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5 冰川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一一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1.5冰川水资源 1.5.1冰川的分布 .52冰川的类型 ·1.5.3冰川水资源 ·1.5.4冰川水资源的利用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选编自卢金凯等,199万 http://www.cau.edu.cn
1 • 1.5.1 冰川的分布 • 1.5.2 冰川的类型 • 1.5.3 冰川水资源 • 1.5.4 冰川水资源的利用 (选编自卢金凯等,1991) 1.5 冰川水资源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www.cau.edu.cn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冰川水资源简介: ·冰川,是各种大气降水在陆地上积累与重新结晶 所构成的巨大天然冰体,又称固体水库。 ● 冰川以固态形式贮存着大量的淡水,长期存在于 永久积雪消融区和补给区范围内,具可塑性,可 缓慢流动或滑动。 雪、冰和冰川的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冰川属多 年积雪形成,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气温变化和压 力增减,消融与重结冰过程交替进行;雪和冰川 在密度、孔隙度、透气性和粒径等方面具有明显 不同的物理性质; 冰可以作为地冰存在于紊流水体中,也可作为冰 盖存在于积雪河流上,或存在于土壤水和地下水 中。冰川水资源来自冰川,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 2
2 • 冰川,是各种大气降水在陆地上积累与重新结晶 所构成的巨大天然冰体,又称固体水库。 • 冰川以固态形式贮存着大量的淡水,长期存在于 永久积雪消融区和补给区范围内,具可塑性,可 缓慢流动或滑动。 • 雪、冰和冰川的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冰川属多 年积雪形成,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气温变化和压 力增减,消融与重结冰过程交替进行;雪和冰川 在密度、孔隙度、透气性和粒径等方面具有明显 不同的物理性质; • 冰可以作为地冰存在于紊流水体中,也可作为冰 盖存在于积雪河流上,或存在于土壤水和地下水 中。冰川水资源来自冰川,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 冰川水资源简介∶

3

4

科aw中
5

6

5.2.1冰川的分布 ·全球冰川面积约为1.62275×107km2, 我国冰川总面积约58523km2(表1.12),约占我国 领土的6%。 西藏自治区冰川面积27253k2,占全国总面积的 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冰川面积25752km2,占全国冰川 总面积的44%; 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占9%。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库马里克河上游的南依诺勒切 期冰川,长63.5km;次为喀喇昆仑山的音盖提冰川, 长41.5km
7 西藏自治区冰川面积27253km 2,占全国总面积的 4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冰川面积25752km 2,占全国冰川 总面积的44% ; 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占9% 。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库马里克河上游的南依诺勒切 期冰川,长63.5km;次为喀喇昆仑山的音盖提冰川, 长41.5km 。 5.2.1 冰川的分布 • 全球冰川面积约为1.62275 ×10 7km 2 , • 我国冰川总面积约58523km 2(表1.12),约占我国 领土的6‰

中国冰川面积统计(引自卢金凯等,1991,表3 主峰 冰川 冰川 山脉 主峰名称 高度 雪线高度 数量 面积 备 (m) (m) (条) (km2) 祁年山 团结峰 5827 4400-5400 2859 1972.5 王宗太等,祁连山冰川目录,1981 阿尔泰山 友谊峰 4374 2800-3350 416 293.2 刘潮海等,阿尔泰山冰川目录,1982 天山 托木尔蜂 7435 3600-4300 8908 9196.0 刘潮海等,天山冰川日录,1985 帕米尔 公格尔峰 7719 5200-5800 1804 2699.0 米德生等,帕米尔冰川目录,1985 喀喇昆仑山 乔戈里峰 8611 5000-5600 2789 6076.0 杨惠安、焦克勤等,据1:5万地形图和航片,1985 年统计 昆仑山 慕士峰 7546 4500-6000 7960 12167.1 杨惠安、焦克勤等,据1:5万地形图和航片,1985 年统计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8848 4300-6200 11055.0 米德生等,陆地卫星相片量算,1979 羌塘高原 无名峰 6547 5100-6100 958 1802.0 焦克勤、张振拴等,据1:5万地形图和航片,1985 年统计 冈底斯山 罗波峰 7095 5800-6200 2188.0 焦克勒等,陆地卫星相片量算,1979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峰 7111 4600-5600 7536.0 李吉钧,航测图量算,1979 横断山 贡嘎山 7514 4600-5500 1456.0 李吉钧,航测图量算,1979 唐古拉山 格拉丹东雪山 6621 5200-5800 2082.0 张林源,航测图量算,1979 总计 58522.8
8 中国冰川面积统计(引自卢金凯等,1991,表3- 1 ) 山 脉 主峰名称 主峰 高度 (m) 雪线高度 (m) 冰川 数量 (条) 冰川 面积 (km2 ) 备 注 祁年山 团结峰 5827 4400~5400 2859 1972.5 王宗太等,祁连山冰川目录,1981 阿尔泰山 友谊峰 4374 2800~3350 416 293.2 刘潮海等,阿尔泰山冰川目录,1982 天山 托木尔峰 7435 3600~4300 8908 9196.0 刘潮海等,天山冰川目录,1985 帕米尔 公格尔峰 7719 5200~5800 1804 2699.0 米德生等,帕米尔冰川目录,1985 喀喇昆仑山 乔戈里峰 8611 5000~5600 2789 6076.0 杨惠安、焦克勤等, 据 1:5 万地形图和航片,1985 年统计 昆仑山 慕士峰 7546 4500~6000 7960 12167.1 杨惠安、焦克勤等, 据 1:5 万地形图和航片,1985 年统计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8848 4300~6200 —— 11055.0 米德生等,陆地卫星相片量算,1979 羌塘高原 无名峰 6547 5100~6100 958 1802.0 焦克勤、张振拴等, 据 1:5 万地形图和航片,1985 年统计 冈底斯山 罗波峰 7095 5800~6200 —— 2188.0 焦克勤等,陆地卫星相片量算,1979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峰 7111 4600~5600 —— 7536.0 李吉钧,航测图量算,1979 横断山 贡嘎山 7514 4600~5500 —— 1456.0 李吉钧,航测图量算,1979 唐古拉山 格拉丹东雪山 6621 5200~5800 —— 2082.0 张林源,航测图量算,1979 总计 58522.8

5.2.2冰川的类型 我国冰川按其生成的气候条件及冰川特性(如冰川 的运动及消融的物理性质等),分为大陆型冰川和 海洋型冰川两大类。 9
9 5.2.2 冰川的类型 我国冰川按其生成的气候条件及冰川特性(如冰川 的运动及消融的物理性质等),分为大陆型冰川和 海洋型冰川两大类

5.2.2冰川的类型 我国冰川按共生成的气候条件及冰等性 外的运动及消融的物理性质等, 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太类
10 5.2.2 冰川的类型 我国冰川按其生成的气候条件及冰川特性 (如冰川的运动及消融的物理性质等),分 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pdf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四节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第五节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土力学基础工程,PPT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三节 桩基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基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浅基础的类型和基础材料.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二节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四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第五节 刚性基础设计 第六节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一节 概述.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 第三节 地基沉降量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第四节 库伦土压力理论 第五节 坦墙土压力的计算 第六节 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的比较 第七节 几种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土坡稳定分析 第三节 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第四节 基底压力计算 第五节 有效应力原理 第六节 应力路径.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土坡稳定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静止土压力计算 第三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五节 土在剪切中的性状和各类抗剪强度指标.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第一节 土的形成 第二节 土的三相组成.ppt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3-1.4 蒸发与江河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1-1.2 降水与河川径流.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1 概述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三章 水的循环与转化.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五章 蓄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土壤水.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water(中国农业大学).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章 地面灌溉.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六章 引水取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七章 输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九章 灌溉原理.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灌、排工程技术经济分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Field drainage.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