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土壤水

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第九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十章地面灌溉 第十一章喷灌 第十二章微灌 第十三章农田排水
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第九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十章 地面灌溉 第十一章 喷灌 第十二章 微灌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第八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8.1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情况 8.1.1土壤水分的形态 8.1.2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 8.1.3土壤水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8.2土壤水分的动态 8.2.1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 8.2.2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 8.2.3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 8.3土壤水分运动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8.1 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情况 8.1.1 土壤水分的形态 8.1.2 土壤水的能态—土水势 8.1.3 土壤水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8.2 土壤水分的动态 8.2.1 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 8.2.2 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 8.2.3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 8.3 土壤水分运动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八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郭元裕,1986.农田水利学(第二版).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1988.土壤水动力 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蔚榛,1996.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梁昆淼,1979.数学物理方法.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郭元裕,1986. 农田水利学(第二版).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 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1988. 土壤水动力 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蔚榛,1996. 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梁昆淼,1979. 数学物理方法.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

8.1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情况 大气降水 农田水分 地面水 土壤水 地下水 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 农田水分状况 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情况
8.1 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情况 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 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情况。 大气降水 地面水 土壤水 地下水 农田水分 农田水分状况

8.1.1土壤水分的形态 农田上壤 非饱和带 饱和带 上壤水 地下水 大吸湿 水量
8.1.1 土壤水分的形态

膜状水示意图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毛管作用力范围: 0.1-1mm 水沿着毛管上升 有明显的毛管作用 0.05-0.1mm 毛管作用较强 0.05-0.005mm 毛管作用最强 (0.001mm 毛管作用消失
水 沿 着 毛 管 上 升 毛管作用力范围: 0.1-1mm 有明显的毛管作用 0.05-0.1mm 毛管作用较强 0.05-0.005mm 毛管作用最强 〈0.001mm 毛管作用消失

土粒 毛悬水意 管着示图
土 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 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 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 水和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受质 地、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 等的影响
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 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 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 水和毛管悬着水 。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受质 地、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 等的影响

8.1.2土壤水分的能态 一土水势 土壤水 土壤水的流动极其 势能 动能 缓慢,动能一般可 以忽略不计。 标准参照状态 土水势 土水势的单位 土水势的分势 单位质量土壤水的土水势,单 位为/g,erg/g 基 温 单位容积土壤水的土水势,单 位为Pa,atm,cmH0柱或mm 质势 质势 Hg柱等,与压强单位相同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单位重量土壤水的土水势,单 1 J/g 1 10erg/g 1 105Pa =10 bar 位为长度单位,与以H20柱高 =9.87atm=1.02a10cmH20 度表示的压强值相等 =1⑨107dyn/cm2=7.5©1o3mmHg
8.1.2 土壤水分的能态——土水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五章 蓄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三章 水的循环与转化.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1 概述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1-1.2 降水与河川径流.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3-1.4 蒸发与江河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5 冰川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pdf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四节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第五节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土力学基础工程,PPT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三节 桩基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基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浅基础的类型和基础材料.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二节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四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第五节 刚性基础设计 第六节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一节 概述.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 第三节 地基沉降量计算.ppt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water(中国农业大学).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章 地面灌溉.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六章 引水取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七章 输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九章 灌溉原理.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灌、排工程技术经济分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Field drainage.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力损失.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八个实验).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试题).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