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讲禾稿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编号:y230508授课学期:第六学期授课班级:10级药学任课教师:一张志斐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
1 讲 稿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课程编号: y230508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 10 级药学 任课教师: 张志斐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首页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3周,第5讲次摘要第二章至药物的鉴别试验第一节、鉴别试验的内涵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节、鉴别试验的方法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学习药物的鉴别试验。【重点】鉴别试验的项目和方法。【难点】鉴别试验的方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药品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鉴别”。【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鉴别试验的内涵1.目的: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判断(鉴别)药物真伪。2.适用性:仅用于证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并非对未知物化学结构的确证鉴定。3.要求:方法专属,每个品种一般2~3项不同类型的鉴别试验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一、性状和物理常数1.性状(呈现状态):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2.外观:指药物的聚集状态、晶型、色泽以及臭、味等3.溶解度: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4.物理常数:内在物理特征:既可鉴别,也可反映纯净的程度。(1)熔点及其测定法:1)熔点: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2)测定法: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一端熔封)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两端开口,吸入熔融样品,冷冻凝固测定)第三法: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2)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2
2 首页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3 周,第 5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一节、鉴别试验的内涵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第三节、鉴别试验的方法 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学习药物的鉴别试验 。 【重 点】鉴别试验的项目和方法。 【难 点】鉴别试验的方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药品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板书“鉴别”。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鉴别试验的内涵 1.目的: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判断(鉴别) 药物真伪。 2.适用性:仅用于证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 并非对未知物化学结构的确证鉴定。 3.要求:方法专属,每个品种一般 2~3 项不同类型的鉴别试验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一、性状和物理常数 1. 性状(呈现状态):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2. 外观:指药物的聚集状态、晶型、色泽以及臭、味等 3.溶解度: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 4.物理常数:内在物理特征;既可鉴别,也可反映纯净的程度。 (1)熔点及其测定法: 1)熔点: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 ; 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 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2)测定法: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一端熔封 ) 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 羊毛脂等) (两端开口,吸入熔融样品,冷冻凝固测定) 第三法: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2)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 1dm 且每 1ml 中含有旋光

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应用:鉴别药物、检查纯度、含量测定(制剂)(3)吸收系数: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二、一般鉴别试验1.依据同类药物的结构、性质进行的真伪鉴别。(1)无机药物:其阴、阳离子的特殊反应;(2)有机药物:共有母核、官能团特征反应。2.特点:确定(区分)类别,不能够确定个别品种。3.常见一般鉴别试验: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化物类、有机酸盐、无机金属盐类、无机酸盐、etc(1)水杨酸盐:1)鉴别方法一: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反应原理:本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2)鉴别方法二: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2)有机氟化物: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约7mg,照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与0.01mo1/L氢氧化钠溶液6.5ml为吸收液,侯燃烧完全后,充分振摇,取吸收液2ml,加茜素氟蓝试液0.5ml,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0.2ml,用水稀释至4ml,加硝酸亚铺试液0.5ml,即显蓝紫色,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三、专属鉴别试验依据:特定药物分子中的特殊性质、特征基团或官能团的专属反应或测定进行的真伪鉴别。第三节、鉴别试验方法一、药物的鉴别方法要求:1.专属性强,耐用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2.常用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3.中药材鉴别方法:还有显微鉴别法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鉴别法。4.制剂的鉴别:尽可能与原料药相同;必须:排除辅料干扰:5.多组分或微量成分,须用更灵敏、专属的方法。6.特殊性质:采用特定方法。如手性、晶型等。二、方法分类1.化学鉴别法:特指其保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变的能力(1)呈色反应鉴别法: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1)三氯化铁呈色反应:用于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2)异羟酸铁反应:多用于芳酸及其酯类、酰胺类3)三酮呈色反应:用于AA和结构中含有氨基糖单元的药物4)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用于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5)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及其它颜色反应:多巴胺等酚性药物与三氯化铁试液呈色,加碱溶液后的变色反应3
3 性物质 1g 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 应用:鉴别药物、检查纯度 、含量测定(制剂) (3)吸收系数: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 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二、一般鉴别试验 1.依据同类药物的结构、性质进行的真伪鉴别。 (1)无机药物:其 阴、阳离子的特殊反应; (2) 有机药物:共有母核、官能团特征反应。 2.特点:确定(区分)类别,不能够确定个别品种。 3.常见一般鉴别试验: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化物类、 有机酸盐、无机金属盐类、无机酸盐、etc (1)水杨酸盐: 1)鉴别方法一: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 1 滴,即显紫色。 反应原理:本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 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 2)鉴别方法二: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 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2)有机氟化物: 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约 7mg,照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用水 20ml 与 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6.5ml 为吸收液,俟燃烧完全后,充分振摇,取吸收液 2ml, 加茜素氟蓝试液 0.5ml,再加 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 0.2ml,用水稀释至 4ml,加硝 酸亚铈试液 0.5ml,即显蓝紫色,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 三、专属鉴别试验 依据:特定药物分子中的特殊性质、特征基团或官能团的专属反应或测定进行的 真伪鉴别。 第三节、鉴别试验方法 一、药物的鉴别方法要求: 1.专属性强,耐用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2.常用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3.中药材鉴别方法:还有显微鉴别法和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鉴别法。 4.制剂的鉴别:尽可能与原料药相同;必须:排除辅料干扰; 5.多组分或微量成分,须用更灵敏、专属的方法。 6.特殊性质:采用特定方法。如手性、晶型等。 二、方法分类 1.化学鉴别法:特指其保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变的能力 (1)呈色反应鉴别法 :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 行反应,生成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 1)三氯化铁呈色反应:用于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 2)异羟肟酸铁反应:多用于芳酸及其酯类、酰胺类 3)茚三酮呈色反应:用于 AA 和 结构中含有氨基糖单元的药物 4)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用于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 5)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及其它颜色反应:多巴胺等酚性药物与三氯化铁试液 呈色,加碱溶液后的变色反应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1)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2)与生物碱沉淀剂的反应(3)荧光反应鉴别法:1)药物本身可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2)药物溶液加硫酸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3)药物和溴反应后,于可见光下发射出荧光;4)药物和间苯二酚反应后,发射出荧光及药物经其它反应后,发射荧光。(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1)大多数的胺(铵)类药物、酰脲类药物以及某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胺)气。2)化学结构中含硫的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发生硫化氢气体。3)含碘有机药物,经直火加热,可生成紫色碘蒸气:含醋酸酯和乙酰胺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加乙醇可产生醋酸乙酯的香味。2.光谱鉴别法(1)紫外光谱鉴别法:1)规定:最大/最小吸收波长:2)规定:一定浓度供试液,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度:3)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4)规定:几个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5)规定:经化学处理后产物的光谱特性。(2)红外光谱鉴别法:供试品与对照品(或红外标准图谱)的一致性,指纹特性(3)其他光谱法:NIRNMRMSAASx-rayetc3.色谱鉴别法(1) TLC:1)相同浓度的供试品与对照品比较,主斑点:应一致:2)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供试品与混合液主斑点:应一致3)结构相似的其它药物与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应区分4)3)项下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应区分(2)HPLC法鉴别:(3)GC鉴别:4.显微鉴别法5.生物方法6.中药的指纹图谱/特征图谱鉴别法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一、溶液的浓度二、溶液的温度三、溶液的酸碱度四、试验时间五、方法验证:灵敏、专属、耐用1、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最低检出量(minimumdetectablequantity)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detectableconcentration)4
4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 1) 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2) 与生物碱沉淀剂的反应 (3)荧光反应鉴别法: 1)药物本身可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2)药物溶液加硫酸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3)药物和溴反应后,于可见光下发射出荧光; 4)药物和间苯二酚反应后,发射出荧光及药物经其它反应后,发射荧光。 (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1)大多数的胺(铵)类药物、酰脲类药物以及 某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 处理后,加热,产生氨(胺)气。 2)化学结构中含硫的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发生硫化氢气体。 3)含碘有机药物,经直火加热,可生成紫色碘蒸气;含醋酸酯和乙酰胺类药 物,经硫酸水解后,加乙醇可产生醋酸乙酯的香味。 2.光谱鉴别法 (1)紫外光谱鉴别法 : 1)规定:最大/最小吸收波长; 2)规定:一定浓度供试液,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度; 3)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4)规定:几个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 5)规定:经化学处理后产物的光谱特性。 (2)红外光谱鉴别法: 供试品与对照品(或红外标准图谱)的一致性,指纹特性 (3)其他光谱法:NIR NMR MS AAS x-ray etc 3.色谱鉴别法 (1)TLC: 1)相同浓度的供试品与对照品比较,主斑点:应一致; 2)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供试品与混合液主斑点:应一致 3)结构相似的其它药物与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应区分 4) 3)项下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 :应区分 (2)HPLC 法鉴别: (3)GC 鉴别: 4.显微鉴别法 5.生物方法 6.中药的指纹图谱/特征图谱鉴别法 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 一、溶液的浓度 二、溶液的温度 三、溶液的酸碱度 四、试验时间 五、方法验证:灵敏、专属、耐用 1、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 最低检出量(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 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空白试验(blanktest):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2.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1)加入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浓集(2)改进观测方法【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药物的鉴别试验。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鉴别试验的项目和方法。【本讲课程的作业】1.药物的鉴别试验的方法都有哪些?2.简述紫外光谱法如何用于药物的鉴别?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用于药物的鉴别?5
5 空白试验(blank test):在与供试品鉴别 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 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2.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 (1)加入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浓集 (2)改进观测方法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药物的鉴别试验。希望同学们重点学 习鉴别试验的项目和方法。 【本讲课程的作业】 1.药物的鉴别试验的方法都有哪些? 2.简述紫外光谱法如何用于药物的鉴别? 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用于药物的鉴别?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3周,第6讲次摘要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药物的杂质与限量【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药物的杂质与限量及其相关计算。【重】点】杂质限量计算。【难点】杂质限量计算。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药物能够绝对纯净吗?板书“杂质限量”。【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药物的杂质与限量一、药物的杂质与纯度:1.杂质: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2.杂质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3.药品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是反映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主要由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项下的杂质检查来控制。(2)药物纯度的评价:应把药物的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作为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评价药物的纯度。(3)药物纯度与化学纯度的区别:共同点:均规定所含杂质的种类和限量不同点:A.药物纯度:1)又称为药用规格,主要从用药安全、有效和对药物稳定性等方面考虑2)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不分等级3)按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查B.化学试剂的纯度:1)是从杂质可能影响化学使用的目的加以规定,不考虑杂质对生物体的生理作用及毒副作用。2)根据试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划分等级,3)按国家试剂标准检查二、杂质的来源:1.生产过程中引入:药物在合成过程中未反应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所用的试剂、溶剂、还原剂、金属器皿、装置等。(1)原料药生产中引入的杂质6
6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3 周,第 6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一节、药物的杂质与限量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药物的杂质与限量及其相关计算。 【重 点】杂质限量计算。 【难 点】杂质限量计算。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药物能够绝对纯净吗? 板书“杂质限量”。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药物的杂质与限量 一、药物的杂质与纯度: 1.杂质: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2.杂质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 3.药品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是反映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主要由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项下的杂质检查来控制。 (2)药物纯度的评价:应把药物的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作为 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评价药物的纯度。 (3)药物纯度与化学纯度的区别: 共同点:均规定所含杂质的种类和限量 不同点:A. 药物纯度:1)又称为药用规格,主要从用药安全、有效和对药物 稳定性等方面考虑 2)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不分等级 3)按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查 B.化学试剂的纯度:1)是从杂质可能影响化学使用的目的加以规定, 不考虑杂质对生物体的生理作用及毒副作用。 2)根据试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划分等级. 3)按国家试剂标准检查. 二、杂质的来源: 1.生产过程中引入:药物在合成过程中未反应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所用的试剂、 溶剂、还原剂 、金属器皿、装置等。 (1)原料药生产中引入的杂质

(2)制剂生产中引入的杂质(3)无效、低效异构体或晶型:1)光学异构体:左旋体和右旋体生物活性不同2)几何异构体(顺式体,反式体):顺式体与反式体的生物活性不相同3)多晶型:晶型不同,理化常数、溶解度、稳定性、体内吸收和疗效不同。2.贮藏过程中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或微生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水解、氧化、异构化、晶型转化、聚合等变化而产生的有关杂质(1)易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酯、内酯、酰胺、卤代烃、苷类等(2)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醚、醛、酚羟基、琉基、亚硝基、双键等三、杂质的种类与分类1.按来源分:(1)一般杂质: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砷盐等(2)特殊杂质: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甲硝唑中的2-甲基-5-硝基咪唑等。2.按毒性分:(1)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称其为“信号”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等属于信号杂质。(2)毒性杂质:对人体有毒害的杂质。重金属、砷盐、氰化物等,应严格加以控制,以保证用药安全3.按化学类别和特性分类杂质的最大允许量(1杂限来源子生一般是己的0确定的,直接影响药物的稳零特供试品的量定性,反映生产工艺情况(2)有机龚质:合盛史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3)残标准液浓度体积剂刻100%四、杂质的限量供试品的量1.定义:药物中所含案质的最大充许量2.表示:百分之或百万Vppm)100%L(%)3.计算:SVXC×106L(ppm)S若用ppm表示杂质限量注意:①单位是否统一②供试品是否有稀释③表示方法%或ppm7
7 (2)制剂生产中引入的杂质 (3)无效、低效异构体或晶型: 1)光学异构体:左旋体和右旋体生物活性不同 2)几何异构体(顺式体,反式体):顺式体与反式体的生物活性不相同 3)多晶型:晶型不同,理化常数、溶解度、稳定性、体内吸收和疗效不同。 2.贮藏过程中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或微生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水解、氧化、异构化、 晶型转化、聚合等变化而产生的有关杂质 (1)易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酯、内酯、酰胺、卤代烃、苷类等 (2)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醚、醛、酚羟基、巯基、亚硝基、双键等 三、杂质的种类与分类 1.按来源分: (1) 一般杂质: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 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砷盐等 (2) 特殊杂质: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 离水杨酸、甲硝唑中的 2-甲基-5-硝基咪唑等。 2. 按毒性分: (1) 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称 其为“信号”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等属于信号杂质。 (2) 毒性杂质:对人体有毒害的杂质。重金属、砷盐、氰化物等, 应严格加以控 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3.按化学类别和特性分类: (1)无机杂质:来源于生产过程,一般是已知的和确定的,直接影响药物的稳 定性,反映生产工艺情况 (2) 有机杂质: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 (3)残留溶剂: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 四、杂质的限量 1.定义: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2.表示: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 3.计算: 若用 ppm 表示杂质限量 注意: ①单位是否统一 ②供试品是否有稀释 ③表示方法%或 ppm % 供试品的量 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 100 % 供试品的量 标准液浓度 体积 = 100 100% S C V L(%) = 6 10 S V C L(ppm) =

五、检查方法1.限度检查法(1)对照法:样品管和标准管比较:注意平行操作原则。(2)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3)比较法:取一定量供试品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药物的杂质及其分类、检查方法和杂质限量计算。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杂质限量计算方法。8
8 五、检查方法 1.限度检查法 (1)对照法:样品管和标准管比较;注意平行操作原则。 (2)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 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3)比较法:取一定量供试品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与规定的限 量比较,不得更大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药物的杂质及其分类、检查方法和杂质限量 计算。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本讲课程的作业】1.溴化钠中砷盐检查:方法:中国药典规定:取标准砷溶液2.0mL(每1mL相当于1Hg砷)制备砷斑,规定含砷量不得超过4ppm,计算:应取供试品量(g)?2.胃复康中检查二苯羟基乙酸的方法如下:取本品0.5g,酸性下用乙醚提取后蒸于,残渣用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在25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2求胃复康中二苯羟基乙酸的限量(以百分表示,二苯羟基乙酸在258nm波长处的E1%cm=19.7)3.溴化钠中硫酸盐检查法如下:称取溴化钠0.5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加入25%氯化溶液5mL,用水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硫酸钾标准溶液(100gS042-/mL)2.0mL,依法检查,求溴化钠中的硫酸盐的限量为百分之几?4.异戊巴比妥钠中重金属的检查:取本品1.0g,加水43mL溶解后,缓缓加稀盐酸3mL,随加随用强力振摇,滤过,弃取初滤液;取续滤液23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超过20ppm,求应取标准铅溶液(浓度为10μgPb2+/mL)多少mL?5.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称取肾上腺素0.250g,置于25mL量瓶中,加0.05mol/L盐酸液至刻度,量取5mL置另一25mL量瓶中,用0.05mol/L盐酸液稀释至刻度,用此液照分光光度法,在31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05,问肾上腺素的限量是多少?(以百分表示,肾上腺素Ecml%=453)
9 【本讲课程的作业】 1.溴化钠中砷盐检查:方法:中国药典规定:取标准砷溶液 2.0mL(每1mL 相当于1µg 砷)制 备砷斑 ,规定含砷量不得超过4 ppm ,计算:应取供试品量(g)? 2.胃复康中检查二苯羟基乙酸的方法如下:取本品 0.5g,酸性下用乙醚提取后蒸干,残渣 用无水乙醇10mL 溶解后,在258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2,求胃复康中二苯羟基乙 酸的限量(以百分表示,二苯羟基乙酸在258nm波长处的E1%cm =19.7) 3.溴化钠中硫酸盐检查法如下:称取溴化钠0.5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 加稀盐酸 2mL,加入 25%氯化钡溶液 5mL,用水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硫酸钾标准溶液(100μ gSO42-/mL)2.0mL,依法检查,求溴化钠中的硫酸盐的限量为百分之几? 4.异戊巴比妥钠中重金属的检查:取本品1.0g,加水43mL溶解后,缓缓加稀盐酸3mL,随加随 用强力振摇,滤过,弃取初滤液;取续滤液 23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 含重金属不得超过20ppm,求应取标准铅溶液(浓度为10μgPb2+/mL)多少mL? 5.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称取肾上腺素0.250g,置于25mL 量瓶中,加0.05mol/L 盐酸 液至刻度,量取5mL置另一25mL量瓶中,用0.05mol/L盐酸液稀释至刻度,用此液照分光光度 法,在310nm 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05,问肾上腺素的限量是多少?(以百分表示,肾上 腺素 Ecm1% =45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1/2)、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1/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Phenethylamine、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喹啉类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第十三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六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的分析、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doc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pharmaceutical analysis.doc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重复给药.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新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口服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第三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四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口服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ppt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1/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十四个实验).pdf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药物制剂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Vitamins.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 Phenethylamine.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体内药物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Identification test of drug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