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10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讲禾稿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编号:H17035授课学期:第六学期授课班级:11级药学、制剂霍文任课教师: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

1 讲 稿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课程编号: H17035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 11 级药学、制剂 任课教师: 霍文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首页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_7周,第_13_讲次摘要第六章芳酸类非笛体抗炎药物的分析第一节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鉴别试验【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芳酸类非笛体抗炎药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重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难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非留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留体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板书“芳酸类非留体抗炎药物的分析”。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本讲课程的内容】一、典型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羧基状态:游离: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盐/酯:双氯芬酸钠,双水杨酯酰胺:吡罗昔康,美洛昔康苯环结构特征: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邻胺基苯甲酸:甲芬那酸二苯甲酮:酮洛芬羟基不饱和酮: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杂环: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特殊元素:二氟尼柳(氟);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氯)吡罗/美洛昔康(硫)酸性较强酸性:原料药可在中性乙醇或甲醇,丙酮等2

2 首页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7 周,第 13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和性质 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 【重 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 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骨架的抗炎药, 是目 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 。 板书“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 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 羧基状态 :游离: 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 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盐/酯:双氯芬酸钠,双水杨酯 酰胺: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苯环结构特征: 邻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二氟尼柳 邻胺基苯甲酸: 甲芬那酸 二苯甲酮: 酮洛芬 羟基不饱和酮: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杂环: 吲哚美辛,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特殊元素: 二氟尼柳(氟);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氯) 吡罗/美洛昔康(硫) 酸性 较强酸性: 原料药可在中性乙醇或甲醇,丙酮等

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羧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酸性较弱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酰胺结构,无明显酸性水解性酯键:阿司匹林/双水杨酯酰胺键: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反应一一鉴别●水解可快速,定量一一含量测定(剩余碱量法)·美洛昔康一一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水解剩余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一)水杨酸类药物主要理化性质(1)弱酸性:水杨酸类药的酸性比苯甲酸强。(2)溶解性:除了对氨基水杨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而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二)苯甲酸类主要理化性质(1)弱酸性:苯甲酸、丙磺舒、甲芬那酸具有弱酸性。(2)溶解性:除了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而苯甲酸、羟苯乙酯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丙磺舒、甲芬那酸在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略溶、微溶或难溶,氮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三)其他芳酸类二、鉴别试验(一)与铁盐的反应1.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中性或弱酸性(pH值4~6)条件下进行,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3

3 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 ⚫ 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羧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 酸性较弱 ⚫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 酰胺结构, 无明显酸性 水解性 酯键: 阿司匹林/双水杨酯 酰胺键: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 ⚫ 水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反应——鉴别 ⚫ 水解可快速,定量——含量测定(剩余碱量法) ⚫ 美洛昔康—— 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水解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 (一)水杨酸类药物 主要理化性质 (1)弱酸性:水杨酸类药的酸性比苯甲酸强。 (2)溶解性:除了对氨基水杨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 不溶,而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二)苯甲酸类 主要理化性质 (1)弱酸性:苯甲酸、丙磺舒、甲芬那酸具有弱酸性。 (2)溶解性:除了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 而苯甲酸、羟苯乙酯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丙磺舒、甲芬那酸在乙醇、乙 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略溶、微溶或难溶,氮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三)其他芳酸类 二、鉴别试验 (一)与铁盐的反应 1.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 紫堇色配位化合物。中性或弱酸性(pH 值 4~6)条件下进行, 强酸性溶液 中配位化合物分解

·阿司匹林加水煮沸.双水杨酯在氢氧化钠试液中煮沸口水解生成水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二氟尼柳于乙醇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呈深紫色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2.吡罗昔康(三氯甲烷):与三氯化铁显玫瑰红色3.美洛昔康显淡紫红色4.烯醇式羟基具有酚羟基性质,与FeCl: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5.苯甲酸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生成碱试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内磺舒的钠盐在弱酸性介质中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米黄色沉淀。布洛芬的无水乙醇溶液,加入高氯酸羟胺-无水乙醇试液,混合后,在温水加热20min。冷却后,加高氯酸铁-无水乙醇溶液,即成紫色。(二)重氮化-偶合反应1.贝诺酯具有潜在的芳伯氨基,水解后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甲芬那酸的甲醇溶液,与对-硝基苯重氮盐在碱性下偶合产生橙红色。2.对乙酰氨基酚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游离芳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氮化,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三)氧化反应1.甲芬那酸加硫酸溶解后,与重铬甲酸钾试液反应,即呈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2.吲哚美辛:溶液在硫酸酸性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被氧化显紫色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四)水解反应1.阿斯匹林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沉淀,并生醋酸的臭气。2.双水杨酸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酸化即生成白色的水杨酸沉淀。3.氯贝丁酯其分子结构中具有酯的结构,碱水解后与盐酸羟胺生成异羟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呈紫色异羟酸铁。4.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煮沸后,加硝酸汞实业,放置后逐渐生成沉淀,上清液呈红色。(五)分解产物反应1.苯甲酸盐可分解成苯甲酸升华物,可用于鉴别。2.含硫药物可分解后鉴别,如内磺舒与氢氧化钠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钠经硝酸氧化成硫酸盐,而显硫酸盐反应。3.丙磺舒高温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有二氧化硫的特殊气味。(六)紫外吸收光谱法1.最大吸收波长法:4

4 ⚫ 阿司匹林 加水煮沸 ⚫ 双水杨酯 在氢氧化钠试液中煮沸  水解生成水杨酸, 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 二氟尼柳 于乙醇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呈深紫色 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2.吡罗昔康(三氯甲烷): 与三氯化铁显玫瑰红色 3.美洛昔康显淡紫红色 4.烯醇式羟基具有酚羟基性质,与 FeCl3 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 5.苯甲酸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生成碱试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丙磺舒的钠盐在弱酸性介质中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米黄色沉淀。 布洛芬的无水乙醇溶液,加入高氯酸羟胺-无水乙醇试液,混合后,在温水加 热 20min。冷却后,加高氯酸铁-无水乙醇溶液,即成紫色。 (二)重氮化-偶合反应 1. 贝诺酯具有潜在的芳伯氨基,水解后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甲芬那酸的甲醇溶液,与对- 硝基苯重氮盐在碱性下偶合产生橙红色。 2.对乙酰氨基酚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 游离芳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 氮化, 重氮盐再与碱性 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三) 氧化反应 1. 甲芬那酸加硫酸溶解后,与重铬甲酸钾试液反应,即呈深蓝色,随即变 为棕绿色。 2. 吲哚美辛: 溶液在硫酸酸性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 被氧化显紫色 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 放置后渐变黄色 (四)水解反应 1. 阿斯匹林 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 酸 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沉淀,并生醋酸的臭气。 2. 双水杨酸 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酸化即生成白色的水杨酸沉淀。 3. 氯贝丁酯 其分子结构中具有酯的结构,碱水解后与盐酸羟胺生成异 羟 肟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呈紫色异羟肟酸铁。 4. 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煮沸后,加硝酸汞实业,放置后逐渐生成沉淀, 上清液呈红色。 (五)分解产物反应 1. 苯甲酸盐可分解成苯甲酸升华物,可用于鉴别。 2. 含硫药物可分解后鉴别,如丙磺舒与氢氧化钠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钠, 经硝酸氧化成硫酸盐,而显硫酸盐反应。 3. 丙磺舒高温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有二氧化硫的特殊气味。 (六)紫外吸收光谱法 1. 最大吸收波长法:

双氯芬酸钠溶液:276nm有最大吸收吡罗昔康片,含量测定溶液:243与334nm最大吸收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布洛芬及制剂氢氧化钠溶液:265,273nm最大吸收245,271nm最小吸收,259nm肩峰3.吸光度法:甲芬那酸盐酸-甲醇溶液:279与350nm最大吸收吸光度(20μg/ml)分别:0.69~0.74与0.56~0.604.吸光度比值法:二氟尼柳盐酸-乙醇溶液:251与315nm最大吸收吸光度比值应为4.2~4.6(七)红外吸收光谱法(八)、色谱法1薄层色谱法个别药物制剂采用溶剂提取法去除辅料后IR鉴别;部分药物制剂采用TLC鉴别:二氟尼柳,美洛昔康等2高效液相色谱法随着HPLC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大量应用,更多应用HPLC进行制剂的鉴别阿司匹林等多种制剂均直接取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HPLC色谱图进行鉴别当TLC和HPLC均有收载时:二者可任选其一。如美洛昔康片的鉴别。【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典型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5

5 双氯芬酸钠溶液: 276nm 有最大吸收 吡罗昔康片,含量测定溶液: 243 与 334nm 最大吸收 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布洛芬及制剂氢氧化钠溶液: 265,273nm 最大吸收 245,271nm 最小吸收,259nm 肩峰 3. 吸光度法: 甲芬那酸盐酸-甲醇溶液: 279 与 350nm 最大吸收 吸光度(20µg/ml)分别: 0.69~0.74 与 0.56~0.60 4. 吸光度比值法: 二氟尼柳盐酸-乙醇溶液: 251 与 315nm 最大吸收 吸光度比值应为 4.2~4.6 (七)红外吸收光谱法 (八)、色谱法 1 薄层色谱法 个别药物制剂采用溶剂提取法去除辅料后 IR 鉴别; 部分药物制剂采用 TLC 鉴别: 二氟尼柳, 美洛昔康等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随着 HPLC 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大量应用, 更多应用 HPLC 进行制剂的鉴 别: 阿司匹林等多种制剂均直接取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 HPLC 色谱图进行鉴别 当 TLC 和 HPLC 均有收载时: 二者可任选其一。如美洛昔康片的鉴别。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典型结 构特点、理化性质和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

【本讲课程的作业】1.阿斯匹林常用鉴别方法是C.色谱法D.红外光谱法A三氯化铁显色法B.紫外光谱法2.直接能与FeCls产生颜色反应的药物有E.A水杨酸B盐酸普鲁卡因C.对氨基水杨酸钠D. 对氨基酚阿斯匹林3.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有A水杨酸B.阿斯匹林C.对氨基水杨酸钠D.对氨基酚E盐酸普鲁卡因第7周,第14讲次课程名称:《药物分析》摘要第六章芳酸类非笛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第四节含量测定【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芳酸类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主要芳酸类非留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限度。了解:影响芳酸类非留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重]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难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药物中的杂质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内阿板书“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司匹林【本讲课程的内容】三、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和布洛1.阿斯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的检查采用比色法进行检查。水扬酸类药物中的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和贝诺酯;苯甲酸类药物中的丙磺芬分析舒、甲芬那酸及其他芳酸中的氯贝丁酯、布洛芬等均采用此法鉴别。用HPLC法进行检查。为更新游离水杨酸:酚羟基易被空气(氧)逐渐氧化生成淡黄,红棕至深棕色醒型化合物。ChP用水杨酸与Fe3+生成紫堇色配离子的原理,内容。用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法检查6

6 【本讲课程的作业】1.阿斯匹林常用鉴别方法是 A.三氯化铁显色法 B.紫外光谱法 C.色谱法 D.红外光谱法 2. 直接能与FeCl3产生颜色反应的药物有 A. 水杨酸 B. 盐酸普鲁卡因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氨基酚 E. 阿斯匹林 3. 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有 A. 水杨酸 B. 阿斯匹林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氨基酚 E. 盐酸普 鲁卡因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7 周,第 14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 第四节 含量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芳酸类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主要芳酸类 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限度。了解: 影响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稳定性 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 【重 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 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药物中的杂质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板书“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 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三、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 1. 阿斯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采用比色法进行检查。 水扬酸类药物中的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和贝诺酯;苯甲酸类药物中的丙磺 舒、甲芬那酸及其他芳酸中的氯贝丁酯、布洛芬等均采用此法鉴别。 用 HPLC 法进行检查。 游离水杨酸: 酚羟基易被空气(氧)逐渐氧化生成淡黄,红 棕至深棕色醌型化合物。ChP 用水杨酸与 Fe3+ 生成紫堇色配离子的原理, 用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法检查 体内阿 司匹林 和布洛 芬分析 为更新 内容

口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水解ChP2010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防阿司匹林水解);并用RP-HPLC检查·阿司匹林中“有关物质”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苯酚)及副产物2.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3.羟苯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BP采用TLC法进行检查。4.甲芬那酸中铜盐与有关物质的检查铜盐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检查:相关物质采用TLC法进行检查。5.氯贝丁酯中对氯酚的检查采用GC法和HPLC法进行检查。6.对乙酰氨基酚检查对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有关杂质:对硝基酚,对氨基酚,对氯苯胺,对氯苯乙酰胺,-乙酰基对乙酰氨基酚,偶氮苯,氧化偶氮苯,苯醒和醒亚胺1.对氨基酚及(其它)有关物质一一HPLC●对氨基酚:0.005%?有关物质:单个0.1%;总量0.5%2.对氯苯乙酰胺(极性较小)一HPLC(0.005%)四、含量测定(一)酸碱滴定法1.直接地定法阿斯匹林、双水杨酸酯、苯甲酸、丙磺舒、布洛芬均可采用此法测定含量,其原理基于游离羧基具有酸性。测定法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滴定T=18.02mg讨论①滴定在不断振摇下稍快进行,防阿司匹林水解②受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应用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及尼美舒利2.剩余量滴定法原理美洛昔康含有与羰基共轭的烯醇式羟基,具有羧酸性质,可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本品甲醇,乙醇,丙酮及水中难溶,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溶解后,用盐酸滴定液回滴定2.测定法本品约0.4g,精密称定,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25ml,微温溶解,加中性乙醇(对溴磨香草酚蓝指示液显中性)100ml与指示液10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1/L)滴定:T=35.14mg3.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1.原理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1

7  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水解 ChP2010 采用 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防阿司匹林水解); 并用 RP-HPLC 检查 ⚫ 阿司匹林中“有关物质”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苯酚)及副 产物 2.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 3.羟苯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BP 采用 TLC 法进行检查。 4.甲芬那酸中铜盐与有关物质的检查 铜盐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 检查;相关物质采用 TLC 法进行检查。 5.氯贝丁酯中对氯酚的检查 采用 GC 法和 HPLC 法进行检查。 6.对乙酰氨基酚 检查对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 有关杂质: 对硝基酚,对氨基酚,对氯苯胺,对氯苯乙酰胺,o-乙酰基对乙酰氨基酚,偶氮 苯,氧化偶氮苯,苯醌和醌亚胺 1. 对氨基酚及(其它)有关物质——HPLC ⚫ 对氨基酚: 0.005% ⚫ 有关物质: 单个 0.1%; 总量 0.5% 2. 对氯苯乙酰胺(极性较小)——HPLC (0.005%) 四、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 1.直接地定法 阿斯匹林、双水杨酸酯、苯甲酸、丙磺舒、布洛芬均可采用此 法测定含量,其原理基于游离羧基具有酸性。 测定法 本品约0.4g, 精密称定, 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 示液 3 滴,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T=18.02mg 讨论 ① 滴定在不断振摇下稍快进行, 防阿司匹林水解 ② 受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 应用 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及 尼美舒利 2.剩余量滴定法 原理 美洛昔康含有与羰基共轭的烯醇式羟基, 具有羧酸性质, 可用氢氧化钠滴定 液滴定 本品甲醇,乙醇,丙酮及水中难溶, 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溶解后, 用盐酸滴 定液回滴定 2. 测定法 本品约 0.4g, 精密称定, 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25ml, 微温溶解, 加 中性乙醇(对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显中性)100ml 与指示液 10 滴,用盐酸滴定液 (0.1mol/L) 滴定; T=35.14mg 3.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 原理 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加热使 酯键水解后, 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COOHCOONE+ 2 NaOH+CH,COONaOCOCH2NaOH+H2SO,-Na2SO,+2H202.测定法(USP32-NF27)本品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1/L)50.0ml,缓缓煮沸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25mo1/L)滴定:T=45.40mg2.两步滴定法阿斯匹林片、氯贝丁酯均可采用此法。阿司匹林片剂: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橡酸两步滴定法:。第1步:中和,中和干扰物和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第2步:水解与滴定,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方法(ChP2005)如下: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片粉(阿司匹林0.3g),中性乙醇(酚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加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至溶液显粉红色,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加热15min,放冷,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T=18.02mg(二)亚硝酸钠滴定法对氨基水杨钠具有游离的芳伯氨基。(三)双相滴定法苯甲酸钠可采用此法测定(四)紫外分光光度法1.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氟尼柳.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及其部分制剂,二氟尼柳胶囊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内容物适量(二氟尼柳0.1g),置100ml量瓶,加溶剂(0.1mo1/L的盐酸乙醇溶液)适量、超声处理10min,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1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二氟尼柳对照品,用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计算标示量%=4×C×DxWx100%A.xWx标示量式中,D为供试品溶液稀释体积(ml,DF100x100/5=2000):标示量为胶囊剂的规格(mg/粒)。2.离子交换后紫外分光光法氯贝酯采用此法测定。3.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法USP32-NF27采用柱色谱分离法消除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辅料及降解产物的干扰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不需特殊仪器,结果重现性较好,但操作较紧(1)阿斯匹林胶囊中水杨酸的限量测定(2)阿斯匹林胶囊中阿斯匹林的量测定(五)HPLC法1.阿斯匹林栓剂的含量测定五、体内药物分析(一)血清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的HPLC法?ASA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物(SA),进一步转化为非活性代谢物水杨尿酸及葡糖醛酸结合物8

8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2. 测定法(USP32-NF27) 本品约 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 50.0ml,缓缓煮沸 10min,放 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 T=45.40mg 2. 两步滴定法 阿斯匹林片、氯贝丁酯均可采用此法。 阿司匹林片剂: 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 两步滴定法: ⚫ 第 1 步: 中和, 中和干扰物和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 ⚫ 第 2 步: 水解与滴定,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 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方法(ChP2005)如下: ⚫ 本品 10 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片粉(阿司匹林 0.3g),中性乙 醇(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振摇, 加指示液 3 滴,滴加氢氧化钠 滴定液(0.1mol/L) 至溶液显粉红色, 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40ml, 加热 15min, 放冷, 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 滴定; T=18.02mg (二)亚硝酸钠滴定法 对氨基水杨钠具有游离的芳伯氨基。 (三)双相滴定法 苯甲酸钠可采用此法测定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1. 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氟尼柳,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及 其部分制剂; 二氟尼柳胶囊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内容物适量(二氟尼柳 0.1g),置 100ml 量瓶,加溶剂(0.1mol/L 的 盐酸乙醇溶液)适量,超声处理 10min,用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滤过, 精 密量取续滤液 5ml, 置 l00ml 量瓶, 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 315nm 的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另取二氟尼柳对照品,用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 1ml 中约含 50µ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 计算 式中, D 为供试品溶液稀释体积(ml, D=100100/5=2000); 标示量为胶囊剂 的规格(mg/粒) 。 2. 离子交换后紫外分光光法 氯贝丁酯采用此法测定。 3.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法 USP32-NF27采用柱色谱分离法消除阿司匹林胶 囊和栓剂中辅料及降解产物的干扰 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不需特殊仪 器, 结果重现性较好, 但操作较繁琐 (1)阿斯匹林胶囊中水杨酸的限量测定 (2)阿斯匹林胶囊中阿斯匹林的量测定 (五)HPLC 法 1. 阿斯匹林栓剂的含量测定 五、体内药物分析 (一)血清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的 HPLC 法 ⚫ ASA 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物(SA), 进一步转化为非活性代谢物水杨 尿酸及葡糖醛酸结合物 COOH OCOCH3 COONa OH + 2 NaOH + CH3COONa △ % 100% R S R       = 标示量 标示量 A W A C D W

?在进行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研究时,要求同时监测原形药物ASA和活性代谢物SA·质谱条件·青离子化方式:电喷雾(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ASA:m/z178.9-136.8●SA:m/z136.992.8●4-ABS(内标物):m/z162.9→118.9?血浆样品处理:血浆200叫l,置1.5ml离心管中,加1mol/L酸溶液50叫l和内标溶液200叫l,混匀,加入乙酸乙酯600叫l,振荡1min,离心(13000r/min)5min;取上层清液,吹干,加流动相300叫l复溶,取10μl进样·结果与讨论口人血浆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线性范围25~10000ng/ml(r≥0.990)口定量下限(LOQ)为25ng/ml口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15%准确度RE≤土15%口适用于阿司匹林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二)HPLC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立体选择性代谢。布洛芬(Ibuprofen,IBP)的左、右旋光异构体在体内的药理活性及代谢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体外右旋体的药理作用是左旋体的160倍,体内仅为1.4倍,主要原因是在体内无活性的R-(-)-布洛芬部分转化为活性的S-(+)-布洛芬·色谱条件与洗脱程序口手性柱ChiralcelOJ-H柱(250×4.6mm,5μm)口非手性柱Si02柱(50×4.6mm,5μm)口流动相正已烷-异丙醇-三氟醋酸(96.5:3.5:0.1)口预处理流动相为正已烷-异丙醇(99.5:1)口利用柱切换技术用流动相将预处理洗脱保留时间在1.70~4.09min范围内的非手性柱流出组分正冲进入手性柱【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9

9 ⚫ 在进行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研究时, 要求同时监测原形药物 ASA 和活性代 谢物 SA ⚫ 质谱条件 ⚫ 离子化方式: 电喷雾(ESI)离子源, 负离子模式; ⚫ 扫描方式: 多反应监测(MRM) ⚫ ASA: m/z 178.9→136.8 ⚫ SA: m/z 136.9→92.8 ⚫ 4-ABS(内标物): m/z 162.9→118.9 ⚫ 血浆样品处理: 血浆 200µl, 置 1.5ml 离心管中, 加 1mol/L 盐酸溶液 50µl 和内标溶液 200µl, 混匀, 加入乙酸乙酯 600µl, 振荡 1min, 离心(13 000 r/min)5min; 取上层清液, 吹干, 加流动相 300µl 复溶, 取 10µl 进样 ⚫ 结果与讨论  人血浆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线性范围 25~10 000ng/ml(r≥0.990)  定量下限(LOQ)为 25ng/ml 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RSD≤15% 准确度 RE≤±15%  适用于阿司匹林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二)HPLC 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立体选择性代谢 ⚫ 布洛芬(Ibuprofen, IBP)的左、右旋光异构体在体内的药理活性及 代谢过程存在显著差异 ⚫ 体外右旋体的药理作用是左旋体的160倍, 体内仅为1.4倍; 主要 原因是在体内无活性的 R-(-)-布洛芬部分转化为活性的 S-(+)-布洛芬 ⚫ 色谱条件与洗脱程序  手性柱 Chiralcel OJ-H 柱(250×4.6mm, 5µm)  非手性柱 SiO2 柱(50×4.6mm, 5µm)  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三氟醋酸(96.5:3.5:0.1)  预处理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9.5:1)  利用柱切换技术用流动相将预处理洗脱保留时间在 1.70~4.09min 范围内的非手性柱流出组分正冲进入手性柱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特殊杂 质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

【本讲课程的作业】1.阿斯匹林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B.砷盐A水杨醛C.水杨酸D.有关物质2.2对乙酰氨基酚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D.铜盐A. 对氨基酚B对氯苯乙酰胺C. 水杨醛3.试述为何使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含量,具体原理方法是什么?10

10 【本讲课程的作业】1.阿斯匹林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水杨醛 B.砷盐 C.水杨酸 D.有关物质 2.对乙酰氨基酚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对氨基酚 B. 对氯苯乙酰胺 C. 水杨醛 D.铜盐 3.试述为何使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含量,具体原理方法是什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