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1/2)、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

讲稿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编号:H17035授课学期:第六学期11级药学、制剂授课班级:霍文任课教师: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
1 讲 稿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课程编号: H17035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 11 级药学、制剂 任课教师: 霍文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首页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6周,第讲次摘要第四章药物的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第一节、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三节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容量,光谱和色谱分析法,滴定度与含量计算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与要求,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熟悉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不同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方法对验证内容的要求。【难点】各种分析方法含量计算。【重点】各种分析方法含量计算,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可供药物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我们将围绕教学目的分别讲解学习。板书“药物的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定量分析方法特点(一)容量分析法1.容量法的特点简便、快速、比较准确,所用仪器普通易得,在药品检验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也称滴定法:将已知浓度滴定液滴加至,被测药物溶液中,至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液的浓度,体积和滴定度,计算含量。2.容量分析的计算问题(1)滴定度(T)的计算:在容量分析中,被测物质(B)与标准溶液(A)之间都按一定的摩尔比进行反应的,反应可表示为:aA+bBcC+dDT=Mx b× B(mg/ml)(2)百分含量的计算①直接滴定法:含量%=VXT/WX100%②间接滴定法:含量%=(V一VB)XTXF/WX100%2
2 首页 课 程 名 称 :《 药 物 分 析 》 第 6 周,第 讲 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药物的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 第一节、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第三节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容量,光谱和色谱分析法, 滴定度与含量计算 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与要求 , 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熟悉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不同前处 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方法对验证内容的要求。 【难 点】各种分析方法含量计算。 【重 点】各种分析方法含量计算,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可供药物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 法,我们将围绕教学目的分别讲解学习。 板书“药物的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 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定量分析方法特点 (一) 容量分析法 1.容量法的特点 简便、快速、比较准确,所用仪器普通易得,在药品检验中具有 很大的使用价值。也称滴定法: 将已知浓度滴定液滴加至,被测药物溶液中,至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液的浓度,体积和滴定度,计算含量。 2.容量分析的计算问题 (1)滴定度(T)的计算:在容量分析中,被测物质(B)与标准溶液(A)之间都 按一定的摩尔比进行反应的,反应可表示为: aA + bB cC + dD T = M b a B(mg/ml) (2)百分含量的计算 ①直接滴定法:含量% = V×T/W×100% ②间接滴定法:含量% =(V — VB)×T×F/W×100%

(二)光谱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公式详见书149-150页)氟康唑片溶出度检查:取本品(规格:100mg),盐酸溶液(9→1000)1000ml为溶出介质,经45分钟时,取溶液滤过;取续滤液,在261n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氟康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出介质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同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标示量(%)=4*XD×100%AR ×B2.荧光分析法(计算公式详见书151页)物质受UV或Vis照射激发后能发射出比激发光波长长的荧光;激发光停止照射,荧光随之消失;激发和发射光谱用于定性,荧光强度用于定量(三)色谱法1.HPLC法(计算公式详见书)不得改变: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可以改变: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仪器(RP-HPLC)(1)色谱柱:ODS最常用;粒径一般在3-10μum;温度+40℃(2)检测器:UV(DAD,PDA);Fluor,ELSD,RID,ECD,MS(3)流动相:首选甲醇-水(末端波长检测:乙腈-水),有机相木5%;pH2-8系统适用性试验(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2)色谱峰的分离度(R)(3)色谱系统的重复性(RSD%)(4)色谱峰的拖尾因子(T)测定法(1)内标法(2)外标法2.GC法(计算公式详见书)色谱柱:常用毛细管柱一一熔融石英或玻璃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或0.53mm;柱长5~60m,内壁或载体经交联或3
3 (二)光谱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公式详见书 149-150 页) 氟康唑片溶出度检查: 取本品(规格:100mg), 盐酸溶液(9→1000)1000ml 为溶出介 质, 经 45 分钟时, 取溶液滤过; 取续滤液, 在 261nm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另取氟康唑对 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溶出介质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 1ml 中约含 0.1mg 的溶液, 同法 测定, 计算每片的溶出量 2.荧光分析法(计算公式详见书 151 页)物质受 UV 或 Vis 照射激发后能发射出比 激发光波长长的荧光; 激发光停止照射, 荧光随之消失; 激发和发射光谱用于定性, 荧光 强度用于定量 (三)色谱法 1. HPLC 法(计算公式详见书)不得改变: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 可以改变:色谱柱内径, 长度, 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 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 柱温; 进样量; 检测器的灵敏度 仪器(RP-HPLC) (1) 色谱柱: ODS 最常用; 粒径一般在 3-10m; 温度≯40℃ (2) 检测器: UV(DAD,PDA); Fluor, ELSD, RID, ECD, MS (3) 流动相: 首选甲醇-水(末端波长检测:乙腈-水), 有机相≮5%; pH2-8 系统适用性试验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2) 色谱峰的分离度(R) (3) 色谱系统的重复性(RSD%) (4) 色谱峰的拖尾因子(T) 测定法 (1) 内标法 (2) 外标法 2. GC 法(计算公式详见书) 色谱柱:常用毛细管柱——熔融石英或玻璃 内径一般为 0.25mm,0.32mm 或 0.53mm; 柱长 5~60m,内壁或载体经交联或 (%) 100% R X R = A B A c D 标示量

涂渍固定液,固定液膜厚0.1~5.0μm固定液:甲基聚硅氧烷,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第二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2.经水解后测定(1)直接回流后测定法:例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测定(银量法)。(2)硫酸水解后测定法:例如硬质酸镁的含量测定(中和法)。3.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1)碱性还原后测定法:例如泛影酸的含量测定(银量法)。(2)酸性还原后测定法:例如碘番酸的含量测定(银量法)。(3)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进行含量测定:例如含和含铁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可游离出具有氧化性的Sb5+、Fe3+去氧化碘化钾,析出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间接碘量法)。(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1.湿法破坏(1)HNO3-HCIO4法:本法破坏能力强,反应比较激烈。(2)HNO3-H2SO4法:本法是用于大多数有机物质的破坏。(3)硫酸-硫酸盐法:本法常用于含砷药物的破坏。(4)其它湿法:硝酸-硫酸-高氯酸法;硫酸-过氧化氢法;硫酸-高锰酸钾法。2.干法破坏(1)钠熔法:加无水碳酸钠高温炽灼,进行有机破坏。本法适用于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有机药物。(2)氧瓶燃烧法:本法是将有机药物放在纯氧中燃烧,是一种破坏最完全的方法,适用于有机卤素药物的有机破坏。含待测元素的有机药物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充分燃烧,有机结构:彻底分解为CO2和H2O待测元素: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或无氧酸)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多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1)仪器装置:铂丝:1mm;2/3,瓶:硬质玻璃(石英玻璃)10-20mg-500ml,200mg-1000-2000ml4
4 涂渍固定液; 固定液膜厚 0.1~5.0m 固定液: 甲基聚硅氧烷, 苯基甲基聚硅氧烷, 聚乙二醇 第二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2.经水解后测定 (1)直接回流后测定法:例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测定(银量法)。 (2)硫酸水解后测定法:例如硬质酸镁的含量测定(中和法)。 3.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 (1)碱性还原后测定法:例如泛影酸的含量测定(银量法)。 (2)酸性还原后测定法:例如碘番酸的含量测定(银量法)。 (3)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进行含量测定:例如含锑和含铁的药物, 在酸性溶液中可游离出具有氧化性的 Sb5+、Fe3+去氧化碘化钾,析出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 滴定(间接碘量法)。 (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1.湿法破坏 (1)HNO3-HClO4 法:本法破坏能力强,反应比较激烈。 (2)HNO3-H2SO4 法:本法是用于大多数有机物质的破坏。 (3)硫酸-硫酸盐法:本法常用于含砷药物的破坏。 (4)其它湿法:硝酸-硫酸-高氯酸法;硫酸-过氧化氢法;硫酸-高锰酸钾法。 2.干法破坏 (1)钠熔法:加无水碳酸钠高温炽灼,进行有机破坏。本法适用于湿法不易破坏完 全的有机药物。 (2)氧瓶燃烧法:本法是将有机药物放在纯氧中燃烧,是一种破坏最完全的方法, 适用于有机卤素药物的有机破坏。含待测元素的有机药物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充分燃 烧,有机结构: 彻底分解为 CO2 和 H2O 待测元素: 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或无氧酸)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多以酸根 离子形式存在) (1) 仪器装置:铂丝: 1mm; 2/3,瓶: 硬质玻璃(石英玻璃) 10-20mg——500ml,200mg——1000-2000ml

燃烧产物与吸收液水氟HF:氯—HCI:水-氢氧化钠溴——Br2+HBr水-氢氧化钠-二氧化硫碘—12(+HIO):水-氢氧化钠(二氧化硫)硫——SO3(+SO2)水-过氧化氢磷——P2Os-H4P2O7,(HPO3)n:水-硝酸(煮沸)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一)准确度(accuracy)准确度系指用该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来表示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二)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1.精密度表示方法(1)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2)相对标准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容量法RSD<0.2%(n=5);2.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重现性(1)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有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2)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三)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三)专属性在其他成分(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1.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别,不含被分析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亦说明专属性。图5
5 燃烧产物与吸收液 氟——HF: 水 氯——HCl: 水-氢氧化钠 溴——Br2+HBr: 水-氢氧化钠-二氧化硫 碘——I2(+HIO): 水-氢氧化钠(二氧化硫) 硫——SO3(+SO2): 水-过氧化氢 磷——P2O5→H4P2O7,(HPO3)n: 水-硝酸(煮沸) 第三节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一)准确度 (accuracy) 准确度系指用该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来表示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二)精密度 (precision)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 近程度。 1.精密度表示方法 (1)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 (2)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容量法 RSD<0.2%(n=5); 2.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重现性 (1)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有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2)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 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三)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三)专属性在其他成分(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 特性。 1.鉴别反应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别,不含被分析的样品, 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色谱法和其他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亦说明专属性。图

中应标明各组份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四)检测限(Limtofdetection,LOD)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1.常用的方法(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2)仪器分析测定方法:①紫外分光光度法:LOD=f×3S空=C*/A样×3S空②荧光分光光度法:LOD=fX3S空=C样/(F样-F空)×3S空③HPLC法和GC法:可用已知浓度样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用S/N=2或3来表示。(五)定量限(Limitofquantitation,LoQ)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六)线性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如UV法:要求浓度点为n=5;吸收度A一般在0.3~0.7:相关系数r=0.999。如HPLC法:要求浓度点为n=5~7;相关系数r=0.999。(七)范围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八)耐用性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容量,光谱和色谱分析法,滴定度与含量计算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与要求,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D
6 中应标明各组份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四)检测限(Limt of detection, LOD)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1.常用的方法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 度或量。 (2)仪器分析测定方法: ①紫外分光光度法:LOD = f×3S 空 = C 样/A 样×3S 空 ②荧光分光光度法:LOD = f×3S 空 = C 样/(F 样-F 空)×3S 空 ③HPLC 法和 GC 法:可用已知浓度样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 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用 S/N = 2 或 3 来表示。 (五)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 精密度。 (六)线性 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如 UV 法:要求浓度点为 n = 5;吸收度 A 一般在 0.3~0.7;相关系数 r = 0.999。 如 HPLC 法:要求浓度点为 n = 5~7;相关系数 r = 0.999。 (七)范围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 提供依据。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容量,光谱和色谱分析法, 滴定度与含量计算 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与要求 , 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希望 同学们认真学习

【本讲课程的作业】1相对标准差表示的应是D.纯净度E.限度A.准确度B.回收率C.精密度2.药物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有A.检测限B.耐用性E.代表性主C.准确度D.专属性对药物中杂质进行检查时,要求所用的检查方法应具有3.A.耐用性B.专属性C.检测限D.准确度E.线性与范围7
7 【本讲课程的作业】1.相对标准差表示的应是 A.准确度 B.回收率 C.精密度 D.纯净度 E.限度 2.药物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有 A.检测限 B.耐用性 C.准确度 D.专属性 E.代表性 3.对药物中杂质进行检查时,要求所用的检查方法应具有 A.耐用性 B.专属性 C.检测限 D.准确度 E.线性与范围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6周,第12讲次摘要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第一节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第三节体内样品分析方法与方法验证【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和应用,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熟悉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技术要求,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与意义。【重点】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难点】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体内药物分析是指体内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它直接关系到药物体内作用机制的探讨与质量评价和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与合理。板书“体内药物分析”。板书设计: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本讲课程的内容】概述1.体内样品的特点(1)采样量少:ml~μl级;且不易重新获得(2)待测物浓度低:ug/ml~ng/ml级,甚至pg/m(3)干扰物质多:尤其是血样和组织中的蛋白质2.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1)样品需经纯化浓集,或化学衍生化处理(2)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3)分析工作量大,数据处理和结果阐明繁杂第一节常用样品的制备与贮藏1.血样最常采用的血样为全血、血浆和血清,其中选用最多的是血浆。因为当药物进入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与药物在作用点的浓度紧密相关,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能真正代表体循环中的血药浓度,才能8
8 课程名称:《 药 物 分 析 》 第 6 周 , 第 1 2 讲 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第二节 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第三节 体内样品分析方法与方法验证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和应用,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熟悉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 技术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与意义。 【重 点】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方法。 【难 点】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方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体内药物分析是指体内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性生物活 性物质的定量分析它直接关系到药物体内作用机制的探讨与质量评价和药物临床 使用的安全有效与合理。 板书“体内药物分析”。板书设计: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 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 概述 1. 体内样品的特点 (1) 采样量少: ml~µl 级; 且不易重新获得 (2) 待测物浓度低:µg/ml ~ng/ml 级, 甚至 pg/ml (3) 干扰物质多: 尤其是血样和组织中的蛋白质 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 样品需经纯化浓集, 或化学衍生化处理 (2) 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3) 分析工作量大, 数据处理和结果阐明繁杂 第一节 常用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1.血样 最常采用的血样为全血、血浆和血清,其中选用最多的是血浆。因 为当药物进入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与药物在作用点的浓度紧密 相关,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能真正代表体循环中的血药浓度,才能

供作计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之用。血浆的取得是在加肝素、构橡酸、草酸盐等抗凝剂的全血经离心后分取,其量约为全血量的一半。实际工作中制备血浆时最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它是一种含硫酸盐的粘多糖,常用其钠盐、钾盐,它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一般1ml的全血需加0.1一0.2mg的肝素,加入血样后立即轻轻旋摇,但勿太猛烈,以免导致血细胞破裂。血清则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影响下,引起血液凝结而析出的澄清黄色液体,经离心其量约为全血量的30%一50%。在室温高时,血凝过程进行得很快,宜在血凝后半小时内分离血清。当室温低时,血凝过程较慢,可将血液置37℃温度下加速血清析出。全血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防止凝血。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由于全血的净化较血浆和血清麻烦,特别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测定。如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妥善贮存。短期保存时置冰箱(4℃),长期保存时要在冷冻(-20℃)。(二)睡液睡液是由腮腺、领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内许多散在的小腺体分泌的,在口腔内并合成混合睡液。睡液的pH约为6.9土0.5,日分泌量约为1~1.5L,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个人日内与日间也有变动,各腺体分泌的唾液组成也会有相当差别。此外还受有无刺激,刺激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年龄、性别、疾病与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睡液的采样一般是在漱口后15分钟,收集口内自然流出或舌在口腔内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然后用2000~3000r/min离心15分钟,小心吸取上清液,然后作进一步分离、净化处理后即可供测定用。(三)尿祥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药物肾清除率、药物体内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也可用于乙酰化代谢和氧化代谢快、慢型测定等。体内药物消除主要是通过尿液,以药物原形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形式排出体外。因尿药浓度较高,通常变化较九所以应测定一定时间内排入尿中药物的总量,这就需要测定在规定时间内的尿O
9 供作计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之用。 血浆的取得是在加肝素、构椽酸、草酸盐等抗凝剂的全血经离心后分取,其量 约为全血量的一半。实际工作中制备血浆时最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它是一种含硫 酸盐的粘多糖,常用其钠盐、钾盐,它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抑制纤 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一般 lml 的全血需加 0.1—0.2mg 的肝素,加入血样后立 即轻轻旋摇,但勿太猛烈,以免导致血细胞破裂。 血清则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影响下,引起血液凝结而析出的澄清黄色液 体,经离心其量约为全血量的 30%一 50%。在室温高时,血凝过程进行得很快, 宜在血凝后半小时内分离血清。当室温低时,血凝过程较慢,可将血液置 37℃温度 下加速血清析出。 全血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防止凝血。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 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由于全血的净化较血浆和血 清麻烦,特别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 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测定。如不能立即测定 时,应妥善贮存。短期保存时置冰箱(4℃),长期保存时要在冷冻(-20℃)。 (二)唾液 唾液是由腮腺、领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内许多散在的小腺体分泌的,在口 腔内并合成混合唾液。唾液的 pH 约为 6.9±0.5, 日分泌量约为 1~1.5L,个体 差异较大,同一个人日内与日间也有变动,各腺体分泌的唾液组成也会有相当差别。 此外还受有无刺激,刺激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年龄、性别、疾病与药物等因素 的影响。 唾液的采样一般是在漱口后 15 分钟,收集口内自然流出或舌在口腔内搅动后 流出的混合唾液,然后用 2000~3000r/min 离心 15 分钟,小心吸取上清液,然后 作进一步分离、净化处理后即可供测定用。 (三)尿祥 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药物肾清除率、药物体内代谢及生物利用度 研究,也可用于乙酰化代谢和氧化代谢快、慢型测定等。体内药物消除主要是通过 尿液,以药物原形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形式排出体外。因尿药浓度较高,通常变化 较九所以应测定一定时间内排入尿中药物的总量,这就需要测定在规定时间内的尿

液体积及尿药浓度。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及盐类,是很好的细菌生长液,因此应在取样后立即测定。实际工作中若需收集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尿样,而不能立即测定时,则应置于4℃冰箱内冷藏。如需在室温保存,则应在采样后的尿液立即加入少量防腐剂甲苯或氯仿。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一)冷藏与冷冻短期保存:冰箱(4℃)冷藏长期保存:冷柜(-20℃/-70~-80℃)冷冻,小体积分装1.血浆/血清:分离(2h),硬质玻璃/聚乙烯管(EP),冷冻2.尿样:冷藏(24~36h)加防腐剂3.睡液:冷冻保存时,解冻后充分搅匀后再用(二)去活性采样后立即终止酶的活性常用方法:液氮速冻,微波照射,匀浆/沉淀,加酶活性阻断剂(氟化钠)或抗氧剂(VC),煮沸第二节体内样品分析前的处理1.去除蛋白质目前有很多除去蛋白质的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蛋白析出→药物释放如乙睛,甲醇,丙酮,四氢呋喃等血浆/血清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1:(2-3)(2)加中性盐饱和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等,血清与饱和硫酸铵溶液的比1:2(3)加入强酸10%三氯醋酸或6%高氯酸溶液,血清与强酸的比1:0.6(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5)酶解法(6)热凝固法热变性蛋白质沉淀,通常90℃,方法简单,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需待测物热稳定性好。10
10 液体积及尿药浓度。 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及盐类,是很好的细菌生长液,因此应在取样后立即 测定。实际工作中若需收集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尿样,而不能立即测定时,则应 置于 4℃冰箱内冷藏。如需在室温保存,则应在采样后的尿液立即加入少量防腐剂 甲苯或氯仿。 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一) 冷藏与冷冻 短期保存: 冰箱(4℃)冷藏 长期保存: 冷柜(-20℃/-70~-80℃)冷冻, 小体积分装 1. 血浆/血清: 分离(≯2h), 硬质玻璃/聚乙烯管(EP), 冷冻 2. 尿样: 冷藏(24~36h)加防腐剂 3. 唾液: 冷冻保存时, 解冻后充分搅匀后再用 (二) 去活性 采样后立即终止酶的活性 常用方法: 液氮速冻, 微波照射, 匀浆/沉淀, 加酶活性阻断剂(氟化钠)或抗氧剂 (VC), 煮沸 第二节 体内样品分析前的处理 1. 去除蛋白质 目前有很多除去蛋白质的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 法。 (1)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 蛋白析出→药物 释放 如乙腈,甲醇,丙酮,四氢呋喃等 血浆/血清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 1∶ (2-3) (2)加中性盐 饱和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等,血清与饱和硫酸铵溶液的 比 1∶2 (3) 加入强酸 10%三氯醋酸或 6%高氯酸溶液,血清与强酸的比 1∶0.6 (4) 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5)酶解法 (6)热凝固法 热变性蛋白质沉淀,通常 90℃,方法简单,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 需待测物热稳定性好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1/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Phenethylamine、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喹啉类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第十三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六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的分析、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doc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pharmaceutical analysis.doc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重复给药.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新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口服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第三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四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口服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ppt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华北理工大学:李小娜).ppt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1/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2/2).doc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十四个实验).pdf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药物制剂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Vitamins.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 Phenethylamine.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体内药物分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