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试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10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试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2013-2014学年二季学期考试试卷课程号:开课学院: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业:年级:级试卷类型:(A卷)系主任签字:教学院长签字:考试时间:100分钟二三五六四合计题号分数阅卷人得分评卷人单选题(32小题,每小题1分,共32分)1、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A、物理化学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及工艺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2、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性B、亚稳定性C、不稳定型D、A、B、C均不是3、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D、均是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遗传因素差异4、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A、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胃部,应空腹服用B、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故应空腹服用,冰饮大量水以利于完全吸收C、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宜饭后服用,使药物缓慢通过吸收部位而吸收完全D、核黄素是被动吸收,服用不拘形式E、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小肠上部,应空腹服用第1页共7页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第1页 共7页 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 河北联合大学 2013-2014 学年 二 季学期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 课程号: 课程名称: 生物药剂学 与药物动力学 年级: 级 专业: 试卷类型: (A 卷) 系主任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考试时间:10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分数 阅卷人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3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2 分) 1、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 A、物理化学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及工艺 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 2、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性 B、亚稳定性 C、不稳定型 D、A、B、C 均不是 3、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 A、种族差异 B、性别差异 C、遗传因素差异 D、均是 4、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 A、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胃部,应空腹服用 B、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故应空腹服用,冰饮大量水以利于完全吸 收 C、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宜饭后服用,使药物缓慢通过吸收部位而 吸收完全 D、核黄素是被动吸收,服用不拘形式 E、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小肠上部,应空腹服用

5、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II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一pH=A、lg(C,×C)B、1g(C,×C)C、Ig(C,-C)D、Ig(C, +C)E、Ig(C, /C)7、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A、直肠B、结肠C、小肠D、胃E、以上都是8、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的溶解度B、药物的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D、药物的晶型E、药物的粒子大小9、下列成分不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A、脂肪B、蛋白质C、磷脂D、糖类10、消化道分泌的pH一般能影响药物的()吸收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11、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有A、溶出参数t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威布尔分布模型中to表示溶出时的时滞C、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E、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12、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13、多肽类药物以()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14、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第2页共7页

第2页 共7页 5、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 III 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 6、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 a pK pH − = A、 lg( ) C C i u  B、 lg( ) C C u i  C、 lg( ) C C i u − D、lg( ) C C i u + E、 lg( / ) C Ci u 7、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直肠 B、结肠 C、小肠 D、胃 E、以上都是 8、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溶解度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的溶出速率 D、药物的晶型 E、药物的粒子大小 9、下列成分不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磷脂 D、糖类 10、消化道分泌的 pH 一般能影响药物的( )吸收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11、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有 A、溶出参数 td 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 63.2%所需要的时间 B、威布尔分布模型中 t0 表示溶出时的时滞 C、Higuchi 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 E、单指数模型中 k 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 E、ABC 转运蛋白 13、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 A、结肠 B、盲肠 C、十二指肠 D、直肠 E、空肠 14、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不稳定型 C、亚稳定型 D、A、B、C 均是 E、A、B、C 均不是

15、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胃肠道分为三个土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16、膜孔转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水溶性小分子A、脂溶性大分了C、水溶性大分子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17、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A、漏槽C、均是D、均不是B、动态平衡18、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B、酶类C、粘蛋白D、糖19、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小分子药物20、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性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1、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B、汗腺C、睡液腺D、泪腺E、呼吸系统22、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23、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E、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24、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IE、AUC2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A、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第3页共7页

第3页 共7页 15、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分为三个土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 pH 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 pH1~3(空腹偏低,约为 1.2~1.8, 进食后 pH 上升到 3),十二指肠 pH5~6,空肠 pH6~7,大肠 pH7~8 C、pH 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E、主动转运很少受 pH 的影响 16、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 A、脂溶性大分了 B、水溶性小分子 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E、带负电荷的药物 17、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A、漏槽 B、动态平衡 C、均是 D、均不是 18、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A、胆盐 B、酶类 C、粘蛋白 D、糖 19、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药物 C、大分子药物 D、小分子药物 20、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竞争性 C、无饱和性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 pH E、 结合型可自由扩散 21、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 B、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 22、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 A、给药剂量 B、尿药浓度 C、血药浓度 D、唾液中药物浓度 E、粪便中药物浓度 23、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D、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E、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24、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 A、k B、ka C、V D、Cl E、AUC 2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血药浓度和 AUC 与剂量不成正比 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C、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26、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在治疗剂量时会出现明显的可饱和血浆蛋白结合过程。当剂量增加时,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A、Cmx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Cmax按剂量的比例增加C、Cmax/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Cmax/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27、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曲嗪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B、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C、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D、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28、以下有关给药方案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FB、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有药物的1/2C、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VD、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同时知道药物的F、tuz和VE、设计口服给药方案并不一定都要知道药物的F、1/2和V29、当可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A、无效B、减弱C、不变D、增强E、相反30、对于肾功能衰退患者,用药时主要考虑A、药物经肾脏的转运B、药物在肝脏的代谢C、药物在胃肠的吸收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E、个体差异31、拟定给药方案时,主要可调节以下哪一项调整剂量A、lu2和kB、X和tC、Cs和VD、V和CLE、Cmax和Cmi32、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时合用苯巴比妥,使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A、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第4页共7页

第4页 共7页 C、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 26、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在治疗剂量时会出现明显的可饱和血浆蛋白结合过程。当剂量 增加时,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Cmax 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Cmax 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Cmax /Dose 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Cmax /Dose 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27、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曲嗪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 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AUC 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AUC 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AUC/Dose 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AUC/Dose 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28、以下有关给药方案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 F B、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有药物的 1/ 2 t C、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知道药物的 V D、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须要同时知道药物的 F t 、 1/ 2 和 V E、设计口服给药方案并不一定都要知道药物的 F t 、 1/ 2 和 V 29、当可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 A、无效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E、相反 30、对于肾功能衰退患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A、药物经肾脏的转运 B、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C、药物在胃肠的吸收 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个体差异 31、拟定给药方案时,主要可调节以下哪一项调整剂量 A、 1/ 2 t 和 k B、 X0 和  C、Css 和 V D、V 和 CL E、 max ss C 和 min ss C 32、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时合用苯巴比妥,使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 这是因为 A、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

B、患者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C、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D、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E、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2、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3、有的药物是自身的酶诱导剂,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诱导作用,从而使其它药物代谢加快,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降低。()4、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5、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不明显。()6、消除速度常数k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7、当药物大部分代谢时,则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求取消除速率常数。()8、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ka和消除速度常数k有关。9、A01000009995523题目文档没有找到!10、生物样本因为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以及个体差异大,因此最常采用免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进行测定。()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和。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4、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第5页共7页

第5页 共7页 B、患者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 C、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 D、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 E、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 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 ) 2、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 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 3、有的药物是自身的酶诱导剂,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诱导作用,从而使其它药物代谢加 快,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降低。( ) 4、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 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 ) 5、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不明显。( ) 6、消除速度常数 k 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 7、当药物大部分代谢时,则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求取消除速率常数。 ( ) 8、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 ka和消除速度常数 k 有关。 9、A0100000_999_5523 题目文档没有找到! 10、生物样本因为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以及个体差异大,因此最常采用 免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进行测定。( )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 )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 性 药物中分子量( )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 血管, 分子量( )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 时所需的体液( )。 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 )、( )和。 4、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

)和(5、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二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6、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肾小球滤过,还被肾小管()。)。7、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8、与尿药排泄速率法相比,亏量法的主要特点有:(1) ()。)。(2) (9、二步法:首先对每一个体的数据进行药物动力学模型拟合,估算各参数,然后再求()和()等群体参数。本法要求对每例受试者采集血样本的次数较多,通常为()个血样本,不易被患者接受。1O、在NONMEM法的应用中: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后,用NONMEM法求取固定效应参数,设计个体的初剂量;病人给予初剂量后,取1~2点血药浓度,用()进行反馈处理,进一步求出病人个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再根据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方案,将血药浓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评卷人得分四、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生物药剂学:2、首过效应:3、生物利用度4、群体方法评卷人得分五、问答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药物代谢对药理作用可能产生哪些影响?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的求算有什么不同?4、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5、在比较同一药物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上市制剂)的生物等效试验后,观察到试验制剂比上市制剂有更大的生物利用度。(1)能否批准该试验制剂上市,并认为它优于注册制剂?(2)能否认为两个制剂有一致的药效?(3)服用试验制剂是否会引起服用上市制剂不会出现的治疗问题?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第6页共7页

第6页 共7页 5、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 )和( )二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 6、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肾小球滤过,还被肾 小管( )。 7、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 )。 8、与尿药排泄速率法相比,亏量法的主要特点有: (1)( )。 (2)( )。 9、二步法:首先对每一个体的数据进行药物动力学模型拟合,估算各参数,然后再求 ( )和( )等群体参数。本法要求对每例受试者采集血样本的次数较 多,通常为( )个血样本,不易被患者接受。 10、在 NONMEM 法的应用中: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后,用 NONMEM 法求取固定效应参 数,设计个体的初剂量;病人给予初剂量后,取 1~2 点血药浓度,用( )进行 反馈处理,进一步求出病人个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再根据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调整给 药方案,将血药浓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评卷人 得分 四、名词解释(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生物药剂学: 2、首过效应 : 3、生物利用度 4、群体方法 评卷人 得分 五、问答题(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药物代谢对药理作用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的求算有什么不同? 4、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在比较同一药物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上市制剂)的生物等效试验后,观察到试 验制剂比上市制剂有更大的生物利用度。 (1)能否批准该试验制剂上市,并认为它优于注册制剂? (2)能否认为两个制剂有一致的药效? (3)服用试验制剂是否会引起服用上市制剂不会出现的治疗问题?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1、某药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百分之几?2、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3、某药物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静注给药75mg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C= Ae-at +Be-βt, 该式中 A=4.6mg/ L,B=0.6mg / L,α =1.2h-l,β=0.05h-l,试求(1)k12,k21,k10,Vc;(2)给药后经5h血药浓度为多少?第7页共7页

第7页 共7页 1、某药物半衰期为 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百分之几? 2、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5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95%,需要多少 时间? 3、某药物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静注给药 75 mg 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 系如下: t t C Ae Be − −   = + ,该式中 A mg L B mg L = = 4.6 / , 0.6 / , 1 1   1.2 , 0.05 h h − − = = , 试求(1)k12,k21,k10,VC;(2)给药后经 5h 血药浓度为多少?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