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1讲 §7.3 信号流图 §7.4 系统的结构

信号与系统第二十一讲$7.3信号流图S 7.4 系统的结构第1页
第 1 页 信号与系统 第二十一讲 §7.3 信号流图 §7.4 系统的结构

思考题已知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图且H(8)=2,写出H(s)的表达式,计算该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m-3ReXXO02第2页100页
第 2 页 思考题 已知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图, 且H(∞)=2,写出H(s)的表达式,计算该系统 的单位冲激响应h(t)。 100页

流图简化的基本规则:5、(1)支路串联:支路增益相乘。HiH2HiH20 X2X1 0X2X1 0O0X3X2=H2X3=H2H,X,(2)支路并联:支路增益相加。HiH1+H2X2X1 0-X2?.X1H2X2=H,X,+H2X, =(H,+H2) X第3页
第 3 页 5、流图简化的基本规则: (1)支路串联:支路增益相乘。 X1 X3 X2 H1 H2 X2=H2X3=H2H1X1 X1 X2 H1H2 (2)支路并联:支路增益相加。 X1 X2 H1 H2 X2=H1X1+H2X1 =(H1+H2) X1 X1 X2 H1+H2

(3)混联:aHiH3X10X1HiH3X4X4X3X2H2H3H2X2OX4=H3X3=H3 (H,X,+ H2X2) = H,H3X, + H2H3X20 X3HiH20 X3H2HiX10X1X2H3HiH31X4X4第4页
第 4 页 (3)混联: X1 H1 X H2 2 H3 X3 X4 X4=H3X3=H3(H1X1+ H2X2)= H1H3X1 + H2H3X2 X1 X2 X4 H1H3 H2H3 X1 X2 X3 X4 H1 H2 H3 X1 X3 X4 H1H2 H1H3

(4)自环的消除:H,H3H41-H,X1 0X4H4HiX3X109X4X3HX2H21-H,X2H1H2X1X2X3YX3=H,X,+H2X2+ H3X31-H31-H3第5页
第 5 页 (4)自环的消除: X1 X2 X3 X4 H1 H2 H3 H4 X3=H1X1+H2X2+ H3X3 2 3 2 1 3 1 3 1 1 X H H X H H X X1 X2 X3 X4 H4 3 1 1 H H 3 2 1 H H

X3例:化简下列流图,求传输函数be1aX1d解:X6X2X51edbdaf消×X10CoX6X2XsX4fCX4消×21edX1a(c+bd)0 X6XsfX4消×4af(c+ bd)11- edf_X。 _ af(c+bd)HX1OX6Xi1-edfX5第6页
第 6 页 例:化简下列流图,求传输函数。 X1 X2 X3 X4 X5 X6 a b c d e f 1 解: 消x3 X1 X2 X4 X5 X6 a c f bd e d 1 消x2 X1 X4 X5 X6 f 1 a(c+bd) ed 消x4 1 X1 X5 X6 1 edf af(c bd) edf af c bd X X H 1 ( ) 1 6

2二、梅森公式SE(S)H=p,A,系统函数H(.)记为H。梅森公式为:A信号流图的A=1-ZL, +ZlmLn - Zl,L,L, +..特征行列式m,np,q,rZujELmnEipLqLrjm,np,q,r为所有为所有三三为所有两两不同回不接触回路不接触回路路增益增益乘积之增益乘积之之和;和;和;第7页
第 7 页 二、梅森公式 系统函数H(.)记为H。梅森公式为: 1 . , , , p q r p q r m n m n j Lj L L L L L 信号流图的 特征行列式 为所有 不同回 路增益 之和; j L j m n LmLn , 为所有两两 不接触回路 增益乘积之 和; p q r LpLqLr , , 为所有三三 不接触回路 增益乘积之 和; i H pi i 1

2少ZH =Y(s)p,△,F(s)2△信号流图的A=1-ZL, +ZLmLn -ZL,L,L, +.特征行列式m,np,q,r表示由源点到汇点的第i条前向通路的标号:P是由源点到汇点的第i条前向通路增益:称为第i条前向通路特征行列式的余因子△.禾即与第i条前向通路不相接触的子图的特征行列式。第8页
第 8 页 i H pi i 1 1 . , , , p q r p q r m n m n j Lj L L L L L 信号流图的 特征行列式 i 表示由源点到汇点的第i条前向通路的标号; Pi 是由源点到汇点的第i条前向通路增益; △i 称为第i条前向通路特征行列式的余因子 即与第i条前向通路不相接触的子图的特征 行列式

1ZHP,A二例求下列信号流图的系统函数△i解(1)求所有回路增益H4=2HHH,H2H2H3HiL2-H,HHL=H,GHs(2)求特征行列式△=1- (H,G+2H,H,H,H,+ H,HH,)+H,GHHH(3)然后找出所有的前向通路Pi=2H,H,HH :(P/A,+P22)-AP2=H,H4(4)求各前向通路的余因子:△,=1 ,△,=1-GH第9页
第 9 页 例 求下列信号流图的系统函数 H4 1 H1 H2 H3 2 1 G H5 解 (1)求所有回路增益 L1 =2H1H2H3H5 L2 =H1H4H5 L3 = H3G (2)求特征行列式 △=1-(H3G+2H1H2H3H5 + H1H4H5)+ H3G H1H4H5 (4)求各前向通路的余因子:△1 =1 , △2 =1-GH3 (3)然后找出所有的前向通路: p1 =2H1H2H3 p2 =H1H4 ( ) 1 1 1 2 2 H p p i H pi i 1

某连续系统的S域信号流图见图,求该系统的系统函数H(s)。2中?Y(s)F(s)2A2s2 -6s +1H(s)= -2s? -5s + 2第10页106页
第 10 页 某连续系统的S域信号流图见图,求该系统的 系统函数H(s)。 106页 2 5 2 2 6 1 ( ) 3 2 2 s s s s s H s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0讲 7.3 信号流图.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9讲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7.2 系统的因果性与稳定性.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8讲 期中复习.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7讲 §5.4 复频域分析.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讲 §5.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5.3 拉普拉斯逆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讲 §4.9 取样定理 §5.1 拉普拉斯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讲 §4.8 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4.9 取样定理.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讲 §4.8 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4.9 取样定理.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讲 §4.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7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讲 §4.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4.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讲 §4.3 周期信号的频谱 §4.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9讲 §4.2 傅里叶级数 §4.3 周期信号的频谱.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8讲 §4.2 傅里叶级数.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7讲 §2.3 卷积积分 §2.4 卷积积分的性质.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6讲 §2.2 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2.3 卷积积分 §2.4 卷积积分的性质.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5讲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2.2 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4讲 §1.6 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3讲 §1.4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1.5 系统的描述 §1.6 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2讲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1.4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1讲 §1.1 绪言 §1.2 信号.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2讲 §7.4 系统的结构 §8.1 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3讲 3.1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4讲 §3.1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 §3.2 单位序列响应和阶跃响应.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5讲 §3.2 单位序列响应和阶跃响应 §3.3 卷积和.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6讲 §3.3 卷积和 §6.1 z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7讲 §6.2 z变换的性质.pdf
-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践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讲义,共七个实验).pdf
- 东南大学:《电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Laboratory(实验课程类).pdf
- 《数字逻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74151数据手册(CD74HCT151).pdf
- 《数字逻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Standard-Logic Data Sheets.pdf
- 《数字逻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Quartus II简明操作指南.doc
-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课程系列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Series course experiment of electrician & electronics(实验课程类).pdf
- 东南大学:《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实验课程类).pdf
- 东南大学:《单片机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practice.pdf
- 东南大学:《电子线路(高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pdf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0 绪论.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第一章 直流电路(上)§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3 电路基本元件 §1.4 基尔霍夫定律.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第一章 直流电路(下)§1.6 叠加定理 §1.7 等效电源定理.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第二章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上)§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3 电阻、电感和电容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