 、 、 、 各是多少? 答案:解:对最后三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 (lg ) C t → ,得: 1  0.2719( ) h − = 1 1 1 0 1 0 1 1 1 2 1 1 1 0 1 0 ( ) / 60.485( ) 2 ( ) 451.024( ) 2 / 2 451.024 / 60.485 7.5/ 2 3.7068( ) 2 2 1/ 1/ 3.7068 n i i i i n i n i i n i i i i i iv in iv t t S AUC C C C g ml h t t C S AUMC t C t C g ml h AUMC T T S MRT MRT T h AUC S k MR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0 0 2 2 0.2698( ) 0.693 0.639 3.7068 2.57( ) (50 7.5 451.024) / 60.485 (50 7.5 7.5) /(2 60.485) 22.98( ) 2 22.98/ 3.7068 6.2( / ) iv ss ss iv h t MRT h X AUMC X T V L AUC AUC V CL L h MRT − = =  = = − =   −    = = = =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