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3-1.4 蒸发与江河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一一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1.3蒸发 1.3.1 蒸发 一、蒸发的形式; 二、干旱指数 1.3.2●蒸发的测定与计算 一、水面蒸发; 二、土壤蒸发; 三、植物蒸腾; 四、 流域蒸散,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www.cau.edu.cn 1
1 1.3.1 蒸发 一、蒸发的形式; 二、干旱指数 1.3.2 蒸发的测定与计算 一、水面蒸发; 二、土壤蒸发; 三、植物蒸腾; 四、流域蒸散; 1. 3 蒸发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www.cau.edu.cn

1.3.1蒸发 一、 蒸发的形式 蒸发:水分从液态变为汽态的过程称为蒸发。 据计算,地球上每年蒸发总量约5×1014km3。陆地上的水分年 蒸发总量约为降水量的70%左右。 ·水面蒸发:发生在海洋、江、河、湖、库等水体水面的蒸发,称 为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发生在土壤表面或岩体表面的蒸发,通常称为土壤蒸 发。 ·植物蒸腾或散发:发生在植物表面的蒸发,称为植物蒸腾或散 发。 蒸散或腾发: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上的蒸发,包括土壤表面蒸发和 植物表面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或腾发
2 1.3.1 蒸发 一、蒸发的形式 蒸发:水分从液态变为汽态的过程称为蒸发。 据计算,地球上每年蒸发总量约5×1014km3。陆地上的水分年 蒸发总量约为降水量的70%左右。 水面蒸发:发生在海洋、江、河、湖、库等水体水面的蒸发,称 为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发生在土壤表面或岩体表面的蒸发,通常称为土壤蒸 发。 植物蒸腾或散发:发生在植物表面的蒸发,称为植物蒸腾或散 发。 蒸散或腾发: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上的蒸发,包括土壤表面蒸发和 植物表面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或腾发

蒸发使江、河、湖、库损失大量水资源,使农 田土壤变干。 ■ 农田灌溉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农田在蒸发过程 中不断损失的水量,以达到适宜作物生长所需 要的土壤湿度。 因此,农田蒸发量的测试与计算是确定农田灌 溉定额和灌水制度的基本依据。 3
3 蒸发使江、河、湖、库损失大量水资源,使农 田土壤变干。 农田灌溉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农田在蒸发过程 中不断损失的水量,以达到适宜作物生长所需 要的土壤湿度。 因此,农田蒸发量的测试与计算是确定农田灌 溉定额和灌水制度的基本依据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土壤底层或地下水 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 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 土地沙漠化Desertization: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 和脆弱生态环境(干旱多风与沙质地表环境)相互 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 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朱震达, 1999)
4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土壤底层或地下水 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 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Desertization: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 和脆弱生态环境(干旱多风与沙质地表环境)相互 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 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朱震达, 1999)

影响蒸发形成及蒸发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1.辐射、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 2.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及其分布。 3.植物生理特性。 4.土壤岩性、结构和潜水埋深。 ■ 蒸发是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向大气水的一种逆 转过程。这个过程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蒸 发又是“四水”转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5 影响蒸发形成及蒸发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1.辐射、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 2.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及其分布。 3.植物生理特性。 4.土壤岩性、结构和潜水埋深。 蒸发是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向大气水的一种逆 转过程。这个过程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蒸 发又是 “四水 ”转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aridity):一个地区某一时段水面蒸发量E与 降水量P的比值。 它是气象学中用来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往往 也以年蒸发能力E和年降水量P的比y来表示。 ■ 干旱指数y>1.0,说明年蒸发能力大于年降水量, 表明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就 越严重; ■干旱指数y<1.0,说明年蒸发能力小于年降水量, 表明该地区气候偏于湿润,Y越小,气候越湿润
6 二、 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aridity):一个地区某一时段水面蒸发量E与 降水量P的比值。 它是气象学中用来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往往 也以年蒸发能力E0和年降水量P的比γ来表示。 干旱指数γ >1.0,说明年蒸发能力大于年降水量, 表明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就 越严重; 干旱指数γ<1.0,说明年蒸发能力小于年降水量, 表明该地区气候偏于湿润,γ越小,气候越湿润

表1.3-1干旱指数、年降水量、径流深分带对照表 降水分带 年降水量(mm) 干旱指数() 径流深(mm) 径流分带 肀分湿润带 1600 0.5 >1000 丰水带 湿润带 800-1600 0.5-1.0 300-1000 多水带 过渡带 400-800 1.0-3.0 50-300 过渡带 干旱带 200-400 3.0-7.0 10-50 少水带 十分干旱带 7.0 <10 干涸带 资料来源:卢金凯等,1991 7
7 表 1.3-1 干旱指数、年降水量、径流深分带对照表 降水分带 年降水量(mm) 干旱指数(γ) 径流深(mm) 径流分带 十分湿润带 >1600 0.5 >1000 丰水带 湿润带 800-1600 0.5-1.0 300-1000 多水带 过渡带 400-800 1.0-3.0 50-300 过渡带 干旱带 200-400 3.0-7.0 10-50 少水带 十分干旱带 7.0 <10 干涸带 资料来源:卢金凯等,1991

1.3.2 蒸发的测定与计算 ■ 液态水分消耗测量:假定或创造一个下垫面的封 闭系统,进而测定该封闭系统的水分蒸发耗 损,称为液态水分消耗测量; ■水汽传送测量:假定所测地域的近地大气为一 开放系统,进而测定通过乱流边界层进入开放 系统的水汽流速率(蒸发),称为水汽传送测 量。 8
8 1.3.2 蒸发的测定与计算 液态水分消耗测量:假定或创造一个下垫面的封 闭系统,进而测定该封闭系统的水分蒸发耗 损,称为液态水分消耗测量; 水汽传送测量: 假定所测地域的近地大气为一 开放系统,进而测定通过乱流边界层进入开放 系统的水汽流速率(蒸发),称为水汽传送测 量

蒸发的测定与计算 「水分平衡法 蒸发皿和蒸发池法(器测法) 液态水分消耗测量 蒸发渗透仪 植物生理测定技术 蒸发测量方法〈。 空气动力学法 热量平衡法 水汽传送测量< 空气动力学与热量平衡联立法 涡度相关法 9
9 蒸发的测定与计算 蒸发测量方法 液态水分消耗测量 水汽传送测量 水分平衡法 蒸发皿和蒸发池法(器测法) 蒸发渗透仪 植物生理测定技术 空气动力学法 热量平衡法 空气动力学与热量平衡联立法 涡度相关法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量反映地区的蒸发能力。 影响永面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湿 度、日照、辐射、风速等。 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有:器测法、水量平衡 法、热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与经验公式 法。 器测法:水面蒸发器的口径、水深、材料、安装方式、颜 色等,都对蒸发量的测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除标准蒸发 器外,每种蒸发器必须有自己的折算系数。经折算后的蒸 发量,才与自然水体的蒸发量相接近。所以,折算系数是 每种蒸发器的一个重要参数。 10
10 一、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量反映地区的蒸发能力。 影响水面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湿 度、日照、辐射、风速等。 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有:器测法、水量平衡 法、热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与经验公式 法。 器测法:水面蒸发器的口径、水深、材料、安装方式、颜 色等,都对蒸发量的测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除标准蒸发 器外,每种蒸发器必须有自己的折算系数。经折算后的蒸 发量,才与自然水体的蒸发量相接近。所以,折算系数是 每种蒸发器的一个重要参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5 冰川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pdf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四节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第五节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土力学基础工程,PPT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三节 桩基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基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浅基础的类型和基础材料.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二节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四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第五节 刚性基础设计 第六节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一节 概述.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 第三节 地基沉降量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第四节 库伦土压力理论 第五节 坦墙土压力的计算 第六节 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的比较 第七节 几种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土坡稳定分析 第三节 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第四节 基底压力计算 第五节 有效应力原理 第六节 应力路径.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土坡稳定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静止土压力计算 第三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五节 土在剪切中的性状和各类抗剪强度指标.ppt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1-1.2 降水与河川径流.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1 概述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三章 水的循环与转化.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五章 蓄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土壤水.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water(中国农业大学).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章 地面灌溉.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六章 引水取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七章 输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九章 灌溉原理.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灌、排工程技术经济分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Field drainage.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