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章 地面灌溉

第十章 地面灌溉 灌水方法:灌溉水进入田间并湿润根区土壤的方法与方式。 先进合理的灌水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灌水均匀: (2)灌溉水的利用率高: (3)少破坏或不破坏土壤结构: (4)便于与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 (5)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6)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7)建设、管理与运行成本低: (8)田间占地少;
第十章 地面灌溉 灌水方法:灌溉水进入田间并湿润根区土壤的方法与方式。 先进合理的灌水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灌水均匀; (2)灌溉水的利用率高; (3)少破坏或不破坏土壤结构; (4)便于与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 (5)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6)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7)建设、管理与运行成本低; (8)田间占地少;

灌水方法分类: 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 壤,包括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漫灌、波 涌灌、管灌)与喷灌 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包括渗 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
灌水方法分类: 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 壤,包括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漫灌、波 涌灌、管灌)与喷灌 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包括渗 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

地面灌溉(surface irrigation)方法是水通过渠道或管道系 统进入田间地面,水在地面流动时借助重力及毛管作用 来浸润土壤。 这种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主要的一种灌溉方 法,据统计(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等,1999),全球采用 地面灌水方法的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0%左右,我 国现有灌溉面积的97%也是采用这种灌水方法
地面灌溉(surface irrigation)方法是水通过渠道或管道系 统进入田间地面,水在地面流动时借助重力及毛管作用 来浸润土壤。 这种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主要的一种灌溉方 法,据统计(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等,1999),全球采用 地面灌水方法的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0%左右,我 国现有灌溉面积的97%也是采用这种灌水方法

优点:投资少;田间工程简单、易行 缺点 (1)为确保灌水均匀,对土地平整度要求很高: (2)采用渠系输水时,沟渠占地较多(渠系占地10%左 右): (3)灌水管理时要求劳力多,不易实施自动化; (4)用水量多,蒸发损失较大; (5)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优点:投资少;田间工程简单、易行。 缺点: (1)为确保灌水均匀,对土地平整度要求很高; (2)采用渠系输水时,沟渠占地较多(渠系占地10%左 右); (3)灌水管理时要求劳力多,不易实施自动化; (4)用水量多,蒸发损失较大; (5)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10.1 畦灌 哇灌(border irrigation)A在田间起土筑田埂,将 田块分割成许多狭长畦田(close-end border),水从输 水沟或直接从毛渠进入畦田,畦中水流以薄层水流向 前移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层。 放水 畦田 图10.1畦灌示意图
10.1 畦灌 畦灌( border irrigation ):在田间起土筑田埂,将 田块分割成许多狭长畦田( close-end border ),水从输 水沟或直接从毛渠进入畦田,畦中水流以薄层水流向 前移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层。 畦 田 图10.1畦灌示意图

顺畦: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的畦田(图10.2)。 顺畦水流条件好,适于地面坡度为0.001~0.003的畦田。 横畦:在地形平坦地区,所采用的平行等高线方向布 置的畦田。因水流条件较差,横畦畦田一般较短。 输水沟 埂 畦 渠 田 图10.2顺畦布置示意图
顺畦: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的畦田(图10.2)。 顺畦水流条件好,适于地面坡度为0.001~0.003的畦田。 横畦:在地形平坦地区,所采用的平行等高线方向布 置的畦田。因水流条件较差,横畦畦田一般较短。 图10.2 顺畦布置示意图

与漫灌相比,畦灌具有渗漏少、灌水均匀一致、可 促进作物苗齐苗壮、增产等优点。 与沟灌相比,畦田灌溉因田面全部受水,故易使表 层土壤板结。 畦灌适宜于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 物,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
与漫灌相比,畦灌具有渗漏少、灌水均匀一致、可 促进作物苗齐苗壮、增产等优点。 与沟灌相比,畦田灌溉因田面全部受水,故易使表 层土壤板结。 畦灌适宜于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 物,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

10.1,1鞋田规格与畦田灌水要素 畦田规格受水源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 土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长、 入畦单宽流量、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 哇田长度(border length):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透水 性、入畦流量及土地平整程度。当土壤透水性强、地面 坡度小、土地平整差、入畦流量小(如井水)时,畦田 长度宜短些:反之,畦田宜长些。畦田愈长,则灌水定 额愈大,土地平整工作量愈大,灌水质量愈难以掌握。 一 般30一100m,井灌区一般20一30m
10.1.1 畦田规格与畦田灌水要素 畦田规格受水源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 土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长、 入畦单宽流量、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 畦田长度(border length):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透水 性、入畦流量及土地平整程度。当土壤透水性强、地面 坡度小、土地平整差、入畦流量小(如井水)时,畦田 长度宜短些;反之,畦田宜长些。畦田愈长,则灌水定 额愈大,土地平整工作量愈大,灌水质量愈难以掌握。 一般30-100m,井灌区一般20-30m

畦田宽度(border width):与地形、土壤、入畦流量大 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耕作的要求。在土壤透水性 好、地面坡度小、土地平整差时,畦田宽度宜小些,反 之宜大些。通常畦愈宽,灌水定额愈大,灌水质量愈难 掌握。畦宽应按照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确定。一般2 一3m,一般不超过4m。 畦埂(border dike):高度一般为10一15cm,以不跑水为 宜
畦田宽度(border width):与地形、土壤、入畦流量大 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耕作的要求。在土壤透水性 好、地面坡度小、土地平整差时,畦田宽度宜小些,反 之宜大些。通常畦愈宽,灌水定额愈大,灌水质量愈难 掌握。畦宽应按照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确定。一般2 -3m,一般不超过4m。 畦埂(border dike):高度一般为10-15cm,以不跑水为 宜

单宽流量:是指每米畦宽入哇流量(border inflow rate),常用单位为Ls1m1。入畦单宽流量大小的确定, 取决于地面坡度及土壤透水性。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 性大,入畦单宽流量要大些;反之,入畦单宽流量要小 些。一般根据土壤质地确定入畦单宽流量,其标准为: 轻质土2-4Ls1m1,重质土1一3Ls1m1 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及土壤的渗水能力决定着灌水的均 匀性,不合理的流量常使得畦首与畦尾的入渗水量出现 较大的差异
单宽流量:是指每米畦宽入畦流量(border inflow rate),常用单位为L s-1 m-1。入畦单宽流量大小的确定, 取决于地面坡度及土壤透水性。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 性大,入畦单宽流量要大些;反之,入畦单宽流量要小 些。一般根据土壤质地确定入畦单宽流量,其标准为: 轻质土2-4 L s-1 m-1 ,重质土1-3 L s-1 m-1 。 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及土壤的渗水能力决定着灌水的均 匀性,不合理的流量常使得畦首与畦尾的入渗水量出现 较大的差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water(中国农业大学).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土壤水.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五章 蓄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三章 水的循环与转化.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1 概述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1-1.2 降水与河川径流.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3-1.4 蒸发与江河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5 冰川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pdf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四节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第五节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土力学基础工程,PPT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三节 桩基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基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浅基础的类型和基础材料.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二节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四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第五节 刚性基础设计 第六节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ppt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六章 引水取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七章 输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九章 灌溉原理.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灌、排工程技术经济分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Field drainage.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力损失.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八个实验).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试题).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答案).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Fluid Dynamic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