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章 紫外可见光谱自测(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章 紫外可见光谱自测(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紫外可见光谱自测习题答案 1一5题(1)、(3)、(4)、(1)、(2) 1、解:答案(1) 2.9979×108 ==447x10x10 =6.7067×10-7(米)=6.7067×10-2×10°(m)=670.67m 2、解:答案(3) 能级差A正==h加=导=能 3、解:答案(4) 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能级跃迁而产生的辐射或吸收,而分子能级是由电子能级、 分子的振动能级和分子的转动能级所组成的。当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亦伴随振 动和转动能级的改变,因而实际测得的电子光谱也包括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 这种现象的直观结果为紫外光谱是带状吸收谱带。 4、解:答案(1) 在有机分子四种电子跃迁类型中。→。~的跃迁能量差最大,对应的波长范围 <150m,在近紫外区观测不到,是在真空紫外区。 5、解:答案(2) (1)的波长入=214+5=219mm:(2)的波长入=214+5+5=224nm: (3)不是共轭烯烃:(4)不是共轭烯烃 6、解: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很大。 但是利用示差分光光度法就可以测定高含量的组分,而且使测定误差降到士 0.5%以下,具体方法是以比试样浓度稍小的标准溶液做参比溶液调节透光率为

第一章 紫外可见光谱自测习题答案 1—5 题 (1)、(3)、(4)、(1)、(2) 1、解:答案(1) 6.7067 10 ( ) 6.7067 10 10 (nm) 670.67nm 4.47 10 10 2.9979 10 7 -7 9 8 6 8 =  =   =    = = − 米   c 2、解:答案(3) 能级差 E c hc E EL h h   = = =  =   , 3、解:答案(4) 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能级跃迁而产生的辐射或吸收,而分子能级是由电子能级、 分子的振动能级和分子的转动能级所组成的。当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亦伴随振 动和转动能级的改变,因而实际测得的电子光谱也包括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 这种现象的直观结果为紫外光谱是带状吸收谱带。 4、解:答案(1) 在有机分子四种电子跃迁类型中 →    的跃迁能量差最大,对应的波长范围 <150nm,在近紫外区观测不到,是在真空紫外区。 5、解:答案(2) (1)的波长λ=214+5=219nm;(2)的波长λ=214+5+5=224nm; (3)不是共轭烯烃;(4)不是共轭烯烃 6、解: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很大。 但是利用示差分光光度法就可以测定高含量的组分,而且使测定误差降到± 0.5%以下,具体方法是以比试样浓度稍小的标准溶液做参比溶液调节透光率为

100%,然后测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根据A=Eb△c 0300 Ac1101.1x10mol.L c,=c,+△c=5.4×104+1.1×104=6.5×104(mol●L) 7、解: (1)由于在不同H值下对应的吸光度不同,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在水溶 液中存在解离的酸根离子和未解离的酸分子,两种型体的颜色应有明显的区别, 两种型体存在的多少即型体分布系数与溶液的pH有关,在pH较小溶液几乎只 有有机酸分子,在H较大溶液几乎只有有机酸根离子,在某一pH值两种型体 都有。本题告诉我们p<2.0吸光度不变,说明溶液只有酸分子且浓度不变,吸 光度为0说明该酸分子不吸收;p10.0吸光度不变,说明溶液只有酸根离子且 浓度不变:2<pK10.0两种型体都有。同时还应知道分析浓度等于所有型体平衡 浓度的和,C-Hn+ln1×1030.1=0.01mol·L。使用浓度是 c/10=0.001mol·L。 由L,amber-Beer定律知: A= 0.844 (2)=7.00时,两种型体都存在构成缓冲溶液,此时 h]=cx6,=6m+K4=m+=4,=058 4-6rxbx[m1=X1c×10+K=0844×10+K=0s8 K。 K。=2.297×10-7,pK。=6.64 8、解: 药物分析中常用到百分比吸光系数进行计算,E表示100克溶液中含1克溶质 (不一定是纯物质)(1%)用1m吸收池测量时对应的吸光度,药物有效成分 的百分比吸光系数常常告诉的是其标示量数值,此标示量值的物理意义是指药 物成分含量为100%(纯的),制备成100克溶液中含1克溶质(1%),用1cm

100%,然后测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根据 A=εbΔc 5.4 10 1.1 10 6.5 10 ( ) 1.1 10 2.8 10 1.0 0.300 4 4 4 1 4 1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c c mol L mol L b A c x s  7、解: (1)由于在不同 pH 值下对应的吸光度不同,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在水溶 液中存在解离的酸根离子和未解离的酸分子,两种型体的颜色应有明显的区别, 两种型体存在的多少即型体分布系数与溶液的 pH 有关,在 pH 较小溶液几乎只 有有机酸分子,在 pH 较大溶液几乎只有有机酸根离子,在某一 pH 值两种型体 都有。本题告诉我们 pH10.0 吸光度不变,说明溶液只有酸根离子且 浓度不变;2<pH<10.0 两种型体都有。同时还应知道分析浓度等于所有型体平衡 浓 度 的 和 , C=[HIn]+[In- ]=1 × 10-3 /0.1=0.01mol · L-1 。 使 用 浓 度 是 C/10=0.001mol·L-1。 由 Lamber-Beer 定律知: 1 1 840 1 0.001 0.844 , − − = • •  =  =   = − − − − − − L mol cm b c A A b c In In In In In In   (2)pH=7.00 时,两种型体都存在构成缓冲溶液,此时 a a In H K K In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0.588 HIn In In A A A A 2.297 10 , 6.64 0.588 10 0.844 10 [ ] 1 7 7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a a a a a In In In K pK K K K K A  b In  c 8、解: 药物分析中常用到百分比吸光系数进行计算, 1% E1cm 表示 100 克溶液中含 1 克溶质 (不一定是纯物质)(1%)用 1cm 吸收池测量时对应的吸光度,药物有效成分 的百分比吸光系数常常告诉的是其标示量数值,此标示量值的物理意义是指药 物成分含量为 100%(纯的),制备成 100 克溶液中含 1 克溶质(1%),用 1cm

吸收池测量的吸光度。维生素C的标示量E(245nm)=560。 由A=E×c×b,该公式中的浓度一定是百分比浓度,即100g溶液里面含多少 克溶质。由题意知,c-0.05×2/100=1.0×10g/100mL。 即0.551=E%×1.0×10×1,E%=551,此时维生素C含量为551/560=98.39% 9、解: (1)A=axb=-lgT,T=104=10b,假设b=1.0cmT=10- 2.0cm吸收池T=60%T=102=(10)2=0.60 1.0cm吸收池T=10-r,T=√0.60=0.7746=77.46% 3.0cm吸收池T=10-8=(10-π)3=0.77463=46.48% 4.0cm吸收池T=10-4=(10)1=0.7746=36% 10、解: (1)影响电子跃迁的的因素之一是溶剂的极性,极性溶剂可以使π→π能量 差减小,波长变大;使→π能量差变大,波长变小。本题用非极性溶剂时波 长λ=248nm,改为极性溶剂时波长λ=256m,波长变大,说明能量减小,应 为元→的跃迁。用非极性溶剂时波长λ=323m,改为极性溶剂时波长 入305nm,波长变小,说明能量增加应为n→元的跃迁。λ:吸收带为π→π” 电子跃迁产生的;入,吸收带为n→π'电子跃迁产生的。 (2)含有不饱和杂原子官能团。 11、解: oam-【e8 由Woodward-Fischer规则知,a,B不饱和酮(共轭烯酮)该化合物的最大紫 外吸收波长为: 1,-215+10+10-235nm,由于是共轭体系所以紫外吸收为强吸收

吸收池测量的吸光度。维生素 C 的标示量 1% E1cm (245nm)=560。 由 A = E cm  c  b 1% 1 ,该公式中的浓度一定是百分比浓度,即 100g 溶液里面含多少 克溶质。由题意知,c=0.05×2/100=1.0×10-3 g/100mL。 即 0.551= 1% E1cm ×1.0×10-3×1, 1% E1cm =551,此时维生素 C 含量为 551/560=98.39% 9、解: (1) -A - cb lg , T 10 10  A = cb = − T = = ,假设 b=1.0cm c T − = 10 2.0cm 吸收池 T=60% 10 (10 ) 0.60 2 2 = = = − c − c T   1.0cm 吸收池 c T − = 10 ,T = 0.60 = 0.7746 = 77.46% 3.0cmm 吸收池 10 (10 ) 0.7746 46.48% 3 3 3 = = = = − c − c T   4.0cm 吸收池 10 (10 ) 0.7746 36% 4 4 4 = = = = − c − c T   10、解: (1)影响电子跃迁的的因素之一是溶剂的极性,极性溶剂可以使 π→π*能量 差减小,波长变大;使 n→π*能量差变大,波长变小。本题用非极性溶剂时波 长 λ1=248nm,改为极性溶剂时波长 λ1=256nm,波长变大,说明能量减小,应 为 π→π*的跃迁。用非极性溶剂时波长 λ2=323nm,改为极性溶剂时波长 λ2=305nm,波长变小,说明能量增加应为 n→π*的跃迁。λ1吸收带为 π→π* 电子跃迁产生的;λ2吸收带为 n→π*电子跃迁产生的。 (2)含有不饱和杂原子官能团。 11、解: (a) 由 Woodward-Fischer 规则知,α,β不饱和酮(共轭烯酮)该化合物的最大紫 外吸收波长为: λ=215+10+10=235nm,由于是共轭体系所以紫外吸收为强吸收

CH2-C-CHa-C-CH3 (b) CHz 该异丙叉丙酮为非共轭体系,产生的紫外吸收比较弱, 12、解: 0)---m-am-g 为α,B不饱和酮(共轭烯酮),该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 1-215-22(羰基碳连接羟基时要减小22)+30+18=241mm。K带(共轭结构中 +r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强吸收,e>10),R带(共轭体系中含杂原子n→π 电子跃迁产生的,弱吸收,E取值为10-30)。 COCHCH (2○ 为芳香酮,该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1,=246nm(基本值)。K带(e>10), B带(苯环的特征吸收带,E较小),R(E较小)。 CH-CH2 8,C 为苯乙烯,B带=244nm(E=1.2×10),B带=282nm(E=450),K带(E>10)。 ◆ (4)No2 为对硝基甲苯,B带=252nm(E=1.0×10),B带-280nm(E=1000),R(E 较小)。 13、解: (A)CH=CH-COR; -215m是a,B不饱和酮的基本值,在没有任何取代基时对应的基本值同 210m比较接近,并且a,B不饱和酮由于共轭结构会产生K吸收带(共轭结构 中x→π"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强吸收,E)10);同时还存在R吸收带(共轭

(b) 该异丙叉丙酮为非共轭体系,产生的紫外吸收比较弱。 12、解: (1) 为α,β不饱和酮(共轭烯酮),该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 λ=215-22(羰基碳连接羟基时要减小 22)+30+18=241nm。K 带(共轭结构中 π→π*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强吸收,ε>104),R 带(共轭体系中含杂原子 n→π* 电子跃迁产生的,弱吸收,ε取值为 10~30)。 (2) 为芳香酮,该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λ=246nm(基本值)。K 带(ε>104), B 带(苯环的特征吸收带,ε较小),R(ε较小)。 (3) 为苯乙烯,E2带 λ=244nm(ε=1.2×104),B 带 λ=282nm(ε=450),K 带(ε>104)。 (4) 为对硝基甲苯,E2带 λ=252nm(ε=1.0×104),B 带 λ=280nm(ε=1000),R (ε 较小)。 13、解: (A)CH2=CH-COR; λ=215nm 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在没有任何取代基时对应的基本值同 210nm 比较接近,并且α,β不饱和酮由于共轭结构会产生 K 吸收带(共轭结构 中 π→π*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强吸收,ε>104);同时还存在 R 吸收带(共轭

体系中含杂原子n→π电子跃迁产生的,弱吸收,e取值为10-30) (B)RCOR' 入=190nm,e=1.0×103(不是很小属于中强吸收,π→x"的电子跃迁,但e <10,说明不是共轭体系),入280m,e25(很小属于弱吸收,n→x的电 子跃迁),酮或醛类化合物。 14、解 w的e 0 1=215(基本值)+10(a位烷基)+12(B位烷基)+30(B位羟基)=267m; CHgCHa (2) CH,CH3 1-215(基本值)+10(a位烷基)=225nm: (3) 1=215(基本值)+30(延长双键)+30(延长双键)+5(环外双键)+39(双键 同环共轭)+12(B烷基)+18(8烷基)=349m: .-215(基本值)+10(a位烷基)+12(B位烷基)=237nm 15、解 HOCH----0H (1) OCH OH 1-215-22(羰基碳连接羟基时要减小22)+35(a位羟基)+30(B位烷氧基) +12(B位烷基)=270m

体系中含杂原子 n→π*电子跃迁产生的,弱吸收,ε取值为 10~30) (B)RCOR' λ1=190nm, ε1=1.0×103(不是很小属于中强吸收,π→π*的电子跃迁,但ε <104 ,说明不是共轭体系),λ2=280nm,ε2=25(很小属于弱吸收,n→π*的电 子跃迁),酮或醛类化合物。 14、解 (1) λ=215(基本值)+10(α位烷基)+12(β位烷基)+30(β位羟基)=267nm; (2) λ=215(基本值)+10(α位烷基)=225nm; (3) λ=215(基本值)+30(延长双键)+30(延长双键)+5(环外双键)+39(双键 同环共轭)+12(β烷基)+18(δ烷基)=349nm; (4) λ=215(基本值)+10(α位烷基)+12(β位烷基)=237nm 15、解 (1) λ=215-22(羰基碳连接羟基时要减小 22)+35(α位羟基)+30(β位烷氧基) +12(β位烷基)=270nm

0 HgCo-CH-C-6-OCHs (2) 1=215-22(羰基碳连接烷氧基时要减小22)+10(a位烷基)+30(B位烷氧基) =233nm CH3 CH CH-CH-COCH (3) CH3 1=215+30(延长一个双键)+18(Y位烷基)+18×2(8位烷基)=299m CH-CH-cH-c-6-cH 16. 解:1=215(基本值)+30(延长一个双键)+10(a位烷基)-255nm,与257m 最接近

(2) λ=215-22(羰基碳连接烷氧基时要减小 22)+10(α位烷基)+30(β位烷氧基) = 233nm (3) λ=215+30(延长一个双键)+18(γ位烷基)+18×2(δ位烷基)=299nm 16. 解:λ=215(基本值)+30(延长一个双键)+10(α位烷基)=255nm,与 257nm 最接近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