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用基础化学实验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14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用基础化学实验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医用基础化学实验任课班级临床2011-1,10班预防2011-1班任课教师薛梅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二 0二0一二学年第一学期2011.8 -2012.1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 任课班级 临床 2011-1,10 班 预防 2011-1 班 任课教师 薛 梅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二 O 一一——二 O 一二 学年 第 一 学期 2011.8 -2012.1

姓薛梅职称教授总学时24名使用教材《基础化学实验》(第2版)李雪华主编使学生在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诸方面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科学训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课习惯,学会科学实验并掌握观察、记录、总结及归纳推理的方法。程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体会课堂学习的理论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出来教学的,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加深理解、巩固和目拓展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的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周次学时实验名称44实验/氯化钠的精制54实验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6"+国庆节休息74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84实验四水硬度测定94实验五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学410实验六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时分配1

1 姓 名 薛 梅 职称 教 授 总学时 24 使用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第 2 版) 李雪华主编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在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诸方面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科 学训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 习惯,学会科学实验并掌握观察、记录、总结及归纳推理的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体会课堂学习的理论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出来 的,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加深理解、巩固和 拓展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学 时 分 配 周次 实验名称 学时 4 实验一 氯化钠的精制 4 5 实验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4 6 “十一”国庆节 休息 7 实验三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4 8 实验四 水硬度测定 4 9 实验五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4 10 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4

年月日教1.了解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NaC1)的原理和过程。学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目的实验一氯化钠的提纯一、实验原理粗食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K、Ca2+、Mg*和SO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不溶性杂质)教SO,2- + Ba2*--= BaSO, ↓Ca**+CO,2-=-= CaCO, Ba2*+CO.-== BaCO; ↓2Mg**+2OH + CO3=== Mg2 (OH)2CO3 ↓学二、实验步骤1.食盐提纯:5g 粗食盐—选鲜+BaC1。除不蒂杂质和so→+NaOH+Na.CO3内除过量H-及CO%,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抽滤→除C2+和M2+及过量Ba2++HC1容称量产品,计算产率。2.检验产品纯度①SO°的检验S02-+ Ba**--= BaSO,!②Ca的检验Ca2++C20,2---= CaC20, 1重点:提纯粗食盐的基本原理,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教学重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称量、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点、难K的除去。点及教难点: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过滤、蒸学方法发、结晶基本操作,K的除去。1.5.0g食盐溶解在25mL的水中,所配的溶液是否饱和?为什么不配作业思制成饱和溶液?考题(讨2.如何检验S02是否沉淀完全?论题)阅3.如何除去过量的Ba2?读材料1.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①很好√②良好:③一般:④较差:?其它:课③较差: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后记②较到位③不到位3.实验操作的指导:V①到位4.其它: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2

2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NaCl)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实验一 氯化钠的提纯 一、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 K +、Ca2+、Mg2+和 SO4 2-等 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不溶性杂质) SO4 2- + Ba2+=== BaSO4↓ Ca2++CO3 2- === CaCO3↓ Ba2++CO3 2- === BaCO3↓ 2Mg2++2OH- + CO3 2- === Mg2(OH)2CO3↓ 二、实验步骤 1.食盐提纯:5g 粗食盐 ⎯溶解⎯→ +BaCl2 ⎯⎯⎯⎯⎯⎯⎯→ 2− 4 除不溶杂质和SO +NaOH+Na2CO3 ⎯⎯⎯⎯⎯⎯⎯⎯⎯→ 2+ 2+ 2+ 除Ca 和Mg 及过量Ba +HCl ⎯⎯⎯⎯⎯⎯⎯→ − 2− 3 除过量OH 及CO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抽滤→ 称量产品,计算产率。 2.检验产品纯度 ① SO2-的检验 SO2- + Ba2+=== BaSO4↓ ② Ca2+的检验 Ca2++C2O4 2- === CaC2O4↓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提纯粗食盐的基本原理,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 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称量、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K +的除去。 难点: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过滤、蒸 发、结晶基本操作,K +的除去。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1.5.0 g 食盐溶解在 25 mL 的水中,所配的溶液是否饱和?为什么不配 制成饱和溶液? 2.如何检验 SO4 2- 是否沉淀完全? 3.如何除去过量的 Ba2+ ? 课 后 记 1. 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很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较差: ⑤其它: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 ②较到位 ③不到位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教学1.了解复盐制备的原理。目的2.练习水浴加热、常压及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等基本操作。实验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一、实验原理Fe+H2SO,=-= FeSO,+H2FeSO,+(NH,)2SO,+6H,0=== (NH,),SO,FeSO, 6H,0教二、实验步骤学1.硫酸亚铁的制备内4.0gFe粉+25m13MH2S0a,水浴加热30min至反应基本无气泡,抽滤,滤液加1m13MHzSO.备用。容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加适量(NH),SO.于上述硫酸亚铁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全溶,继续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为止,静置、冷却、析晶、抽滤,洗涤、二次抽滤,称重,计算产率。重点:控制反应温度、抽滤操作教学重点、难点:控制蒸发浓缩时的反应温度难点及教方法: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个别指导;签字并检查;总结:打扫卫生:学方法实验结束。作业、思考为何制备产品时溶液必须呈酸性?蒸发浓缩时是否需搅拌?题(讨论2.在蒸发浓缩过程中,若发现溶液变为黄色,是什么原因?应如何处理?题)、阅读3.制备产品时,如何判断反应基本完成?为何最后还要加入1ml1MH2SO.?材料1.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①很好V②良好:③一般:④较差:③其它:题后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V②一般③较差:记③不到位3实验操作的指导:V①到位②较到位4.其它: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3

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了解复盐制备的原理。 2.练习水浴加热、常压及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实验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Fe+H2SO4=== FeSO4+H2 FeSO4+(NH4)2SO4+6H2O=== (NH4)2SO4 FeSO4 6H2O 二、实验步骤 1.硫酸亚铁的制备 4.0gFe 粉+25ml3MH2SO4,水浴加热 30min 至反应基本无气泡,抽滤,滤 液加 1ml3MH2SO4 备用。 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加适量(NH4)2SO4 于上述硫酸亚铁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全溶,继续蒸发浓 缩至表面出现晶膜为止,静置、冷却、析晶、抽滤,洗涤、二次抽滤,称重, 计算产率。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控制反应温度、抽滤操作 难点:控制蒸发浓缩时的反应温度 方法: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个别指导;签字并检查;总结;打扫卫生; 实验结束。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 为何制备产品时溶液必须呈酸性?蒸发浓缩时是否需搅拌? 2. 在蒸发浓缩过程中,若发现溶液变为黄色,是什么原因?应如何处理? 3. 制备产品时,如何判断反应基本完成?为何最后还要加入 1ml1MH2SO4? 题 后 记 1. 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很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较差: ⑤其它: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 ②较到位 ③不到位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的方法。目3: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一、基本原理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强酸或强碱标准溶液有HC1、H,SO,、NaOH、KOH等,它们不能直接配制,通常用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然后再通过比较滴定及标定来确定准确浓度。酸碱反应的实质:H+OH==H,0C(nc) V(mci)=C(saom)V(oaom教二、实验步骤1.酸碱溶液的配制学(1)配制0.1mol·LHCl溶液:量筒量取2.1mL浓HCl,稀释为250mL溶液,备用。内(2)配制0.1mo1·L"NazCO溶液:台秤上称取NazCO(s)0.4—0.6g(精容确至0.0001g),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2.0.1mo1·LHC1溶液的标定准备好酸、碱滴定管,装入配制的溶液,调节液面至刻度“0.00”或以下。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5mLNa,CO,溶液于锥形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1滴定至橙色橙色,平行测定3次,准确记录有关数据。教学重重点: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操作:洗涤、同化、装样、移液、滴定、点读数。、难难点: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点及教学方法1.滴定管在使用前为什么要用欲盛的标准溶液润洗?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欲作业思盛的溶液润洗?考题(讨2.下述几种情况对实验结果有否影响?论题)阅(1)滴定完后,滴定管下尖端处挂有液滴。读材料(2)滴定过程中,锥形瓶震荡太猛,瓶内有液体溅出。(3)近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1.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课①很好②良好:③一般:较差:③其它:后√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2.学生课堂纪律:记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②较到位③不到位4.其它: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4

4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的方法。 3.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教 学 内 容 实验三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一、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强酸或强碱标准溶液有 HCl、H2SO4、NaOH、KOH 等, 它们不能直接配制,通常用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然后再通过比较滴定及标 定来确定准确浓度。 酸碱反应的实质:H + +OH- ==H2O c(HCl)V(HCl)=c(NaOH)V(NaOH) 二、实验步骤 1.酸碱溶液的配制 (1)配制 0.1mol• L -1 HCl 溶液:量筒量取 2.1mL 浓 HCl,稀释为 250mL 溶 液,备用。 (2)配制 0.1mol• L -1 Na2CO3 溶液:台秤上称取 Na2CO3 (s)0.4—0.6g(精 确至 + - 0.0001 g),溶解并定容于 100mL 容量瓶中。 2.0.1mol• L -1 HCl 溶液的标定 准备好酸、碱滴定管,装入配制的溶液,调节液面至刻度“0.00”或以 下。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15mL Na2CO3 溶液于锥形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 HCl 滴定至橙色橙色,平行测定 3 次,准确记录有关数据。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操作:洗涤、同化、装样、移液、滴定、 读数。 难点: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1.滴定管在使用前为什么要用欲盛的标准溶液润洗?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欲 盛的溶液润洗? 2.下述几种情况对实验结果有否影响? (1)滴定完后,滴定管下尖端处挂有液滴。 (2)滴定过程中,锥形瓶震荡太猛,瓶内有液体溅出。 (3)近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课 后 记 1. 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很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较差: ⑤其它: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 ②较到位 ③不到位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教1.了解水硬度的表示方法。学2.掌握EDTA法测定钙、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目3,掌握铬黑工和钙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及滴定终点的判断。的实验四水硬度测定一、基本原理在pH=10的缓冲溶液中,先测定钙、镁的总量,再在pH=12的条件下测定钙的含量。滴定过程中生成配合物稳定性为:CaY>MgY>MgIn>CaIn,以铬黑T为指示剂MIn(酒红色)+HY===MY+HIn(蓝色)(M=Ca2+,Mg2+)教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学测定Ca2+时,调整pH=12,此时Mg2++20H-==Mg(OH)2!,只有Ca2+被测定。内二、实验步骤1.测定Ca2+、Mg2+总量容c(EDTA)×V(EDTA)×56.08×100050.00×10总硬度(德国度)=2.Ca2+的测定C(EDTA)×V(EDTA)×40.08×100050.00Ca (mg* L-1)=c(EDTA)×(V/-V)(EDTA)×24.31×100050.00Mg (mg: L-1)=教学重点:EDTA法测定钙、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重点难点:铬黑T和钙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及滴定终点的判断。、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1.DTA溶液是用什么试剂配制的?思考2.为什么后一操作步骤可以防止Ca2+、Mg2+的沉淀?题(讨3.试说明硬度计算公式的来源?136-13,134-134论题)1.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④较差:③其它:①很好√②良好:③一般:课后②一般③较差:2.学生课堂纪律:v①良好记3.实验操作的指导:V①到位②较到位③不到位4.其它: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5

5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水硬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 EDTA 法测定钙、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铬黑 T 和钙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及滴定终点的判断。 教 学 内 容 实验四 水硬度测定 一、基本原理 在 pH=10 的缓冲溶液中,先测定钙、镁的总量,再在 pH=12 的条 件下测定钙的含量。 滴定过程中生成配合物稳定性为:CaY>MgY>MgIn>CaIn,以铬黑 T 为 指示剂 MIn(酒红色)+HY===MY+HIn(蓝色) (M=Ca2+,Mg2+) 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测定 Ca2+时,调整 pH=12,此时 Mg2++2OH-==Mg(OH)2↓,只有 Ca2+ 被测定。 二、实验步骤 1.测定 Ca2+、Mg2+总量 总硬度(德国度)= 50.00 10 ( ) 1 ( ) 56.08 1000  c EDTA V EDTA   2.Ca2+的测定 Ca(mg• L-1)= 50.00 c(EDTA)V2 (EDTA) 40.081000 Mg(mg• L-1)= 50.00 c(EDTA) (V1 −V2 )(EDTA) 24.311000 教学 重点 、难 点及 教学 方法 重点:EDTA 法测定钙、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铬黑 T 和钙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及滴定终点的判断。 作业 思考 题(讨 论题) 1.DTA 溶液是用什么试剂配制的? 2.为什么后一操作步骤可以防止 Ca2+、Mg2+的沉淀? 3.试说明硬度计算公式的来源?136-13,134-134 课 后 记 1. 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很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较差: ⑤其它: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 ②较到位 ③不到位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1.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原理:教学2.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目的实验五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原理固体溶剂与溶液平衡的温度为凝固点。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成正比。△T,=K*bg=Kf*1000*ml/m2*M教二、实验步骤1、按照图3-2安装仪器;学2、测定水的凝固点。将凝固点管直接插入冰水浴中,当有固体析出时,内擦干管外冰水,在空气中均匀搅拌,温度恒定时为水的近似凝固点;3、溶液凝固点的测定。称取30.-3.2g葡萄糖置于100ml烧杯中,使其溶容解。将凝固点管中的蒸馏水用葡萄糖溶液冲洗后装入葡萄糖。测量3次,取平均值。教学重重点: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基本原理,温度的控制。点难点:测定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难点及教学方法1.为什么要控制冰浴的温度?作业思2.为什么需要测定纯水的凝固点?考题(讨3.若测定冰水的冰点不恰好等于0,可能是有何种原因引起的?对测定论题)阅某物质的分子量有无影响?读材料1.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课①较差:①很好②良好:③一般:③其它:后√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2.学生课堂纪律:记3.实验操作的指导:V①到位②较到位③不到位4.其它: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6

6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原理; 2.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教 学 内 容 实验五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原理 固体溶剂与溶液平衡的温度为凝固点。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 固点降低值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成正比。 △Tf=Kf*bB=Kf*1000*m1/m2*M 二、实验步骤 1、按照图 3-2 安装仪器; 2、测定水的凝固点。将凝固点管直接插入冰水浴中,当有固体析出时, 檫干管外冰水,在空气中均匀搅拌,温度恒定时为水的近似凝固点; 3、溶液凝固点的测定。称取 30.-3.2g 葡萄糖置于 100ml 烧杯中,使其溶 解。将凝固点管中的蒸馏水用葡萄糖溶液冲洗后装入葡萄糖。测量 3 次, 取平均值。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基本原理,温度的控制。 难点:测定过程中温度的控制。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1.为什么要控制冰浴的温度? 2.为什么需要测定纯水的凝固点? 3.若测定冰水的冰点不恰好等于 0,可能是有何种原因引起的 ?对测定 某物质的分子量有无影响? 课 后 记 1. 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很好 √ ②良好: ③一般: ④较差: ⑤其它: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 ②较到位 ③不到位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1.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了解酸度计测定醋酸教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学2.进一步熟悉滴定、移液等基本操作。目的实验六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一、基本原理HAc =--= H' + Ac'Kg=c(H)(Ac)_ ca2α=C(H)×100教1-αc(HAc)c二、实验步骤学1.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以NaOH为标准溶液,酚酰为指示剂,平行测定两次。内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分别移取2.50mL、5.00mL、10.00mL、25.00mL原醋酸于四个50mL容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值用酸度计测定以上配制的各醋酸溶液的pH值。4.数据记录和处理教学重点重点:数字型酸度计的使用:在用滴定管加液时不要太快,接近刻度时、难要特别小心,一滴一滴地加。点及教难点:在测量pH之前,一定要用已知pH的缓冲溶液校正pH计。学方法若改变所测HAc溶液的浓度和温度,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何1.作业思变化?考题(讨2.如何确定pH计已校正好?论题阅3.从五种不同浓度的醋酸测出的Ka值可求其平均值,而这五种醋酸溶读材料液中醋酸的解离度是否也可求平均值?1.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①很好子②良好:③一般:④较差:③其它:课后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记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②较到位③不到位4.其它: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7

7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 pH 值,了解酸度计测定醋酸 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滴定、移液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基本原理 HAc ==== H+ + Ac￾K o a =   − = + − ( ) 1 ( ) ( ) 2 c c HAc c H c Ac 100 ( ) =  + c c H  二、实验步骤 1.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以 NaOH 为标准溶液,酚酞为指示剂,平行测定两次。 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分别移取 2.50mL、5.00mL、10.00mL、25.00mL 原醋酸于四个 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 pH 值用酸度计测定以上配制的各醋酸溶 液的 pH 值。 4.数据记录和处理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数字型酸度计的使用;在用滴定管加液时不要太快,接近刻度时 要特别小心,一滴一滴地加。 难点:在测量 pH 之前,一定要用已知 pH 的缓冲溶液校正 pH 计。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1.若改变所测 HAc 溶液的浓度和温度,HAc 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何 变化? 2.如何确定 pH 计已校正好? 3. 从五种不同浓度的醋酸测出的 Ka 值可求其平均值,而这五种醋酸溶 液中醋酸的解离度α是否也可求平均值? 课 后 记 1. 本次实验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很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较差: ⑤其它: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实验操作的指导:√①到位 ②较到位 ③不到位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