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四章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 ●4.1 常用灌溉水质指标 ●4.2 灌溉水质标准 ●4.3 灌溉水质评价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www.cau.edu.cn
1 第四章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 z 4.1 常用灌溉水质指标 z 4.2 灌溉水质标准 z 4.3 灌溉水质评价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www.cau.edu.cn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李韵珠,李保国,1998.土壤溶质运移.北京:科学出版社,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1994.灌溉管理手册.北京:水利电力 出版社.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1998.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技术开发培训中心,1998, 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 杨成田,1981.专门水文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2 李韵珠,李保国,1998. 土壤溶质运移. 北京:科学出版社.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1994. 灌溉管理手册. 北京:水利电力 出版社.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1998.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技术开发培训中心,1998. 水土资 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 杨成田,1981. 专门水文地质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概论 ● 灌溉水质(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是指灌溉水的化学、物理性状和水中所 含固体物质的成分及数量。 。灌溉水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杂 质颗粒的粗细等,都是构成水质的因 素。 为了解农田灌溉水质变化动态及优劣状 况,应掌握农田灌溉水质指标、判断标 准和进行评价的方法
3 概论 z 灌溉水质(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是指灌溉水的化学、物理性状和水中所 含固体物质的成分及数量。 z 灌溉水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杂 质颗粒的粗细等,都是构成水质的因 素。 z 为了解农田灌溉水质变化动态及优劣状 况,应掌握农田灌溉水质指标、判断标 准和进行评价的方法

4.1常用灌溉水质指标 灌溉水中杂质的具体衡量尺度称为灌溉水质指 标。 。4.1.1 物理指标 。4.1.2 化学指标 。4.1.3生物指标
4 4.1 常用灌溉水质指标 常用灌溉水质指标 z 灌溉水中杂质的具体衡量尺度称为灌溉水质指 标。 z z 4.1.1 物理指标 z 4.1.2 化学指标 z 4.1.3 生物指标

4.1.1物理指标 温度(temperature): 是最常用的灌溉水质指标之一,灌溉水的温度直接影响 灌溉作物的生长发育。从作物生长出发,灌溉水质标准规 定灌溉水温不得超过35℃。 2.悬浮物(suspended matter): 指灌溉水中0.2~1000um的物质,以mgL-1为单位。灌溉 水中的悬浮物既有无机质颗粒,也有有机物质。 3.浑浊度(turbidity): 指水的浑浊程度,其标准单位以不溶性硅(如漂白土 高岭土等)在蒸馏水中所产生的光学阻碍现象为基础,即 1mg的SiO,在1L水中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浑浊现象是在 表观上判断水是否受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性状,一般规定 生活用水的浑浊度不能超过5度
5 4.1.1 物理指标 1. 温度(temperature) : 是最常用的灌溉水质指标之一,灌溉水的温度直接影响 灌溉作物的生长发育。从作物生长出发,灌溉水质标准规 定灌溉水温不得超过35℃。 2. 悬浮物(suspended matter) : 指灌溉水中0.2~1000μm的物质,以mg L-1为单位。灌溉 水中的悬浮物既有无机质颗粒,也有有机物质。 3. 浑浊度(turbidity) : 指水的浑浊程度,其标准单位以不溶性硅(如漂白土、 高岭土等)在蒸馏水中所产生的光学阻碍现象为基础,即 1mg的SiO2在1L水中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浑浊现象是在 表观上判断水是否受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性状,一般规定 生活用水的浑浊度不能超过5度

4.1.2化学指标 灌溉水矿化度(mineralised degree of irrigation water):单位体积灌溉水中所 1. 盐度(sal inity) 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指单位数量水中离子态物质的总含量,又称矿化度。 (1)可溶性盐分总量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 以gL-1、mgL-1、meL-1或ppm(百万分之一)表示。 TDS可用残渣法或主要离子分析法测定计算: 残渣法:即将经过过滤的水样在蒸发器中蒸至全干, 再烘干称其残渣重量; 主要离子分析法:指分析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即 钾、钠、钙、镁、重碳酸根、碳酸根、硫酸根、氯根 的含量,再将八大离子重量相加得出TDS,较残渣法 更为精确
6 4.1.2 化学指标 1. 盐度(salinity) : 指单位数量水中离子态物质的总含量,又称矿化度。 (1)可溶性盐分总量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 以g·L-1、mg·L-1、me·L-1或ppm(百万分之一)表示。 • TDS可用残渣法或主要离子分析法测定计算: • 残渣法:即将经过过滤的水样在蒸发器中蒸至全干, 再烘干称其残渣重量; • 主要离子分析法:指分析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即 钾、钠、钙、镁、重碳酸根、碳酸根、硫酸根、氯根 的含量,再将八大离子重量相加得出TDS,较残渣法 更为精确。 灌溉水矿化度(mineralised degree of irrigation water):单位体积灌溉水中所 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2)阴阳离子总量(total ion concentration): 以mgL-l或molL1、meL表示。 (3) 电导率EC(electric conductivity): 表示电极面积为1cm,两电极间距为1cm所 包容溶液的电导度,常用单位为dSm-l、mScm-l或 uS-cm-1。 当溶液电导率介于3~30mScm-l之间时,其浓度C (mgL-)和EC(mScm的近似关系式如下(李韵 珠,李保国,1998): C=640 EC (4.1)
7 (2)阴阳离子总量(total ion concentration): 以mg L-1或mo1 L-1、me L-1表示。 (3)电导率EC(electric conductivity): 表示电极面积为1 cm2,两电极间距为1 cm所 包容溶液的电导度,常用单位为dS·m-1、mS·cm-1或 μS·cm-1。 当溶液电导率介于3~30 mS·cm-1之间时,其浓度C (mg·L-1)和EC (mS·cm-1)的近似关系式如下(李韵 珠,李保国,1998): C = 640 EC (4.1)

2.碱度(alkalinity): 指水中所含HCO3、CO,2、和OH三种离 子的总量。 3.硬度(hardness): 指水中Ca2+和Mg+的离子总含量。 4.氢离子浓度和pH值: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标,表示溶液 中氢离子活度(即有效浓度或热力学浓 度,李韵珠,李保国,1998)的负对数
8 2. 碱度(alkalinity) : 指水中所含HCO3-、CO32-、和OH-三种离 子的总量。 3. 硬度(hardness) : 指水中Ca2+和Mg2+的离子总含量。 4. 氢离子浓度和pH值: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标,表示溶液 中氢离子活度(即有效浓度或热力学浓 度,李韵珠,李保国,1998)的负对数

5.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0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好气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 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以mgL1表示,是水中 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还 原性物质所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mg·工1 表示
9 5.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好气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 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以mg L-1表示,是水中 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还 原性物质所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mg ・ L-1 表示

4.1.3 生物指标 。生物指标指水中生存的各种生物数量。 ● 对农田灌溉水源,最重要的是传染流行 病的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如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等。 10
10 4.1.3 生物指标 z 生物指标指水中生存的各种生物数量。 z 对农田灌溉水源,最重要的是传染流行 病的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如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1-1.2 降水与河川径流.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3-1.4 蒸发与江河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一章 降水与地表水资源 1.5 冰川水资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pdf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四节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第五节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土力学基础工程,PPT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三节 桩基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基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浅基础的类型和基础材料.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二节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第四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第五节 刚性基础设计 第六节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第一节 概述.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 第三节 地基沉降量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第四节 库伦土压力理论 第五节 坦墙土压力的计算 第六节 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的比较 第七节 几种常见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土坡稳定分析 第三节 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ppt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第四节 基底压力计算 第五节 有效应力原理 第六节 应力路径.ppt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 2.1 概述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水资源概论 第三章 水的循环与转化.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五章 蓄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八章 土壤水.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water(中国农业大学).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章 地面灌溉.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六章 引水取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灌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 第七章 输水工程.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九章 灌溉原理.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灌、排工程技术经济分析.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三章 农田排水 Field drainage.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力损失.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