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喹啉类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第十三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

讲禾稿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编号:v230508授课学期:第六学期11级药学授课班级:霍文任课教师: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
1 讲 稿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课程编号: y230508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 11 级药学 任课教师: 霍文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首页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11周,第20讲次摘要第十二章喹啉类与青蒿素类抗疮药物的分析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喹啉类药物的分析:第二节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熟悉喹啉类药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药物鉴别和含量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本类药物杂质的结构与检查方法。了解青蒿素类药物结构、鉴别及主要分析方法。【重】点】喹啉类药物理化性质和鉴别、含量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难点】喹啉类药物理化性质和鉴别、含量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症疾是由症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每年全世界死于疮疾的人数约磷酸250万。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痣原虫、恶性症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疮原虫四种,咯分别引起间日疮、恶性、三日症和卵形疟。在我国以间日和恶性症为主,其他两种茶少见。疟原虫有独特的生活史,其不同发育阶段在生物学上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导致对啶不同抗症药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必须了解疮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症药作用环节,以便根的据防治的目的正确选择药物。抗药(antimalarialdrugs)作用于症原虫生活史的不同环节,纯从而抑制或杀灭原虫。根据用药的自的,将抗症药分为三类①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疙药(如磷酸氯喹、硫酸奎宁、磷酸咯萘啶,青蒿素,蒿度检甲醚,青蒿琥酯,本苏醇等):查②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如磷酸伯氨喹等):为③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疮药(如乙胺嘧啶、磺胺类等)。更板书“喹啉类抗症药物的分析”。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新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内【本讲课程的内容】容一、喹啉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杂环,环上杂原子的反应性能基本与吡啶相同。现以本类最常用的典型药物硫酸奎宁、二盐酸奎宁、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和磷酸伯氨喹,就其鉴别和检查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典型药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如表12-1所示)2
2 首页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11 周,第 20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二章 喹啉类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喹啉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节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熟悉喹啉类药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药物鉴别和含量测 定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本类药物杂质的结构与检查方法。了解青蒿素类药物结构、鉴别及主 要分析方法。 【重 点】喹啉类药物理化性质和鉴别、含量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 点】喹啉类药物理化性质和鉴别、含量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每年全世界死于疟疾的人数约 250 万。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四种, 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在我国以间日疟和恶性疟为主,其他两种 少见。疟原虫有独特的生活史,其不同发育阶段在生物学上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导致对 不同抗疟药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必须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以便根 据防治的目的正确选择药物。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作用于疟原虫生活史的不同环节, 从而抑制或杀灭疟原虫。根据用药的目的,将抗疟药分为三类: ①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如磷酸氯喹、硫酸奎宁、磷酸咯萘啶,青蒿素,蒿 甲醚,青蒿琥酯,本芴醇等); ②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如磷酸伯氨喹等); ③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如乙胺嘧啶、磺胺类等)。 板书“喹啉类抗疟药物的分析”。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 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一、喹啉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 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杂环,环上杂原子的反应 性能基本与吡啶相同。现以本类最常用的典型药物硫酸奎宁、二盐酸奎宁、磷酸氯 喹、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和磷酸伯氨喹,就其鉴别和检查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一 )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如表 12-1 所示) 磷 酸 咯 萘 啶 的 纯 度 检 查 为 更 新 内 容

HO"H2SO4,2H20CH=CH2|H2SO4,2H20CH=CH2H3.4硫酸奎宁硫酸奎尼丁(二)主要化学性质1.碱性奎宁为二元生物碱,其中奎宁环上的氮原子的碱性较强(pKa8.8),与强酸形成稳定的盐,奎宁和奎尼丁均与二元酸成盐,如与硫酸成盐;而喹啉环上的氮原子碱性较弱(pKa4.2),不能与硫酸成盐。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为三元生物碱;磷酸咯萘啶为五元生物碱;磷酸哌喹为六元生物碱。2.旋光性喹啉类抗疮药基本都具有手性,硫酸奎宁为左旋体,其比旋度为-2370至-2240;二盐酸奎尼也为左旋体,其比旋度为-2230至-2290。而磷酸喹和磷酸咯蔡啶不具有手性。3..荧光特性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在稀硫酸溶液中均显蓝色荧光。4.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由于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杂环,具有共轭体系,可用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鉴别该类药物。二、鉴别试验1.绿奎宁反应(Thalleioquinreaction)奎宁和奎尼丁为6位含氧喹啉衍生物,可以发生绿奎宁反应。以6-羟基喹啉为例,经氯水的氯化反应,再以氨水处理,生成绿色的二醒基亚胺的铵盐,即为绿奎宁反应的基本机制。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的绿奎宁反应机制同上。取其水溶液,加溴试液0.2ml和氨试液1ml,即显翠绿色,加酸成中性变成蓝色,成酸性时则为紫红色。翠绿色可转溶于醇、三氯甲烷中而不溶于醚。因此ChP2010采用此反应鉴别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ChP2010硫酸奎宁的绿奎宁反应鉴别:取本品约5mg,加水5ml溶解后,加溴试液3滴与氨试液1ml,即显翠绿色。2.光谱特征(1)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由于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杂环,具有共轭体系,可用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鉴别该类药物。ChP2010采用本法鉴别磷3
3 N N H3CO H H H CH=CH2 ,H2SO4,2H2O HO HO ,H2SO4,2H2O CH=CH2 H H H H3CO N 2 N 2 硫酸奎宁 硫酸奎尼丁 (二)主要化学性质 1. 碱性 奎宁为二元生物碱,其中奎宁环上的氮原子的碱性较强(pKa 8.8),与 强酸形成稳定的盐,奎宁和奎尼丁均与二元酸成盐,如与硫酸成盐;而喹啉环上的 氮原子碱性较弱(pKa 4.2),不能与硫酸成盐。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为三元生物碱; 磷酸咯萘啶为五元生物碱;磷酸哌喹为六元生物碱。 2. 旋光性 喹啉类抗疟药基本都具有手性,硫酸奎宁为左旋体,其比旋度为 -237o 至-224o;二盐酸奎尼也为左旋体,其比旋度为-223o 至-229o。而磷酸哌喹和磷 酸咯萘啶不具有手性。 3. 荧光特性 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在稀硫酸溶液中均显蓝色荧光。 4. 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由于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 喹啉杂环,具有共轭体系,可用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鉴别该类药物。 二 、鉴别试验 1.绿奎宁反应(Thalleioquin reaction)奎宁和奎尼丁为 6 位含氧喹啉衍生物,可以 发生绿奎宁反应。以 6-羟基喹啉为例,经氯水的氯化反应,再以氨水处理,生成绿色的 二醌基亚胺的铵盐,即为绿奎宁反应的基本机制。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的绿奎宁反应 机制同上。取其水溶液,加溴试液 0.2ml 和氨试液 1ml,即显翠绿色,加酸成中性变成蓝 色,成酸性时则为紫红色。翠绿色可转溶于醇、三氯甲烷中而不溶于醚。因此 ChP2010 采用此反应鉴别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 ChP2010 硫酸奎宁的绿奎宁反应鉴别:取本品约 5mg,加水 5ml 溶解后,加溴 试液 3 滴与氨试液 1ml,即显翠绿色。 2.光谱特征 (1)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由于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 杂环,具有共轭体系,可用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鉴别该类药物。ChP2010 采用本法鉴别磷

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和磷酸伯氨喹ChP2010磷酸氯喹的UV鉴别:取本品,加0.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22nm、257nm、329nm与34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ChP2010磷酸略萘啶的UV鉴别:取本品,加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在260nm与27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2)荧光光谱特征利用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宁在稀硫酸溶液中均显蓝色荧光。ChP2010硫酸奎宁的荧光鉴别:取本品约20mg,加水20ml溶解后,分取溶液10ml,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即显蓝色荧光。(3)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硫酸奎宁、二盐酸奎宁、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略萘啶和磷酸伯氨喹在ChP2010中均采用红外光谱的方法进行鉴别。ChP2010磷酸氯喹的IR鉴别:取本品约0.5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5ml溶解后,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乙醚50ml振摇提取,醚层用水洗涤后通过置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压干燥至析出结晶,其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氯喹的对照图谱一致。3.无机酸盐氯化物的鉴别反应(1)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后,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复生成。如供试品为生物碱或其他有机碱的盐酸盐,须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出的沉淀滤过除去,取滤液进行试验。(2)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用水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和磷酸伯氨喹都具有磷酸根,显磷酸盐反应进行鉴别。磷酸盐的鉴别反应(1)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浅黄色沉淀;分离,沉淀在氨试液或稀硝酸中均易溶解。(2)取供试品溶液,加氯化铵镁试液,即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3)取供试品溶液,加钼酸铵试液与硝酸后,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三)特殊杂质检查1.硫酸奎宁中特殊杂质检查ChP2010硫酸奎宁进行酸度、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不溶物、其他金鸡纳碱、干燥失重、炽灼残渣的检查。4
4 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和磷酸伯氨喹。 ChP2010 磷酸氯喹的 UV 鉴别:取本品,加 0.01mol/L 盐酸溶液制成每 1ml 中约含 10g 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 222nm、257nm、329nm 与 343nm 的波长处有 最大吸收。 ChP2010 磷酸咯萘啶的 UV 鉴别:取本品,加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制成每 1ml 中 约含 10g 的溶液,在 260nm 与 276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荧光光谱特征 利用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宁在稀硫酸溶液中均显蓝色荧光。 ChP2010 硫酸奎宁的荧光鉴别:取本品约 20mg,加水 20ml 溶解后,分取溶液 10ml,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即显蓝色荧光。 (3)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硫酸奎宁、二盐酸奎宁、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 萘啶和磷酸伯氨喹在 ChP2010 中均采用红外光谱的方法进行鉴别。 ChP2010 磷酸氯喹的 IR 鉴别:取本品约 0.5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 25ml 溶解 后,加氢氧化钠试液 5ml、乙醚 50ml 振摇提取,醚层用水洗涤后通过置有无水硫酸钠的 漏斗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压干燥至析出结晶,其红 外光吸收图谱应与氯喹的对照图谱一致。 3.无机酸盐 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1)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后,滴加硝 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 沉淀复生成。如供试品为生物碱或其他有机碱的盐酸盐,须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 出的沉淀滤过除去,取滤液进行试验。(2)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 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用水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和磷酸伯氨喹都具有磷酸根,显磷酸盐反应进行鉴别。 磷酸盐的鉴别反应 (1)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浅黄色沉淀;分 离,沉淀在氨试液或稀硝酸中均易溶解。(2)取供试品溶液,加氯化铵镁试液,即生成白 色结晶性沉淀。(3)取供试品溶液,加钼酸铵试液与硝酸后,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分离, 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 (三)特殊杂质检查 1.硫酸奎宁中特殊杂质检查 ChP2010 硫酸奎宁进行酸度、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不溶物、其他金鸡纳碱、干燥失重、 炽灼残渣的检查

奎宁主要来源于金鸡纳树皮,在提取分离过程中除了得到奎宁外,还得到了奎宁丁、辛可宁和辛可尼定等其他金鸡纳碱。硫酸奎宁为白色细微的针状结晶,轻柔,易压缩;无臭,味极苦:遇光渐变色;水溶液显中性反应。在氯仿-无水乙醇(2:1)的混合液中易溶,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微溶。根据硫酸奎宁的制备工艺,产品中有关物质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以及副反应产物。通过检查酸度、三氯甲烷-乙醇中不溶物质和其他金鸡纳碱等加以控制。1.酸度主要是在成盐过程中引入。检查法:取本品0.20g,加水20ml溶解后,用酸度计进行测定,pH值应为5.7~6.6。2.三氯甲烷-乙醇中不溶物质本项检查主要控制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引入的醇中不溶性杂质或无机盐类等。检查法:取本品2.0g,加三氯甲烷-无水乙醇(2:1)混合溶液15ml,在50℃加热10分钟后,用称定重量的垂熔埚滤过,滤渣用上述混合溶液分5次洗涤,每次10ml,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2mg。3.其他金鸡纳碱本项检查主要控制硫酸奎宁中的其他生物碱,采用HPLC或TLC中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或杂质对照品对照法进行检查。TLC检查法:取本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稀乙醇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u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叫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二乙胺(5:4:1.25)为展开剂,展开后,微热使展开剂挥散,喷以碘铂酸钾试液使显色。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二)磷酸咯萘啶的纯度检查ChP2010磷酸略萘啶进行酸度、水中不溶物、氯化物、甲醛、四氢吡略、干燥失重的检查。磷酸咯萘啶(疟乃停)对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临床上用于治疗抗氯喹株恶性症和抢救脑型疟等凶险型症疾。磷酸咯啶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有关物质,通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等项目的检查进行控制。5
5 奎宁主要来源于金鸡纳树皮,在提取分离过程中除了得到奎宁外,还得到了奎宁丁、 辛可宁和辛可尼定等其他金鸡纳碱。 硫酸奎宁为白色细微的针状结晶,轻柔,易压缩;无臭,味极苦;遇光渐变色;水 溶液显中性反应。在氯仿-无水乙醇(2:1)的混合液中易溶,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微 溶。 根据硫酸奎宁的制备工艺,产品中有关物质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以及副 反应产物。通过检查酸度、三氯甲烷-乙醇中不溶物质和其他金鸡纳碱等加以控制。 1. 酸度 主要是在成盐过程中引入。 检查法:取本品 0.20g,加水 20ml 溶解后,用酸度计进行测定,pH 值应为 5.7~ 6.6。 2. 三氯甲烷-乙醇中不溶物质 本项检查主要控制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引入的醇中不溶 性杂质或无机盐类等。 检查法: 取本品 2.0g,加三氯甲烷-无水乙醇(2:1)混合溶液 15ml,在 50℃加热 10 分钟后,用称定重量的垂熔坩埚滤过,滤渣用上述混合溶液分 5 次洗涤,每次 10ml,在 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 2mg。 3.其他金鸡纳碱 本项检查主要控制硫酸奎宁中的其他生物碱,采用 HPLC 或 TLC 中 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或杂质对照品对照法进行检查。 TLC 检查法:取本品,加稀乙醇制成每 1ml 中约含 10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适量,加稀乙醇稀释制成每 1ml 中约含 50g 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吸取上述 两种溶液各 5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二乙胺(5:4:1.25)为展 开剂,展开后,微热使展开剂挥散,喷以碘铂酸钾试液使显色。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 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二) 磷酸咯萘啶的纯度检查 ChP2010 磷酸咯萘啶进行酸度、水中不溶物、 氯化物、 甲醛、四氢吡咯、 干 燥失重的检查。 磷酸咯萘啶(疟乃停)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与氯喹无交叉抗药 性,临床上用于治疗抗氯喹株恶性疟和抢救脑型疟等凶险型疟疾。 磷酸咯萘啶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有关物质,通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有关物质等项目的检查进行控制

磷酸咯萘啶为黄色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引湿性。在水中溶解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1.酸度主要是在成盐过程中引入。本品水溶液的pH值如小于2.4,刺激性较大。检查法取本品1.0g,加水25ml溶解后,用酸度计进行测定,pH值应大于2.4。2.水中不溶物本品加水溶解后,稍放置即有黄色不溶物产生,影响质量。故质量标准按给药途径不同,规定其不同限量以控制质量。检查法取本品2.0g,加水25ml振摇使溶解,放置30分钟,用置105℃恒重的4号垂熔玻璃埚滤过,沉淀用水15ml分次洗涤,在105℃干燥4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4mg(供注射用)或7mg(供口服用)。3.氯化物系生产工艺中带入。检查时为了避免溶液颜色的干扰,先加碱使咯萘啶沉淀析出,然后再对滤液进行检查。检查法取本品0.10g,加水4ml使溶解,加20%碳酸钠溶液5ml,摇匀,使沉淀完全,用5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容器用水15ml分次洗涤、滤过,合并滤液,加水使成25ml依氯化物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4.甲醛在合成磷酸咯萘啶的反应中使用了甲醛进行缩合,甲醛具有毒性,应对产品中可能剩余的甲醛进行检查。检查法取本品50.0mg,加水2ml使溶解,加5%碳酸钠溶液4ml,搅匀,滤过,滤液加硫酸溶液(1-2)3ml,冷却后加品红亚硫酸试液5ml,在20~30℃保温30分钟,如显色,与新制的甲醛溶液(每1ml含甲醛0.10mg的水溶液)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2%)。5.四氢吡咯在合成磷酸咯萘啶的反应中使用了四氢吡咯进行缩合,四氢吡咯具有毒性,应对产品中可能剩余的四氢吡咯进行检查。检查法取本品10mg,加水2ml溶解后,加5%碳酸钠溶液2ml,搅拌,滤过,滤液加新制的亚硝基铁氰化钠乙醛试液1ml,摇匀,5分钟内不得显蓝紫色。四、含量测定(一)硫酸奎宁的含量测定硫酸奎宁具有生物碱的性质,很难在水溶液中用酸直接滴定。而在非水酸性介质中,碱性显著增强,即可以在冰醋酸或醋酐等酸性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以指示剂或电位法确定终点。6
6 磷酸咯萘啶为黄色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引湿性。在水中溶解, 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1. 酸度 主要是在成盐过程中引入。本品水溶液的 pH 值如小于 2.4,刺激性较大。 检查法 取本品 1.0g,加水 25ml 溶解后,用酸度计进行测定,pH 值应大于 2.4。 2. 水中不溶物 本品加水溶解后,稍放置即有黄色不溶物产生,影响质量。故质量标 准按给药途径不同,规定其不同限量以控制质量。 检查法 取本品 2.0g,加水 25ml 振摇使溶解,放置 30 分钟,用置 105℃恒重的 4 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沉淀用水 15ml 分次洗涤,在 105℃干燥 4 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 4mg(供注射用)或 7mg(供口服用)。 3.氯化物 系生产工艺中带入。检查时为了避免溶液颜色的干扰,先加碱使咯萘啶沉 淀析出,然后再对滤液进行检查。 检查法 取本品 0.10g,加水 4ml 使溶解,加 20%碳酸钠溶液 5ml,摇匀,使沉淀完 全,用 5 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容器用水 15ml 分次洗涤、滤过,合并滤液,加水使成 25ml, 依氯化物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 3.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4. 甲醛 在合成磷酸咯萘啶的反应中使用了甲醛进行缩合,甲醛具有毒性,应对产品 中可能剩余的甲醛进行检查。 检查法 取本品 50.0mg,加水 2ml 使溶解,加 5%碳酸钠溶液 4ml,搅匀,滤过, 滤液加硫酸溶液(1→2)3ml,冷却后加品红亚硫酸试液 5ml,在 20~30℃保温 30 分钟,如 显色,与新制的甲醛溶液(每 1ml 含甲醛 0.10mg 的水溶液)1.0ml 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 比较,不得更深(0.2%)。 5. 四氢吡咯 在合成磷酸咯萘啶的反应中使用了四氢吡咯进行缩合,四氢吡咯具有毒 性,应对产品中可能剩余的四氢吡咯进行检查。 检查法 取本品 10mg,加水 2ml 溶解后,加 5%碳酸钠溶液 2ml,搅拌,滤过,滤 液加新制的亚硝基铁氰化钠乙醛试液 1ml,摇匀,5 分钟内不得显蓝紫色。 四、含量测定 (一)硫酸奎宁的含量测定 硫酸奎宁具有生物碱的性质,很难在水溶液中用酸直接滴定。而在非水酸性介质 中,碱性显著增强,即可以在冰醋酸或醋酐等酸性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 以指示剂或电位法确定终点

由于硫酸为二元酸,在水溶液中能进行二级解离,但在冰醋酸介质中,只能解离为HSO4,所以生物碱的硫酸盐在冰醋酸中只能滴定至硫酸氢盐。(BH+)2·SO42-+HCIO4BH+-CIO4° +BH+-HSO4测定时还应注意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氮原子碱性的强弱,正确判断反应的摩尔比,以准确计算结果。ChP2010硫酸奎宁的含量测定法: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溶解后,加醋酐5ml与结晶紫指示液1~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0mg的(C20H24N202)2-H2SO4奎宁为二元碱,喹核氮可与硫酸成盐,喹啉环氮不与硫酸成盐,但在冰醋酸介质中用高氯酸滴定时,却能与高氯酸成盐。即:因此,1mol硫酸奎宁消耗3mol高氯酸滴定液。即1mol奎宁可以结合4mol质子其中1mol质子是硫酸提供的,其它3mol质子是由高氯酸提供的。USP与本法相同。ChP2010硫酸奎宁片的含量测定法:取本品20片,除去包衣后,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硫酸奎宁0.3g),置分液漏斗中。加氯化钠0.5g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混匀,精密加三氯甲烷50ml,振摇10分钟,静置,分取三氯甲烷液,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加醋酐5mL与二甲基黄指示液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9.75mg的(C20H24N202)2-H2SO4-2H2O。测定中1mol硫酸奎宁可转化为2mol奎宁,每1mol奎宁消耗2mol高氯酸,故1mol硫酸奎宁消耗4mol高氯酸。反应式为:(C20H24N2O2H)2SO2-+NaOH 2C20H24N2O2+Na2SO4+2H22C20H24N2O2+4HCIO4 2[(C20H24N2O2:2H) (CIO4)2]显然其片剂分析与原料药有所不同。另外还应注意考察共存物的干扰,片剂中如有较多辅料,如硬脂酸盐、苯甲酸盐等,也消耗高氯酸滴定液,故应先用强碱溶液碱化使之游离,经三氯甲烷提取分离后,再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USP34硫酸奎宁片含量的HPLC测定法(二)磷酸氯喹制剂的含量测定磷酸氯喹对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症原虫裂殖体DNA7
7 由于硫酸为二元酸,在水溶液中能进行二级解离,但在冰醋酸介质中,只能解离为 HSO4ˉ,所以生物碱的硫酸盐在冰醋酸中只能滴定至硫酸氢盐。 (BH+ )2∙SO4 2- +HClO4 BH+ ∙ClO4 - +BH+ ∙HSO4ˉ 测定时还应注意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氮原子碱性的强弱,正确判断反应的摩尔比,以 准确计算结果。 ChP2010 硫酸奎宁的含量测定法:取本品约 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 10ml 溶解 后,加醋酐 5ml 与结晶紫指示液 1~2 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 1ml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24.90mg 的 (C20H24N2O2)2·H2SO4。 奎宁为二元碱,喹核氮可与硫酸成盐,喹啉环氮不与硫酸成盐,但在冰醋酸介质中 用高氯酸滴定时,却能与高氯酸成盐。即: 因此,1 mol 硫酸奎宁消耗 3 mol 高氯酸滴定液。即 1 mol 奎宁可以结合 4 mol 质子, 其中 1 mol 质子是硫酸提供的,其它 3 mol 质子是由高氯酸提供的。USP 与本法相同。 ChP2010 硫酸奎宁片的含量测定法:取本品 20 片,除去包衣后,精密称定,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硫酸奎宁 0.3g),置分液漏斗中。加氯化钠 0.5g 与 0.1mol/L 氢氧 化钠溶液 10ml,混匀,精密加三氯甲烷 50ml,振摇 10 分钟,静置,分取三氯甲烷液, 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5ml,加醋酐 5mL 与二甲基黄指示液 2 滴,用高氯酸 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 1ml 高氯酸 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19.75mg 的 (C20H24N2O2)2·H2SO4 ·2H2O。 测定中 1mol 硫酸奎宁可转化为 2mol 奎宁,每 1mol 奎宁消耗 2mol 高氯酸,故 1mol 硫酸奎宁消耗 4mol 高氯酸。反应式为: 显然其片剂分析与原料药有所不同。另外还应注意考察共存物的干扰,片剂中如有 较多辅料,如硬脂酸盐、苯甲酸盐等,也消耗高氯酸滴定液,故应先用强碱溶液碱化, 使之游离,经三氯甲烷提取分离后,再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USP34 硫酸奎宁片含量的 HPLC 测定法 (二)磷酸氯喹制剂的含量测定 磷酸氯喹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 DNA (C2 0H24N2O2H + )2SO4 2- +NaOH 2C2 0H24N2O2+Na2SO4+2H2O 2C20H2 4N2O2+4HClO4 2[(C2 0H24N2O2∙2H+ ) ∙(ClO4 - )2]

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间日及三日症。并可用于症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磷酸氯喹用非水酸碱滴定,但制剂中由于含有辅料,所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不同。ChP2010中磷酸氯喹片的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磷酸氯喹0.13g),置200ml量瓶中,加0.lmol/L盐酸溶液适量,充分振摇使磷酸氯喹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100ml量瓶中,用0.l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43m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磷酸氯喹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l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是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13ug的溶液,同法测定,计算,即得。本品含磷酸氯喹(C18H26CIN3-2H:PO4)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第二节青嵩素类药物的分析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我国学者从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含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枯内酯。青蒿素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新型抗疮药。本品为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代谢很快,排泄也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包括脑型疟的抢救。因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杀灭疾原虫不彻底,复燃率高达30%,与伯氨喹合用,可使复燃率降至10%。1986年中医研究院研制的青蒿素抗疟药获得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的第1个新药证书。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专利法,所以,我国没有申请发明专利。青蒿素的多种衍生物均是治疗疾的有效单体,国内外公认的首创新药。将青蒿素结构中C-10位羰基还原成羟基得到双氢青嵩素(dihydroartemisinin),进一步烷氧基化得到蒿甲醚(artemether),而进行酯化可得到青蒿琥酯(artesunate)。随着对青蒿素类药物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其具有抗痣、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等作用。(一)典型药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二)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性由于青蒿素类是具有过氧桥的倍半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氧化性。2.旋光性青蒿素类药物都均有旋光性,均为右旋体药物。青蒿素其比旋度为+750~+780。蒿甲醚其比旋度为+1680~+1730.9o
8 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 用于治疗 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并可用于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也可用于治 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磷酸氯喹用非水酸碱滴定, 但制剂中由于含有辅料,所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不同。 ChP2010 中磷酸氯喹片的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取本品 10 片,精密称定, 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磷酸氯喹 0.13g),置 200ml 量瓶中,加 0.lmol/L 盐酸溶液 适量,充分振摇使磷酸氯喹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ml,置 100ml 量瓶中,用 0.l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 34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另取磷酸氯喹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 0.lmol/L 盐酸溶液溶解并定是稀释制成每 lml 中约含 13μg 的溶液,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本品含磷酸氯喹(C18H26ClN3·2H3PO4)应为标示量的 93.0%~107.0%。 第二节 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 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我国学者从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含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青蒿素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 的新型抗疟药。本品为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代谢很快,排泄也快,有效血 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包括脑型疟的抢救。因有效血药浓度维 持时间短,杀灭疟疾原虫不彻底,复燃率高达 30%,与伯氨喹合用,可使复燃率降至 10%。 1986 年中医研究院研制的青蒿素抗疟药获得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的第 1 个新药证 书。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专利法,所以,我国没有申请发明专利。 青蒿素的多种衍生物均是治疗疟疾的有效单体,国内外公认的首创新药。将青蒿素 结构中 C-10 位羰基还原成羟基得到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进一步烷氧基化得到 蒿甲醚(artemether),而进行酯化可得到青蒿琥酯(artesunate)。随着对青蒿素类药物药理作 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其具有抗疟、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 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等作用。 (一)典型药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二)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性 由于青蒿素类是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氧化性。 2.旋光性 青蒿素类药物都均有旋光性,均为右旋体药物。青蒿素其比旋度为 +75o~ +78o。蒿甲醚其比旋度为+168o~+173o

3.水解反应青蒿素结构中由于有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但其他药物由于母核中没有内酯,没法发生水解。4.UV吸收特性由于青嵩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母核,不具有共轭体系,其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是末端吸收。但C-10由于取代基的不同具有一定吸收特征。二、鉴别试验(一)呈色反应1.碘化钾试液-淀粉反应(过氧桥的氧化反应)由于青蒿素类是具有过氧桥的倍半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能将I氧化成I2与淀粉指示液,生成蓝紫色。ChP2010青蒿素的鉴别: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碘化钾试液0.4ml,稀硫酸2.5ml与淀粉指示液4滴,立即呈紫色。ChP2010双氢青嵩素片的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嵩素20mg),加无水乙醇2ml使双氢青蒿素溶解,滤过,滤液中加碘化钾试液2ml与稀硫酸4ml,摇匀,加淀粉指示液数滴,溶液即显蓝紫色。2.羟酸铁反应含有内酯的化合物、羧酸衍生物和一些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与羟胺作用,生成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ChP2010收载了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的羟肪酸铁鉴别反应。ChP2010青蒿素的鉴别: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盐酸羟胺试液0.5ml与氢氧化钠试液0.25ml,置水浴中微沸,放冷后,加盐酸2滴和三氯化铁试液1滴,立即显深紫红色。ChP2010青高琥酯的鉴别:取本品约50mg,加含7%盐酸羟胺的乙醇溶液(80→100)1ml,再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3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放冷,加稀盐酸至呈酸性,再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红色。3.香草醛-硫酸反应香草醛硫酸溶液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很多的物质如有机酸、挥发油、留醇、菇类等都可以显色。硫酸香草醛溶液显色原理是使羧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是一种通用显色剂。ChP2010青嵩琥酯的鉴别:取本品约50mg,加三氯甲烷1ml溶解后,取3~4滴置白瓷板上,待三氯甲烷挥发后,加2%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显红色9
9 3.水解反应 青蒿素结构中由于有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但其他药物由于母核 中没有内酯,没法发生水解。 4. UV 吸收特性 由于青蒿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母核,不具有共轭体系,其紫外吸收光谱 的主要是末端吸收。但 C-10 由于取代基的不同具有一定吸收特征。 二、鉴别试验 (一)呈色反应 1. 碘化钾试液-淀粉反应(过氧桥的氧化反应) 由于青蒿素类是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 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能将 I -氧化成 I2 与淀粉指示液,生成 蓝紫色。 ChP2010 青蒿素的鉴别:取本品约 5mg,加无水乙醇 0.5ml 溶解后,加碘化钾 试液 0.4ml,稀硫酸 2.5ml 与淀粉指示液 4 滴,立即呈紫色。 ChP2010 双氢青蒿素片的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蒿素 20mg),加无水乙醇 2ml 使双氢青蒿素溶解,滤过,滤液中加碘化钾试液 2ml 与稀硫酸 4ml, 摇匀,加淀粉指示液数滴,溶液即显蓝紫色。 2.羟肟酸铁反应 含有内酯的化合物、羧酸衍生物和一些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与羟 胺作用,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ChP2010 收载了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的羟 肟酸铁鉴别反应。 ChP2010 青蒿素的鉴别:取本品约 5mg,加无水乙醇 0.5ml 溶解后,加盐酸羟胺试 液 0.5ml 与氢氧化钠试液 0.25ml,置水浴中微沸,放冷后,加盐酸 2 滴和三氯化铁试液 1 滴,立即显深紫红色。 ChP2010 青蒿琥酯的鉴别:取本品约 50mg,加含 7%盐酸羟胺的乙醇溶液 (80→100)1ml,再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 3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放冷,加稀盐酸至呈 酸性,再加三氯化铁试液 l 滴,即显紫红色。 3.香草醛-硫酸反应 香草醛硫酸溶液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很多的物质如有机 酸、挥发油、甾醇、萜类等都可以显色。 硫酸香草醛溶液显色原理是使羧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 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是一种通用显色剂。 ChP2010 青蒿琥酯的鉴别:取本品约 50mg,加三氯甲烷 1ml 溶解后,取 3~4 滴 置白瓷板上,待三氯甲烷挥发后,加 2%香草醛硫酸溶液 1 滴,显红色

(二)、吸收光谱特征1.红外吸收光谱特征青蒿素类抗疟原料药在ChP2010中均采用红外光谱的方法进行鉴别。要求所得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但是制剂的红外光吸收图谱鉴别须经提取分离,残渣干燥后,进行红外光吸收图谱与对照的图谱比较,ChP2010青蒿琥酯片的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青蒿琥酯0.1g),加15ml丙酮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硅胶为干燥剂减压干燥。残渣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青蒿琥酯的对照图谱一致。2.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由于青嵩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母核,不具有共轭体系,其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是末端吸收。但C-10由于取代基的不同具有一定吸收特征。ChP2010均未采用本法鉴别所收载青蒿素类药物。(三)、色谱法利用比较供试品溶液主峰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R)是否一致或比较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是否相同进行鉴别。HPLC法一般都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青高素类抗疮原料药在ChP2010中均采用HPLC的方法进行鉴别。但制剂中也有采用TLC法进行鉴别。三、检查目前青蒿素的制备仍以天然药材分离提取为主,并用于其衍生药物的生产,所以药品中通常都存在结构类似的有关物质。主要通过TLC和HPLC进行检查控制。四、含量测定ChP2010双氢青高素片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蒿素10mg),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2小时,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双氢青嵩素对照品约10mg,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后,静置2小时,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乙醇1ml,摇匀,加2%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摇匀,置60℃恒温水浴中反应30分钟,同时取出,迅速冷至室温,以2%氢氧化钠溶液-乙醇(4:1)为空白,在23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ChP2010青蒿琥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
10 (二)、吸收光谱特征 1. 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青蒿素类抗疟原料药在 ChP2010 中均采用红外光谱的 方法进行鉴别。要求所得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但是制剂的红外光吸 收图谱鉴别须经提取分离,残渣干燥后,进行红外光吸收图谱与对照的图谱比较。 ChP2010 青蒿琥酯片的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青蒿琥酯 0.1g),加 15ml 丙酮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硅胶为干燥剂减压干燥。残渣的红外光 吸收图谱应与青蒿琥酯的对照图谱一致。 2. 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由于青蒿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母核,不具有共轭体系,其紫 外吸收光谱的主要是末端吸收。但 C-10 由于取代基的不同具有一定吸收特征。ChP2010 均未采用本法鉴别所收载青蒿素类药物。 (三)、色谱法 利用比较供试品溶液主峰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tR)是否一致或比较供试品 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是否相同进行鉴别。 HPLC 法一般都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 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青蒿素类抗疟原料药在 ChP2010 中均采用 HPLC 的方法 进行鉴别。但制剂中也有采用 TLC 法进行鉴别。 三、检查 目前青蒿素的制备仍以天然药材分离提取为主,并用于其衍生药物的生产,所以药 品中通常都存在结构类似的有关物质。主要通过 TLC 和 HPLC 进行检查控制。 四、含量测定 ChP2010 双氢青蒿素片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取本品 10 片,精密称定,研细,精 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蒿素 10 mg),置 50ml 量瓶中,加乙醇,振摇使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摇匀,静置 2 小时,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双氢青 蒿素对照品约 10mg,置 50ml 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后,静置 2 小时, 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ml,分别置 10ml 量瓶中,各精 密加入乙醇 1ml,摇匀,加 2%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摇匀,置 60℃恒温水浴中反应 30 分钟,同时取出,迅速冷至室温,以 2%氢氧化钠溶液-乙醇(4:1)为空白,在 238nm 的波 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 ChP2010 青蒿琥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六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的分析、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doc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pharmaceutical analysis.doc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重复给药.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新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口服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第三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四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口服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华北理工大学:李小娜).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药物的分布.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药物代谢.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药物排泄.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药物动力学概述.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单室模型.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多室模型.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专家讲座)PEG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与开发(PPT).ppt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Phenethylamine、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1/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1/2)、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1/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十四个实验).pdf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药物制剂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Vitamin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