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九章 灌溉原理

第九章 灌溉原理 9.1 灌溉的作用 9.1.1灌溉的意义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冬干旱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陕北、内蒙古西北部, 及青藏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半干旱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准北平原以及内蒙古南 部和东部等地区 ?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地区
1 第九章 灌溉原理 9.1 灌溉的作用 9.1.1 灌溉的意义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干旱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陕北、内蒙古西北部, 及青藏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半干旱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淮北平原以及内蒙古南 部和东部等地区 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地区

9.1.2灌溉对作物生长环境及对作物的影响 1,土壤理化性质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得到协 调。 2.土壤微生物和原生动物 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原生动物如蚯蚓 等,受灌溉影响较大。 3.,土壤温热状况 4.田间小气候 5.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色白并富有粉质,萝卜辣味降低,水果色泽变好 且味道适口等
2 9.1.2 灌溉对作物生长环境及对作物的影响 1.土壤理化性质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得到协 调。 2.土壤微生物和原生动物 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原生动物如蚯蚓 等,受灌溉影响较大。 3.土壤温热状况 4.田间小气候 5.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色白并富有粉质,萝卜辣味降低,水果色泽变好 且味道适口等

9.2作物对水分的需要 9.2.1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vitrreciiemienis of cobs):在适宜的外界 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分、养分的充分供应)下,作物正 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时所需 要的水量(m3hm2,mm)。 旱地:叶面蒸腾和棵间土面蒸发的之和。 水田:叶面蒸腾、棵间水面蒸发以及深层渗漏量之和
3 9.2 作物对水分的需要 9.2.1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s of crops):在适宜的外界 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分、养分的充分供应)下,作物正 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时所需 要的水量( m 3 hm-2; mm)。 旱地:叶面蒸腾和棵间土面蒸发的之和。 水田:叶面蒸腾、棵间水面蒸发以及深层渗漏量之和

牦水量(6034):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作物获得 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m3hm2,mm)。 需水量又称为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是一个理论值。 耗水量又称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是一个 实际值。 作物需水系数(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一作物生 产单位产量(如1kg小麦)的需水量(mmkg)。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作物每消 耗单位水量所能生产的产量(kg·mml或kgm-3)
4 耗水量(consumptive use):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作物获得 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m3 hm-2; mm) 。 需水量又称为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是一个理论值。 耗水量又称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是一个 实际值 。 作物需水系数(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作物生 产单位产量(如1kg小麦)的需水量(mm kg-1)。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作物每消 耗单位水量所能生产的产量(kg · mm-1或kg· m-3)

9.2.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冬作物因素 表9.1不同作物生育盛期平均日需水量和最大日需水量 作物 平均日需水量(mm 最大日需水量(mm) 作物 生育 测定 种类 名称 阶段 年份 需水量 平均值 需水量 平均值 玉米 抽雄期 1982 4.4 8.1 C,作物 5.1 8.3 谷子 灌浆期 1965 5.7 8.5 14.9 小麦 灌浆期 1982 10.7 C,作物 11.2 17.4 大豆 开花期 1964 11.2 14.6 棉花 结铃期 1983 11.7 22.6
5 9.2.2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作物因素 作物 种类 作物 名称 生育 阶段 测定 年份 平均日需水量(mm) 最大日需水量(mm) 需水量 平均值 需水量 平均值 C 4作物 玉米 抽雄期 1982 4.4 5.1 8.1 8.3 谷子 灌浆期 1965 5.7 8.5 C 3作物 小麦 灌浆期 1982 10.7 11.2 14.9 17.4 大豆 开花期 1964 11.2 14.6 棉花 结铃期 1983 11.7 22.6 表9.1 不同作物生育盛期平均日需水量和最大日需水量

不同作物各发育阶段耗水日变化的差异也相当显著。 1.0 3 1一冬小麦(乳熟期) 2玉米(抽雄期) 0.5 3谷子(乳熟期) 4一大豆(开花结荚期) 0.0 -0.2 68101214161820 蒸发历时(h) 图9.1冬小麦、大豆、玉米、谷子耗水速率日变化过程
6 不同作物各发育阶段耗水日变化的差异也相当显著。 图9.1 冬小麦、大豆、玉米、谷子耗水速率日变化过程 1 —冬小麦(乳熟期) 2 —玉米(抽雄期) 3 —谷子(乳熟期) 4 —大豆(开花结荚期)

(1)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就小麦、玉米、 水稻而言,水稻的需水量最大,其次是小麦,玉米的需水量 最小。 (2)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作物生长旺盛阶 段。 (3)作物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 通常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 响最大的生育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7 (1)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就小麦、玉米、 水稻而言,水稻的需水量最大,其次是小麦,玉米的需水量 最小。 (2)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作物生长旺盛阶 段。 (3)作物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 通常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 响最大的生育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气象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风速等 表9.2冬小麦生长期的气象要素与需水量 年份 零度以 相对 照时 土壤水分 蒸发量 需水量 量 上积温 湿度 数 (占干土 (mm) (mm) (C) (% 重%) 1973- 102.8 2183.5 58.6 1634.6 17.2-25.7 1069.1 392.71 74 1974- 179.4 2148.7 66.8 1434.0 18.5-36.0 894.8 295.95 75
8 气象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风速等 表9.2 冬小麦生长期的气象要素与需水量 年份 降水 量 零度以 上积温 (℃) 相对 湿度 (%) 日照时 数 土壤水分 (占干土 重%) 蒸发量 (mm) 需水量 (mm) 1973- 74 102.8 2183.5 58.6 1634.6 17.2-25.7 1069.1 392.71 1974- 75 179.4 2148.7 66.8 1434.0 18.5-36.0 894.8 295.95

?土壤因素 质地、颜色、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 ?农业技术 耕耙保墒、中耕松士、秸秆覆盖、薄膜覆盖
9 土壤因素 质地、颜色、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 农业技术 耕耙保墒、中耕松土、秸秆覆盖、薄膜覆盖

9.23需水量的确定方法 田间测定 器测法、田测法、坑测法等。 10
10 9.2.3 需水量的确定方法 田间测定 器测法、田测法、坑测法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七章 输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六章 引水取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章 地面灌溉.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water(中国农业大学).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土壤水.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五章 蓄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三章 水的循环与转化.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1 概述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1-1.2 降水与河川径流.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3-1.4 蒸发与江河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5 冰川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pdf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四节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第五节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土力学基础工程,PPT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三节 桩基计算.ppt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灌、排工程技术经济分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Field drainage.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力损失.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八个实验).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试题).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答案).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Fluid Dynamic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Fluid Static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Mechanics of Fluid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头损失 Type of Flow & Head Los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