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践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讲义,共七个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掌握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面板上主控制件的名称及作用:学习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测量对象、范围、精度、用途:掌握其使用与调节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二、授课内容:本课程介绍:实验室入室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规范:根据派位终端机分配的实验室和实验座位进行实验,严禁审座:实验时,在关闭电源的状态下接线,接线完成后打开电源测量: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与卫生,不乱搬仪器: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关闭设备电源后离开实验室,并刷卡结束本次实验:实验仪器的介绍,包括数字存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的分类、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三、预习要求了解几种典型信号的参数定义。0.9Vm幅度Vp-p高电平0.5V峰峰值电压VH0.1V本低电一负脉言一周期工电压V占空比。正款定周期有效销“es+100%2V2周期图1脉冲信号的参数定义图2正弦波信号的参数定义V蜂道直流分量AA+Veusinot图3交直流叠加信号的参数定义阅读相关实验室的仪器说明书四、实验内容:示波器校准信号的测试:将机内的方波信号输入到CH1通道,用示波器测量这个信号,在坐标纸上记录波形,并标注好参数。测量数据记录到表1中并分析讨论。测量方法:在屏幕上先读出波形垂直所占格数或水平所占格数,然后用格数×倍率(V/DIV,S/DIV)"方式计算相应电压或时间。表1机内校准信号的测量期峰峰值高电平电压低电平电压频率探头衰减档档格档格格档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1"位位数数数位位数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要点:在这个实验中示波器的耦合方式需要选择DC耦合,如果选择了AC耦合方式,测得的峰峰值、低电平电压、高电平电压各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面板上主控制件的名称及作用; 学习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测量对象、范围、精度、用途;掌握其使用与调节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二、授课内容: 本课程介绍; 实验室入室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规范; 根据派位终端机分配的实验室和实验座位进行实验,严禁窜座; 实验时,在关闭电源的状态下接线,接线完成后打开电源测量;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与卫生,不乱搬仪器;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关闭设备电源后离开实验室,并刷卡结束本次实验; 实验仪器的介绍,包括数字存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的分类、 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预习要求 了解几种典型信号的参数定义。 图 1脉冲信号的参数定义图 2正弦波信号的参数定义 图 3交直流叠加信号的参数定义 阅读相关实验室的仪器说明书 四、实验内容: 示波器校准信号的测试; 将机内的方波信号输入到CH1通道,用示波器测量这个信号,在坐标纸上记录波形,并标注好参数。测量数据记录到表1中并分析讨论。 测量方法:在屏幕上先读出波形垂直所占格数或水平所占格数,然后用“格数×倍率(V/DIV,S/DIV)”方式计算相应电压或时间。 表1机内校准信号的测量 探头衰减 峰峰值 高电平电压 低电平电压 周 期 频率 “×1” 档 位 格 数 计算值 档 位 格 数 计算值 档 位 格 数 计算值 档 位 格 数 计算值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要点: 在这个实验中示波器的耦合方式需要选择 DC 耦合,如果选择了 AC耦合方式,测得的峰峰值、低电平电压、高电平电压各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脉冲信号测量用信号源输出一个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频率为150KHz的方波信号,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示波器探头上的衰减开关分别在“×1”和“×10”两种情况下,观察并记录波形及参数,填入表2中;测量方法:使用面板上的“Measure”按钮,调出菜单,在显示屏上读数,表2脉冲信号测量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探头示波器测量结果高电平低电平周期频率频率(Hz)衰减峰峰值上升时间电压电压"x1"150KHz**10"注意:1)示波器探头线上的衰减开关默认在“×1”,如果开关拨到“×10”,则信号的电压被示波器探头的内部电路衰减到十分之一,所以最终测量值一定要X10.2)注意菜单中探头倍率的设置,实际测量值是读数除以探头倍率。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的测试: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如图4所示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信号,其中直流分量为1V,交流分量峰峰值为5V,信号频率为1KHz。用示波器、万用表测出信号的相关参数,数据填入表3中。测量方法:波形的峰峰值和周期用光标“Cursor”来测量,其余参数用1“Measure”按钮来测量4VtIVIms图4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表3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测量数据交流分量使用仪器直流分量峰峰值有效值周期频率1V函数发生器5V1KHz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注意:用示波器测量交流分量的有效值时示波器的耦合方式要选择AC。实验技巧: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峰峰值、高电平、低电平、周期等参数时可以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屏幕上先读出波形垂直所占格数或水平所占格数,然后用“格数×倍率(V/DIV,S/DIV)”方式计算相应电压或时间: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面板上的“MEASURE"按钮,调出菜单,在显示屏上读数:第三种方法是用光标“cursor"来测量
脉冲信号测量 用信号源输出一个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频率为150KHz的方波信号,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示波器探头上的衰减开关分别在“×1” 和 “×10”两种情况下,观察并记录波形及参数,填入表2中; 测量方法:使用面板上的“Measure”按钮,调出菜单,在显示屏上读数。 表 2 脉冲信号测量 函数发生器 示波器探头 示波器测量结果 频率(Hz) 衰减 峰峰值 高电平 电压 低电平 电压 周期 频率 上升时间 150KHz “×1” “×10” 注意: 1) 示波器探头线上的衰减开关默认在“×1”,如果开关拨到“×10”,则信号的电压被示波器探头的内部电路衰减到十分之一,所以最终测量值一定要 ×10。 2) 注意菜单中探头倍率的设置,实际测量值是读数除以探头倍率。 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的测试; 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如图4所示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信号,其中直流分量为1V, 交流分量峰峰值为5V,信号频率为1KHz。用示波器、万 用表测出信号的相关参数,数据填入表3中。 测量方法:波形的峰峰值和周期用光标“Cursor”来测量,其余参数用 “Measure”按钮来测量 图4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 表3 叠加在直流上的正弦波测量数据 使用仪器 直流分量 交流分量 峰峰值 有效值 周期 频率 函数发生器 1V 5V - - 1KHz 示波器 数字万用表 - - 注意:用示波器测量交流分量的有效值时示波器的耦合方式要选择 AC。 实验技巧: 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峰峰值、高电平、低电平、周期等参数时可以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屏幕上先读出波形垂直所占格数或 水平所占格数,然后用“格数×倍率(V/DIV,S/DIV)”方式计算相应电压或时间;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面板上的“MEASURE”按钮,调出菜 单,在显示屏上读数;第三种方法是用光标“cursor”来测量

用“格数×档位(V/DIV)方式测量信号高、低电平时的步骤:信号从某个通道输入后,将耦合方式调节到DC耦合,调节电压档位开关使得波形上下展开,调节上下位移旋钮使通道标记固定于某个标尺上,参考标尺读出高、低电平等电压值。探头检测示波器的探头线接入波形以后,一般要将示波器面板上的部分旋钮作相应调整,比如根据被测信号电压大小调节CH1、CH2电压灵敏度旋钮,根据被测信号频率大小调节扫描速率等等。但如果出现的仍然是扫描线或者干扰杂波信号,最常见的是示波器探头和连接电缆损坏,此时应首先检查探头。探头故障绝大部分出现在学生使用中操作不当造成地线接触不良或断开。测量一根探头是否已经损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示波器输入耦合选择AC或DC,电压灵敏度旋钮设置到500mv/DIV或者更灵敏的档位:②用手指接触探头的尖端,如果有杂波出现则探头的信号线连接正常,如果显示的仍然是一条直线的话,则说明信号线可能开路了:如果②正常,再将探头的信号线和地线短接,再用手指接触探头的尖端,如果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一条水平线,说明探头的地线正常,反之如果有很多杂波出现,说明探头的地线可能开路了:④有时探头和电缆本身是好的,但是电缆和示波器的连接处接触不良,可以试着用手扶若连接处,重复上述测试。检查探头补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b)欠补偿的探头(c)正确补偿的探头(a)过补偿的探头图5探头调整信号MEASURE方法测量脉冲信号电压参数时,注意参数的定义,见图6maxW tophase.min图6示波器有关电压参数的定义
用“格数×档位(V/DIV)”方式测量信号高、低电平时的步骤:信号从某个通道输入后,将耦合方式调节到DC耦合,调节电压档位开关使得波形上下 展开,调节上下位移旋钮使通道标记固定于某个标尺上,参考标尺读出高、低电平等电压值。 探头检测 示波器的探头线接入波形以后,一般要将示波器面板上的部分旋钮作相应调整,比如根据被测信号电压大小调节 CH1、CH2 电压灵敏度旋钮,根据被测信 号频率大小调节扫描速率等等。但如果出现的仍然是扫描线或者干扰杂波信号,最常见的是示波器探头和连接电缆损坏,此时应首先检查探头。探头故障绝 大部分出现在学生使用中操作不当造成地线接触不良或断开。测量一根探头是否已经损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示波器输入耦合选择 AC 或 DC,电压灵敏度旋钮设置到 500mv/DIV 或者更灵敏的档位; ②用手指接触探头的尖端,如果有杂波出现则探头的信号线连接正常,如果显示的仍然是一条直线的话,则说明信号线可能开路了; ③如果②正常,再将探头的信号线和地线短接,再用手指接触探头的尖端,如果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一条水平线,说明探头的地线正常,反之如果有很多 杂波出现,说明探头的地线可能开路了; ④有时探头和电缆本身是好的,但是电缆和示波器的连接处接触不良,可以试着用手扶着连接处,重复上述测试。 检查探头补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a)过补偿的探头 (b)欠补偿的探头 (c)正确补偿的探头 图 5探头调整信号 MEASURE方法测量脉冲信号电压参数时,注意参数的定义,见图6: 图 6示波器有关电压参数的定义

实验用multisim软件进行网络定理验证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理解:掌握用Multisim软件建立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二、授课内容: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验证实验方法。三、预习要求下载安装Multisim软件及电子版使用说明: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元件库、虚拟仪器、建立电路及文件的相关操作。认真复习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并掌握实验验证方法基尔霍夫电流定理(KCL):任意时刻,流进和流出电路中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二I=0。基尔霍夫电压定理(KVL):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所有的电压降之和等于零,即ZV=0。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令其他独立源为零值)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戴维南定理:对外电路来讲,任何复杂的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等效电阻的串联来等效。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一端口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一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Ro。实验中往往采用电压表测开路电压Uoc,用电流表测端口短路电流Isc,等效电阻Isc,即R=Uc。Ro等于开路电压Uoc除以短路电流Isc计算实验内容中各测量值的理论值。四、实验内容:1.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的验证1)启动Multisim软件双击Multisim图标,启动Multisim,看到其主窗口如图1所示。RDATs#日口国BEEIEPEPERa aglea ghbept]图1Multisim主界面2)创建电路(1)按图2所示创建实验电路R1R2Aa4700.10D.tV14亨12V亨10V20M图2实验电路(2)选取元器件单击元器件库栏的信号源库+(PlaceSource),弹出相应对话框如图3所示,将
实验二 用multisim软件进行网络定理验证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掌握用Multisim 软件建立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二、授课内容: Multisim 仿真软件的使用。 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验证实验方法。 三、预习要求 下载安装 Multisim 软件及电子版使用说明;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元件库、虚 拟仪器、建立电路及文件的相关操作。 认真复习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并掌握实验验证方法 基尔霍夫电流定理(KCL): 任意时刻,流进和流出电路中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I=0。 基尔霍夫电压定理(KVL):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所有的电压降之和等于零,即∑V=0。 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令其他独立源为零值)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 和。 戴维南定理:对外电路来讲,任何复杂的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等效电阻的串联来等效。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一端口的开路电 压 Uoc,而电阻等于一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Ro。实验中往往采用电压表测开路电压 Uoc,用电流表测端口短路电流 Isc,等效电 阻 Ro等于开路电压 Uoc 除以短路电流 Isc,即 。 计算实验内容中各测量值的理论值。 四、实验内容: 1. 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的验证 1)启动 Multisim 软件 双击 Multisim 图标,启动 Multisim,看到其主窗口如图1所示。 图 1 Multisim 主界面 2)创建电路 (1)按图2所示创建实验电路 图2 实验电路 (2)选取元器件 单击元器件库栏的信号源库 (Place Source),弹出相应对话框如图 3所示,将

直流电压源DC_POWER、接地GROUND放至电路工作区。DSelectaComponentDmtSDe(NES YIL2)BCPoNeoEmp2图3信号源库,选取电阻(Resistor)-W至电路工作区,女单击元器件库栏的基本器件库4如图4所示。图中电阻的旋转方法为鼠标指向该元器件,然后点击鼠Rotate 90-clockwise(顺时针旋转专90°)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上选择孟品y2LCut1X DeeteFlip hortzontalyCuil+Shit-fcounterclocwiseectorconnectReplacebyghierarchicalbloceCtrl+Shift+HCtul+Shift+sBeplaceby subcircuitlepat todatabaseSvEdit ymbol/title blockLockdirectior图4元器件旋转方法(3)元器件参数的设置双击一直流电压源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Value标签,将标识(Label)设置为V1,数值(Value)设置为12V。同理双击另一个直流电源图标,标识(Label)设置为V2,数值(Value)设置为8V。(选择元器件时,可能会显示元器件的RefDes,可以在Display标签下,选中Usecomponentspecific.visibilitysettings,然后将ShowRefDes前面的√取消。同样方法可以取消不想显示的其他参数。)双击电阻图标,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三个电阻标识(Labe1)、数值(Value)分别设为R1、470Q,R2、100Q,R3、200Q。(4)导线的连接及删除首先将鼠标器指向某个元器件的端点使其出现一个小圆点,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出一跟导线,拉住导线并指向另一个元器件的端点使其出现小圆点,释放鼠标左键即可完成导线的连接。要删除一个导线,只需将鼠标指向要删除的导线,按下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上选择Delete即可删除。(也可用鼠标左键点击要删除的导线,用键盘Delete 键删除)3)调用和连接测量仪表(1)选择电压表电流表单击元器件库的指示器件库圆(PlaceIndictor),将电流表(AMMETER)、电压表(VOLTMETER)放置电路工作区。根据电路中位置需要,可以选择水平放置的仪表(如电流表水平放置,选择AMMETER_H),垂直放置的仪表(AMMETER_V)。双击其图标,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其参数,将电压表、电流表设置为直流仪表,即ValueMode选择为DC。SelectaComponent中区DatebeseComporestSrmtol(A1yz.2)OANNETER_VMaser batabss-CoseoNMETERLHSaerthredconoetat reponAMewmodeHelCBURZERLAN
直流电压源 DC_POWER、接地 GROUND 放至电路工作区。 图 3 信号源库 单击元器件库栏的基本器件库 ,选取电阻(Resistor) 至电路工作区,如图 4所示。图中电阻的旋转方法为鼠标指向该元器件,然后点击鼠 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上选择 Rotate 90° clockwise(顺时针旋转 90°) 图4 元器件旋转方法 (3)元器件参数的设置 双击一直流电压源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 Value 标签,将标识(Label)设置为 V1,数值(Value)设置为 12V。同理双击另一个直流电源 图标,标识(Label)设置为 V2,数值(Value)设置为 8V。(选择元器件时,可能会显示元器件的 RefDes,可以在 Display 标签下,选中 Use component specific visibility settings,然后将Show RefDes 前面的√取消。同样方法可以取消不想显示的其他参数。) 双击电阻图标,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三个电阻标识(Label)、数值(Value)分别设为 R1、470Ω,R2、100Ω,R3、200Ω。 (4)导线的连接及删除 首先将鼠标器指向某个元器件的端点使其出现一个小圆点,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出一跟导线,拉住导线并指向另一个元器件的端点使其出现小圆点,释放鼠 标左键即可完成导线的连接。 要删除一个导线,只需将鼠标指向要删除的导线,按下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上选择 Delete 即可删除。(也可用鼠标左键点击要删除的导线,用键 盘 Delete 键删除) 3)调用和连接测量仪表 (1)选择电压表电流表 单击元器件库的指示器件库 (Place Indictor),将电流表(AMMETER)、电压表(VOLTMETER)放置电路工作区。根据电路中位置需要,可以选 择水平放置的仪表(如电流表水平放置,选择 AMMETER_H),垂直放置的仪表(AMMETER_V)。双击其图标,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其参数,将电压表、电流 表设置为直流仪表,即 Value\Mode 选择为 DC

图5电压表电流表选择(2)连接电压表将电压表并接至电路中,其连接方法跟电阻连接方法相同。注意电压表方向与原理图中电压参考方向一致,电流表方向也如此,应与原理图中电流参考方向一致。(3)串接电流表10MOhmDCC19ohmR247001000DC1e-0090tDC1e-009Ohme0iNocCte-00mR32000UDC 10MOhm图6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此时不需要把该支路的连接线断开,只要拖曳电流表,将其放置在该支路的导线上,则电流表自动串入电路中。(此方法也适用于向已经连接好的电路中插入电阻等两端口元件)。4)点击仿真开关回叫,启动模拟程序(1)验证基尔霍夫定理:V1、V2同时作用,按表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各电阻两端电压和各支路电流,验证KCL、KVL。表1测量数据测量电路状态U1U2U3I11213V1、V2同时作用V1单独作用V2单独作用叠加结果注意:测量过程中由于参考方向的选定,应确定其实际测量值的正、负符号(2)验证叠加定理V1单独作用:将V2的数值(Value)设置为OV。V2单独作用:V1的数值(Value)设置为OV。测得各个电阻两端电压和各支路电流值填入表1中,验证叠加定理。(3)将200Q电阻改成型号为1N4009的二极管(正极连接到A点上),验证KCL、KVL和叠加定理是否成立。修改方法:双击200电阻,点击弹出对话框左下角Replace,Select.aComponent对话框中Group:pDoas,Component:1N4009,即用二极管代替200Q电阻。设计电路,验证戴维南定理(1)将图2中电阻R3(200Q)断开,测量电路A、B端口开路电压Uoc。(2)将电阻R3短路,测得AB端口短路电流Isc,计算等效电阻Ro。(3)调用直流电压源(DC_POWER),设置相应参数,使其Value(数值)等于测得的Uoc的值:调用电阻,设置相应参数,使其Value等于计算的Ro的值。他们一起与R3(200Q)串联成一个等效电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R3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对比分析,验证戴维南定理
图 5 电压表电流表选择 (2)连接电压表 将电压表并接至电路中,其连接方法跟电阻连接方法相同。注意电压表方向与原理图 中电压参考方向一致,电流表方向也如此,应与原理图中电流参考方向一致。 (3)串接电流表 图6 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 此时不需要把该支路的连接线断开,只要拖曳电流表,将其放置在该支路的导线上, 则电流表自动串入电路中。(此方法也适用于向已经连接好的电路中插入电阻等两端口 元件)。 4)点击仿真开关 ,启动模拟程序 (1)验证基尔霍夫定理:V1、V2 同时作用,按表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各电阻两端电压和各支路电流,验证KCL、KVL。 表1 测量数据 状 态 测 量 电 路 U1 U2 U3 I1 I2 I3 V1、V2 同时作用 V1 单独作用 V2 单独作用 叠加结果 注意:测量过程中由于参考方向的选定,应确定其实际测量值的正、负符号 (2)验证叠加定理 V1 单独作用:将V2 的数值(Value)设置为0V。 V2 单独作用:V1的数值(Value)设置为0V。 测得各个电阻两端电压和各支路电流值填入表 1 中,验证叠加定理。 (3)将200Ω电阻改成型号为1N4009 的二极管(正极连接到 A 点上),验证 KCL、KVL 和叠加定理是否成立。 修改方法:双击 200Ω电阻,点击弹出对话框左下角 Replace.,Select a Component 对话框中 Group: ,Component: 1N4009,即用二极管代替 200Ω电阻。 设计电路,验证戴维南定理 (1)将图 2 中电阻 R3(200Ω)断开,测量电路 A、B 端口开路电压 Uoc。 (2)将电阻 R3 短路,测得 AB 端口短路电流 Isc,计算等效电阻 Ro。 (3)调用直流电压源(DC_POWER),设置相应参数,使其 Value(数值)等于测得的 Uoc 的值;调用电阻,设置相应参数,使其 Value 等于计算的Ro的值。他们一起与R3(200Ω)串联成一个等效电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R3两端的电 压和流过的电流,对比分析,验证戴维南定理

思考题电流表的内阻参数默认值为1nQ,电压表的内阻参数默认值为1MQ,本实验中他们是否需要重新设置?应如何考虑他们对电路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次实验有笔记本电脑的同学请带上电脑,没有的同学可以用实验室电脑
思考题 电流表的内阻参数默认值为 1nΩ,电压表的内阻参数默认值为 1MΩ,本实验中他们是否需要重新设置?应如何考虑他们对电路测试结果的影响? 本次实验有笔记本电脑的同学请带上电脑,没有的同学可以用实验室电脑

实验三、电子元器件参数测试及交流特性分析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物理模型,运用欧姆定律,通过对测量误差的分析、推理,掌握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等测量方法:通过对不同测量方法产生误差的估算、分析,建立技术方法存在适用范围的概念。二、授课内容实验箱使用,面包板结构及使用:理想与实际电压表与电流表模型,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方法:三、预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并写出面包板用途及结构。..图1面包板结构查阅资料,了解电压表、电流表结构模型及特点。电压表:电压计并联大电阻:电流表:电流计串联小电阻。1OMQ0.50V图2电流表、电压表结构了解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电阻方法及适用情况,并总结归纳。1OM0NO?a.50图3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复习电容、电感的交、直流特性。完成实验内容3的(1)(2)(3)部分。四、实验内容用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10Q、1MQ)、电容(0.01μF)的参数设计电路,进行电阻阻值的测量(10Q,1MQ):画出测量电路,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分别用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两种方法测量每个电阻阻值:记录测量数据,对比分析测量误差及误差原因,并以提高测量精度为准则给出实验结论
实验三、电子元器件参数测试及交流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物理模型,运用欧姆定律,通过对测量误差的分析、推理,掌握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等测量方法; 通过对不同测量方法产生误差的估算、分析,建立技术方法存在适用范围的概念。 二、授课内容 实验箱使用,面包板结构及使用; 理想与实际电压表与电流表模型,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方法; 三、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了解并写出面包板用途及结构。 图 1 面包板结构 查阅资料,了解电压表、电流表结构模型及特点。 电压表:电压计并联大电阻;电流表:电流计串联小电阻。 图 2 电流表、电压表结构 了解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电阻方法及适用情况,并总结归纳。 图 3 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 复习电容、电感的交、直流特性。 完成实验内容3的(1)(2)(3)部分。 四、实验内容 用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10Ω、1MΩ)、电容(0.01μF)的参数; 设计电路,进行电阻阻值的测量(10Ω,1MΩ); 画出测量电路,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分别用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两种方法测量每个电阻阻值;记录测量数据,对比分析测量误差及误差原因,并以提 高测量精度为准则给出实验结论

表1误差电源电压测量对象电压(V)测量方法电流(I)电阻(Q)(v)(%)(标称值)10Q电流表内接100电流表外接1MO电流表内接1MQ电流表外接设计电路,测量电容和电感(0.01μF、330uH电感)选择信号源作激励源,选择正弦波信号频率,计算相应容抗、感抗:选择电阻、电容,或者电阻、电感构成电路,接入激励源:选择测量方法,画出测量电路:在不同频率段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各测两组数据),计算电容、电感的参数:表2电压电流误差测量对象元件参数电源频率(Hz)测量方法(v)(1)(标称值)(%)电容0.01μF电容0.01μF电感330H电感330mH
表1 电源电压 (V) 测量对象 (标称值) 测量方法 电压(V) 电流(I) 电阻(Ω) 误差 (%) 10Ω 电流表内接 10Ω 电流表外接 1MΩ 电流表内接 1MΩ 电流表外接 设计电路,测量电容和电感(0.01μF、330μH 电感) 选择信号源作激励源,选择正弦波信号频率,计算相应容抗、感抗; 选择电阻、电容,或者电阻、电感构成电路,接入激励源; 选择测量方法,画出测量电路; 在不同频率段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各测两组数据),计算电容、电感的参数; 表2 电源频率(Hz) 测量对象 (标称值) 测量方法 电压 (V) 电流 (I) 元件参数 误差 (%) 电容0.01μF 电容0.01μF 电感330μH 电感330μH

实验四一阶电路时域响应的研究实验目的掌握用示波器观测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方法和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研究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研究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学习运用电路实现微分、积分的方法,并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理论二、授课内容用示波器观测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方法和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积分电路、微分电路实现方法。三、预习要求复习一阶RC电路的时域响应,掌握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的特点。复习RC电路方波响应及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复习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及其输入信号的周期取值大小与时间常数T的关系。确定实验内容1电路中电阻取值。按照实验内容2、3要求设计积分、微分电路,并算出相应的激励方波频率大小四、实验内容研究RC电路的方波响应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要求电路时间常数T=0.044mS。确定电路R参数。i:(0)RXU.CTud)22nF图1适当选取激励信号频率(取T/2≥5T),高电平电压为5V,低电平电压为0V的方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测量并记录方波响应u。(t)和i。(t)波形,解释观察到的u。(t)波形现象。按表1测出电路实际时间常数,并与理论值相比较。表1充电过程放电过程Us值H1H2T
实验四 一阶电路时域响应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示波器观测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方法和时间常数τ的测量方法; 研究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研究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学习运用电路实现微分、积分的方法,并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理论 二、授课内容 用示波器观测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方法和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积分电路、微分电路实现方法。 三、预习要求 复习一阶RC电路的时域响应,掌握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的特点。 复习RC电路方波响应及时间常数τ的测量方法。 复习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及其输入信号的周期取值大小与时间常数τ的关系。 确定实验内容1电路中电阻取值。 按照实验内容2、3要求设计积分、微分电路,并算出相应的激励方波频率大小 四、实验内容 研究RC电路的方波响应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要求电路时间常数τ=0.044ms。确定电路R参数。 图1 适当选取激励信号频率(取T/2≥5τ),高电平电压为5V,低电平电压为0V的方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测量并记录方波响应uc(t)和ic(t)波形,解 释观察到的uc(t)波形现象。 按表1测出电路实际时间常数τ,并与理论值相比较。 表1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Us值 H1 - H2 - 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7讲 §6.2 z变换的性质.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6讲 §3.3 卷积和 §6.1 z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5讲 §3.2 单位序列响应和阶跃响应 §3.3 卷积和.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4讲 §3.1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 §3.2 单位序列响应和阶跃响应.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3讲 3.1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2讲 §7.4 系统的结构 §8.1 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1讲 §7.3 信号流图 §7.4 系统的结构.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0讲 7.3 信号流图.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9讲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7.2 系统的因果性与稳定性.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8讲 期中复习.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7讲 §5.4 复频域分析.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讲 §5.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5.3 拉普拉斯逆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讲 §4.9 取样定理 §5.1 拉普拉斯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讲 §4.8 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4.9 取样定理.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讲 §4.8 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4.9 取样定理.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讲 §4.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7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讲 §4.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4.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讲 §4.3 周期信号的频谱 §4.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9讲 §4.2 傅里叶级数 §4.3 周期信号的频谱.pdf
-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8讲 §4.2 傅里叶级数.pdf
- 东南大学:《电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Laboratory(实验课程类).pdf
- 《数字逻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74151数据手册(CD74HCT151).pdf
- 《数字逻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Standard-Logic Data Sheets.pdf
- 《数字逻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Quartus II简明操作指南.doc
-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课程系列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Series course experiment of electrician & electronics(实验课程类).pdf
- 东南大学:《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实验课程类).pdf
- 东南大学:《单片机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practice.pdf
- 东南大学:《电子线路(高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pdf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0 绪论.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第一章 直流电路(上)§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3 电路基本元件 §1.4 基尔霍夫定律.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第一章 直流电路(下)§1.6 叠加定理 §1.7 等效电源定理.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第二章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上)§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3 电阻、电感和电容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下)§3.5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6 交流电路的功率 §3.7 谐振电路 §3.8 三相电路.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第四章 半导体器件.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第五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第七章 负反馈放大器.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第八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ppt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第九章 直流稳压电源.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