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二 集成逻辑门的参数测试

实验二 集成逻辑门的参数测试 、实验目的 掌握Tm及CMOS与非门电路主要参数的意义及其测试方法。 2,熟零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哈器材 (一)申子技术实验饼 (二)双踪示波器 (三)万用表 (四)组件74LS0074HC0074LS20 三、实验原理 与非门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参数直接反映了它的性能优劣。 1. 与非门参数 空载导通 与空载截止电流 是指输入端全部悬空,输出端空载,与非门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源供给的电流。 是指输 入端接低电平,输出端空载,与非门处于截止状态时,电源供给的电流,和的大小标志着与 非门在静态下功耗的大小,空载导通功耗的大小标志着与非门在静态下功耗的大小,空载导 而功耗和空载截止功耗和越小越好。由干门电路在导通状态时较大,一般产品手册给出的功 耗是指的 (2)低电平输入电流 是指当一个输入端接地,而其他输入端悬空时,流向接地端的电流,又称输入短路电流。的 大小关系到前一级门电路的能带动负载的个数。74S20的典型值,最大值。注意过大或过 小都不好。若太大,增加了前一段的负载,使前一级取动门的个数减少:而太小,说明集成 电路也有问颗,不能正常工作 (3)高电平输入电流 是指当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而其他输入瑞接地时,流过接高电平输入端的电流,又粉 简入交叉路国电流。它主要由多发射极管的寄生的NPN管效应及漏电流引起的,主要作为 前级门输出为高电平时的拉电流。当太大时,就会因为“拉出”电流太大,而使前级门输出 高由平降低! (4)输入开门电平Vo和关门电平Vo Vo是指与非门输出端接额定负载时,使输出处于低电平状态时所允许的最小输压。换句话 说,为了使与非门处于导通状态,输入电平必须大于VoN74ls20的VoN≤1.8V,VoL=0.4V。 VoF是指使与非门输入处于高电平状态所允许的最大输入电压。 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它表示输入电压从零电平渐升到高电平时,输出电压的变化。 在TTL与非门的传输特性中,若VO和Vor两个数值越靠近,越接近同一数值(阀门电平 VT)就说明与非门的特性曲线转换越陡,抗干扰能力越强 (5)输出高电平VO、是指与非门一个以上的输入端接地或接地电平时,输出电压的大小此 时门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如输出空载,Vo在3.6V左右,当输出端接有拉电流负载时,VOH 将降低。741s20:2.4V≤V0阳≤4.2V」 VoL是指与非门的所有输入端均接高电平时,输出电压的大小。此时门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V的大小主要由T5管的饱和深度和外接负载的灌电流来决定如输出空载,V约为0.1V 左右:输出接额定负载,741s20的Vo1≤0.4V: (6)扇出系数N N是说明输出端负载能力的一项参数,它表示驱动同类型门电路的数目。N的大小主
实验二 集成逻辑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TTL 及 CMOS 与非门电路主要参数的意义及其测试方法。 2.熟悉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一)电子技术实验箱 (二)双踪示波器 (三)万用表 (四)组件 74LS00 74HC00 74LS20 三、实验原理 与非门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参数直接反映了它的性能优劣。 1.TTL 与非门参数 (1)空载导通电流 与空载截止电流 是指输入端全部悬空,输出端空载,与非门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源供给的电流。 是指输 入端接低电平,输出端空载,与非门处于截止状态时,电源供给的电流,和的大小标志着与 非门在静态下功耗的大小,空载导通功耗的大小标志着与非门在静态下功耗的大小,空载导 通功耗和空载截止功耗和越小越好。由于门电路在导通状态时较大,一般产品手册给出的功 耗是指的 (2)低电平输入电流 是指当一个输入端接地,而其他输入端悬空时,流向接地端的电流,又称输入短路电流。的 大小关系到前一级门电路的能带动负载的个数。74LS20 的典型值,最大值。注意过大或过 小都不好。若太大,增加了前一段的负载,使前一级驱动门的个数减少;而太小,说明集成 电路也有问题,不能正常工作。 (3)高电平输入电流 是指当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而其他输入端接地时,流过接高电平输入端的电流,又称 输入交叉路漏电流。它主要由多发射极管的寄生的 NPN 管效应及漏电流引起的,主要作为 前级门输出为高电平时的拉电流。当太大时,就会因为“拉出”电流太大,而使前级门输出 高电平降低。 (4)输入开门电平 VON 和关门电平 VOFF V0N 是指与非门输出端接额定负载时,使输出处于低电平状态时所允许的最小输压。换句话 说,为了使与非门处于导通状态,输入电平必须大于 VON,74ls20 的 VON≤1.8V,VOL=0.4V 。 VOFF 是指使与非门输入处于高电平状态所允许的最大输入电压。 TTL 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它表示输入电压从零电平渐升到高电平时,输出电压的变化。 在 TTL 与非门的传输特性中,若 VON 和 VOFF 两个数值越靠近,越接近同一数值(阀门电平 VT)就说明与非门的特性曲线转换越陡,抗干扰能力越强。 (5)输出高电平 VON 是指与非门一个以上的输入端接地或接地电平时,输出电压的大小此 时门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如输出空载,VOH 在 3.6V 左右,当输出端接有拉电流负载时,VOH 将降低。74ls20:2.4V≤VOH≤4.2V 。 VOL 是指与非门的所有输入端均接高电平时,输出电压的大小。此时门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VOL 的大小主要由 T5 管的饱和深度和外接负载的灌电流来决定。如输出空载,VOL 约为 0.1V 左右;输出接额定负载,74ls20 的 VOL≤0.4V。 (6) 扇出系数 N N 是说明输出端负载能力的一项参数,它表示驱动同类型门电路的数目。N 的大小主

要受输出低电平时,输出端允许灌入的最大负载电流的限制,如灌入的负载电流超出该数值, 输出低电平将显著抬高,造成下级逻辑电路的错误动作。74LS20的N≥8,VoL=04V. (7)平均传输延迟时间TP四 TD是指与非门输出波形相对于输入波形的延时。如图1-2所示,V1为输入波形,VO 为输出波形。若导通延时TD跳为输出波形上升沿的50%相对于输入波形下降沿的50%之间 的时间间隔,平均延时就是T=1/2(T+T附)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是衡量门电路开关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TL电路的TPD一般在10s 到40ns之间 741S20为中速与非门,其Tm为20~40ns 2.CMOS与非门参数 实验中测试时用74HC00与非门,其参数见表3.14-2 (1)静态器件电流(D):静态情况下电源提供的电流。无论输入端为高电平或低电平, 与地之间均不存在电流通路,只有一些二极管或三极管的漏申流。测试电路如客 3-1413所 (2)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和):测试电路如图3-14-14。注意与测试T与非门所用的士 3-145和图3-14-6不同,CM0S与非门的输入端不得悬空。 (3)躁声容限:定义与TTL与非门相同,其中和分别要求为4V和0.1V。因此测出和既可 求得躁声容限。测量方法与Ⅱ类似,但需注意无用的输入端必须接高电平。 (4)平均延迟(tpd:定义与TT相同,测试方法与TL类似。 3.数字逻辑集成电路使用注意事项 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种类繁多,不同型号数字逻辑集成电路有各自要求的特殊注意事项。这 里只对常用的较简单器件做一般的说明。 ①TT器件 A 正确辨认引出线:双列直插封装集成电路的顶视图锁口在左方时,引出线从左下发方起 逆时针顺序为1、2、3、,如图所示。 B.电源电压为+5V, 一般允许在士10%范围内变化,不可超出太多,否则易损坏器件。 C.闲置的输入端只能接高电平或悬空,不能接低电平。 D。给出端不能直接接+5V或地。 E.实际应用中扇出系数要留有格量。 ②CMOS器件 A.电源电压VDD可在2~6V之间。 B.防止静电击穿:由于CMOS是高输入阻抗器件,播极输入端易受静电干扰而损坏,所 以存放时应置于金属容器或抗静电的塑料容器内。焊接时格铁头要接地良好。 C.闲置的输入端不得悬空,对于正逻辑与非门应接高电平或电源,对于负逻辑与非门应接 D.信号源与电源的配合:要开电源,后接入信号源,信号源信号峰值要小于电源电压V心 值。实验结束要先去除信号源,然后关电源。 E.输出端不要接地或电源。 F,与TⅡ接口问题:对于用4LS系列TT组成的电路,全部TT集成电路均可用74HC 系列的CMOS集成电路替换。若电路为TTL与CMOS混用时,则74HC系列驱动74LS 系列与非门,可直接连接:但74LS系列驱动CM0S与非门则不能直接连接,因74 的输出高电平VoN=2.7V,而CMOS要求的输入高电平V3.5V,所以需将TTL输出端 用电阻R接至电源,拉高其输出电平。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要受输出低电平时,输出端允许灌入的最大负载电流的限制,如灌入的负载电流超出该数值, 输出低电平将显著抬高,造成下级逻辑电路的错误动作。74LS20 的 N≥8,VOL=0.4V。 (7)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TPD TPD 是指与非门输出波形相对于输入波形的延时。如图 1-2 所示,VI 为输入波形,VO 为输出波形。若导通延时 TPDL 为输出波形上升沿的 50%相对于输入波形下降沿的 50%之间 的时间间隔,平均延时就是 TPD=1/2(TPD+TPDH)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是衡量门电路开关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TL 电路的 TPD 一般在 10 ns 到 40ns 之间。74LS20 为中速与非门,其 TPD 为 20~40ns 2.CMOS 与非门参数 实验中测试时用 74HC00 与非门,其参数见表 3-14-2。 (1)静态器件电流(ID):静态情况下电源提供的电流。无论输入端为高电平或低电平, 与地之间均不存在电流通路,只有一些二极管或三极管的漏电流。测试电路如图 3-14-13 所示。 (2)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和):测试电路如图 3-14-14。注意与测试 TTL 与非门所用的土 3-14-5 和图 3-14-6 不同,CMOS 与非门的输入端不得悬空。 (3)躁声容限:定义与 TTL 与非门相同,其中和分别要求为 4V 和 0.1V。因此测出和既可 求得躁声容限。测量方法与 TTL 类似,但需注意无用的输入端必须接高电平。 (4)平均延迟(tpd):定义与 TTL 相同,测试方法与 TTL 类似。 3.数字逻辑集成电路使用注意事项 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种类繁多,不同型号数字逻辑集成电路有各自要求的特殊注意事项。这 里只对常用的较简单器件做一般的说明。 ①TTL 器件 A. 正确辨认引出线:双列直插封装集成电路的顶视图锁口在左方时,引出线从左下发方起 逆时针顺序为 1﹑2﹑3﹑.,如图所示。 B. 电源电压为+5V,一般允许在±10﹪范围内变化,不可超出太多,否则易损坏器件。 C. 闲置的输入端只能接高电平或悬空,不能接低电平。 D. 输出端不能直接接+5V 或地。 E.实际应用中扇出系数要留有裕量。 ②CMOS 器件 A. 电源电压 VDD 可在 2~6V 之间。 B. 防止静电击穿:由于 CMOS 是高输入阻抗器件,栅极输入端易受静电干扰而损坏,所 以存放时应置于金属容器或抗静电的塑料容器内。焊接时烙铁头要接地良好。 C. 闲置的输入端不得悬空,对于正逻辑与非门应接高电平或电源,对于负逻辑与非门应接 地。 D. 信号源与电源的配合:要开电源,后接入信号源,信号源信号峰值要小于电源电压 VDD 值。实验结束要先去除信号源,然后关电源。 E.输出端不要接地或电源。 F.与 TTL 接口问题:对于用 74LS 系列 TTL 组成的电路,全部 TTL 集成电路均可用 74HC 系列的 CMOS 集成电路替换。若电路为 TTL 与 CMOS 混用时,则 74HC 系列驱动 74LS 系列与非门,可直接连接;但 74LS 系列驱动 CMOS 与非门则不能直接连接,因 74LS 的输出高电平 VON=2.7V,而 CMOS 要求的输入高电平 VIH=3.5V,所以需将 TTL 输出端 用电阻 R 接至电源,拉高其输出电平。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将待测的TTL与非门74LS20和CMOS与非门插在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多空插座上,按组 件规定的要求接线,检查无误后再接通电源,然后进行实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认错集 成块的插脚,因此,必须仔细检查。如集成块发热,不是接反了电源,就是输出端对地短路 或者电源电压太高。 (一)验证与非门的逻辑功能,用真值表记录实验结果。输入用逻辑电平开关,向上为逻辑 “1”,向下为逻辑“0”。输出用逻辑指示灯,灯亮为逻辑“1”,灯灭为逻辑“0”。 (一)TⅡ与非门参数测试 1、导通电源电流1CCL和截止电源电流1CCH,按图2-2(a)(b)接线,各侧得 Icc.=_(mA) Iccn=(mA) m mA Vee (a) 图2·2IccL和IccH测试电路图 2、低电平输入电流1,按图2-3接线,测得 In=(mA) 更换另一个输入端测量,测得: I=(mA) 3、高电平输入电流Im,按图2-4接线,测得: (mA) 图2-31cc测试电路图 图2-41测试电路图 Im=(uA)
将待测的 TTL 与非门 74LS20 和 CMOS 与非门插在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多空插座上,按组 件规定的要求接线,检查无误后再接通电源,然后进行实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认错集 成块的插脚,因此,必须仔细检查。如集成块发热,不是接反了电源,就是输出端对地短路, 或者电源电压太高。 (一)验证与非门的逻辑功能,用真值表记录实验结果。输入用逻辑电平开关,向上为逻辑 “1”,向下为逻辑“0”。输出用逻辑指示灯,灯亮为逻辑“1”,灯灭为逻辑“0”。 (二)TTL 与非门参数测试 1、导通电源电流 ICCL 和截止电源电流 ICCH,按图 2-2(a)(b)接线,各侧得: CCL I =__(mA) CCH I =__(mA) mA Vcc +5V mA Vcc (a) (b) 图2 – 2 ICCL和ICCH测试电路图 2、低电平输入电流 CCL I ,按图 2-3 接线,测得: iL I =__(mA) 更换另一个输入端测量,测得: iL I =__(mA) 3、高电平输入电流 iH I ,按图 2-4 接线,测得: Vcc +5V Vcc +5V 图2 – 3 ICCL测试电路图 mA µA 图2 – 4 IiH测试电路图 iH I =__(uA)

更换另一个输入端测量,测得: Im=(uA) 4、扇出系数N。按图2-5接线。调节R,值,使输出电压Vo0.4,测得: Io=(mA) 然后由公式求得:V N=IoL/IiL 5、电压传输特性 用电压测试方法如图2-6接线。 4700 mA ⊙ 图25扇出系数N测试电路图 图26电压传输特性测试电路图 调节Rm,使V,从0.3V至2.4W变化逐点测出'和V。,并记录在表中。然后作出电压传输 特性曲线,从曲线上求得 Vo=(V)。'ou=()。,=(V)。'oN=()。Voe=(W). 6、平均传输延迟时间1pd 目前常用的是环形震动器法,测试的原理电路图按图1-8所示。图中用奇数个“与非”门串 联闭路(首尾相接)联接,构成一个环型震荡器,从原理分析可定为,这个电路的震荡周蜘 与门的平均延迟时间关系为:T=I/6 用示波器可以测出震荡周期T。测时将示波器“扫描扩展×5”拉出。 五、实验报告要求 列表记录、整理实验数据,把测得的与非门各参数值与它的规范值相比较。 六、思考题 (一)TTL和CMOS与非门闲置的输入端瑞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二)TL或门输入端应如何处理? (三)对TT和CMOS与非门的性能进行比较
更换另一个输入端测量,测得: iH I =__(uA) 4、扇出系数 N。按图 2-5 接线。调节 RL 值,使输出电压 VOL =0.4,测得: OL I =__(mA) 然后由公式求得: VT N= OL I / iL I 5、电压传输特性 用电压测试方法如图 2-6 接线。 Vcc +5V Vcc +5V 图2 – 5 扇出系数N测试电路图 图2 – 6 电压传输特性测试电路图 mA V 470Ώ V Vo V Vi 调节 RW ,使 Vi 从 0.3V 至 2.4V 变化逐点测出 Vi 和 Vo ,并记录在表中。然后作出电压传输 特性曲线,从曲线上求得 VoH =__(V)。 VOL =__(V)。 VT =__(V)。 VON =__(V)。 VOFF =__(V)。 6、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pd t 目前常用的是环形震动器法,测试的原理电路图按图 1-8 所示。图中用奇数个“与非”门串 联闭路(首尾相接)联接,构成一个环型震荡器,从原理分析可定为,这个电路的震荡周期 与门的平均延迟时间关系为: Tpd =T/6 用示波器可以测出震荡周期 T。测时将示波器“扫描扩展×5”拉出。 五、实验报告要求 列表记录、整理实验数据,把测得的与非门各参数值与它的规范值相比较。 六、思考题 (一)TTL 和 CMOS 与非门闲置的输入端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二)TTL 或门输入端应如何处理? (三)对 TTL 和 CMOS 与非门的性能进行比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二).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三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逻辑变换及测试.doc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Circuit and Logic Design A.pdf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脉冲单元电路.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2/2,6.5-6.6).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2,6.1-6.4).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触发器.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卷(答案).doc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卷(试题).doc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B卷(答案).doc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B卷(试题).doc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卷(答案).doc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卷(试题).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七 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五 触发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六 小规模SSI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八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十 电子乒乓游戏机.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九 数模(DA)和模数(AD)转换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二 用文本输入法设计门电路.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逻辑变换及测试(2/3).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逻辑变换及测试(3/3).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逻辑变换及测试(1/3).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六 触发器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四 组合电路设计(2/2).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三 组合电路设计(1/2).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五 显示驱动电路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九 序列检测器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八 计数器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十 LPM模块应用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十一 电子琴电路设计.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可编程逻辑实验)实验十二 移位相加8位乘法器电路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